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祕笈」期中考試句子排序題應考攻略(考前必看!)

「備考秘笈」期中考試句子排序題應考攻略(考前必看!)

句子排序專題

一、考點概要

句子排序,是指讓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順序銜接自然、連貫,合乎人們的思維規律。主要考查學生對句意的把握,特別是感知語意內容,把握文意的連貫性的能力,通過文意理解把句子正確地聯繫起來。

語句排序題既考查了語句間的連貫,又考查了對多個語言單位的排序組合。這種排序組合,既要考慮到所給的多個語言單位之間的內容、寫作及邏輯聯繫,又必須結合已經給出的語言環境。語句排序排得好,不僅說明語言表達能力強,還說明邏輯思維能力強。

二、方法總結

答題步驟:

1、整體把握,瞭解語段內容或句子的中心語意。抓中心語句,根據文段內容的特點,首先確定中心句的位置(段首、段中、段尾)。然後按照最能表達中心的思路去安排材料的先後。

2、分析選項內容與整體語段的語境聯繫,理清選項內容所提供的信息和各部分語段內容的關係。

3、抓相關詞語。文段前後內容的連接,有時會出現表時間先後的詞語或關聯詞語作為標誌,我們依據語法習慣就能排出正確的語序。

4、做選擇題進行對比分析,排除干擾項。該類試題幾個選項在語句的數量或內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順序不同,或者語句的語調點不同,選擇時,找準選項的相異點,以此為突破口,選出最恰當的一項。

5、通讀語段,看看整個語段銜接是否緊湊合理。

具體方法:

(一)看主語:主語一致,同一句中的不同分句的主語應是同一個。

例:命運,其實是公平的,它遵循一條鮮為人知的補償原則,它青眯不斷拼搏的強者, _________,收穫也最多。

A. 強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B. 強者儘管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C. 雖然生活讓強者失去太多

D. 讓在生活中失去了太多的強者

解析:一般情況下,在一句話中要保持主語不變,這樣可以避免句意混亂現象的發生,會使句子更連貫。例句就一句話,它的主語是“命運”,這個主語應貫穿語句始終。A、B主語是“強者”,C主語的“生活”,只有D主語才是“命運”。

(二)看陳述對象:看陳述對象是否相同、緊密跟隨。一個語段往往有一個陳述對象,整個語段中的句子都是圍繞這個陳述對象來展開的。

例. 填入下面文字中橫線上的語句,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在天山的高處,可以看到巨大的天然湖, ① ,使湖光天影山色融為晶瑩的一體。在這秀美的湖上,惟一活動的就是天鵝, ② 。大地慷慨地賜予人類這寧靜的自然環境。

A. ①湖面明淨如鏡,水清見底,高空的白雲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在水中

②天鵝的潔白增添了湖水的明淨,天鵝的叫聲襯托了湖面的幽靜

B. ①湖面明淨如鏡,水清見底,高空的白雲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在水中

②湖水的明淨襯托了天鵝的潔白,湖面的幽靜襯托了天鵝的叫聲

C. ①四周的雪峰和高空的白雲被明淨如鏡、清澈見底的湖水清晰地倒映出來

②湖水的明淨襯托了天鵝的潔白,湖面的幽靜襯托了天鵝的叫聲

D. ①四周的雪峰和高空的白雲被明淨如鏡、清澈見底的湖水清晰地倒映出來

②天鵝的潔白增添了湖水的明淨,天鵝的叫聲襯托了湖面的幽靜

解析:①前提到天鵝湖,②前提到天鵝,所以①②句應分別是對湖和天鵝的描述,因此選A。

(三)看前後是否照應(詞意、句意的對應):

例:根據下面這段話的意思,填到橫線上與上下文銜接恰當的一項是( )

有的知識只須淺嘗,有的知識只須粗知。只有少數專門知識需要深入鑽研,仔細揣摩。所以, ,而對於少數好書,則要精讀,細讀,反覆地讀。

A、有的書只須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必須咀嚼揣摩。

B、有的書必須咀嚼揣摩,有的書只須讀其中一部分。

C、有的書只須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其中梗概。

D、有的書只須知其中梗概,有的書需要鑽研、咀嚼。

解析:語句要前後照應,上遞下接。這段話前兩句分別講了對待不同知識的兩種態度,後兩句應與這兩種態度相照應。所以,橫線上填的應對應第一句,比較分析選項可知應選C。

(四)看句子結構:是否一致。

例1:從上下文連貫的要求看,銜接最緊密的一句是:

