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瓷網」寧鋼:鈞瓷文化產業如何實現“雙創”發展

文 | 寧鋼

禹州重視對文脈的保護,大力發展和利用。對文脈的保護就是要把鈞瓷和周邊各類陶瓷文化資源轉化為優勢,為城市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和市民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關於科技創新的問題

禹州在科技創新、工藝創新方面比較緩慢。景德鎮在民國時期,石板的燒造只能是一尺的,現在能燒造出五米的,就體現了科技創新、材料創新和窯爐創新。禹州的材料是非常漂亮的,很多人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大家都知道,前一段時間的“景漂”現象。“景漂”現象是指藝術家從八方來,古代叫匠從八方來。不管是畫油畫、國畫的,還是搞版畫、水彩的,都可以發揮他們的長處。所以那些藝術家在景德鎮生活得有滋有味,在那兒買豪車、買別墅。


「鈞瓷網」寧鋼:鈞瓷文化產業如何實現“雙創”發展


禹州市場上的材料不亞於景德鎮,甚至有了超越景德鎮的材料。提到鈞瓷,大家可能會想到“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禹州本土的藝術家對本土豐富的材料缺乏認識,這麼好的材料,在表現一個形象的時候,沒有意識,也沒有概念,只是把它弄到陶瓷上邊。

我們講到當代,1949年以後就叫當代,當代的作品應該符合當代審美,靠仿古的話,代表傳承。沒有創新的話,鈞瓷怎麼發展?產業怎麼發展?我們到汝州,那時候聽得最多的是“我這個釉跟其他的瓷口差不多”“我這個釉跟張公巷的都差不多了”。都講瓷性,沒有人講創新,是制約發展非常重要的原因,也牽扯到人才培養。我覺得一個是高校,高校的功能是什麼:人才培養第一位,第二位是科技,第三位是社會服務,第四位是文化傳播。禹州鈞窯界的技術創新,應該和更多的高校緊密結合。


「鈞瓷網」寧鋼:鈞瓷文化產業如何實現“雙創”發展


我們的馮青館長就是個造窯專家、窯爐專家,造過很多的窯爐。他對各種窯爐結構、窯爐造型非常有研究。他也是我們陶瓷材料頂級專家,我們把這樣的專家或者把景德鎮生產大瓷板的工藝技術引入禹州,才能改變產業結構。我們製作大瓷板的工藝技術非常成熟,把這個窯爐技術、製作大瓷板的工藝技術帶到禹州,可以做各式各樣的工藝瓷板。

郭愛和大師那邊原來的三彩,是唐太宗墓葬器物,但是現在的三彩已經成為家裡用的瓷器、公眾仿製的瓷器。我們景德鎮陶瓷大學去年60年慶典,我去邀請郭愛和大師時看到他創造出一幅璀璨的大型壁畫,非常成功,三彩已經走入壁畫、瓷板畫,走入公眾,走入百姓家庭。我們禹州為什麼會在產業結構調整上如此緩慢,如此保守,是應該很好地思考和重視的問題。

關於博物館的問題

禹州原來很多的國有企業都已經停辦了,像我們現在看到的陶瓷一條街,就是利用原有廠房進行改造,以博物館的形式表現出來的。禹州缺少博物館。上一次來禹州的時候,建業集團說在建業文化街上建一個2000平方米的博物館,我馬上提了反對意見。禹州文化這麼深厚,建2000平方米的博物館太小了,我們學校都31000平方米。建立2000平方米的文化博物館,不能代表禹州,可以有其他名稱,但不能叫博物館。


「鈞瓷網」寧鋼:鈞瓷文化產業如何實現“雙創”發展


我到韓國利川去了無數次,還不知道利川城市是什麼樣子。但是我每次都去他們的博物館,他們的博物館依山而建,可以待一整天,連廁所都是景觀,做到了極致。那邊有很多國外的陶瓷展區,亞洲展區、歐洲展區,包括我們的陶瓷展區。

關於文化產業的創新推動

禹州這麼多年一直在做文化產業,但是我們留下了多少膾炙人口的作品?我們通過鈞瓷文化旅遊節,對禹州文化產業有什麼創新推動?這點需要反思,我們景德鎮陶瓷大學創辦了全國陶瓷大賽,前年在禹州承辦,今年由上虞承辦。這個大賽是推動行業起步的大賽。


「鈞瓷網」寧鋼:鈞瓷文化產業如何實現“雙創”發展


禹州市政府有遠見,禹州鈞瓷職業培訓原來跟我們大學合作,今天是跟更多的高等學院結盟,景德鎮陶瓷大學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禹州鈞瓷研究院已經揭牌,希望這個研究院儘快落實到點兒上。在此基礎上,我們研究生、博士生開展研究,包括材料研發、職業培訓等。這樣的話,我們鈞瓷行業的創新創業、產業提升,瓷區文化的弘揚繼承、創新發展,才能真正落到實處,推動鈞瓷文化產業實現“雙創”發展。


作者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設計學)成員、教育部工業設計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委、景德鎮陶瓷大學校長及博士生導師

<strong>

來源:鈞瓷網(news.junci360.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