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孩子已經進入第一輪情緒波動期,家長要注意這幾種壓力

這幾天不斷接到家長的諮詢,主要是當前備考的孩子發生的問題,對於高三孩子現在已經進入第一輪情緒集中爆發期,由於孩子們已經度過高三初期的激情期,剛剛升入高三的孩子一方面對未來有著美好期盼,另一方面感覺努力會有機會,所以以積極、勤奮,努力,投入的狀態信心滿滿散文投入到學習中去,充滿信心,現在已經接近11月,由於一些孩子多次衝刺後看不到收穫,逐步喪失了自信,孩子表現為:身心疲憊,情緒低落,心情煩躁、焦慮失落,嚴重的孩子甚至出現身體反應頭疼、胸悶、失聰等假性病症無法迴歸到學校,這類孩子主要表現為完全自我放棄,學習缺乏有激情和信心,沒有快樂,只是無奈約在學校煎熬,當孩子一天承受不起時就會出現家長無法掌握的問題。

高三孩子已經進入第一輪情緒波動期,家長要注意這幾種壓力

還有一些孩子這些孩子主要是期望值太高,由於進入高三考試增加,同時每次考試都會不自覺的匹配目標學校,由於過度關注成績不能正視考試,這類孩子主要表現考前緊張、發抖、出汗等症狀,進而引發無法參加考試,對於考試出現嚴重怯場現象,這是考試焦慮引發的考試綜合症。

第三類孩子是在別的孩子全力以赴備考中,不能做到全身心投入,成績不理想自己又無法接受,特別在看到相關高校宣傳、高考升學路徑選擇及周圍一些同學辦理外地戶口等情況後,內心出現失衡,進而產生厭學。

家長對策:這時孩子最需要家長給予切實的鼓勵,自己努力,排名沒有進步不代表自己的成績沒有進步,因為別人也在努力,別人沒有坐在那兒等著你,實際上是大家都在進步,告訴孩子排名不進步不代表考不上大學,同時給予必要的實操性方法指導,合理科學分析孩子現狀,讓孩子擺正心態正確認識自己。

作為家長首先要擺正心態,能夠正視孩子出現的問題,不迴避,不焦慮,用你對孩子的信任和信心感染孩子,同時不要輕易就醫看心理醫生,一旦給孩子貼上各種標籤,在調整就會非常困難,這幾年遇到這樣的孩子很多,既有應屆生也有復讀生,去年有一位家長帶孩子去北京、石家莊、天津、衡水看了心理醫生,情況不見好轉,在別的家長介紹下找到我,當時孩子已經在家兩個多月,經過兩次溝通孩子順利返校,加之後期的跟蹤指導,最終考入理想大學。

當你接納孩子的時候,會真正的願意承受孩子的情緒,並不為其所消極影響,而是滿懷積極的希望和期待,這種力量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尤其是高三的孩子,他能理解父母行為背後的含義,當他面對一個篤定的爸爸或者媽媽,內心會一瞬間平靜下來,很微妙的。

有一位很懂兒童的專家曾經說,孩子的緊張都是父母造成的!這句話似乎對父母絕對一些,但仔細想,不無道理,一個純真的孩子是不懂焦慮的,他肯定是在第一時間看到父母的焦慮和緊張,才會讓自己加倍焦慮和緊張,因為在他潛意識裡自己是弱小的,那麼強大的父母都已經緊張如此了,自己不緊張顯然是不對的。

懂了這一點,父母就應該變得淡定一些,尤其是當孩子驚慌失措的時候,即使父母內心也很慌亂,但應該告訴自己,在孩子面前,淡定意味著使孩子平靜,堅持住!成為優秀父母的過程,也就是一個耕耘的過程,你若期待收穫一個優秀的孩子,必須自己先成為卓越的樣子。

高三家長應儘可能的多涉獵些心理學知識,以便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其實,壓力預警信號有四種即生理信號、情緒信號、精神信號、行為信號。如生理反應:心率增加、呼吸加快、汗腺分泌增強、瞳孔擴張、激素分泌增加、血壓升高、長期持續會導致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失眠等。心理反應:主要產生負性情緒,焦慮、恐懼、消極、抑鬱、憤怒、沮喪、悲哀、精神崩潰等。行為反應:依賴、躁動、退化、攻擊、敵對、失助、昏睡等。

高三孩子已經進入第一輪情緒波動期,家長要注意這幾種壓力

積極幫助孩子調適壓力

在高強度的備考壓力下,很多學生都出現了疲憊、焦躁等不同程度的考前綜合症。針對考生考前的種種心理狀況,舒培麗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談到,家長幫助孩子調適壓力有幾個方法。

首先要營造輕鬆、愉快的家庭氛圍,要與孩子多談心,儘量少過問成績。其實孩子大多是“報喜不報憂”的,如果他主動說則多半不太理想。

其次,要適當幫助考生調適壓力的情緒。在疏導方法上,第一種方式是將壓力錶達出來,即家長可根據孩子的不同性格類型進行,比如性格開朗些的孩子可以讓他把壓力說出來,而性格內向的孩子可以讓他寫出來。如果實在壓力過重,讓孩子哭出來也是一種釋放壓力的方法。第二種方式是應對壓力的方法,可以採用遺忘法,忘記成績、睡覺、洗澡等方式減壓。第三種方法,家長可帶孩子去郊遊、唱歌、運動等,將壓力轉移。此外,還有很多食物可幫助舒緩壓力,如香蕉、巧克力等。

高三孩子已經進入第一輪情緒波動期,家長要注意這幾種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