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6個月,Uber“流血”不止 三季度又虧11.62億美元

上市6個月,Uber“流血”不止 三季度又虧11.62億美元

週一盤後,Uber發佈了該公司第三季度財報,表現依然不盡人意。

財報顯示,在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Uber營收為38.13億美元,同比增長30%;歸屬公司的淨虧損為11.62億美元,虧損幅度較去年同期的淨虧損9.86億美元擴大18%。

但是與上季度52億美元的虧損,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上季度,Uber因營收利潤雙雙不及預期而大跌,並出現了自公佈財報以來最大虧損。

按照業務劃分:Uber第三季度網約車營收為28.9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4.25億美元增長19%;Uber Eats營收為6.4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3.94億美元增長64%;貨運業務營收為2.1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22億美元增長78%;其他賭注業務為3800萬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300萬美元;先進技術部門(ATG)和其他技術項目;營收為1700萬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零。

其中,第三季度月活躍平臺消費者(MAPCs)為1.03億人,較去年同期的8200萬人增長26%。出行次數為17.70億次,較去年同期的13.48億次增長31%。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該公司高管表示,儘管Uber目前依然處於虧損狀態,但他們相信他們將在2021年實現調整後盈利。他們將降低支出力度,只進行能負擔得起的投資。

雖然Uber的設想是很美好,可回到現實層面,恐怕將事與願違。

今年9月,加州通過了一項《大會法案5》(或AB5)的法案,將於明年1月生效。

該法案規定Uber、Lyft、DoorDash和其他零工經濟企業需要將獨立承包商認定為正式員工,也就是說Uber需要將司機歸類為僱員,為他們提供與其他員工同等的福利。

分析師預計,這一法律會導致零工經濟企業在該州的成本最多提升30%。這將使得Uber明年在定價方面面臨更大的壓力。

作為網約車的鼻祖,Uber發展起來的模式其實外界並不陌生,試圖通過燒錢建立護城河,在獲得用戶跟市場後實現長期盈利的故事。

然而,目前網約車企業還在通過打補貼戰搶佔市場,對價格進行調整可能導致用戶的流失。

因此,在上述法律出臺後,Uber表示,將他們旗下的平臺司機歸類為員工,將危及自身的業務。

目前Uber、Lyft、DoorDash這三家科技企業正在收集簽名,以期在一年內發起一場投票活動,從而挑戰這一法律。

可Uber面臨的危機還遠不止此,它還需要面對投資者用腳投票。

從Uber上市過程中估值到市值一再被砍,再到上市跌破發行價的接連“貶值”,投資者的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變。

自今年5月流血上市以來,Uber的“不惜一切代價追求增長”戰略更是遭到了投資人的懲罰。11月4日,該公司股價收於31.08美元,遠低於IPO時的45美元。

雖然Uber發出了“2021年將實現盈利”的豪言壯志,但它未來的日子可能會越來越不好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