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鬆齡為什麼反奉?

搜不盡的經典


郭松齡可不是蒲松齡,雖然他們都是有意思的、有一定名氣的人。今天瀚海來說說郭松齡為什麼反奉。



郭松齡常說:“凡平日升官心切的人,就是戰時最怕死的人;平時鑽營門路的人,就是輕棄職守的人。”。瀚海倒是想說,哥們你膽子真大,小心被人看你是老實人,合夥盡來欺負你。郭松齡在軍隊中推行軍需獨立, 正規化了舊軍閥部隊。這一舉措贏得蔣介石的認同和肯定,他說東北有兩件事值得學,其中一件便是軍需獨立。

郭松齡本人曾經贏得“大公無私、量才使用、信賞必罰、甘苦與共”的稱譽,是因為第一次直奉戰爭後,他的所作所為深入人心。



第一次直奉戰爭後,不甘心失敗的張作霖積極整軍經武,並總結失敗教訓,重用楊宇霆、姜登選、韓麟春、郭松齡等新派軍人,整肅軍紀,訓練新軍。張作霖成立東三省陸軍整理處,張學良擔任名義上的參謀長,而郭松齡作為實際的代理。張作霖將奉、吉、黑三省軍隊統一以“東北軍”的番號,取消師制,改為旅制。張學良的第三旅改為第二旅,郭松齡的第八旅改為第六旅,仍合署辦公。郭松齡憑藉張學良的支持,對二、六旅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使二、六旅成為東北軍的精銳。

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山海關大捷使張學良與郭松齡的名聲大振,他們在奉軍中樹立起來了不可撼動的地位。然而,張學良一直對外宣稱全因有郭松齡的大力支持,所以他才有今天的成績。總而言之,對於他來說,郭松齡是功不可沒的。逾越半個世紀以後,張學良依然堅持說:“我最敬重郭松齡,因為前半生的事業完全靠他”。



只是這種拉感情交兄弟的套路對於後來的郭松齡沒有什麼多大的用處。有時候,在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或者是個人強烈的意願追求之下,什麼東西都是不堪一擊的,更別說什麼真情實意。如同袁世凱落井李鴻章,馮國璋背叛袁世凱,曹錕架空馮國璋,吳佩孚架空曹錕,張作霖利用馮玉祥倒戈吳佩孚,到最後馮玉祥利用郭松齡倒戈張作霖,也正是如此,皆是利益驅使的結果,或者說是內心需求驅動的結果。



張學良對郭松齡,類似於唐玄宗對安祿山。而郭松齡對張學良,也類似於安祿山對待唐玄宗。郭松齡和安祿山想要造反,都是為了自己有能力當家做主,而這兩人的根本目的卻大相徑庭,安祿山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和享受帝王豪奢的生活,然而,郭松齡反奉是想做主東北,推行民主政治,再且他熱愛東北這片土地,排斥日本鬼子的侵略和霸佔,深明大義的他不想眼睜睜地失去東北,認為保住東北、安定民生才是第一要務。這才是郭松齡想要跟張作霖作對的根本原因。

此外,他痛恨張作霖“媚日賣國”的勾當,這也是直接的反奉導火索了!


瀚海說史


郭松齡反奉是民國軍閥混戰中的一件大事,此事不光影響了奉系軍閥興衰,也直接導致東北的走向。那麼,郭松齡作為奉系軍閥的醫院,為什麼卻要反奉呢?

(郭松齡劇照)

我認為郭松齡反奉有六方面原因:

一、郭松齡看不上張作霖。

郭松齡生於亂世。日俄戰爭時,家鄉成為交戰區,房屋盡毀,百姓傷亡慘重。郭松齡目睹慘狀,毅然投筆從戎,先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將校研究所和中國陸軍大學。經過專業的軍事學習,成為正經的軍事高材生。

張作霖是土匪出身,雖說壯大成一方軍閥,但他是個利己主義者。在許多事情上,他都會先算計如何讓自己獲得最大利益,甚至不惜和日本人打得火熱,利用他們達到自己的目的。

因此,有理想有抱負的愛國青年郭松齡,壓根看不上張作霖這樣的草莽英雄。

二、郭松齡對作張作霖有意見。

郭松齡在遇到張作霖之前一直混得不好。他先是投靠四川巡警道朱慶瀾出任連長職務,後來受保路運動影響,四川將領發動兵變,紛紛獨立。朱慶瀾被迫離職,郭松齡也不得不離開四川,回到了奉天。

當時,郭松齡已是同盟會中的積極分子。他信奉三民主義,支持共和,支持革命。武昌起義爆發後,他在奉天積極響應,與革命者們密謀武裝起義,結果受到張作霖的鎮壓,被逮捕入獄。後來幸得韓淑芬“美人救英雄”才得以揀回一條命,也就是此時他認識了張作霖。

隨後,郭松齡又滿懷革命熱情,南下廣州追隨孫中山,投身護國運動。結果再次以失敗告終,只得重返奉天。

正好,張作霖重開東三省講武堂,郭松齡通過陸大同學的推薦,成為其中一名戰術教官。

張作霖有一次看到郭松齡,當著眾人的面拍著他的肩膀說,你不是那個同盟會成員嗎?怎麼到我這裡來了?

