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雲南貧窮落後,唐繼堯卻為何能養出號稱國之精銳的滇軍?

周琦


民國初期,赫赫有名滇軍,並不完全是唐繼堯的功勞,而是時勢造英雄,造就了滇軍。

1,雲南特殊的歷史地理形勢,使清朝在西南地區更重視雲南的軍事地位。

雲南是南明在中國的最後落腳處。

康熙年間的三藩之亂,吳三桂首先在雲南發難。康熙平等三藩之亂後,在雲南駐紮重兵。

雲南西南方是緬甸,東南方是越南,雲南是清朝與兩大藩屬國的關鍵點。

乾隆徵緬甸時,軍隊全部從雲南出發。

清朝末年,英國佔領緬甸為殖民地,中緬邊境上有大量土司,邊界糾紛不斷;法國佔領越南為殖民地,覬覦紅河上游雲南境內的錫礦。

為了對付兩個殖民帝國,清朝較為重視雲南的軍事地位。

2,雲南新軍是清朝末年西南地區最強大的軍事力量。

清朝末年準備在全國建立三十六鎮新軍,規劃雲南有兩鎮,但因為銀子問題,只建成了新編陸軍第十九鎮。

1905年,雲貴總督丁振鐸在雲南成立督練處,訓練新軍,編成綏靖新軍3營,炮兵一營。

1906年,丁振鐸添設步兵2營,炮兵一營,編成一步兵協(相當於步兵旅)。

1907年,陳宧負責訓練新軍,擴編雲南新軍為一混成協。

1908年,雲南新軍建成陸軍第十九鎮,統制崔祥奎,下轄兩協,每協兩標,每標3營,每營官兵536人,加上鎮直屬第十九炮兵標、馬標、工程營、輜重營、機關槍營、陸軍警察營、軍樂隊等,全鎮官兵1.09萬人。

對照同時期的四川,比雲南面積更大、人口更多、更富裕,新軍建設卻比雲南慢了一拍。

1905年,四川新軍建成一步兵協。

1908年,四川新軍僅編成一個不滿員的第三十三混成協,兵力不足3千人。

1911年春,清朝快要滅亡了,四川總督趙爾豐組建四川新軍第十七鎮,比雲南晚了三年。

所以在清朝末年和民國初年,雲南的軍事力量完全壓倒了四川。

四川的軍閥四分五裂,但有經濟實力和人口優勢,後勁更足。

一直到1920年,顧品珍率領的滇軍,在靖川之戰中被劉湘、劉存厚的川軍擊敗,滇軍才徹底退回雲南。

因為這次失利,唐繼堯也被迫下野。

3,雲南講武堂是清朝三大講武堂之一。

雲南講武堂開辦於1909年。

雲南講武堂和1906年的北洋講武堂(天津)、1908年的東北講武堂(奉天)並稱清末三大講武堂。

一個是西南軍事要地,一個是北洋新軍大本營,一個是清朝的老家。

雲南早在1899年設立陸軍武備學堂,是雲南講武堂的前身。

1911年2月,蔡鍔擔任雲南新軍第十九鎮第三十七協協統,併兼任雲南陸軍講武堂教官。辛亥革命爆發後,在蔡鍔等人的影響下,雲南講武堂的學生兵成了支援革命的主力。

雲南講武堂出了兩位元帥,二十幾位上將。

有云南講武堂提供軍事人才,所以滇軍才能在民國初年,在西南地區佔據軍事優勢。

4,雲南在清末民初的歷次運動中佔據先機,

1911年10月30日(農曆九月初九),蔡鍔等人率領新軍在昆明起義。

1915年,蔡鍔、唐繼堯等反對袁世凱稱帝,在雲南發動護國戰爭,滇軍進入四川與袁世凱軍決戰。

袁世凱死後,蔡鍔擔任四川督軍兼省長。

民國初年,四川完全籠罩在滇軍之下。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滇軍”特指民國時期,由雲實權派控制的地方武裝。“國之精銳”的稱號是雲南子弟用抗戰中,在臺兒莊、常德、中條山、緬甸等地一場又一場硬仗換來得,只可惜由於種種原因,滇軍的事蹟都世人所遺忘。

雲南土地貧瘠,且多山地,不適宜農業生產,但上帝為你關掉了一扇門,必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雲南的水熱條件極其適合罌粟的生長,“雲土”嗎啡含量很高,品質足以媲美印度、波斯和土耳其的上等煙土,但價格卻是進口煙土的三分之一。因為有鴉片貿易做支撐,滇軍的裝備不僅強於中央軍,在某些方面甚至強於日軍。

