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地名故事】砖桥镇陈寨村“陈花门楼”的传说

编 者 按

为促进光山地名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让全县广大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由县民政局牵头,县地名办、《光山微视》组织征集的“光山地名故事”专栏再次与大家见面了。希望大家继续给予“光山地名故事”关注和支持的同时,积极提供各地地名故事线索或撰写地名故事稿件,重点对地名含义、地名由来、传说故事等进行广泛、深度的挖掘,一般为未发表过的原创稿件。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优秀作品将陆续在《光山微视》微信众号《光山微视》头条号上发布,并付薄酬。联系电话8582981,邮箱[email protected]

砖桥镇陈寨村“陈花门楼”的传说

【光山地名故事】砖桥镇陈寨村“陈花门楼”的传说

智慧之乡历史底蕴丰厚,文化源远流长。位于县城东南20余里的砖桥镇陈寨村至今保留着“陈花门楼”的遗址,有关“陈花门楼”的美丽故事在当地妇孺皆知,传为佳话。

相传,陈寨村原名叫“陈家砦”。因一马平川,前后无遮挡,经常有强盗在夜里入村洗劫,村民苦不堪言。几年后,新族长强悍有智,为防匪犯率族人修筑寨墙,并在四周挖沟护寨,沟深3米有余,宽20余米。前后出入各修有一座寨门和吊桥,寨门楼上下两层,每层均设有瞭望的鹰眼和土枪土炮。盗匪只能望寨兴叹,不敢来犯。陈寨村后来也因此而得名。


【光山地名故事】砖桥镇陈寨村“陈花门楼”的传说


从此,陈家砦人安居乐业,人才辈出。清朝中期,陈家砦有兄弟二人敏而好学,经十年寒窗苦读,老大陈正陛考录内阁侍读学士,老二陈玉陛考得翰林院士。此二人学富五车,温良谦恭,深得皇上器重,予委以重任,令人遗憾的是兄弟二人不幸英年早逝。


【光山地名故事】砖桥镇陈寨村“陈花门楼”的传说


噩耗传来,族人痛心不已。尤其两兄弟的夫人左氏与陆氏整日以泪洗面。为守孝道,妯娌俩承担起孝敬公婆、养育子女的家庭重任,并身着粗麻布衣,夜夜吃斋念佛为夫君祭奠。方圆百里村民无不为之动容,誉为美谈,视作典范。


【光山地名故事】砖桥镇陈寨村“陈花门楼”的传说


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乾隆皇帝念左氏与陆氏贤良淑德,操守贞洁,遂下御旨封二人为“旌表节义夫人”,赐予二位贵夫人所居住的三层幽香雅致住宅前雕梁画栋的大门楼“陈花门楼”的美称,并下令修缮大门楼,将御旨雕刻其上(后因朝代更迭,雕刻损毁,御旨遗失)。此后,凡官员路过陈家砦时,于东300米三步两空桥之处皆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叩拜。一时间,“陈花门楼”门庭若市,而陈家砦人也是倾其所有招待四海宾朋,长此以往,终因苦于无力接待,只好请求皇上收回圣旨。

【光山地名故事】砖桥镇陈寨村“陈花门楼”的传说

“陈花门楼”如两座丰碑屹立于历史的烟云中,两位贞洁烈女忠贞不渝的故事,早已成为万世师表的典范,激励着后人保持贞风亮节,奋发向上。

【光山地名故事】砖桥镇陈寨村“陈花门楼”的传说

【光山地名故事】砖桥镇陈寨村“陈花门楼”的传说

如今,政府出资将陈寨村打造成美丽乡村的典范,除重塑两座寨门金身和美化宅院外,还在东寨门前修建了一个占地1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及配套设施,进一步促进了陈寨村的繁荣与兴盛。

【光山地名故事】砖桥镇陈寨村“陈花门楼”的传说


【光山地名故事】砖桥镇陈寨村“陈花门楼”的传说


【光山地名故事】砖桥镇陈寨村“陈花门楼”的传说

本文资料由陈昌新提供 古代图片来源网络

监制/蔡大恩 裴仁和 方明利 策划:周国顺 杨青 责编/梅曙贤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