學習知識要一點一滴,善於積累, ,平凡的努力雖不驚人,卻能攀登萬仞高峰。

A、 細小的石子雖不現眼,卻能鋪千里路。

B、 能鋪出千里路的是細小的不現眼的石子。

C、 不現眼的細小的石子,卻能鋪出千里路。

D、 千里路的鋪成,是有了細小的不現眼的石子。

解析:該語段橫線後的句式為“雖……卻……”的轉折形式,選項只有A句與此句句式一致,填入後能使句式整齊,文意通暢。

(五)看順序:

(1)語序:是否一致。

例:與下面的話銜接最順當的一句是

生產襯衫的關鍵工序是上領子和上袖子。二廠和三廠這兩家襯衫廠各有所長,

A、二廠上領子的技術比三廠強,三廠上袖子的技術比二廠強。

B、三廠上領子的技術沒有二廠好,上袖子的技術比二廠強。

C、三廠上領子的技術沒有二廠好,二廠上袖子的技術沒有三廠強。

D、二廠上領子的技術比三廠強,上袖子的技術沒有三廠強。

解析:緊扣關鍵詞“各有所長”和“二廠和三廠”。從順序一致性來看,應先寫“二廠”,再寫“三廠”,由此可以排除B、C兩項。而D項又不能跟“各有所長‘呼應,也要排除。只有A項先講“二廠”再講“三廠”,又突出“各有所長”。A為正確答案。

(2)時間順序:

例:下列句子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 A)

①大學畢業後,他進入保守黨某部門任職,2001年當選國會議員

②2005年他以出色的演講口才最終當選保守黨領袖

③直到進入牛津大學,他依然與政治活動很少沾邊,但學業極為出色

④2010年5月,卡梅倫被任命為新一輪英國首相

⑤幼時的卡梅倫絲毫沒有顯示出政治人物的天賦

⑥小學時不僅成績在班裡倒數第一,而且極為害羞

A. ⑤⑥③①②④ B.⑤⑥①③②④

C. ④⑤⑥②③① D.④⑥⑤③①②

(3)空間順序:

寫景:由遠到近,由上到下

例:填入下面橫線上的句子,排列恰當的一項是

從大門通向公園深處,盡植芙蓉。 飽賞著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聯想到:芙蓉花傲霜而開,體現的正是她敢於抗爭的勇氣;而不吝美豔,彰顯的則是她無私奉獻的精神。

①遠遠望去,似綠雲接天,如彩練當空。

②置身花叢,但見“大紅芙蓉”花大質麗,灼灼照人,時而薄霧籠罩,若隱若現,猶如戴上面紗的少女,別有一番情致。③只見坡上坡下,花連花,樹挨樹,層層疊疊,紅綠交錯,使人彷彿身臨千年前那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錦城”。

④當秋陽普照,寒霜下的“醉芙蓉”閃閃爍爍,似朗星點點,色澤由白色漸漸變成粉紅,進而轉為大紅,奇趣無窮。

A. ③①④② B. ④③①② C. ①③②④ D. ②④①③

(4)說明順序:說明順序:一般包括時間、空間、邏輯順序三種。說明對象的特點決定了說明順序的選擇。時間按先後。空間順序,按照事物的形狀、結構,各部分之間的關係,由前到後,或由上而下,或由外及裡,或由中間到四周,或按東西南北方位順序由外到內,由上到下,由遠及近,由前到後,由整體到部分,由中間到兩邊或與上述相反的順序依次說明,使讀者一目瞭然。邏輯順序,依據事物內部的聯繫和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進行說明。再如外貌描寫,一般是從上到下,從面容到全身,總之不能跳躍著寫。

例: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 。(B)