不過滇軍的精銳並不全靠鴉片。一般來說,國家的部隊可以分為“野戰”和“衛戍”兩種。野戰部隊比衛戍部隊戰鬥力高出多倍

野戰部隊需要在野外,甚至是國境線以外作戰,戰場環境複雜多變,隨時可能遭到攻擊,所以野戰部隊是國家重點建設的核心部隊。衛戍部隊主要城防護衛和防守任務,一般都是主場作戰,對他們而言“忠誠”是第一位的,就像清朝的御前侍衛,他們武功並不見得有多高強,但出身必須自功勳世家。

雲南地處西南邊陲,擔負著守衛國家南大門的任務,所以滇軍就是國家重點建設的幾支野戰部隊之一。早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亂”時,雲貴總督蔡毓榮就奏請朝廷在雲南駐軍,加強武備,在大理設置“提督府”,又在全省設置了八鎮總兵。

雍正年間改土歸流後,清朝對雲南的控制進一步加強,又為滇軍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條件。清末中法戰爭時,朝廷著李鴻章、左宗棠等為滇軍撥付大量後膛槍、開花炮等先進裝備。滇軍也算是不負眾望,給予法國以沉痛打擊,英國官員在《英國對華外交》一書中,專門評價道:“ 黃種的軍隊第一次同歐洲人短兵相接而沒有丟臉”。

甲午戰爭之後,清政府為了救亡圖存,計劃在全國建設36鎮(師)新軍,其中雲南就有2鎮,但因辛亥革命的爆發,雲南最終只建成了陸軍第19鎮。陸軍第19鎮就是民國曆史中所謂的“滇軍”的前身。

熟悉近代史的都知道,新軍是清末革命的主力,所在辛亥革命、護國運動中,滇軍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滇軍原先是國家軍隊,由朝廷撥付軍費,革命後就要自己解決餉源。雲南經濟落後,顯然不足以養活滇軍,能解決財政危機的只有“雲土”,這種特殊商品。

雲南軍閥唐繼堯率先以徵“禁菸稅”的名義開放煙禁,強迫百姓種植罌粟。在護國運動中,滇軍就攜帶大量鴉片,沿途售賣以充軍餉。依靠雲土的暢銷,唐繼堯不僅讓東南財富大量聚集到雲南,他還通過鴉片貿易控制周邊省份軍閥。

新桂系軍閥黃紹肱就說過:“不管是新桂系,還是老桂系都不敢得罪雲南。得罪了他們就等於得罪了財神爺,雲土改道入川、湘,廣西軍閥就沒有禁菸稅可收。”由此可見鴉片對於軍閥的重要性。

總得來說,滇軍的精銳根本原因在於出身好,自身實力不強,單純依靠鴉片只能養出“雙槍兵”,其次,民國時期滇軍的強大確實依靠鴉片貿易來維持。在一定程度上說,滇軍的精銳是帶有“原罪”的,但滇軍從辛亥革命,到抗日戰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很難對其作出評價。


史料不輯


清末民初的雲南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貧窮落後;號稱國之精銳的滇軍,也並非是唐繼堯一人之力培養出來的。

說起滇軍,就不得不提其前身練軍。

經歷了太平天國起義之後,大清國在地方上的防務體現崩塌,地方政府只能自生自滅。

雲南作為西南邊陲省份,又是漢地十八省之一,其戰略位置十分尷尬。其他漢地省份皆有戰略緩衝,而云南與東南亞和南亞接壤,直接面臨英法兩國威脅。

19世紀中葉,與雲南接壤的緬甸、印度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印緬等殖民地欲與中國進行商業往來,除了水路,自雲南北上是最近的一條商業通道。

中法戰爭之後,清政府“不敗而敗”,與法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續議商務專條》,將雲南的蒙自、思茅、騰越開闢為通商口岸(海關);與此同時,法國承建的“滇越鐵路”,更是為雲南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雲南的邊境貿易中,雲南方面則以出口鴉片等初級產品為主,而英法則大肆輸入輕工業製成品。這樣一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貿易,就形成了一個內循環。即,以雲南產出的鴉片,銷至內地,獲取高額利潤,同時將輕工業品銷售到雲南,以換取鴉片。

