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范蠡能識穿越王勾踐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

為何范蠡能識穿越王勾踐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

話說范蠡在歷史上的地位是極高的,無論是政治上經商上,經商上被譽為是陶朱公,三次散盡家財,政治上可謂是輔助越王勾踐滅了吳國。但是在功成之後,他的同伴文種覺得可以享富貴了,但是這是范蠡確勸文種辭官歸鄉,文種當然不樂意了,所以沒有理范蠡,最終慘遭越王勾踐的殺害。

那麼范蠡為何會識穿越王勾踐的真面目,很多地方說越王勾踐長了一張鳥嘴,只可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等等之類的,面相當然有時候可以借鑑,但是也不是說絕對,李嘉誠14歲被人看相說一生辛苦只能解決溫飽,但是現在可以說富甲一方,所以面相這個東西也不是說絕對,但是一個人的行為卻是絕對會顯現的。范蠡就是從這幾個方面看到越王勾踐的為人:

為何范蠡能識穿越王勾踐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

第一:越王勾踐向吳國進獻稻穀苗子,卻命人把稻穀苗子烹熟,為的就是讓吳國鬧饑荒,鬧內亂,身為王者,根本不管民眾的死活,道的層面就已經有問題。

第二:就是越王勾踐是個極其好面子和剛愎自用的人,這種人在失敗的時候會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成功的時候誰都不會放在眼裡。

第三:就是越王勾踐在滅吳之後,為了試探范蠡和文種,說要分國,這個話有人說會是真的,但是越王勾踐說的話就是已經起了懷疑之心,會擔心范蠡文種日後威脅到他,威脅到他的國家和後代,要動了殺念,所以范蠡總結了越王勾踐的性格和所作所為之後,得出一個結論:他是時候辭官了,所以也建議文種辭官,但是文種不捨得,最終不得善終。

為何范蠡能識穿越王勾踐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

古人說性格決定命運,有時候還真的是這樣的,有些人容易大起大落也是與自己的性情有關,有些人一生平穩平平淡淡也是與自己的性情有關,不能說哪種好,哪種不好,是這個人本身的性格決定的,就好像太多的聰明人只能當謀士當軍師一樣,讓他自己幹就不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