郭松齡是個心高氣傲的人,認為張作霖有嘲諷之意,從此對張作霖心存偏見。

(張作霖劇照)

三、有功無賞,待遇不平。

郭松齡在做教官時,張學良也在講武堂學習。

郭松齡和張學良亦師亦友,他在張學良的舉薦下,成為衛隊旅參謀長兼第二團團長。

此後,郭松齡接連在戰場上立下戰功,成為張學良的副手。而張學良出於對他的信任,又將精銳之師三、八旅所有事務都交給他負責。

兩次直奉戰爭,郭松齡憑著過人的指揮才能,都取得了極大的功勞。然而,功勞最高的他,卻獨獨不在封賞名單內。看著那些沒有做出大成績的人又是提拔又是賞賜,驕傲的郭松齡,再次心生不滿。

四、政見不合,受人排擠。

直奉戰爭勝利後,膨脹的張作霖決定趁勝追擊,繼續攻打南方國民軍,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

然而,耿直的郭松齡卻堅決反對,並主張“精兵強卒,保衛桑梓,開發東北,不事內爭,抵禦外侮”。張作霖正自信滿滿,對他而言,郭松齡無異於潑冷水,這讓他很不高興。那些本就妒忌郭松齡的將士們趁機大進讒言,對他處處排擠。

(張學良劇照)

五、妻子推波助瀾。

張學良心裡很明白郭松齡受到不公待遇,於是讓他偕夫人韓淑芬前往日本考察軍事。

郭松齡在日本考察期間,卻發現張作霖為了得到日本人軍火上的支持,竟和日本人談妥賣國的“二十一條”。

郭松齡憤怒了,他覺得國難當頭,張作霖竟還為一己之私,出賣國家,還準備自己人打自己人,這直接成了他反奉的導火索。

韓淑芬早就不滿郭松齡在奉軍中所受到的不公待遇了,另外她也是個進步青年,一直痛恨軍閥戰亂給百姓帶來的痛苦,因此她極力贊成郭松齡反奉。

六、與馮玉祥結為聯盟。

郭松齡雖說掌握著奉軍7萬精兵,但想要攻打勢力強大的張作霖,卻並無勝算。為了加大籌碼,他又與直隸督辦李景林和國民軍聯軍總司令馮玉祥達成共同反奉的聯盟,並確定由李景林控制直隸、熱河,而郭松齡則做反奉先鋒,馮玉祥負責接應。

為了鞏固盟友關係,郭松齡、李景林和馮玉祥還做了詳細的地盤分化:反奉勝利後,郭松齡雄踞東北、李景林佔據熱河和直隸、馮玉祥則雄霸西北。

然而,就在三人密謀反奉計劃時,張作霖卻發電報要郭松齡速回奉天議事。郭松齡擔心老奸巨滑的張作霖已經察覺了他的行動,倉促之間,他舉起了“反奉討張”的大旗,這天是1925年11月22日。

(參考史料:《郭松齡反奉見聞》)


張生全精彩歷史


郭松齡外號郭鬼子,此鬼非日本鬼,乃白俄鬼。

因為他身材像白俄兵一樣高大,又常穿普通士兵們穿的布軍服,遠遠看起來像白俄兵,人們對各國侵略者都沒好感,以“鬼子”稱之,所以他得了這麼個外號。

和大家所想的不同,郭松齡之所以反奉,既不是為了民族大義,也不是為了個人私慾,純屬理念不同,派系之爭。

張作霖的奉系軍閥,組成相當複雜,有當初跟著他當土匪的結拜兄弟們,也有系統學習過現代軍事的新式人才。這兩類人之間存在著深深的矛盾,一派以元老自居,一派覺得自己才是奉系的未來,彼此看不慣。

那麼張作霖支持哪一派呢?哪派都支持,等於哪派都不支持!事實上他對此喜聞樂見。

這是中國古代帝王術的一種體現,讓“大臣們”相互制衡,“龍椅”才坐得穩,要是部下全都一條心,他張作霖就該犯嘀咕了。

第一次直奉戰爭後,“老派”和“新派”明確形成。

而“新派”還細分為留洋派和本土派。留洋派大多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以楊宇霆為首;本土派大多畢業於中國陸軍大學和保定軍官學校,以郭松齡為首。

這兩人理念不同,楊宇霆主張帶著奉系向中原地區發展,圖謀統一中國;郭松齡則主張“精兵強卒、保衛桑梓、開發東北、不事內爭、抵禦外侮”,意思是東北自保,關內那堆事就別管了。