雲南通過收取邊貿之“厘金”、以及種植鴉片的雜稅,經濟飛速發展,一度躍居西南地區之首。雲南的一夜暴富,是建立在內地被剝削的基礎之上,而最大的獲利者,則是帝國主義列強。

當然了,雲南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也著實下了不少功夫。

帝國主義列強的目的,是利益的最大化;能不掏錢的東西,哪怕出一毛錢它們都嫌多。換句話說,在雲南的邊境貿易裡,列強想要“明搶”;雲南想要活下去,只能硬著頭皮跟列強明刀明槍地幹才行。

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提高軍隊戰鬥力。

1875年,雲南巡撫岑毓英奏請清廷,申請抽調一部分綠營軍(清朝常備兵之一),設立練軍(滇軍前身)。最初的練軍只有12個營,約合4500名將士。

1883年,練軍擴充到14個營,將士總數已經5000多名。至此,練軍成了雲南省防的主力部隊,為了應對法帝國主義的入侵,練軍積極備戰。

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前夕,練軍已經擴充到131個營,人數也高達5萬人之多。更重要的是,此時的練軍已經大量裝備新式洋槍洋炮,儼然一副現代武裝的模樣。

經過十年的發展,滇軍成了西南地區的最強武裝力量。在自保的同時,還能援助周邊省份。中法戰爭裡,雲南巡撫岑毓英曾派遣滇軍馳援,並一戰成名,使得英法等國不敢覬覦西南地區。

歷史學家季南曾在《英國對華外交》裡,如此評價中法戰爭:

“中法戰爭裡,黃種人的軍隊第一次同歐洲人短兵相接而沒有丟臉。”

看來,這英法列強也是吃軟怕硬的主兒,能從“清爸爸”那裡明搶,何必跟雲南這種“小孩子”打架呢?

此,給了雲南發展的機會。

1907年,清政府計劃在全國編練新軍36鎮,而云南則計劃在五年內編練2鎮。為此,新任的雲貴總督錫良斥資800多萬輛,購買德國最新式武器裝備滇軍。

到這個時候,滇軍武器裝備,已經位居全國先進行列。按照蔡鍔的話來講,就是:

“在京調查一年,始知全國軍隊中,軍械之充足,無出雲南之右者。滇軍之精銳雄武,則為當時第一流軍隊。”

如果將一支軍隊的建設比作蓋房子,那麼優秀的士兵和先進的武器只是上等材料。這座房子美而堅固的根本,則是如何“調教”他們。

真正讓滇軍成為西南軍閥之首的,則是1909年雲南陸軍講武堂的建立。講武堂成立之後,蔡鍔被聘請為教官。此時的蔡鍔,正是清末36新軍之第19鎮新軍37協統協,唐繼堯是蔡的手下。

陸軍講武堂為滇軍培養了大批軍事人才,包括朱帥、葉帥等開國元勳在內,都是講武堂的畢業生。這些優秀學子,在畢業之初,也都是為滇軍效力。

有了上等材料,加之最優秀的“良匠”,滇軍這支部隊,很快就被打造成了最精美的房子。在當時,滇軍甚至有“國之精銳”的稱號。

1915年,袁世凱不顧民族大義,在北京復辟稱帝。蔡鍔當即宣佈雲南獨立,發動護國戰爭,並出任護國軍第一總司令,唐繼堯接任雲南軍政府都督。護國軍在蔡鍔的指揮下,揮師北上,一路所向披靡,徑是氣死了袁世凱。

護國戰爭勝利不久,蔡鍔因病去世,唐繼堯成了滇軍當之無愧的大帥。
唐繼堯此人,雖說跟著蔡鍔南征北戰,也進正規的軍事學校接受過教育,可是在戰略眼光上,比蔡鍔差了不止一個等級。

就如同唐繼堯的墓誌銘上寫的那樣:“治滇無善政,護國有奇功。”在唐之前的滇軍,是國家的軍隊;唐接手之後,滇軍就成了他的私人“保鏢”了。

1917年,袁世凱的繼任者段祺瑞在北京大搞軍事獨裁,孫中山掀起護法之名,反抗段祺瑞。唐繼堯則連續發佈電報,宣佈擁護共和討伐逆賊,並揮師北上入川“靖國”。唐繼堯此舉,無疑為他贏來了莫大的聲譽,卻遭到北洋系的仇視。

