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於娟《此生未完成》中體悟活著的意義

于娟留洋女博士,復旦大學青年女教師,被確診為乳腺癌的時候年僅31歲。在我們年輕人的意識裡癌症離我們很遠,得癌症都是身體各項機能老化的老年人,但是從知乎熱搜的“年輕人得癌是什麼樣的體驗?”話題的時候,突然發現現在得癌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從13歲到33歲,大多都是年輕的大學生,多麼的令人惋惜,從此來看年輕教師于娟得癌並不是個案,現在越來越趨於普遍。

從於娟《此生未完成》中體悟活著的意義

在於癌症抗爭的于娟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我們雖然沒有得過癌症,但是都或大或小的生過病,都能體悟生病的難受,更別說要經歷化療蝕骨鑽心的痛苦。年輕人得癌是什麼樣的體驗呢?是自暴自棄惶惶不可終日,還是回憶往事流下痛處的淚水,亦或對天地不仁,為什麼偏偏是我的不甘和抱怨,亦或如於娟一樣堅強勇敢的走下去。

從於娟《此生未完成》中體悟活著的意義

為什麼患癌的是我?

于娟在2009年12月,在31歲的時候確診為乳腺癌,2011年4月,如花的年紀的時候離開了我們,留下了70多篇抗癌日記,收錄在《此生未完成》中,分為無畏施、病中記、寫給我的寶貝、故鄉、挪威、身為女人等6部分,將自己在患癌過程中對愛情、親情、友情、健康、活著的意義的體悟記錄了下來,可以讓我們體悟年輕人患癌的全方位的體驗,給患癌的人以指導。

從於娟《此生未完成》中體悟活著的意義

于娟的《此生未完成》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資本

于娟的朋友在《此生未完成》中做序言的時候說,他不希望外界將於娟的事情當成對健康討論的一場狂歡。是的,于娟的《此生未完成》不僅關乎健康,還關乎理想和信念,更關乎生與死的思考和活著的意義,但是卻無論如何也繞不開健康二字。都說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資本,但是年輕的我們總是不注重健康,以為疾病離我們很遠,但是總是在猝不及讓中得到疾病的“垂青”,即使現在沒有患病,也會為將來埋下隱患,俗話說得好:“年輕的時候是人找疾病,年老了就是疾病找人”。

從於娟《此生未完成》中體悟活著的意義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資本

于娟在《為啥是我得癌的非學術性報告》中反思自己得癌所謂原因,將其歸納為5個方面:暴飲暴食、嗜葷如命、胡吃八吃、熬夜晚睡、超負荷勞作,是不是一身冷汗,這五個健康殺手的生活惡習,我們大多數年輕人都有。我們都知道健康是“1”,名利權情是後面的“0”,沒有“1”,有再多的“0”都毫無意義,但是我們就是有管不住的嘴的慾望,邁不開腿的惰性,刷不完的抖音,聊不完的天,好像早睡就是對生命的辜負,於是熬夜晚睡成為了我們的常態。不管是拖延症嚴重,還是對名利權情的慾望太強,亦或生活壓力太大,我們總是強迫自己超負荷的勞作,用健康換取一切。

從於娟《此生未完成》中體悟活著的意義

不良的生活習慣是健康最大的殺手

套用在《大話西遊》中周星馳飾演的至尊寶對紫先仙子說的話,來說明患癌著對不珍惜健康的悔恨。“曾經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擺在我的面前,可是我沒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患癌,如果上天可以讓我再來一次的話,我會好好的珍惜自己的健康,如果要給這份健康加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可以說以上套用的這句話完全能夠表達患癌者對失去健康的體驗,也足以警醒我們要珍惜健康。

從於娟《此生未完成》中體悟活著的意義

至尊寶對失去紫霞愛情的悔恨

活著是對愛你的人的最好報答

朋友因為下腹疼痛,去醫院做了CT,檢查結果出來以後,他認為自己得了結腸癌,為了不拖累家庭,她選擇了輕生。我想大多數人知道得癌的消息後,第一反應都是輕生。但是輕生後你可曾想過你父母老年喪子的悲痛,想過丈夫中年喪妻的苦楚,兒女幼年喪母的可憐,所以活著是對愛你的人的最好的安危和報答。

生與死,前者的路對我來說猶如殘風蠶絲,而後者卻是太過簡單的事,不僅簡單而且痛快舒暢,不用承受日夜蝕骨之痛,就會讓這個世界上最愛的親人們承受幼年喪母、中年喪妻和老年喪子之痛,雖然能不能夠活由不得我,至少我要為自己的親人抗爭與掙扎過,自戕是萬萬不能的,因為我是個母親,雖然我很無力,但現在唯一能給孩子的只有微笑,能為孩子做到的也只有堅強,我不知道有沒有機會育子成才,但可以用今天的行動告訴他,他的媽媽不是懦夫。

雖然生病讓生命變得很痛苦,但是有更多真情讓我們不能放棄,雖然生病讓生命變得很慘淡,但是有更多美好讓我們不忍放手,所以即使面臨患癌這樣的災難我們也不要輕言放棄,因為我們不僅是為自己而活,更是為自己的父母子女而活,所以面對災難我們要和愛我們的人一起戰鬥。