對於有雄心壯志的張作霖來說,楊宇霆的理念顯然更符合他的心思,郭松齡的則過於保守了。於是對楊宇霆信任看重,視他為得力助手。

那奉系二把手張作良是個什麼意思呢?他沒有明確的看法,可能覺得都有理吧。但因為楊宇霆仗著張作霖的信任囂張跋扈,都快不把他放眼裡了,所以他對楊很不滿,站到了郭松齡那一邊。

張家父子雖然對一些事物的看法不同,依然父子情深,郭松齡和楊宇霆卻已勢同水火。

雖然有著少帥的支持,畢竟老帥才是掌控一切的那個人,因而郭楊之爭中郭松齡受到了楊宇霆的打壓排擠。

楊宇霆性格不好,郭松齡情商也不高。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凡事特別愛較真,數次落於下風,讓他不但厭惡楊宇霆,也恨上了張作霖。

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奉系內部爆發嚴重的地盤之爭,立下大功的郭松齡什麼都沒爭到,簡直要氣死,攛掇張學良篡了張作霖的位自己上臺!

張學良嚇了一跳,他可從沒這麼想過,當然不同意,於是郭松齡對他也有了不滿,產生了反奉的念頭。

而導致他真正反奉的則是這麼件事:1925年10月初,郭松齡作為奉系的代表去日本觀操,忽有個日本的重要參謀問他此次來日本是否代表張作霖簽訂前約?

郭松齡一頭霧水,詢問之下才知道張作霖以落實二十一條為條件,要求日方供給奉系軍火,入關進攻馮玉祥的國民軍!

此事徹底激怒了郭松齡,他本就不願出關作戰,只願偏安東北,再一想到哪怕打贏了自己也沒啥好處,索性一不作二不休找上了馮玉祥,雙方結成同盟。

11月21日晚,郭松齡發出了反奉的通電,有三個主張:一是停止內戰;二是張作霖下臺,嚴懲主戰罪魁楊宇霆;三是張學良上臺,改革東四省。

張作霖都懵了,雖然他看重楊宇霆,對郭松齡其實也是很信任的,壓根想不到他會造反!還以為是張學良想逼宮篡位,差點沒把他給殺了。

張學良也懵,自請去和郭松齡商談退兵,但郭松齡鐵了心要反奉,當然不聽他的。

除了馮玉祥,郭松齡還有另一個同盟:奉系實權人物李景林。

(郭松齡夫婦被曝屍)

三方加在一起看起來聲勢浩大,張作霖都讓家人收拾細軟準備逃跑了。

但軍閥同盟因利而來,也因利而散。李景林不斷撬郭松齡和馮玉祥的牆角,馮玉祥趁郭松齡和奉軍打得火熱,出兵佔領了熱河。

日本人也在其中插了一腳,先拉攏郭松齡,表示可以幫他一把,只要戰後給出國家利益,郭松齡拒絕了;又去找張作霖,張作霖同意了——也不是真心同意,只是想糊弄小日本,後來反悔了,這也是日本人非要弄死他的原因之一。

郭松齡孤立無援,戰敗身亡。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郭松齡(1883~1925/12/15)於1925年11月22日舉兵反奉,通電譴責張作霖實行軍閥統治,連年從事內戰,窮兵黷武,禍亂人民。但判斷一個人不能看他的聲明,而是看他的行動。郭松齡從起兵到12月25日兵敗,和妻子化妝逃走時被抓就地槍決,短短一個月所造成的惡劣影響極其深遠。實在沒有半點愛國愛民的徵兆。


首先雙方死傷官兵約千人,潰散和入關的約2000餘人,軍民騾馬損失約3000餘匹,消耗的野山炮和各種槍支彈藥超過歷次入關作戰的損失。從灤州到新民,將12縣無辜居民置於戰火之下。當時正值冬季,為作戰徵用民房,也為百姓的人身安全著想,天寒地凍的情況下強制疏散居民,令人苦不堪言。官兵因戰況突發,衣著單薄,凍病凍傷無數。

其次造成軍費劇增,金融動盪,奉票由18元兌現銀1元最終到60元兌1元現銀,多少人傾家蕩產,生活陷入絕境。財政廳長兼奉天省長王永江深感無力迴天,兼之對連年征戰的厭倦,遂辭職還鄉,使張作霖失去斂財的左膀右臂。為籌措軍費,打起毒金的注意,開放煙禁,強令農民種鴉片。不僅使盜匪橫行,又使多少人染上毒癮,實行的抽稅政策後來又被日本人利用,禍害東北二十多年。

第三使日本名正言順地派軍事顧問直接參與東北內戰,熟悉東北地形和東北軍內部情況,公開從事間諜活動。郭松齡是從日本回國後下定決心反奉的,不排除日本可能起到的挑撥和推波助瀾的作用。畢竟日本想要的絕不是一個民心凝聚、實力強大的東北,分崩離析的東北軍更符合他們的利益要求。為得到日本的支持和出兵,張作霖曾和日本定下喪權辱國的密約,內戰結束後不肯最後簽字執行,也成為日本人要除掉他的原因之一。