唐繼堯如此積極地“靖國”,其真正目的則是為了控制四川。

就在這個時候,出身四川的滇軍將領朱德上書唐繼堯,勸他放棄地盤主義,分化反對力量,出兵武漢才能解救目前的困局。然而,唐繼堯拒絕了朱德的提議,再度出兵四川。

對此,朱老總只好長嘆:“西蜀偏安庸者據,逐鹿中原是雄才。”言外之意,唐繼堯不過一個庸才;沒過多久,朱老總便離開了滇軍,另謀出路。

唐繼堯為了控制四川,開啟了他不斷作死之路。數次政府四川,都在統治時期強制採取強滇弱川政策,最終引起各方不滿,終致滇軍力量不斷被消耗。

1926年,國民革命軍從廣州出師北伐。此時的唐繼堯就算不支持北伐事業,也不該唱反調不是?然而他還是在雲南高唱“討紅”的調子,對抗北伐軍。這一年的11月,我軍雲南地下組織成立“倒唐”鬥爭委員會。

次年,唐繼堯在下屬的兵諫下,被迫下野,同年病逝。對於唐繼堯的功過,他的墓誌銘最恰當不過了:

“治滇無善政,護國有奇功。”

當然了,唐繼堯早主政雲南的14年裡,在文化建設方面,還是值得稱讚的。


祗樹


民國初年,滇軍在全國各軍閥的山頭裡算是獨樹一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清末給滇軍打下了好底子。

眾所周知,在甲午年後、尤其是日俄戰爭後,清廷迫於亡國滅種的危機而將編練新軍提到了前所未為的高度,36鎮計劃就是其中最主要的目標。

當然,由於日本人勾結士官系和革命黨搗亂,最終清廷覆亡、國家陷入分裂,所謂的“36鎮”計劃也就不了了之。

所謂“36鎮”計劃,說白了就是要按新軍模式編練36個師,在清廷覆亡前,由袁世凱編練的北洋六鎮已經完成,這個是各省典範,所以提前完成,也是成效最好的一支部隊。

按清廷的計劃,這36鎮都是國防軍,按說都應該有國家控制、由國家經費撥款的。但問題是,當時的清廷中央正府拿不出這麼多錢,因此,任務就分給了各省。



其中,雲南分派的任務相對是最重的,就這麼個窮省,按說沒理由沒資格編練兩個鎮,但考慮到當時中法關係緊張,又在邊界劃分問題上屢起衝突,因此,雲南是被特別關注與重視的。

因為這個原因,雲南新軍的經費實際是由清廷直撥,而且軍隊數量是別省的兩倍(其他省通常只編練一個鎮),原因就是要對付來自法國的威脅。

因為經費充足,雲南新軍在武器供應上、引進人才上,包括清廷直接派北洋系將領前去指導等等,都遠在其他省新軍之上(後來蔡鍔去各省看過,就說滇軍裝備數一數二)。

在各方努力下,在辛亥年時,雲南新軍已經練成一鎮,雖然還沒有完成既定任務,但較之他省已經算不錯的了。

此外,雲南本身的軍校即雲南講武堂,當時也辦理得非常好,為之後的滇軍輸送了很多人才,如朱德等人,即出身於此。



除了歷史的底子之外,滇軍之所以比較強大,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鴉片的緣故。

眾所周知,在民國以後,中樣式微,各省各行其是,因為沒有了撥款,各省軍閥也就各顯神通,而云貴川這一帶,最得天獨厚的莫過於種植和販賣鴉片。

在當時,最好的鴉片莫過於“雲土”,其次“川土”,其質量最好、價格最高,更關鍵的是,鴉片的販賣都被本地軍閥壟斷,由軍隊護送,就連發軍餉,也成了發鴉片,儼然是硬通貨!

因為鴉片生意好,所以本地軍閥收入高,這樣一來,也有更多的錢來賣武器彈藥,同時也有更多實力來擴軍買馬,實力越來越大。

此外,滇軍在民國初年的強大,和大戰沒有小戰不斷、不斷積累經驗有關。在袁世凱大總統辦大事時,最先跳出來搞事的不是別人,正是雲南軍閥唐繼堯。



之後,在唐繼堯的支持下,蔡鍔、李烈鈞等分別向四川、廣西進兵,滇軍也由此捲入了無休止的內戰當中。

當然,因為滇軍那會比較強,幾乎沒有吃過敗仗,所以打仗這生意還是贏多虧少,唐繼堯也由此成為不可一世的“西南王”!

