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統治者認為能拯救明朝的唯此一人,若此人在清軍入不了關

說到明末最有能力拯救明朝的人,估計很多人都會想到袁崇煥或者祖大壽、洪承疇之流,只有特別熟悉明史的人才會想到孫承宗。袁崇煥無論多厲害,清朝後來的統治者都不會把他太當回事,那麼厲害不還是給崇禎幹掉了;祖大壽統領的關寧鐵騎無論多厲害,清朝後來的統治者認為,多厲害不也是被我先人打到投降;洪承疇統領的洪兵,想當年也是名震一方,但還是為了苟活選擇了投降清朝。無論是袁崇煥祖大壽還是洪承疇,在清朝的統治者眼裡,就是三個弟弟而已,無論你多麼厲害,我先人不還是入關了。縱觀明未只有一人,令清朝統治者敬佩萬分,那就是孫承宗。在清朝修的《明史》中,只有孫承宗一人擁有一個列傳,張居正、徐階的列傳中都摻雜著別人,清朝修史的官員對孫承宗的評價極高如下:

“夫攻不足者守有餘,度彼之才,恢復固未易言,令專任之,猶足以慎固封守”意思就是隻要孫承宗在清軍無法入關。

在清朝統治時期說這種話無疑是找死,但當時清朝的統治者卻並不反感,反而認同,可見孫承宗到底多麼厲害。

清朝統治者認為能拯救明朝的唯此一人,若此人在清軍入不了關

(孫承宗畫像)

出生和經歷

孫承宗出生於保定高陽,至於家中做什麼的史料中並無記載,但可以肯定家裡並不富裕,因為富裕的話不會住在邊境。住在邊境的孫承宗,從小就展示出對軍事的喜愛程度,每逢有時間就跑去邊境外觀看,並詢問守兵戰爭情況。考上秀才之後的孫承宗在邊境附近當老師,名聲越當越大直接傳到京城,成為兵部某位官員兒子的老師。不久這位官員,被朝廷遷往大同擔任巡撫,孫承宗也跟著這位官員去了大同。在大同,孫承宗見到了戰爭的殘酷,在觀看戰爭的這段時間裡,孫承宗的軍事天賦得到昇華。42歲的孫承宗決定前往京城考科舉。

教書多年的孫承宗,一下子就考中無數讀書人夢寐以求的排名-榜眼,全國第二。考上榜眼的孫承宗進入翰林,十一年後成為太子朱常洛的老師。朱常洛在位一個月去世後,孫承宗成為朱由校的老師。對於這位老師,木匠皇帝朱由校甚是喜愛。天啟元年,邊境戰事一塌糊塗,滿朝文武請求皇帝將孫承宗派往邊境,可皇帝太過喜愛孫承宗,直到天啟二年孫承宗才前往邊境。

清朝統治者認為能拯救明朝的唯此一人,若此人在清軍入不了關

(孫承宗劇照)

魔鬼一般的孫承宗

孫承宗到了山海關,就撤了山海關的經略王在晉一切自己說了算。在山海關,孫承宗認識了袁崇煥,和袁崇煥交談一般後,收袁崇煥為自己的學生,凡事都帶著袁崇煥,就連機密或者開大會也帶著袁崇煥,讓袁崇煥做選擇。正是孫承宗這段時間的培養,讓袁崇煥的軍事天賦得到發展得到實踐。

明末最讓清軍頭疼的防線-關錦防線,是孫承宗一手策劃而成。這道防線直至明朝滅亡都未被清軍攻破,努爾哈赤就是在此地被袁崇煥給用大炮轟到憋屈至死。皇太極也在此處吃過大苦頭,以至於後來,寧願繞一大圈也不願碰這條防線。正是因為孫承宗策劃的這條防線太過可怕,一直直到明朝滅亡,這道防線還未被攻破。

到了邊境的孫承宗,以遼人守遼土為政策,成立了明朝最強兵種-關寧鐵騎。關寧鐵騎是明朝末期唯一拿的出手可以和蒙古的八旗騎兵對打的兵種。當時的八旗騎兵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厲害的騎兵,而關寧鐵騎依舊可以和八旗騎兵對打,可見關寧鐵騎到底多麼可怕。當時統領關寧鐵騎的統帥無一都是比較出色的人物,比如袁崇煥、祖大壽、吳三桂。

清朝統治者認為能拯救明朝的唯此一人,若此人在清軍入不了關

(關寧鐵騎)

教出明末具有爭議性的英雄袁崇煥、策劃出令清軍頭疼不已的防線、訓練出可以和當時世界上最強的騎兵八旗騎兵對打的兵種。在這三個原因下,清軍不得不對孫承宗產生敬佩的情感,以至於認為孫承宗若在自己入不了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