第四是郭的倒戈使學生出身新派軍官們被暗地裡印上“靠不住”的標記,成全了東北軍老派的復辟。

郭松齡反奉看似理由不少,但究其根本原因是他自視甚高,剛愎自用,心胸狹窄、目光短淺最直接的體現。如果他能以大局為重,有審時度勢的眼光和心胸,不會選擇這樣的時機反奉。自己沒有反心,再多人的鼓動和慫恿都不起作用。

郭松齡打仗有勇有謀,治軍練軍頗具韜略,能力勿容置疑。曾多次在關鍵戰役的關鍵時刻為奉軍穩住陣腳,為取得勝利立下汗馬功勞,被稱為張作霖帳下的五虎將之一。他年齡和張作相、姜登選、李景林、張宗昌等相差無幾,功勞不相上下,可分山頭劃地盤的美事總輪不到他。鎮威軍任命6個軍長沒有他,南方督軍還是沒有他。最主要的原因是最初賞識他提拔他的是張學良而不是張作霖,以張作霖招攬人才的做派,未必沒有懷著讓他一直輔佐張學良的心思,才有意無意地進行壓制。身為四十多歲壯年的他,對於這樣的身居人下總是心有不甘;對張作霖獨斷專行,對張學良擔著少帥名頭但是人微言輕滿腹怨言。自己正確的主張得不到實施,在派系林立的東北軍中也飽受傾軋。積怨難平,就有排除日本留學的“士官派”,代之以“陸大派”,以小張代替老張的想法。

但是他武裝反奉,將張學良置於何地,不能跟著他一起討伐自己的老爹吧?又將跟隨自己的部下性命置於何地?這擺明是一場沒有多少勝算的對抗。如果打贏他會推舉張學良主持大局嗎?估計也不會,靠武力取得勝利後只會建立自己的王朝。郭松齡率部到達錦縣後就開始大搞分封,僧多肉少,不僅打擊了一些人的士氣又貽誤戰機。尤其是老派人物更堅定不能讓“郭鬼子”成功的決心,那樣的話連湯都要沒得喝。

郭松齡在東北進行政治和軍事革新的主張,對全面發展東北有益無害,但是選擇“兵諫”的時機讓人莫名其妙。8個月後北伐開始,勢如破竹,舊軍閥的實力紛紛瓦解。他如果真的嚮往革命,為何不去和廣東方面聯繫,而僅與素以倒戈聞名的馮玉祥定下秘密協議,他難道不知這樣的軍閥往往會不守信義嗎?事實證明,西北軍就是做出對他不利的行動。而他只是發動了一場“親者痛仇者快”、削弱東北實力的戰爭。

如果郭松齡能多再忍2年,等到少帥張學良上位,東北的歷史或許真有被改變的可能。郭松齡和張學良亦師亦友,是他最大的助力,可自斷臂膀,令多年的經營毀於一旦,讓少帥29歲統領東北時無能人輔佐。要壓制楊宇霆等人的囂張,就沒想到張作霖留下的綠林舊部需要及時清理,致使其中出了不少漢奸,在"九.一八"時又將大好河山拱手讓給日本人,及至後來東北軍的土崩瓦解,都難以揮去當年反奉戰爭留下的陰影。


文史今安在


郭松齡反奉的原因有很多,按照張學良晚年的敘述,郭松齡反奉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張作霖寵信楊宇霆。


在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郭松齡曾經多次向張學良抱怨張作霖不公,並且表示自己“寧折不彎”。郭松齡的抱怨並不是沒有道理,張作霖在處理郭松齡和楊宇霆矛盾的問題上,一直偏向於楊宇霆。


郭松齡是奉軍中的第一悍將,如果沒有郭松齡的幫助,張作霖可能早就被吳佩孚趕下臺了。張作霖只依靠郭松齡打仗,不給郭松齡應得的封賞,郭松齡叛變也是遲早的事情。

張學良能夠在奉軍中出名,一半是因為張作霖的提拔,一半是因為郭松林的幫助。


從第一次直奉戰爭開始,郭松齡就在張學良的手下擔任副將。張學良名義上是主將,實際上卻事事聽從郭松齡安排,兩個人的私交非常好。張作霖曾經對張學良說:“你除了不能把老婆給郭松齡,其餘的都能給他了!”

郭松齡每一次打了勝仗,張學良總能加官進爵,而郭松齡也能跟著張學良一起升遷。然而到了第二次直奉戰爭時期,楊宇霆和郭松齡的矛盾加劇,張作霖寵信楊宇霆疏遠郭松齡,造成郭松齡對張作霖越來越不滿。在一次軍事會議上,郭松齡不滿楊宇霆手下的排擠,竟然帶領親信部隊從前線撤走。


