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新能源汽車的缺陷,為什麼網約車司機首選還是新能源?

都知道新能源汽車的缺陷,為什麼網約車司機首選還是新能源?

在續航里程邁過NEDC 400km這個門檻後,里程焦慮得到了極大緩解,純電動車全生命週期的成本優勢逐漸開始顯現。

春江水暖鴨先知,網約車這一特殊群體因為自身的用車需求,先於大多數消費者發現了這一點而已。

具體分析有以下四個方面:

1.網約車司機選擇新能源完全是出於牌照政策的說法不符合事實。

2.NEDC 400km的門檻

3.純電動車的成本拐點

4.網約車群體的特殊性


1.網約車司機選擇新能源完全是出於牌照政策的說法不符合事實。

前兩天剛去了青島,發現路面上已經有不少綠牌純電動車。

我在青島的為數不多的幾次滴滴打車經歷,也確實碰到了純電動車,尤其在黃島的一次出行中,跟司機簡單交流了下。

司機選擇的是北汽的純電動車EU5,並且表示選擇這款車的網約車司機數量不少。

同時,司機表示黃島不限號也不限行,選擇純電動車的主要理由就是成本。

印象中他表示這款車的運營版落地不到十五萬,如果是個人買的版本價格更低,大概十二三萬就能買到。

儘管車價較高,但使用成本明顯低於燃油車,司機對純電動車日常使用費用低的優點評價很高。

純電動車安靜、動力性強的優勢他也有所提及,認為“這車開著不錯”,但基本一帶而過,明顯不是重點。

里程焦慮方面,司機表示這款車NEDC 416km的里程基本夠用,夏天開空調能跑360km左右,一般他選擇在中午快充一小時,順帶休息。

冬天裡程縮水比較明顯,但司機說差不多也能有將近300公里,冬天充電的問題我沒具體問。

總之,事實證明,網約車選擇新能源完全是出於牌照的說法不符合事實。

2.NEDC 400km的門檻

美國的相關調查表明,200mile的EPA續航是令消費者普遍接受的底線。跨過這個門檻,里程焦慮將大為緩解。

200英里對應320km,再考慮到EPA測試方法比國標NEDC嚴格很多。

EPA測試下200mile續航,大致相當於NEDC工況400~430km。

也即是說,對於大多數車主而言,400km的工況續航是純電動車實際體驗的一道門檻。

另外,鋰電池計算的是循環壽命。

跑同樣的里程,續航里程較長的車型消耗的充電循環次數較少。

也即是說,續航里程較長的車型,生命週期的里程壽命也比較長。

以上兩方面,使得續航里程達到一定水準的電動車,不僅使用體驗更高,其使用壽命更長,保值率也會更高。

3.純電動車的成本拐點

這部分引用下本人在2018年5月的回答:

按照“十三五”的規劃,到2020年電池成本將下降到1000元/kw。國家的估計一般都比較保守,從這兩年的情況看,鋰電池上游原材料的價格趨於平穩,實現這個目標應該問題不大。
也許有人會說,工信部的規劃過於樂觀。
為了增強說服力,本人翻了下我國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的財報。

都知道新能源汽車的缺陷,為什麼網約車司機首選還是新能源?

可以看到,寧德時代的毛利率儘管近兩年略有下滑,但始終保持著比較高的水平。
動力電池成本僅0.91元/wh,未來電池價格下降空間很大。
寧德時代是動力電池成本最低的嗎?
日前著名分析結構瑞銀提供報告顯示
特斯拉與松下合作的鋰電池生產技術正在不斷壓低成本,達到了111美元/kWh(約合人民幣771元/kWh),已經成為目前業內第一,並優第二名LG化學20%左右。
而國內知名電池生產企業寧德時代(CATL)則位於第四名,成本超過150美元/kWh(約合人民幣1042元/kWh)。

都知道新能源汽車的缺陷,為什麼網約車司機首選還是新能源?

即使不考慮未來電池技術和生產工藝進步帶來的成本下降;
即使不考慮未來大量動力電池產能的規模效應;
單說現在,動力電池成本就已經下降到1000元/千瓦時。
純電動車的成本,我大致算了下,數據全部按最保守估計,以吉利帝豪EV為例:
假設2020年,百公里電耗13kw,續航500km,那麼需要電池65kw,成本6萬5,按照傳統車發動機變速箱佔總成本25%,燃油帝豪售價9萬,
即使不考慮補貼,帝豪EV售價9×0.75+6.5=13.25萬即可盈利。
到2020年,一輛續航500km的A級電動車,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售價13.25萬即可盈利

