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你釣的都是小奶鯽,別人釣的卻是大板鯽?關鍵就在這幾點上

從十月份開始鯽魚就慢慢變得好釣了,到了11月份到第二年的5月之前差不多有半年的時光都可以很過癮的釣鯽魚。原因嘛,大家都知道,鯽魚比較耐寒,小雜魚什麼的一到冷天就不怎麼活躍了,雖說魚口會慢一些,但沒有小雜魚的干擾確實能夠釣得很過癮。但是很多釣友卻很奇怪,為啥同樣是釣鯽魚,別人釣的都是大板鯽,自己釣的卻是瓜子鯽呢?如果說不同的地域還可以說人家的資源比較好,但是有時候同一條河為啥也有這種差異呢?今天這篇文章咱們就來針對這個問題分析一下,希望能解開新手釣友的一些疑惑。

為啥你釣的都是小奶鯽,別人釣的卻是大板鯽?關鍵就在這幾點上

一,留魚環節沒做好

我們都知道想要魚兒在窩子裡不走,那麼窩子裡肯定要有足夠的食物,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很多釣友都會補窩。這個策略沒有錯,但是補窩的方法就不太理想了。特別喜歡用手拋的方式補窩,如果是粉末窩料,這樣砸下去不但起不到聚魚的效果而且很容易把窩子裡的魚嚇跑。而大板鯽被你嚇跑了,只有那些小鯽魚膽子大一些,當然只釣得到小鯽魚了。如果是手拋酒米,也可能拋不準,太過分散,導致補窩的量過大,卻又讓魚群分開,這樣在窩子裡有效鯽魚的時候大鯽魚就很難搶過小鯽魚了。

補窩的時候可以在餌料上粘一些酒米,在窩料中摻和一些酒米,搓兩個大餌團抽幾竿就可以了。不鬧出大動作,窩子裡有吃的,大板鯽一定會進窩的。

為啥你釣的都是小奶鯽,別人釣的卻是大板鯽?關鍵就在這幾點上

二,釣鈍一點有好處

很多人喜歡釣靈敏,希望一點點風吹草動都能在浮漂上反應出來,但是這對釣大板鯽是不利的。小鯽魚一定會和大板鯽搶食,在小鯽魚吃餌的時候你就忍不住提竿了,還到哪裡去釣大鯽魚呢?這時候魚鉤和餌團大一點,釣鈍一點,能夠有效的過濾小鯽魚搶食的信號。不要看隔壁小鯽魚連桿很過癮,但是你要知道你釣一條大鯽魚就頂得上他釣十條小奶鯽。比如說同樣的十斤鯽魚,你20條大板鯽和200條瓜子鯽,你選哪個?所以每次我旁邊釣友連桿瓜子鯽的時候我一點都不羨慕,專心釣我的大板鯽。

為啥你釣的都是小奶鯽,別人釣的卻是大板鯽?關鍵就在這幾點上

三,拋竿要準

到了現在很多地方都要用長竿釣鯽魚了,這對拋竿來說是個比較大的考驗。尤其是秋冬季節還經常颳大風,魚竿長,用的浮漂吃鉛量還比較輕,如果拋竿不準,東一竿西一竿的,窩子會越來越大,就和前面說的用手拋酒米打窩一樣,魚會越來越分散,大鯽魚又搶不過小鯽魚,所以釣上來的都是小瓜子鯽。只有拋竿的時候儘量拋準一點,窩子裡的魚才夠集中,發現餌料的幾率才夠大。

而且還不能拋​滿竿,越拋滿竿魚就越喜歡朝中間靠,很多時候用4.5米的魚竿釣不到了,換個5.4米的馬上就有口。除了水溫發生變化以外,更多的可能是因為拋滿竿把魚誘到深水區去了。

為啥你釣的都是小奶鯽,別人釣的卻是大板鯽?關鍵就在這幾點上

四,餌料的狀態很關鍵

在有小鯽魚搶食的時候,餌料的霧化不能太好,要知道餌料霧化越好就越吸引小鯽魚,霧化一好餌料的附鉤性就會打折扣。等到大鯽魚想吃餌料的時候鉤子上就沒東西了,這還到哪裡去釣大板鯽。餌料可以適當的減少一些霧化,比如說開了拉餌順便捏一下,效果都會不一樣。尤其在釣得比較深的時候,餌料的霧化更不能太好,不然在半水就霧化得差不多了,入水後就被小鯽魚一口吞了,也是很難釣到大鯽魚的,如果水深超過3米,路人甲建議還是用搓餌比較好。

如果是用活餌作釣,比如說蚯蚓,一定不能採取那種只掛一頭的方法,這樣小鯽魚會特別喜歡咬著蚯蚓拖著走。最好是將蚯蚓繞幾圈,然後再掛鉤。

為啥你釣的都是小奶鯽,別人釣的卻是大板鯽?關鍵就在這幾點上

​最後:在小鯽魚群裡釣大鯽魚其實並不是什麼難事,就是在打窩和補窩的策略上,餌料的狀態,調釣上做文章。然後就是是看你耐不耐得住寂寞,看人家連桿小鯽魚的時候自己窩子裡沒動靜,很多人都會忍不住。其實你釣一條大板鯽上來旁邊的釣友就會羨慕嫉妒恨了,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