可惜的是,時代在進步,沒有了高人指點的唐繼堯最終也陷入了軍閥混戰的泥潭。所謂師老兵疲,打仗大多了,士兵心散了,下面的將領也要爭權奪利。

最終,唐繼堯在二十年代前期被兩次打敗下野(中間重新出山一次),經過這樣一再的折騰,滇軍已經不復清末民初的那份威風了。

至於之後抗戰的滇軍出戰,其實沒有什麼太多可提之處,泯然眾軍、屢敗之師而已矣。


坑爹史冊


民國的滇軍可是獨一份兒。

軍閥的四大命脈知道是啥不?有錢,有槍,有人,有地盤。清末民初的時期,滇軍這幾面都佔了,你說能不厲害嗎?且聽【爾朱少帥】細嘮嘮。

【滇軍的底子很厚實】

雲南地處邊疆,受英國、法國殖民地威脅。從1875年開始,雲南巡撫岑敏英就抽調綠營,編練新式軍隊,叫做“練軍”。到清法戰爭前夕,練軍已經有14營,5000多人。

到1884年開始,清法戰爭後,滇軍急速壯大。到戰爭後期,滇軍已經有130多營,將近五萬人,光是進入越南作戰的就有1萬多人。

不光是人數多了,裝備也嘩嘩更新,大量列裝新式槍炮裝備。後來又從這裡面挑選精銳,編出40營,1.4萬防軍。

滇軍底子有了,怎麼脫穎而出呢?

【人才優勢,裝備優勢】

1907年,清朝朝廷給滇軍大輸血,陸續砸進來上千萬兩白銀。不但更新了裝備,而且建立了中國第二所軍事學校——雲南講武堂。

雲南講武堂有多牛,就不用多說了吧?教官裡面有過唐繼堯、李烈鈞、劉存厚、何應欽等,後來都成為一方軍閥。畢業生裡面,不但出了朱老總、葉帥、龍雲這些牛人,還至少十幾個做了黃埔軍校的教官。

這種情況下,1911年武昌起義後第三天,蔡鍔帶領滇軍發動“重九起義”。滇軍的實力,就是蔡鍔和唐繼堯發動討袁“護國戰爭”的底氣。

此後,滇軍在唐繼堯手中,滇軍一度稱霸西南。後來滇軍內訌,舊滇系倒臺,新滇系龍雲上臺。

【地盤優勢,財力優勢】

滇軍西南西南小霸王,一度到處挑事,想要把西南、湖南都納入自己的管轄。所以,滇軍跟其他軍閥的戰爭,幾乎都是滇軍跑到別一個省份幹仗。

原本雲南不是很富裕,但是在民國,各地都戰亂頻發,雲南算是一方淨土,經濟沒有遭到破壞,反而經濟排在了前列。

龍雲上臺後,除了攻固軍事,也大力發展經濟。跟越南法國當局的外貿,搞得紅紅火火。那時候的雲南跟別的省相比較,真不窮。

雲南鼓勵商業,興辦工業,自己印發鈔票,財產年年有結餘。連續10年,金融機構數量在全國排第前幾,算得上財大氣粗。龍雲一口氣就能拿出裝備40個團的錢——而且是全部法式裝備。

滇軍真算是硬茬子,唐繼堯有滿清的底子,龍雲又有唐繼堯的底子。北洋沒能收服唐繼堯的滇軍,老蔣同樣也沒能收復龍雲的滇軍。


爾朱少帥


(滇軍的法式頭盔)


唐繼堯之所以養得起滇軍,完全是因為他違反清朝末年慈禧與列強達成的“禁絕鴉片”的協議,在雲南大肆種植鴉片的結果。

首先我們來看看民國時期糧食與大煙價格。

根據史料,從1912年—1918年,粳米價格每石在6.4—7.5元,而上世紀20年代上海小學教師工資50銀元。

而大煙多少錢呢?根據資料,與雲南的大煙價格大概一兩2—3元銀元。

而在唐繼堯、龍雲治理下,雲南開墾了多少“大煙田”呢?截止1932年,雲南“大煙田”一共224萬畝,每年大煙收入超過800萬銀元,而截止1932年,雲南全年財政收入才1100萬銀元的樣子。

雲南是什麼時候開始打破禁例,開始大規模種植“大煙”的呢?

