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害蟲 “網”羅社情民意 增強群眾獲得感

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開展以來,永州江華瑤族自治縣把走好網上群路線作為主題教育的重要任務和生動實踐,通過建立健全以微信矩陣群為主的“連心橋”網上群眾工作平臺,實時接收反饋交辦群眾在線提出的各類問題,打造接受群眾監督的新渠道和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的“新紐帶”。

松林實況:這個就是馬尾松毛蟲的繭,它現在已經沒有危害的了,因為上次我們在搞防治的時候,已經把活體和活體的幼蟲統統都殺死了。

在江華縣沱江鎮龍造窩村後山的松樹林裡,林業局的工作人員正在向村幹部和護林員講解馬尾松毛蟲的相關知識。10月上旬,村裡的護林員在巡查中發現,後山的3000多畝松樹林遭受蟲災且越來越嚴重,導致大量松樹樹葉掉落,直接影響松樹生長成材。11日,村幹部通過“連心橋”微信群向上反映,縣裡網上群眾工作平臺獲得信息後第一時間向林業部門進行交辦,14日,林業局森保站技術人員對村裡松林進行防治,成功消除蟲害,半個月後,技術人員再次進村,察看指導松樹的後續管理。

龍造窩村村支書 曾昭平效果蠻好,蟲都看不到了,葉子在長起出了,他們來得很及時,殺蟲殺得蠻好,群眾蠻滿意。


江華林業局森保站站長 徐濤:在下一步我們必須注意的是,我們的生態護林員,我們林業部門有害生物的監測員,一定要隨時掌握這個動態,在巡查巡護的時候,監測的時候,及時發現蟲情,要及時上報。

江華縣通過“連心橋”網上群眾工作平臺,整合“12345”公共服務熱線、縣長信箱、網上信訪平臺等功能作用,運用“互聯網+”科技手段,切實走好網上群眾路線,讓互聯網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形成服務群眾和接受群眾監督從線上拓展到線下、從定時優化為實時、從被動轉化為互動的直通車。

截至目前,該縣524個“連心橋”微信群已穩定投入運行,“指尖”推送各類信息5萬餘條次,直達20萬群眾,收到群眾反映的各類問題訴求2300餘條次,訴求處理辦結率達95%,群眾滿意率達99%。

江華縣紀委常委 徐元敬:網上群眾工作平臺,最大的優勢是密切聯繫了群眾,老百姓能夠第一時間,隨時隨地的反映問題,我們能夠及時解決、回覆。

除害蟲 “網”羅社情民意 增強群眾獲得感

記者:李穎 通訊員 王輝

主播:子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