A.它面容清秀,身體矯健,眼睛閃閃有光,四肢非常輕快,非常機警。

B.它面容清秀,眼睛閃閃有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非常敏捷,非常機警。

C.它面容清秀,眼睛閃閃有光,四肢輕快,身體矯健,非常敏捷,非常機警。

D.它面容清秀,眼睛閃閃有光,身體矯健,非常敏捷,四肢輕快,非常機警。

(5)議論順序:先說現狀再說解決

例:下列句子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A)

①種種跡象都在警告人類,碳排放量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不僅無法維持,更將繼續惡化。

②遏止這一趨勢繼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就是從我們每個人做起,節能減排,適應低碳生活。

③這絕非危言聳聽。

④人類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現代化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臭氧層受到嚴重破壞、全球氣候變暖及溫室效應等。

⑤科學研究表明,氣候變暖將導致地球兩極冰蓋融化,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將快於預期。

A.④①③⑤② B.④①⑤③②

c.①③④⑤② D.①②④⑤③

(六)看語意是否連貫

例: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電磁波輻射的最大危害在於這種時時刻刻圍繞我們的殺手是無形的。__________。大量存在的是,日常工作、生活中普通電器帶來的低強度電磁波輻射,這種輻射汙染不像農藥中毒、噪音汙染那樣立竿見影,而是在不知不覺中緩慢地損害著人體。

A.一般說來,過量的超強度的電磁波強輻射對人體造成急性損害的情況並不多

B. 既然如此,過量的超強度的電磁波強輻射對人體造成急性損害的情況並不多

C. 一般說來,過量的超強度的電磁波強輻射對人體造成急性損害的情況並不少

D. 既然如此,過量的超強度的電磁波強輻射對人體造成急性損害的情況並不少

解析:上下句語意要保持連貫性。首句說的是電磁波輻射是無形的,而後一句說的是過量的電磁波強輻射,前後並無承接關係,用“既然如此”顯然不銜接。這樣排除了B、D,再根據後邊說的低強度電磁波輻射大量存在,可知應選A才能保持前後語意連貫銜接。

(七)看語境是否一致(情境的協調)。

 

對於寫景的語段,要注意緊緊抓住語境,分析景物的色彩及寫法的特點。景物有遠、近、動、靜的不同,色彩有明快、暗淡的區別,而對不同色彩的景物描寫所寄寓的感情自然也各不相同。寫景的視角又有遠望、近觀、俯視、仰視、平視等區別。如果抓住這些差別,做起題來就會非常容易。

例:為劃線處選句子,使上下文銜接。

崖壁下有幾處墳地,墳前立著石碑,許多已經破碎,字跡模糊;枯水季節,伏在江裡的石頭有的已經露出水面,周圍一片寂靜。

A、一列青黛嶄削的石壁夾江高矗,被夕陽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沒有太陽,天氣相當的冷,藤蘿葉子多已萎落,顯得這一帶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陽的照射下,枯草和落葉閃著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矗立在江對岸。

D、一行白帆閃著透明的羽翼,從下游上來;山門半掩,一道陽光射在對岸的峭壁上。

解析:題中“墳地”“殘碑”“枯水”,渲染的是一種淒涼的氣氛。A項“五彩”“夕陽”“烘炙”渲染的是一種熱烈的氛圍;D項“透明”格調清新,也與原文不諧,故A、D項要排除。C項雖也有“枯草”“落葉”之淒涼感,但既然“崖壁在江對岸”,那“字跡模糊”就顯得不合清理了,不能做答案。只有B項,“冷”“萎落”“瘦削‘含淒涼感,與原文氣氛一致,為正確答案。

(八)看邏輯是否合理

例:下面語段橫處應填入的恰當句子是()

在海南島,我登上了高高的尖峰閣。瞧那遼闊、深邃汪洋似的的林海, ,橫亙在眼前,那情調是多麼粗獷。

A、每一棵樹木都挺拔昂揚,一個勁地拼命向上長,閃爍著生命的光芒

B、莽莽蒼蒼,層層疊疊,湧著無垠的綠濤

C、濃綠的松柏,淡綠的楊柳,大葉的楊樹,小葉的槐樹,成行成列

D、橫如帳幔的林牆,邃如深淵的林窟,密如樁柱的林幹

解析:語段有時在內容上還要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即邏輯思維上應合理。語段寫的是登上峰頂所見之景,放眼望去看到的是遼闊、深邃的林海,這樣的景色是面上的景色,而不應是點上的,所以不能細寫某一棵樹、某一種樹或某一部分情狀。答案應選B。以上幾種情況並不是孤立的,有時會交*粘合。要做好語句的銜接,平時應加強語感訓練,熟悉各種題型。具體在解題時要先讀懂原句,把握原句的大意或要點,認真觀察橫線前後的語句。對四個選項進行綜合比較,可以採用排除法結合語段尋找最佳答案。最後可以把選好的項放入原句中,進一步檢驗效果。