就是在護國戰爭期間,當時雲南督軍唐繼堯宣佈為了反對袁世凱稱帝,雲南暫時開放煙禁。“設煙厘金,每百兩收滇幣五元,使鴉片運銷和吸食合法化”。


而1932年之前,滇軍多次進攻四川、廣東、廣西、貴州、湖南等省份,不管口頭宣稱什麼,實際就是為了打開“滇土”的銷路,當然,不是說“滇土”不好,“滇土”質量很好,但是雲南消費力有限,“滇土”要想買得起價格,必須運輸到長三角或者珠三角這樣經濟發達地區,而滇軍如果只做批發商的話,利潤不會特別高,最好辦法是滇軍直接“護送”滇土到長三角或者珠三角地區販賣,這樣可以保證滇軍利潤最大化。

事實上李宗仁和白崇禧之所以能在逆境中翻身,最大的依仗就是在廣西與滇軍作戰中以外的繳獲了雲南商人攜帶的20萬兩“滇土”。

用黃紹竑的話說,這20萬兩“滇土”使得李宗仁、白崇禧能順利“統一”廣西。

“這就等於最後的勝利。這批煙土就是決定新桂系統一廣西、結束滇桂戰爭的最後勝利。”


為什麼李宗仁和白崇禧新桂系與滇軍關係特別好?就是因為沒有滇土過境貿易,以廣西貧瘠程度,根本養不起新桂系十幾萬軍隊。

所以雖然每次都是滇軍“入侵”廣西,但是每次都是李宗仁和白崇禧主動和滇軍搞好關係,為的就是過境貿易。

當然,滇軍之所以精銳不僅僅是光有錢,雖然雲南地處西南腹地,但是和法國殖民地越南卻有滇越鐵路聯通,唐繼堯和龍雲通過“滇土”賺取了大筆資金,又通過這些資金從法國人手裡購買了許多先進裝備,比如哈奇開斯重機槍這些最先進裝備。

以滇軍182師為例,全師兩旅四團編制。

每團配備一個高射機槍排,裝備2挺13.2毫米氣冷式哈奇開斯高射機槍。這種大口徑機槍可以毫不費力的壓制日軍所有機槍,甚至可以用來對付日軍的裝甲車和輕型坦克。

每個團下轄三個步兵營,每個營有三個步兵連和一個重機槍連。每個重機槍連裝備哈奇開斯重機槍6挺,分屬於3個排,每排有2個機槍班,1個彈藥班。連另有彈藥排。全連攜帶彈藥5個基數,有馱馬24匹。