張學良知道離開郭松齡奉軍根本沒有多少戰鬥力,趕緊帶著少數護衛追上了郭松齡,將郭松齡勸了回來。

郭松齡回到軍隊後,帶領手下精銳一路打到秦皇島,為奉軍取得直奉戰爭的勝利立下了大功。


結果在戰爭打完之後,姜登選和楊宇霆都獲得了督軍的職位,郭松齡只獲得了京嶼諸軍副司令的職務。直奉戰爭結束後不久,姜登選和楊宇霆被孫傳芳擊敗,江蘇和安徽先後丟失。


郭松齡內心非常的不滿,他認為張作霖這是故意打擊自己,寧可把安徽和江蘇丟掉,都不願意讓自己去做督軍。

1925年郭松齡作為奉軍的代表前去日本考察,一次偶然的幾乎,郭松齡得知張作霖想要出賣國家利益,換取日本軍事援助的消息。


過了沒多久,張作霖給郭松齡發電報,要求郭松齡帶兵討伐馮玉祥。這一消息讓郭松齡十分氣憤,在回到東北後不久,郭松齡就開始偷偷聯合馮玉祥和李景林,準備發起反奉戰爭。

1925年11月,郭松齡公開反叛張作霖,郭松齡叛亂的時候給張作霖提出了三條要求:


  • 第一條要求是停止內戰,主張和平。

  • 第二條要求是張作霖立刻下臺,處置楊宇霆等人。

  • 第三條要求是張作霖將奉軍的領導權交給張學良。


從這三條要求來看,郭松齡之所以反叛張作霖,一方面是因為張作霖出賣國家利益,在國內挑起內戰,另一方面是因為張作霖寵信楊宇霆,沒有給郭松齡應得的獎勵。

郭松齡叛亂初期,張作霖的軍隊節節敗退,張作霖甚至想要下野,將“東北王”的位置交給郭松齡。


然而在戰爭的關鍵時刻,郭松齡的同盟李景林和馮玉祥起了內訌,張作霖拉攏日本關東軍助戰,戰爭的局勢很快出現了大逆轉。郭松齡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帶著夫人化妝逃走,在逃亡途中被張作霖的軍隊抓獲,最終在押送回瀋陽的路上被張作霖下令就地槍決。


歷史總探長


答:我看到很多人說郭松齡反奉,是因為和楊宇霆爭風吃醋,純屬軍閥內部的“黑吃黑”,止為爭權奪利。

這種說法百分百是錯誤的。

是的,郭松齡在奉系軍閥裡功勞很大、得到的封賞卻很不相稱,而且,他是和楊宇霆政見不同,有很多爭執。

但這決不是郭松齡反奉的根本原因。

郭松齡之所以反奉,原因很簡單:他不能容忍張作霖“賣國”。

郭松齡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民主革命者,他的軍事才能出眾,本來是可以在戰場上獲取自己更多的政治資本的。

在第一、第二次直奉戰爭戰爭中,他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但在1925年,張作霖在楊宇霆的慫恿下發動“第三次直奉戰爭”時,時任第三軍副軍長的郭松齡明對這種軍閥內戰已經心生厭倦。為了避免參戰,他假借養病與考察軍事為由,攜夫人韓淑秀前去日本。

在日本,郭松齡無意間與日本參謀聊天時發現了一個驚天秘密——張作霖已與日本人密約,目的是為了進攻馮玉祥的國民軍以及打“第三次直奉戰爭”,並以幫助落實袁世凱時期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為條件,以換取日本的軍火支援。

之前,郭松齡受楊宇霆排擠,他沒有發作;受張作霖冷落,他也沒有發作。

獨獨因為張作霖要幫日本人落實《二十一條》,他忍無可忍,反意萌生,最終徹底爆發。

他對當時同在日本觀操的國民軍代表韓復榘說:“國家殆危到今日這個地步,張作霖還為個人權力,出賣國家。他的這種幹法,我無論如何是不能苟同的。我是國家的軍人,不是某一個私人的走狗,張作霖若真打國民軍,我就打他。”

1925年11月21日晚,郭松齡發出通電:“為消弭戰亂、改造東省必須要求:一、反對內戰,主張和平;二、要求禍國媚日的張作霖下臺,懲辦主戰罪犯楊宇霆;三、擁護張學良為首領改革東三省。”

由此可見,郭松齡反奉的根本原因,就是不能容忍張作霖出賣國家主權!

不得不說,張作霖是個十足的利己主義者,在許多事情上,他都會先算計如何讓自己獲得最大利益。

有人說,說張作霖要幫日本人落實《二十一條》,其實,只是張作霖開給日本人的“空頭支票”而已。

的確,張作霖也經常靠這種手段戲耍日本人,給日本人吃“畫餅”,把日本人當槍使,耍得日本人團團轉。

但郭松齡不管,他眼裡容不下砂子,並且,張作霖在和直係軍閥作戰、一意擴大內戰是事實,所以,他就就跟張作霖幹上了。

另外,夫人韓淑秀對他的支持,也更加堅定了他舉兵反奉的決心。

韓淑秀是世間罕有的奇女子,她畢業於奉天女子師範學堂,任附小教員,聽說為響應武昌起義在奉天舉事的英雄人物郭松齡被清軍捕獲,她勇闖法場,拿著一份《盛京日報》,指著報紙上剛登出“清帝退位詔書”,挽救出了郭松齡。當日,為1912年2月12日(宣統三年農曆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郭松齡獲得重生,和她結為恩愛夫妻。