三、難點:邏輯的嚴密性

語言連貫要求言之有序,即各句要體現嚴密的時間、空間、邏輯順序。按照邏輯思維的習慣和認知的過程,一般按照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規律排序。語段的邏輯關係複雜多樣,有演繹、歸納、因果、遞進、總分、主次等,確立何種關係需根據上下文的內容綜合分析。

例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語句,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相聲的關鍵在於創作。現在專門進行相聲創作的仞越來越少,這是市場變化造成的。隨著文藝的多元化發展,其他藝術門類規模逐漸變大,相聲創作人員卻在分流,

A、 因為看電視劇和小品的人遠遠多於看相聲的,相聲創作的酬金也低於電視劇和小品,所以有的改行寫小品了,有的改行寫電視劇了。

B、 因為相聲創作的酬金也低於電視劇和小品,看電視劇和小品的人又遠遠多於看相聲的,所以有的改行寫電視劇了,有的寫小品了。

C、 有的改行寫電視劇了,有的寫小品了,因為看電視劇和小品的人又遠遠多於看相聲的,相聲創作的酬金也低於電視劇和小品。

D、 有的改行寫寫小品了,有的寫電視劇了,因為相聲創作的酬金也低於電視劇和小品,看電視劇和小品的人又遠遠多於看相聲的。

解析:語段分析的是相聲創作人員分流的現象和原因,根據語段最後一句的內容,要保持陳述對象的一致,可確定下文的邏輯關係為“現象—原因”,因此可排除A、B兩項,又因為D項將主次原因顛倒,且短語“電視劇和小品”的順序與前一句不一致,所以可確定C句為最佳答案,它體現了“現象—原因”和“主—次”的邏輯順序。

例2:填入下面文字中橫線上的語句,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D )

四月春風裡搖曳的青草嫩尖,柔軟的掃帚草叢, ① , ② 。究竟是為什麼踏上了腳下這塊沉默而堅硬的土地的呢?

A、①接骨木與羊齒的清香,由陽光與清晨的霧氣釀成的烈性美酒 ②讓他深深地沉醉,又讓他輕輕地漂浮。

B、①接骨木與羊齒的清香,烈性美酒般的陽光與清晨的霧氣 ②讓他深深地沉醉,又讓他輕輕地漂浮。

C、①由陽光與清晨的霧氣釀成的烈性美酒,接骨木與羊齒的清香②讓他深深地沉醉,又讓他輕輕地漂浮。

D、①接骨木與羊齒的清香,烈性美酒般的陽光與清晨的霧氣 ②讓他輕輕地漂浮,又讓他深深地沉醉。

答題思路:句子結構一致;注意邏輯。氣味先讓人漂浮,再沉醉。

四、做句子排序題要避免兩個誤區:

1“憑語感,讀得順。”

句子的排序連貫考查的是語言表述的規範,和內在邏輯的嚴密。有些同學平時說話和寫作的語言本來就不規範,邏輯不嚴謹,因此做語言銜接題不能光憑語感。

2 “這麼連接也沒錯。”

有些同學初做這種題,總覺得四個選項都挺對的,沒有一項不對。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這種題考查的是“最恰當的一項”,而不是“錯誤”的一項。

五、總結

在梳理、排列語序的過程中,我們要通讀材料,首先要找準中心詞、中心句,分析其它詞與中心詞,其它句子與中心句的關係。還可以抓住一些代詞、關聯詞語和帶總結性的詞語或找出首句和尾句來幫助分析,如果是選擇題,不妨先通過排除法來縮小範圍。最後還要注意,以上的方法,在具體解題時,單純使用一種的情況是少見的,一定要注意綜合運用各種思路和技巧,融會貫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