這樣的裝備,甚至比常凱申中央軍的德械師都毫不遜色,甚至在輕武器上還有超過,只不過因為雲南地形原因,重榴彈炮都重型裝備滇軍配備的比較少而已。


蘭臺


民國時期軍閥林立,各個地方自稱派系,如初期的直軍、奉軍,皖軍,粵軍,而到了民國中後期,隨著直軍、奉軍,皖軍、粵軍相繼進入歷史以後,又有川軍、桂軍、滇軍、黔軍為主。
直軍和皖軍由於退出歷史舞臺比較早,粵軍本身侷限於發展,加上後期桂軍興起,因此在這裡我們略過不談。
奉軍是以張作霖為主的軍隊,戰鬥力一度位居全國之冠,東北本身也有發達的軍事工業,因此東北奉軍的實力一度很強,在張學良被軟禁以後,東北軍也逐漸被蔣介石分化處理,形成中央軍的一部分。
川軍是抗戰中被提到次數最多的部隊,川軍在抗戰時期出川達350萬,為全國之最,為抗戰勝利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桂軍是以李宗仁、白崇禧為主要領導的軍隊,多數是以兩廣子弟為主,由於兩廣地區地處偏僻,因此民風彪悍,所組成的軍隊驍勇善戰,即便是在裝備低劣的情況下,仍能頑強作戰,抗戰中廣西出兵100萬,位居全國第二,而徵募徵募士兵及勞工450萬,佔全省人口的40%。
但有些人可能想不到,滇軍的戰鬥力以及在抗戰中所作出的貢獻同樣很大,只是後來提起的次數並不是很多。
唯一的影響就只剩下在長征過程彙總,紅軍路過雲南時候,曾與滇軍短暫教授,但與黔軍一觸即潰不同,滇軍的戰鬥力之強悍,大大出乎紅軍的預料之外,相比於黔軍的雙槍兵,滇軍可並不是一個好捏的軟柿子。
滇軍的緣起是在清代,光緒元年,雲南巡撫編練新軍,直到晚清末年,雲南革命黨人發動起義,雲南軍政府成立以後,蔡鍔任雲南軍政府都督,為民國時期滇軍之始。
滇軍中各個部將大多數都來源於雲南講武堂,雲南講武堂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地位僅次於黃埔軍校和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其中諸如李根源、李烈鈞、方聲濤、趙康時、沈汪度、唐繼堯、張開儒、庚恩暘等教官大部分都畢業於日本陸軍軍官學校,因此滇軍戰鬥力在全國各個軍閥中首屈一指。
袁世凱倒行逆施之下,蔡鍔經日本返回雲南,開始督師討袁,達到了滇軍軍勢最大的時候,一度曾控制了雲南、貴州、四川等一大片的地方,因為引發川軍的極度不滿,滇軍這才被陸續又趕出了四川,但滇軍作為地方一股勢力,曾一度長期控制雲南、貴州兩省,即便貴州有黔軍,但也仍不得不仰賴滇軍鼻息生存。
蔡鍔離開雲南以後,曾意囑川滇軍總參謀長羅佩金主持,但由於過於壓制川軍,引發不滿,不但四川脫離滇軍掌控,就連羅佩金本人也不能倖存,到1917年護國戰爭結束以後,唐繼堯一躍而成為滇軍的最高統帥,兵力擴編為8個軍,唐繼堯盛極一時的時候,一度控制雲南、貴州兩省,直至1927年龍雲掌控了雲南政權,收編了唐繼堯的滇軍餘部,而此時的滇軍實力早已經大打折扣,不復往昔色彩。
滇軍之所以戰鬥力強悍,源於清初時候對滇軍的大力投入,加上軍官大多數都曾有過留學經歷,身經百戰,護國運動中又作為先鋒,佔據大義優勢,雲南地方對於滇軍的建設補給也都是大力支持,因此造就了這樣一支鐵血軍隊。

漫步史書


滇軍的前身為清末雲南編練的陸軍第十九鎮,該鎮多數的軍官都畢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堂。雲南陸軍講武堂是一所仿造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建立的一所近代化的新式軍校,其教官大多留學日本。清朝滅亡之後,這所軍校更名為雲南陸軍講武學校,並繼續招收學生,培養出來的新式軍官也都在滇軍服役。唐繼堯曾經就當過雲南陸軍講武堂的教官,唐繼堯成為雲南省的最高統治者後,為了擴大雲南講武堂的規模和影響,先後在貴州貴陽、四川瀘州、廣東韶關開設了雲南陸軍講武堂的分校,並招收海外的學員。除此之外,唐繼堯還在雲南陸軍講武學校內設立“高等軍事學校”,以培養高級軍官,並增設日語等外語課程,類似於日本的陸軍大學。

雲南在清朝的時候財政經常入不敷出,需要四川省接濟。清末編練新軍的時候,由於雲南身處邊陲,地理位置比較重要,計劃編練2鎮(師),但是財政不允許,最終只編成了一鎮新軍。唐繼堯上臺之後,為了實現他“西南王”的野心,他特別注重雲南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整頓了雲南支柱產業錫的開採,並修建了雲南第一條民辦鐵路。接替唐繼堯的龍雲也注重雲南經濟的發展,使雲南的財政有結餘。龍雲用這些錢向法國等國購買了先進的武器裝備,滇軍戰鬥力較強,武器裝備有一定的優勢。

軍隊的戰鬥力打出來的。滇軍的前身參加過雲南的重九起義,起義成功之後又幫助了四川推翻清王朝的統治。袁世凱復闢帝制時,滇軍又參加了護國戰爭。唐繼堯為了當西南王,滇軍又進行了軍閥混戰。通過這些戰爭,鍛鍊了滇軍將領的指揮能力,也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


歷史軍魂


在唐繼堯下臺之前,滇軍一度是全國最精銳的部隊,早期的滇軍無論是人數還是裝備水平,都穩居全國第一位。


辛亥革命爆發後不久,滇軍領導者蔡鍔被袁世凱調到北京,在幫助袁世凱管理軍務的時候,蔡鍔瞭解到了全國各地軍隊的裝備情況,發出了:“在北京呆了一年多,才發現全國的所有軍隊,都沒有滇軍的裝備好”的感慨。

