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億美元重磅“聯姻”遭做空後的百濟神州上演“絕地反擊”股價創新高

金羊網訊 記者陳澤雲報道 遭遇做空致市值蒸發81億元后的兩個月,百濟神州上演“絕地反擊”。上週五,百濟神州(BGNE.NS,06160.HK)公告,安進公司將以約27億美元(214億港元)現金,收購公司20.5%股權。總部位於美國的安進,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生物製藥企業之一。這筆收購,將誕生出中國生物科技公司和全球生物製藥企業最大的一筆交易。1日,百濟港股以及美股納斯達克兩地的股價漲幅皆大漲30%以上。

11月4日港股開盤,百濟神州股價再漲5.82%。記者注意到,近兩個月來,百濟神州不僅修復了遭“做空”後的估值,股價還創下了新高,最新收盤價為116.4港元。

安進斥資27億美元進軍中國腫瘤市場

根據公告,百濟神州向安進增發股份;安進以每股ADS 174.85美元的價格,溢價36%購入價值約27億美元的百濟神州普通股。安進將在百濟神州董事會獲得一個席位,同時將有望躋身成為百濟神州第一大單一股東。

在中國市場方面,根據合作協議,百濟神州將在中國商業化運營安進的三款產品,即對安加維(XGEVA)、KYPROLIS以及BLINCYTO進行五年或七年的商業化經營;期間,雙方將平分利潤或虧損。商業化期滿後,百濟神州將有權保留一款產品,並獲得未保留產品額外五年的在中國銷售的特許使用費。

記者注意到,上述三款產品均為抗癌藥。其中,安加維(XGEVA)地舒單抗注射液於2019年在中國獲批用於治療骨鉅細胞瘤患者,目前正在針對骨轉移癌症患者的骨骼相關併發症的預防進行開發。KYPROLIS注射用卡非佐米用於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患者,BLINCYTO注射用倍林妥莫雙抗則用於治療復發或難治性成年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的臨床開發項目,目前都處於發展後期階段。

在全球臨床開發市場上,百濟神州同意在全球範圍內針對實體瘤以及血液瘤與安進共同開發20款安進抗腫瘤管線藥物。安進與百濟神州將共同承擔在全球範圍內的開發費用,其中百濟神州將在合作期間貢獻包括開發服務和現金在內的總價值至多為12.5億美元。百濟神州有權獲得每款產品(不包括AMG 510)在中國市場以外的全球銷售的特許使用費。

安進通過官網對外表態稱,與百濟的合作,目標是要共同開拓中國腫瘤市場。“與百濟神州達成戰略合作,這一合作將對加速安進腫瘤業務在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的拓展產生重要的意義。”

百濟神州股價創新高 中金上調目標價

受此利好消息刺激,11月1日,百濟神州港股市場大漲31.89%,11月4日,百濟神州高開高走,股價盤中高見117.5港元,創上市以來新高。

成立於2010年的百濟神州是首個在美股和港股同時上市的中國生物醫藥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兩個月前,這家明星藥企剛剛遭遇了一場“做空”風波。9月初,一家名為“美奇金”的投資機構,發佈了對百濟的做空報告,指控百濟神州偽造了60%的銷售額、研發費用過高、關聯交易、創始人“套現”及其廣州公司的主體和業務“空殼化”等。9月5日、9月6日,短短兩天,百濟納斯達克以及港股兩地股價均累計跌逾12%。

實際上,作為一家尚在商業階段的生物技術公司,百濟神州向來以高研發費著稱,2018年公司一年的研發費用高達46億元。儘管在研藥物眾多,但截至目前,由於尚未有自主研發的產品面世,企業同樣承受著輿論壓力。

“前段時間的惡意做空對於合作沒有影響,與安進的合作是對做空最有力的回擊。”在說明會上,百濟神州百濟神州中國區總經理兼公司總裁吳曉濱表示。

百濟神州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歐雷強則表示:“戰略聯盟的達成將進一步拓寬公司的產品組合,到2020年底可能為癌症患者帶來多達八款自主研發及授權引進的創新型產品。”

4日,中金公司發佈報告稱,本次合作也意味著國際同行巨頭對於百濟神州臨床研發和商業能力的肯定,看好公司在國際市場的空間。考慮到本次戰略合作將對百濟長遠發展及國際化進程帶來重大意義,同時也有望增厚公司財務實力,對近幾年現金流帶來改善。維持對百濟神州“跑贏行業”的評級,同時將百濟神州港股及美股(BGNE.O)目標價分別上調38%至130.38港元、217.31美元。

新聞知多D

百濟神州PD-1抗癌藥何時能上市?

記者注意到,就在遭遇“做空”的一個月內,百濟神州已經開始了首輪“反擊”。9月末,百濟神州宣佈其廣州生物藥生產基地一期項目正式竣工。據百濟神州方面的數據,該基地總投資預計超過23億元人民幣,佔地面積10萬平方米,主要用於大分子生物藥工藝開發和生產。一期項目耗時兩年,可實現8000升生產能力。百濟神州自主研發的PD-1抗體替雷利珠單抗獲批後將在此生產。百濟神州中國區總經理兼公司總裁吳曉濱在竣工儀式上表示,“做空報告說我們的工廠不存在,今天的竣工就是最好的證明。”

面對在研藥物上市進程偏慢的質疑,百濟神州創始人兼科學顧問委員會主席王曉東在接受羊城晚報等媒體採訪時表示,“這個有很多的疑慮,但其實我們臨床試驗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我們多數的在研藥註冊試驗最後一個病人已經進組了,但是很多用藥要等一年看長期療效,所以這個時間是不可能縮短的。”

截至目前,百濟神州已成功將多款管線藥物推進至臨床階段,包括3款進入臨床後期的自主研發管線藥物,其中PD-1抗體替雷利珠單抗和BTK抑制劑澤布替尼有望在近期成功商業化,而澤布替尼獲得了FDA突破性療法認定,有望成為我國真正意義上的首個被FDA批准的原創新藥。

根據CDE網站查詢,替雷利珠單抗已獲兩次優先審評,公示日期分別為去年9月6日和今年6月3日。2018年下半年,澤布替尼相關適應症的上市申請也已經遞交藥監局。

據介紹,目前已竣工的廣州基地一期將全部用於生產替雷利珠單抗。對此,百濟神州方面表示,對於未來的PD-1的競爭,產能擴充將是一個重要的優勢。王曉東表示,“PD-1是一個廣譜抗癌藥,很多中國高發的癌症像胃癌、食道癌、鼻咽癌、肝癌,有一部分病人是需要用到PD-1的。中國每年新增的癌症病人有400多萬,我們認為可以從PD-1中獲益的可能有將近200萬人。現在PD-1還沒到白熱化競爭的地步。如果PD-1進了醫保,產能能不能跟得上是關鍵,因為大家都沒有大規模生產抗體藥的經驗。這也是百濟神州為什麼在藥品還沒獲批前就先投資建廠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