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孩子已经进入第一轮情绪波动期,家长要注意这几种压力

这几天不断接到家长的咨询,主要是当前备考的孩子发生的问题,对于高三孩子现在已经进入第一轮情绪集中爆发期,由于孩子们已经度过高三初期的激情期,刚刚升入高三的孩子一方面对未来有着美好期盼,另一方面感觉努力会有机会,所以以积极、勤奋,努力,投入的状态信心满满散文投入到学习中去,充满信心,现在已经接近11月,由于一些孩子多次冲刺后看不到收获,逐步丧失了自信,孩子表现为:身心疲惫,情绪低落,心情烦躁、焦虑失落,严重的孩子甚至出现身体反应头疼、胸闷、失聪等假性病症无法回归到学校,这类孩子主要表现为完全自我放弃,学习缺乏有激情和信心,没有快乐,只是无奈约在学校煎熬,当孩子一天承受不起时就会出现家长无法掌握的问题。

高三孩子已经进入第一轮情绪波动期,家长要注意这几种压力

还有一些孩子这些孩子主要是期望值太高,由于进入高三考试增加,同时每次考试都会不自觉的匹配目标学校,由于过度关注成绩不能正视考试,这类孩子主要表现考前紧张、发抖、出汗等症状,进而引发无法参加考试,对于考试出现严重怯场现象,这是考试焦虑引发的考试综合症。

第三类孩子是在别的孩子全力以赴备考中,不能做到全身心投入,成绩不理想自己又无法接受,特别在看到相关高校宣传、高考升学路径选择及周围一些同学办理外地户口等情况后,内心出现失衡,进而产生厌学。

家长对策:这时孩子最需要家长给予切实的鼓励,自己努力,排名没有进步不代表自己的成绩没有进步,因为别人也在努力,别人没有坐在那儿等着你,实际上是大家都在进步,告诉孩子排名不进步不代表考不上大学,同时给予必要的实操性方法指导,合理科学分析孩子现状,让孩子摆正心态正确认识自己。

作为家长首先要摆正心态,能够正视孩子出现的问题,不回避,不焦虑,用你对孩子的信任和信心感染孩子,同时不要轻易就医看心理医生,一旦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在调整就会非常困难,这几年遇到这样的孩子很多,既有应届生也有复读生,去年有一位家长带孩子去北京、石家庄、天津、衡水看了心理医生,情况不见好转,在别的家长介绍下找到我,当时孩子已经在家两个多月,经过两次沟通孩子顺利返校,加之后期的跟踪指导,最终考入理想大学。

当你接纳孩子的时候,会真正的愿意承受孩子的情绪,并不为其所消极影响,而是满怀积极的希望和期待,这种力量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尤其是高三的孩子,他能理解父母行为背后的含义,当他面对一个笃定的爸爸或者妈妈,内心会一瞬间平静下来,很微妙的。

有一位很懂儿童的专家曾经说,孩子的紧张都是父母造成的!这句话似乎对父母绝对一些,但仔细想,不无道理,一个纯真的孩子是不懂焦虑的,他肯定是在第一时间看到父母的焦虑和紧张,才会让自己加倍焦虑和紧张,因为在他潜意识里自己是弱小的,那么强大的父母都已经紧张如此了,自己不紧张显然是不对的。

懂了这一点,父母就应该变得淡定一些,尤其是当孩子惊慌失措的时候,即使父母内心也很慌乱,但应该告诉自己,在孩子面前,淡定意味着使孩子平静,坚持住!成为优秀父母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耕耘的过程,你若期待收获一个优秀的孩子,必须自己先成为卓越的样子。

高三家长应尽可能的多涉猎些心理学知识,以便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其实,压力预警信号有四种即生理信号、情绪信号、精神信号、行为信号。如生理反应:心率增加、呼吸加快、汗腺分泌增强、瞳孔扩张、激素分泌增加、血压升高、长期持续会导致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失眠等。心理反应:主要产生负性情绪,焦虑、恐惧、消极、抑郁、愤怒、沮丧、悲哀、精神崩溃等。行为反应:依赖、躁动、退化、攻击、敌对、失助、昏睡等。

高三孩子已经进入第一轮情绪波动期,家长要注意这几种压力

积极帮助孩子调适压力

在高强度的备考压力下,很多学生都出现了疲惫、焦躁等不同程度的考前综合症。针对考生考前的种种心理状况,舒培丽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家长帮助孩子调适压力有几个方法。

首先要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要与孩子多谈心,尽量少过问成绩。其实孩子大多是“报喜不报忧”的,如果他主动说则多半不太理想。

其次,要适当帮助考生调适压力的情绪。在疏导方法上,第一种方式是将压力表达出来,即家长可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类型进行,比如性格开朗些的孩子可以让他把压力说出来,而性格内向的孩子可以让他写出来。如果实在压力过重,让孩子哭出来也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法。第二种方式是应对压力的方法,可以采用遗忘法,忘记成绩、睡觉、洗澡等方式减压。第三种方法,家长可带孩子去郊游、唱歌、运动等,将压力转移。此外,还有很多食物可帮助舒缓压力,如香蕉、巧克力等。

高三孩子已经进入第一轮情绪波动期,家长要注意这几种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