從於娟《此生未完成》中體悟活著的意義

于娟從未輕言放棄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格高

生病的人感情是極其脆弱的,對任何人情世故特別敏感。如果你患癌沒有一個愛人,或者沒有一個殷實的家庭,對自己和家人都是一種折磨。但是于娟是幸運的,她有一個愛他如命的“光頭”。當於娟在數錢土豆的壓歲錢的時候,想到自己很長時間沒有盡做妻子的義務了,所以想給光頭特殊了活動經費,被光頭拒絕了,于娟還為自己的後事做安排,想為光頭尋找繼任妻子,在插科打諢間讓我們忍俊不禁,更能體會到他們的伉儷情深。

從於娟《此生未完成》中體悟活著的意義

于娟的丈夫"光頭”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領頭各自飛。但是不管在於娟的《此生未完成》中還是現實生活中我們都看見對患病的愛人不離不棄的人們,他們寧可高臺高柱,節衣縮食,只要有一線希望都不放棄,經過苦難考驗的愛情才是真真的愛情。

從於娟《此生未完成》中體悟活著的意義

不離不棄的丈夫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可見人們對愛情的重視,由此也就能夠理解愛情為什麼是人們亙古不變的主題。在愛情中的男女不要在尋找所謂的新鮮刺激了,要找的是和你風雨同舟的伴侶,當你有一天面臨得癌這樣的災難的時候,能夠鼓勵你、支持你、和你一起同行的人。

在患病中對人情世故的體驗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此生未完成》中講述了于娟的母親,為了于娟的病情四處奔波,知女莫若母,知道于娟在生病期間最放心不下的能源林,所以母親隻身去看護能源林,因為她知道她留下只會加重於娟因為她日夜操勞的愧疚,可見世間父母之愛最偉大。其實家屬遠遠比病人更痛苦,因為病人的苦是肉苦,家屬的苦卻是辛苦。病人生病了可以病床上一躺,眼睛一閉,而家屬卻要去扛,山過海絞盡腦汁想辦法跑路子,自己滿肚子苦水還要強顏歡笑,自己已經鬱悶的要撞牆了,還要去面對心情更加新買的病人,去做病人的心理輔導師,病人家屬才是真的苦,才是真的偉大。

從於娟《此生未完成》中體悟活著的意義

于娟對愛的丈夫和母親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我們總是有很多朋友,直到自己遇上災難才能辨清楚哪些是酒肉朋友哪些是知心朋友。于娟樂於助人,開朗活潑,內心善良,所以她有很多朋友。但是這些朋友當中有為她的治療提供幫助的,有人給她捐獻“義乳”的,有人給她給錢提供物質幫助的,更有陌生的人的好心人在聖誕節給“土豆”送來禮物的,但是也有趁火打劫、落井下石的。經朋友介紹遇上了騙子楊神醫,耽誤了病情,使的于娟過早了離開了我們。僅僅是對求生的慾望,都被別人利用,其心可誅。在人生路上我們交值得我們付出的朋友,不要平時都是好哥們好姐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卻四顧為我。

從於娟《此生未完成》中體悟活著的意義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孩子越懂事,父母越心酸。血濃於水,當父母的我們總是能夠深刻地體悟這句話。《此生未完成》中當於娟回家休養期間,姥姥讓兒子土豆給媽媽唱首歌,土豆唱了一句世上只有媽媽好了,瞬間于娟淚流滿面。作為人類的基因遺傳,我們最割捨不下的就是我們的子女,而且孩子越懂事我們為人父母的越心酸,因為正是由於我們的無能和無力,才造就了孩子不得不早早的懂事,總是感覺虧欠子女的,在餘華的《活著》中富貴對女兒鳳霞和兒子有慶的懂事,總是心中充滿了自責。

從於娟《此生未完成》中體悟活著的意義

孩子越懂事,父母越心酸

有些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些人死了他還活著

我們今天仍然記得於娟,並不是因為她是留洋的女博士,也不是因為她是復旦大學年輕的女教師,而是她用生命寫下的《此生未完成》,用自己的親生經歷警醒我們要珍惜健康,守候愛情,看清世間的人情世故,更是她精心培育的造福人類的山東曲阜能源林。

正如臧克家說的:“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于娟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她與癌症抗爭的精神永遠值得現在身患癌症的年輕人學習,她的奉獻、善良、對生命的的體悟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她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從於娟《此生未完成》中體悟活著的意義

臧克家對生死的論述

患癌後的于娟不再控制大局小局,不再追求名利權情,不再思前想後,只是想著活著的時候能幫別人就幫別人一點,能讓大家快樂一點就快樂一點,不得不說于娟在患癌的日子是人性得到了昇華。其實幸福很簡單,生死早已註定,為什麼不再有限的時間內做無限的有意義的事情呢?

從於娟《此生未完成》中體悟活著的意義

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對生死的論述

名利權情沒有一樣是不辛苦的,但是沒有一樣是可以帶走的。天下熙熙皆為利往,天下攘攘皆為利來。于娟對生命的體悟,對不顧一切追求名利權情的我們以警示,我們都應該想想如何活著?如何活得有意義。無論是史鐵在《我與地壇》中對生對生與死的闡釋,還是餘華在《活著》中對活著意義的追尋,都沒于娟的《此生未完成》中的那樣貼近我們的生活,前車之鑑,後事之師,我們要好好地活,活的有意義,無論你是健康還是正與病魔抗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