韓淑秀深明大義,她也清楚丈夫反奉勝利的希望不大,但抱定了殺身成仁的信念,全力支持丈夫。

郭松齡用兵一流,對東北軍的一切瞭如指掌,起事之初,勢如破竹,一度嚇得張作霖猶如驚弓之鳥,大失常態,“當即命令內眷收拾細軟轉移,府內上下手忙腳亂。10時檢點就緒,即以電車27輛,往返輸送(傢俬)南滿貨棧。然後令副官購入汽油10余車及引火木柴等,佈滿樓房前後,派兵多名看守,一旦情況緊急,準備逃跑時付之一炬”。

可惜的是,郭松齡看錯人了,他是聯合了馮玉祥起兵的。

但馮玉祥是個牆頭草,最不可靠,他為了控制直隸省,先是背後捅刀子,打跑了盟友、直隸督辦軍閥李景林;然後又順勢佔領了熱河省,抄了郭松齡的後路,斷絕了郭松齡的後勤補給。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日本和張作霖達成了協定,出動空軍轟炸,並派守備隊阻擊郭松齡。

這樣,郭松齡內外交困,陷入了絕境。

1925年12月25日上午10時,高金山將捉獲到的郭松齡夫婦押到離老達房5裡許的地方槍殺。

臨刑前,郭松齡求仁得仁,並無愧悔之色,對圍觀軍民說:“吾倡大義,出賊不濟,死固分也;後有同志,請視此血道而來!”

韓淑秀也從容就死,說:“夫為國死,吾為夫死,吾夫婦可以無憾矣,望汝輩各擇死所!”

……

郭松齡夫婦就義後,報上載文稱:“郭松齡之敗,非敗於張作霖,乃敗於日本帝國主義。”

補一筆:郭松齡實為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的後裔,他和他的遠祖郭子儀一樣,同為著名愛國將領。郭松齡身材槐梧,卻常穿士兵粗布軍服,和奉軍中那些高大的白俄士兵相同,遂得綽號“郭鬼子”。

1981年,在紀念“九•一八”事變發生五十年時,在臺灣的張學良無限蒼涼地說:“如果郭松齡在,日本人就不敢發動‘九•一八’ 事變了!”

張學良此語,史學界有很多人認同。


覃仕勇說史


一、起兵反奉原因 由於奉系內部還分成三大集團,分別為元老派,士官派和陸大派。郭松齡就是陸大派的首領人物。當時奉系內部權力的傾軋非常嚴重。由於元老派和士官派思想比較保守。郭松林領導的陸大派較為年輕,思想開放。加上當時馮玉祥將軍起兵反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這讓郭松齡按耐不住內心的想法,決定起兵反奉。 二、兵敗原因 兵敗原因一:郭松齡起兵反奉,軍中只有文人,卻沒有出謀劃策的人。並且將奉軍旗號改為東北國民軍,但是空有這個旗號,卻沒有當時的共產國際背後的支持。這是導致失敗原因之一。 兵敗原因二:當時日本人在東北的勢力不容小覷,張作霖與日本人承諾了各種權益,但郭松齡不肯就範,堅持中國的領土問題自己解決,這也是小編佩服郭松齡的原因之一,國家主權不容侵犯。張作霖有了日本人的幫助,讓郭松齡變得勢單力孤。加上郭松齡將前來歸附的軍隊拒之門外,相當於減弱了自己本可以壯大的勢力。 兵敗的原因三:封建的君臣之道,當時郭松齡領導的的奉軍也是張作霖用錢糧喂出來的,士兵大部分都是東北人士,熟話說:食君之路擔君之憂。當時那些士兵多少把張作霖當作衣食父母,有些不想打這場戰爭,戰鬥力下降。


耗子扛刀上街找貓306


郭松齡是一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



他厭惡張作霖無利不起早的匪類本性,他渴望奉系軍團成為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中流砥柱。

但天不遂人願,奉系軍團的所作所為一次一次的讓郭松齡失望。

“不在沉默中爆發,便在沉默中滅亡。”


郭松齡選擇了爆發,他反奉的目的並不是奪權,而是為了把沉睡的東北軍叫醒。

往事悠久豪情壯,桃花飛舞父母鄉

郭松齡的父親是一位飽含詩書的私塾先生,從小父親便教導他,何為“民族大義”,何為“家國天下”。

他的母親是一名勤勞樸實的東北婦女,雖然容貌普通,但是心地善良。


他的家境並不富裕,但父母卻省吃儉用,時常接濟窮人,父母對郭松齡的影響十分巨大,

長大後的郭松齡胸懷著一顆悲天憫人的心投筆從戎,以報效國家為理想,不求高官厚祿,只求無愧於父母的教誨之恩。

國破家亡山河碎,星垂平野天蒼蒼


日俄之間的戰爭,毀滅了郭松齡心心念唸的家鄉。


一個人沒有了故鄉是什麼滋味?“悽清如許…從此天涯孤旅。”

