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光這回事,有時聽完也不知道是誰扇了誰

耳光這回事,有時聽完也不知道是誰扇了誰 | 平話有票

「目前還能湊活靠這個自己比較喜歡乾的事業吃飯,吃不好但能吃飽。最重要的就是,都幹了二十年了,想回頭也晚了。」

•••

98年除了王菲的《相約98》,音樂界還有一事兒,就是耳光樂隊的成立和第一次公開演出;河北除了名震兩岸三地的萬能青年旅社,還有一震兒,還是耳光樂隊的成立和第一次公開演出。

耳光樂隊,致力於打臉。臺上一站,歌曲一放,啪啪作響。

耳光這回事,有時聽完也不知道是誰扇了誰 | 平話有票

△攝影師:貳偽馬

主唱名叫「趙荒唐」。談及「耳光樂隊」的起名緣由,他說「搖滾樂是一種批判類型的音樂。中國人總說,打人不打臉,但我覺得,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套路觸及不到根本。」

耳光樂隊想打人耳光,給人打醒點才好。

耳光這回事,有時聽完也不知道是誰扇了誰 | 平話有票

△主唱趙荒唐本人(攝影師:Chucknorium)

98年、12月8日、河北保定、地下音樂、耳光樂隊。接著就能把時間軸直接往後拽到2010年,耳光樂隊才出了第一張專輯《藝術男兒襠自強》。

不過直至現在,這支出道21年的樂隊的專輯在網絡裡一擺也就這麼些。

耳光這回事,有時聽完也不知道是誰扇了誰 | 平話有票

△三大音樂平臺上「耳光樂隊」的音樂

有人說,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愛音樂不愛財」?

他們自己的話是這樣的:「目前還能湊活靠這個自己比較喜歡乾的事業吃飯,吃不好但能吃飽。最重要的就是,都幹了二十年了,想回頭也晚了。」

「後來“耳光”二字也有自打耳光的意思。」

耳光這回事,有時聽完也不知道是誰扇了誰 | 平話有票

好不容易在樂隊成立12年後出了第一張專輯。專輯做了幾年,一路磕磕絆絆。在趙荒唐的記憶裡充滿了「冒雪從通州梨園去往雙橋農場的狂喜錄音棚」的情形,最終的期待卻成為無奈與憤怒。

「早在2008年年底,我們就完成了這張專輯的錄音工作,錄音花去了我們一年的演出費用。之後的2009年,近一年的時間,我都在奔波於各個文化公司或唱片公司,或託關係找熟人,或毛遂自薦,希望有對這種音樂感興趣的大老闆能夠幫我們完成這張專輯的製作。但近一年的時間過去了,我都沒有尋找到願意合作的公司。」

耳光這回事,有時聽完也不知道是誰扇了誰 | 平話有票

△第一張專輯封面

他們自封的名號很多,「現世寓言的創作者,荒誕戲劇的表演者,主流浪潮的逆流者,漂泊底層民間的江湖人」,加上他們有些歌好像太平歌詞,加上個「非典型相聲藝術再現者」也不違和。

天將降大任於你,磨練你的筋骨皮。

玉不琢不成器,出水才見兩腿泥。

住大房子開大車嗅大蜜,

誰家的姑娘都能明媒正娶。

——《鴻鵠志》

趙荒唐說自己從小的確是在相聲曲藝的薰陶下長大的,因此歌曲裡常常帶著戲曲的風格,自己又喜歡聽國內外的脫口秀,最終就合流成像在用音樂唱脫口秀的形式。

雖說錄音室裡做出來的專輯不多,現場表演倒是不少

他們的現場表演就像是一片專輯裡找不到的自由曠野,歌唱不止是單純聲樂藝術的演繹。

耳光這回事,有時聽完也不知道是誰扇了誰 | 平話有票

△知乎上的問題,專輯不多,演出現場「每次都有新的歌曲」

《十八》系列針砭時弊,《這裡的月亮不太圓》寫給「亞細亞孤兒」,還有在7年前因犀利的戲謔而風光一時的《狼局長十八摸》……

耳光這回事,有時聽完也不知道是誰扇了誰 | 平話有票

趙荒唐說:「如今這紛亂,若能客觀的把這世事記錄下來,不需多加修飾,已是震撼世人的藝術佳作了。」

他們的音樂貼近時代的人和事,身份卻好像又在迴避時代的人和事,趙荒唐的想法聽上去有點刺耳:「音樂節多了,但也幾乎被各種壟斷;選秀多了,作品少了。」

耳光這回事,有時聽完也不知道是誰扇了誰 | 平話有票

△2019年3月新作

面對樂隊和搖滾是看起來的「最好的季節」,趙荒唐作為音樂人,不介意袒露自己反對的立場:「一旦搖滾樂偶像化後就可能背離了搖滾的初衷,因為人都是雙標的,他們會為自己的偶像做的事進行合理化」

耳光這回事,有時聽完也不知道是誰扇了誰 | 平話有票

△2006年的一條豆瓣

於是有人順著話問:「如果受邀參加春晚,前提是改名叫“陽光樂隊”,你們會答應麼?」

「還是看出場費怎麼談吧。」趙荒唐說,「哈哈,玩笑。當然不會。事實上這些年,我們已經拒絕了很多電視選秀節目的邀請,包括一些真的假的搖滾電視節目。別人認為是機會,我自己覺得是自取其辱。」

就像他們歌曲裡充斥著他們對時事對時代的看法一樣,他們在歌曲裡也會表達自己。

愛讓你白日做一個夢

恨讓你終於知道了疼

愛恨交織成偉大的思想

偉大的思想是你上吊的繩

——《適者生存》

他們的音樂風格總體偏向搖滾,結合些傳統曲藝,再結合些民謠,總的來說就是「不一定」——「變革的年代,我不排斥任何我覺得可以運用的東西」

即使已經不像初出茅廬時候那樣鋒芒畢露,但也算未改初衷,仍是對抗的姿態。

這支「愛音樂不愛財」的樂隊一如既往專輯少、廣告少、商業少,奔走各地音樂酒吧和Livehouse演出,倒也不缺打心眼兒裡愛著他們的歌迷朋友,和被他們的音樂打動的人。

「給我一百個願意獨立思考的聽眾,勝過一萬個跟風青年。」

耳光這回事,有時聽完也不知道是誰扇了誰 | 平話有票

△網易雲音樂評論截取

這是一支從1990s快要唱到2020s的樂隊,說「名不見經傳」也行,說「業界大咖」也成,究竟是打了別人的耳光,還是打了自己的耳光,箇中滋味如人飲水。

算是「抗爭」嗎?算是「清高」嗎?

耳光這回事,有時聽完也不知道是誰扇了誰 | 平話有票

又或者只是想要不被外界裹挾的自由。

耳光這回事,有時聽完也不知道是誰扇了誰 | 平話有票

△吉他:李玥(攝影師:Chucknorium)

耳光這回事,有時聽完也不知道是誰扇了誰 | 平話有票

△貝斯:郇峰(攝影師:Chucknorium)

耳光這回事,有時聽完也不知道是誰扇了誰 | 平話有票

△鼓:金剛雄(攝影師:Chucknorium)

「將錯就錯」

耳光樂隊2019全國巡演

耳光這回事,有時聽完也不知道是誰扇了誰 | 平話有票

時間

11月6日 20:30

地點

唯美客文創聚落·MAKER LIVE

掃碼下方二維碼

耳光這回事,有時聽完也不知道是誰扇了誰 | 平話有票

-END-

耳光這回事,有時聽完也不知道是誰扇了誰 | 平話有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