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報表裡的這個詞:“好季度”

當心報表裡的這個詞:“好季度”

文|《巴倫》撰稿人阿爾 · 魯特

是時候關注一些完全不同的東西了。下面是一份另類盈利預測。隨著第三季度收益報告即將發佈,投資者應當警惕華爾街分析師發表的“好季度”言論,因為這個反覆出現的說法可能意味著對股市回報不利。

分析師們經常在發佈財報的電話會議開始之前說“這個季度業績不錯” ,這是分析師習慣使用術語的一部分,還有其他術語,比如“ Ebitda” ,是利息、稅項、折舊和攤銷前收益的縮寫,分析師也經常用“ X”代替“倍數”等等。

例如,“ amazon. com (股票代碼: AMZN)的交易價是20倍 EV / ebitda” ,這是華爾街研究報告中的一個典型例子。EV是企業價值的縮寫,企業價值本質上是股票市價加上無債務的現金。在談論未來時,“向前看”是另一個受歡迎的分析術語,別忘了,股票市場是前瞻性的。

但是回到“好季度” ,或者說 GQ(Great Quarter),《巴倫》發現,從2001年開始,美國公司的1700次電話會議中使用了超過14000次GQ 的例子,這可是非常多。

問題在於,分析師們可能並不是真的這麼想。平均而言,得到最多“好季度”評價的公司的回報率落後於市場。更重要的是,受到稱讚的公司的股票回報率落後於那些總體分數較低的公司。數據還顯示,沒有“好季度”的評價也是一件壞事,這些股票表現也落後於市場。就像生活中的許多事情一樣,似乎存在一種平衡——公司希望能獲得適度的“好季度”評價。

當心報表裡的這個詞:“好季度”

投資者可以用這些信息來做什麼? 並沒有太大用場。但這只是需要考慮的一個方面。這些數據可能更多反映的是人性,而不是股市。

例如,一家大公司更有可能獲得“好季度” 。獲得最多“好季度”評價公司的平均市值為850億美元。更重要的是,更高的“好季度”評價不能僅僅用股票分析師的數量來解釋,或許,分析師們是想要恭維這些大公司,討好那些重要的高管。另一方面,低於平均水平“好季度”評價的公司平均市值僅為100億美元,對小人物拍馬屁就大可沒那麼必要了。

這一結論與按行業分列的總體銷售額是一致的。 科技股最有可能從分析師那裡得到“好季度”評價。 公用事業和基礎材料等傳統行業最不可能獲得“好季度”評價。

“好季度”評價公式有四種可能的結果。 公司得到很多“好季度”評價,股價可能表現不佳,或者可能得到很多“好季度”評價,股價跑贏大市。 或者也有可能獲得少量的“好季度”評價,或者超大量的“好季度”評價,但股價表現不佳。

當心報表裡的這個詞:“好季度”

現在是點名的時候了。

L3harris Technologies (LHX)和 Salesforce.com (CRM)是兩家公司獲得“好季度”和好業績的例子。過去三年,這兩隻股票的年平均回報率分別為33% 和27% 。相比之下,在同樣的時間跨度內,紐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交易所的年平均回報率接近16% 。顯然這些季度真的很棒。

通用電氣(GE)通常會從分析師那裡得到大量“好季度”評價,但其股價卻一直在苦苦掙扎,在過去三年裡平均每年下跌32% 。當然,這個表現是針對前任管理層的,公司現在有了一位新的首席執行官來調整運營。

《巴倫》週刊的選擇伯靈頓商店(BURL)沒有得到太多“好季度”的青睞,但這並沒有損害股票。在過去的三年裡,其股票的年回報率約為33% 。

廣告公司 WPP (WPP)和電影院運營商 AMC電影院集團(AMC)尚未獲得分析師的讚譽,這可能是因為這兩家公司正在經歷新廣告模式的顛覆,以及對娛樂收入的更多競爭。過去三年,WPP 和 AMC 的股價平均每年分別下跌約15% 和27% 。

最後,投資者應該意識到,“好季度”在華爾街就像“我很好”一樣常見,它並不總是準確地反映真實的情況。這是一個及時的發現,因為60多家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公司即將在未來兩週內公佈收益報表。

翻譯 | 小彩

《巴倫》(barronschina)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英文版見2019年10月10日報道“Beware This Phrase in the Latest Earnings Reports”。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投資建議不代表《巴倫》傾向;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