沒有人知道郭松齡的心中揹負著多麼大的傷痛,我只知道,從那之後,他從一介酸腐的文弱書生,變成了一位不苟言笑,殺伐果斷的軍人。

報國從軍黃粱夢,心途遙遠路難尋


加入奉系軍團的郭松齡從嚴治軍,從寬治民,幫助窮苦的東北百姓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軍民們愛戴他,同僚們羨慕他,東北王張作霖賞識他,可郭松齡卻並不快樂。

郭松齡發現,張作霖發動戰爭的目的並不是抗日救國,而是拉山頭、搞領土擴張。


並且張作霖在軍閥混戰時,為了得到日本的支援而犧牲了東北的權益,導致了東北地區被日本瘋狂蹂躪的慘狀。

我就是東北人,聽老一輩人說,遼寧省以北、以西的一些小城鎮,在抗戰時期遭到過日軍慘絕人寰的屠殺,甚至出現過一個村只有十幾個活口的現象。

改革開放之後,大量的山東人、河北人遷入遼寧省之後,遼寧省的人口才有所回升。



張作霖在部分東北人的眼中,其實就是個土匪頭子,他剝削百姓,威脅商會,假仁假義,唯利是圖。

不要被電視劇所欺騙,他只是一個發國難財的軍閥,並不是什麼“東北英雄”,死在他手裡的中國百姓,並不比死在日本人手裡的少!

郭松齡正是看清了張作霖的貪婪的本質,心中才逐漸產生了反抗張作霖的念頭。

今生男兒鎮殺場,來世再報父母恩。



第二次直奉大戰後,張作霖有意入主南方,將奉系軍團的地盤擴張至江蘇、江西一帶,郭松齡極力反對張作霖的做法,並苦口婆心的建議張作霖退出關內,發展東北,保境安民。

夢想著成為第二個袁世凱的張作霖自然不會放棄向南方擴張的機會,由於郭松齡和張作霖的政治理念不和,郭松齡在奉軍中漸漸被孤立。


1925年,張作霖用大肆剝削貧苦百姓得來的錢,在日本購買武器。


忍無可忍的郭松齡憤慨至極,決定起兵反奉,同年11月,郭松齡率七萬大軍在灤州起兵,向遼東進發(遼寧省東部),但無恥的張作霖勾結日本人,對郭松齡的反奉軍形成了雙面夾擊之勢,郭松齡無法以一敵二,最終兵敗將亡。


白話歷史君


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直系大將馮玉祥突然倒戈,回師北京囚禁了直系首腦、北洋政府大總統曹錕,致使直系大敗。戰後,馮玉祥與奉系張作霖共同控制了北京政府,他們推舉北洋元老段祺瑞出任執政,但實際權力卻掌握在馮玉祥和張作霖手裡。

奉系大將郭松齡

馮玉祥不滿足於與張作霖分享權力,於是便尋找機會分化奉系,郭松齡進入他的視野。當時東北軍高級將領分分屬幾個不同派系,其中有以郭松齡為首的陸大派,以楊宇霆為首的日本陸軍士官派,還有保定軍校派等。郭松齡的陸大派人數較少,而士官派人數很多,並且控制著東北軍各要害部門,其骨幹有楊宇霆、姜登選、韓麟春等,郭松齡受到楊宇霆等人的排擠,對楊和張作霖心懷不滿。

西北軍閥馮玉祥

在這種背景下,馮玉祥便引誘郭松齡反奉。當時駐軍天津的奉系李景林與郭松齡關係很好,郭和他相約一起起事。1925年11月22日,郭松齡在灤州致電張作霖,要他不要再繼續內戰,要求張作霖罷戰息兵,將權力交給張學良。

但就在此間,馮玉祥的國民革命軍想搶奪直隸(今河北、天津一帶,當時歸李景林管轄)地盤,引起李景林不滿,這時張作霖又拉攏李景林,李於是態度轉變,回到了張作霖一邊。

這時,馮玉祥又釜底抽薪,不再支持郭松齡。當郭松齡和張作霖撕破臉皮兵戎相見時,郭松齡要求將其部更名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馮玉祥手下有三個軍),但遭到馮玉祥拒絕,馮對郭松齡說:“請自己另起名義吧!”於是郭松齡將部隊改名為東北國民軍。

郭松齡兵敗被殺

總的說來,郭松齡起兵反奉也好,馮玉祥唆使郭松齡起事也罷,打的是為國為民旗號,其實都是軍閥之間的爭權奪利。


民國年間那些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郭松齡反張作霖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軍閥內部派系傾軋的結果。