蔡鍔的這番感慨並不是狂妄自大,在各地軍閥為了槍支犯愁的時候,滇軍已經擁有了大量重武器,即使是北洋軍閥中的奉軍,蔣介石的中央軍,在裝備上也都十分羨慕滇軍。除了裝備精銳之外,滇軍的人數也比較多。


在袁世凱去世之前,各省的軍隊一般只有一兩個師,而在1915年護國戰爭時期,滇軍就已經擁有了3個軍。


在1917護法戰爭時期,滇軍的編制達到了8個軍,總兵力超過十萬人,比同時期的奉軍人數還要多。

由於滇軍的裝備精良人數眾多,滇軍需要的軍費也非常多,民國初年雲南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後,唐繼堯能夠養得起龐大的滇軍,主要有三個關鍵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清朝時期對雲南的軍事投入非常大,建立了一大批的配套設施,為唐繼堯省下了大量的費用。清朝在雲南建立了雲南講武堂,雲南講武堂是清末民初最著名的軍事學校之一,培養了大批的軍事人才。

由於雲南講武堂主要為雲南一省服務,滇軍將領的普遍素質都非常高,在抗戰剛剛爆發的時候,滇軍中上層軍官幾乎都是軍校畢業生。雲南講武堂的存在讓滇軍成為了國之精銳,也讓唐繼堯擁有了一大批高素質軍官,間接節省了大量的軍費開支。


同時清朝還在雲南建立了雲南機器局,雲南機器局是一個近代化的兵工廠,能夠製造毛瑟步槍和子彈,僅每月生產的子彈數量就達到了12萬發。

第二個原因是滇軍內部比較穩定,在唐繼堯掌權前期,雲南的軍政大權一直控制在唐繼堯一個人的手中,沒有出現分裂內鬥的情況。


而且滇系軍閥更替速度比較慢,財政收入來源相對穩定。第三個原因是唐繼堯大量種植鴉片,雲南的土壤條件非常適合鴉片的種植,民國時期的大部分軍閥都種植過鴉片,不過這些軍閥的地盤都不如滇軍的地盤更適合鴉片的生長。滇軍地盤上生產出來的鴉片質量高數量多,售價要高於普通的鴉片。

依靠著這三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唐繼堯的滇軍進口了大量的洋槍洋炮,一直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滇軍仍然是國內裝備最好的軍隊之一。


不過滇軍的強盛並沒有持續太久,由於民國時期的雲南只有不到一千萬人口,經濟條件也相當落後,當其他軍閥的地盤逐漸穩定下來後,滇軍的優勢也不復存在。在唐繼堯下臺之後,滇軍已經成為了一個小軍閥,抗戰時期的滇軍雖然裝備仍然十分精良,但是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到了解放戰爭前期,龍雲更是被蔣介石逼著交出兵權,滇軍的強盛也已經成為過去。


歷史總探長


1853年至1855年中法戰爭後,雖然法軍在雲南廣西兩線挫敗,但無能的清政府還是簽下了不平等條約開放雲南為免稅通商經濟特區,雲南在此時期融進了西方先進的工業技術,由法國出資修建了中國第一條滇越鐵路,第一座水電站昆明石龍壩水電站,昆明當時銀行商號雲集也算繁榮,雲南省山高皇帝遠,擁有豐富礦產資源,滇金,銀,銅,鐵,錫等經西方開採設備技術提升,換來了大量武器裝備,當時清政府已名存實亡,當時的雲南其實很富只是很少為外界所知,北洋政府時期情況大致如此,影響力較大的人物蔡鍔,唐繼堯此時出現,在雲南宣佈獨立打響第一槍時,蔡鍔其實底氣很足,因為有錢任性,唐繼堯是留日士官學校回國同盟會會員,是個很有智慧的人,主政雲南時期大力發展經濟,教育,農業,(主要鴉片種植)當地氣候土壤種鴉片煙高產優質,來錢快,那年頭合法,培養軍事人才,創建了陸軍講武堂,是中國現代陸軍的鼻祖,培養出了共和國的兩大元帥也是夠牛逼了,滇軍在此時期創造了厲史上的輝煌,一統西南橫掃兩廣,唐繼堯也是有錢任性擁兵自重,死於內部兵變吞金自殺,歷史為勝利者譜寫,如果近代雲南影響力最大之人物之唐繼堯,龍雲,蔡鍔是北洋政府委任官員湖北人不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