【光山地名故事】磚橋鎮陳寨村“陳花門樓”的傳說

編 者 按

為促進光山地名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和傳承,讓全縣廣大人民群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由縣民政局牽頭,縣地名辦、《光山微視》組織徵集的“光山地名故事”專欄再次與大家見面了。希望大家繼續給予“光山地名故事”關注和支持的同時,積極提供各地地名故事線索或撰寫地名故事稿件,重點對地名含義、地名由來、傳說故事等進行廣泛、深度的挖掘,一般為未發表過的原創稿件。來稿請註明作者姓名、工作單位、聯繫電話。優秀作品將陸續在《光山微視》微信眾號《光山微視》頭條號上發佈,並付薄酬。聯繫電話8582981,郵箱[email protected]

磚橋鎮陳寨村“陳花門樓”的傳說

【光山地名故事】磚橋鎮陳寨村“陳花門樓”的傳說

智慧之鄉歷史底蘊豐厚,文化源遠流長。位於縣城東南20餘里的磚橋鎮陳寨村至今保留著“陳花門樓”的遺址,有關“陳花門樓”的美麗故事在當地婦孺皆知,傳為佳話。

相傳,陳寨村原名叫“陳家砦”。因一馬平川,前後無遮擋,經常有強盜在夜裡入村洗劫,村民苦不堪言。幾年後,新族長強悍有智,為防匪犯率族人修築寨牆,並在四周挖溝護寨,溝深3米有餘,寬20餘米。前後出入各修有一座寨門和吊橋,寨門樓上下兩層,每層均設有瞭望的鷹眼和土槍土炮。盜匪只能望寨興嘆,不敢來犯。陳寨村後來也因此而得名。


【光山地名故事】磚橋鎮陳寨村“陳花門樓”的傳說


從此,陳家砦人安居樂業,人才輩出。清朝中期,陳家砦有兄弟二人敏而好學,經十年寒窗苦讀,老大陳正陛考錄內閣侍讀學士,老二陳玉陛考得翰林院士。此二人學富五車,溫良謙恭,深得皇上器重,予委以重任,令人遺憾的是兄弟二人不幸英年早逝。


【光山地名故事】磚橋鎮陳寨村“陳花門樓”的傳說


噩耗傳來,族人痛心不已。尤其兩兄弟的夫人左氏與陸氏整日以淚洗面。為守孝道,妯娌倆承擔起孝敬公婆、養育子女的家庭重任,並身著粗麻布衣,夜夜吃齋唸佛為夫君祭奠。方圓百里村民無不為之動容,譽為美談,視作典範。


【光山地名故事】磚橋鎮陳寨村“陳花門樓”的傳說


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乾隆皇帝念左氏與陸氏賢良淑德,操守貞潔,遂下御旨封二人為“旌表節義夫人”,賜予二位貴夫人所居住的三層幽香雅緻住宅前雕樑畫棟的大門樓“陳花門樓”的美稱,並下令修繕大門樓,將御旨雕刻其上(後因朝代更迭,雕刻損毀,御旨遺失)。此後,凡官員路過陳家砦時,於東300米三步兩空橋之處皆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叩拜。一時間,“陳花門樓”門庭若市,而陳家砦人也是傾其所有招待四海賓朋,長此以往,終因苦於無力接待,只好請求皇上收回聖旨。

【光山地名故事】磚橋鎮陳寨村“陳花門樓”的傳說

“陳花門樓”如兩座豐碑屹立於歷史的煙雲中,兩位貞潔烈女忠貞不渝的故事,早已成為萬世師表的典範,激勵著後人保持貞風亮節,奮發向上。

【光山地名故事】磚橋鎮陳寨村“陳花門樓”的傳說

【光山地名故事】磚橋鎮陳寨村“陳花門樓”的傳說

如今,政府出資將陳寨村打造成美麗鄉村的典範,除重塑兩座寨門金身和美化宅院外,還在東寨門前修建了一個佔地15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及配套設施,進一步促進了陳寨村的繁榮與興盛。

【光山地名故事】磚橋鎮陳寨村“陳花門樓”的傳說


【光山地名故事】磚橋鎮陳寨村“陳花門樓”的傳說


【光山地名故事】磚橋鎮陳寨村“陳花門樓”的傳說

本文資料由陳昌新提供 古代圖片來源網絡

監製/蔡大恩 裴仁和 方明利 策劃:周國順 楊青 責編/梅曙賢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