軍閥的特點,在於張作霖麾下有很多內部派系。

一來,這是軍閥團體的必然,他們本來就是各種小團體組成的聯盟;二來,這是張作霖的目的,部下分為幾個團體互相鬥爭,就無法聯合反對他。

張作霖的老兄弟形成老派,把持了當時軍政主要力量。

新派也有一定實權,但主要的權力把持在以楊宇霆為首的士官派手中(主要是日本士官學校出身)。楊宇霆是張作霖的愛將,也是智囊,是可以壓倒老派的權臣。

郭松齡一派叫做保定派,主要是保定軍官學校畢業的。

本來保定派沒什麼實力,但因張學良對郭松齡比較賞識,才有所復甦。

保定派的成員多為東北軍中師長、旅長之流。雖不算很高的軍銜,仍然有一定的軍權。

其實,因楊宇霆的士官派比較囂張,以張作霖為靠山,連張學良也不被放在眼裡。

張學良為了扶持自己的力量,選擇了不受寵的在野派郭松齡作為大將。

但是,郭松齡也不是善類,利用張學良的支持開始和楊宇霆甚至老帥們爭權奪利。

因為楊宇霆有張作霖的支持,所以郭松齡鬥不過他。

本來在張學良的遊說下,張作霖同意讓郭松齡去當安徽督軍,但在楊宇霆破壞下任命失敗。

郭松齡極為惱怒,曾經對張學良這麼說:“東北的事都叫楊宇霆這幫人弄壞了,安徽、江蘇失敗,斷送了3個師的兵力,現在楊宇霆又纏著老帥,給他們去打地盤子,這個炮頭我不再充當了。要把東北事情辦好,只有把楊宇霆這幫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傢伙趕走,請少帥來當家。”

但張學良沒有能力左右張作霖,更不能換掉楊宇霆。

這邊,楊宇霆發現郭松齡處處和他作對,就盡全力排擠他,試圖奪取他的軍權,甚至派人暗殺他。

到了這種地步,郭松齡只有兩個選擇,第一隱退,離開東北軍,幾十年的心血就這樣白費了;第二乾脆興兵造反,自立為王。

郭松齡選擇了第二,和馮玉祥勾結,準備搞垮張作霖和他的主子張學良。

馮玉祥許諾,一旦推翻了張作霖,東北三省地盤交給郭松齡。

於是,郭松齡突然倒戈,率領部下7萬大軍奇襲張作霖。

郭松齡本事是有的,無論指揮還是練兵都是第一流的,對東北軍的一切瞭如指掌。

在郭松齡起兵後,聯合東北軍軍長李景林,趁虛而入,勢如破竹。郭軍順利從河北殺入山海關,擊破錦州,距離瀋陽只有近在咫尺。

因東北軍都知道郭松齡厲害,此時軍隊時期低落,已經無心作戰。

同時,由於郭松齡是趁虛而入,張作霖措手不及,只能調動張作相的第五方面軍5萬多人去對付郭松齡的7萬大軍。

按照當時的局勢來看,張作霖的大本營瀋陽肯定是守不住了。

那麼,張作霖只能退守黑龍江。

但黑龍江當時開發比較差,又被蘇聯控制著中東鐵路,恐怕退到那裡也擋不住郭松齡的追擊。

由此,張作霖情緒大變。

1925年12月5日,錦州失守的消息傳到奉天后,張作霖大失常態,“當即命令內眷收拾細軟轉移,府內上下手忙腳亂。10時檢點就緒,即以電車27輛,往返輸送(傢俬)南滿貨棧。然後令副官購入汽油10余車及引火木柴等,佈滿樓房前後,派兵多名看守,一旦情況緊急,準備逃跑時付之一炬”。據目擊者回憶,在得知郭軍進入錦州後,張作霖“整天躺在小炕上抽大煙,他抽一會兒煙,又起來在屋裡來回走動,口口聲聲罵小六子混蛋,罵一陣子又回到炕上去抽大煙。”

但就在這個時候,忠貞不二馮玉祥又玩花樣。

他先是奇襲打跑了盟友、直隸督辦軍閥李景林,試圖控制直隸省。

這還不夠,他順勢佔領了熱河省,等於是抄了郭松齡的後路,失去了後勤補給來源。

盟友不可靠,列強也來搞事。

日本和張作霖達成了協定,以出賣東北的主權為代價支援。關東軍隨即出動空軍轟炸,並且讓守備隊阻擊郭松齡。同時,支援黑龍江的東北軍趕到瀋陽,東北軍也增加到7萬多人。

在這種情況下,郭松齡外無救兵和糧草,正面又有張作霖尤其是日軍的阻攔。

郭軍人心散亂,士氣低落,很快崩潰,將領紛紛倒戈。

於是,郭松齡戰敗,夫妻兩人雙雙被殺死。

郭松齡反張作霖,不過是軍閥內訌而已,他和張作霖沒有誰是什麼正義的一方,都不是什麼好人。

郭松齡這一手,差點玩死了張學良。

在郭松齡叛變初期,張作霖誤以為是張學良要學李世民,想要殺他上位,對兒子破口大罵。張學良差點就被他爸宰了,不過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