作者:現實主義理想者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7197475/answer/77144798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動力電池梯次利用並沒有技術瓶頸,儲能領域大有可為,電動車保值率將高於燃油車
目前業內電池一致性已經做的比較好,電控水平也越來越高。動力電池電量上去了,電池衰減就不再是問題。參見特斯拉,三元鋰電的循環壽命比比亞迪的磷酸鐵鋰要差,但是實際使用中,大電量使得每塊電芯的充放電深度較淺。


到2020年,保守估計三元鋰電池充放電循環800次,電池容量不低於80%。
做個簡單的計算,還是以吉利帝豪EV為例。
65kw的電池,循環800次,足夠汽車行駛65×800/0.13=400000km
一輛續航500km的A級電動車,正常行駛40萬公里,電池衰減不超過80%
而我國汽車平均換手時間在6年左右,按照一般家庭一年行駛兩萬公里來算,六年後電池只走完了生命週期的不到三分之一。

以上是約一年前的估計,當時的估計比較理想化,沒有考慮燃油車相對較高銷量帶來的規模效應,也沒有考慮純電動車早期銷量低導致的開發成本上升。

現在還不到2020年,實際情況如何呢?

由於寧德時代還未發佈半年報以及年報,沒有辦法看到權威數據。但有幾個事實:

首先,市面上已經開始出現售價較為親民、工況續航突破400甚至500KM的純電動車型。

比亞迪秦pro EV超能版、廣汽新能源Aion S、吉利幾何A甚至包括最近處在輿論風口浪尖的小鵬G3 520版,他們的共同特點是:

都知道新能源汽車的缺陷,為什麼網約車司機首選還是新能源?

基礎款工況續航超過400km,起售價15萬左右;

高續航版工況續航超過500km,起售價17萬左右。

而且,這幾臺車不論外觀、內飾還是動力、配置,都有著水準之上的表現。

可以預見,到2020年,純電動車的續航里程還會進一步提升。

甚至於,根據工信部推薦名錄,廣汽集團已有一款純電動SUV準備上市。

其搭載的三元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達180wh/kg,工況續航高達650km。

都知道新能源汽車的缺陷,為什麼網約車司機首選還是新能源?

個人預計到2020年,續航500km的純電動A級車,起售價降至15萬左右問題不大。

若確實降到這個價位,對於有私樁的普通消費者,全生命週期的用車成本的優勢將進一步放大。

其次,動力電池能量密度和成本控制遠未達到理論極限,可預見的未來內每年都有一定提升,這已經是產業界共識。

不論是特斯拉—松下、三星SDI、LG、寧德時代、比亞迪,做出的判斷大同小異。

可以看下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2019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的演講:

都知道新能源汽車的缺陷,為什麼網約車司機首選還是新能源?

2019~2020年,產業界將實現高鎳電池的大規模量產。

三元方殼電池目前量產的電芯能量密度普遍為210-230Wh/Kg,主要是NCM622體系。今年底規劃量產電芯單體比能量達260Wh/Kg的產品,採用NCM811體系;

三元軟包目前主流量產的電芯能量密度在240-250Wh/Kg左右,年底規劃量產產品普遍達280Wh/Kg。

曾毓群預計,動力電池發展到2025年,將達到250Wh/kg的電池組系統能量密度,以及700元/KWh的不含稅價格。

這意味著即使沒有補貼,沒有梯次利用,動力電池也可以在續航和成本上支撐起電動車和燃油車競爭,電動車具備明顯優勢。

甚至於,以寧德時代為首的產業界已經在佈局船舶電動化,這個我也是醉了。

另外,談一下電動汽車被詬病許久的補貼問題。

今年電動汽車補貼大幅度退坡,由於地補取消,實際補貼金額下降幅度高達70%~80%。

這一方面固然對整車廠的成本控制造成很大壓力,進而傳導至動力電池企業;

但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今年對於純電動車而言就是最難一關,只要安全度過,未來一片坦途。

個人認為,剩下的補貼金額雖然還在,但影響已經不大了。

因此,今年純電動車只要銷量能挺住不下滑,就標誌著純電動車在脫離補貼的情況下,初步具備了市場競爭力。

4.網約車群體的特殊性

這方面大家都懂,運營用車相比普通家庭消費者,平均每天行駛里程很高,但幾乎沒有長途需求。

特別是網約車非常看重的用車成本,電動車在這方面優勢明顯。

至於動力電池的更換費用,本質是動力電池成本和壽命問題,這兩點上文已經回答過了。

現在整車廠為了打消潛在消費者的顧慮,給動力電池提供的保修週期都比較長,多數車企也對電池衰減做出承諾,超過一定範圍免費更換電池。

網約車本就面臨強制報廢,電池壽命這方面相比普通消費者顧慮相對少一些。

因此,網約車司機相比普通消費者,率先看到純電動車生命週期的成本優勢,也就不足為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