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創業田園圓夢 帶領鄉親脫貧致富 ——記邕寧區百濟鎮紅星村黨員黃立祝

在位於邕寧區蒲廟鎮八鯉工業園區的桂柑果業採後處理中心車間裡,成熟的沃柑經過分選線一個個分選後裝箱完成。通過智能化操作,這個佔地15畝的處理中心每日可分選200噸高品質的現摘鮮果,冷藏200噸成品鮮果。果實按大小、顏色、重量、瑕疵以及糖度等果品指標進行分級和貯藏,可滿足客戶的各種需求。

這個智能化處理中心的負責人叫黃立祝,他帶領的廣西南寧桂柑果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邕寧區引進的龍頭企業。很少人知道,14年前,他曾是一名分管農業的副鎮長。為追逐“農業夢”,他放棄公職,回到家鄉邕寧區創業,成為一名“農場主”,帶領群眾在家鄉的田野上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勇轉型返鄉創業施展拳腳

1997年,剛從西南農業大學畢業的黃立祝成為一名鄉鎮農業推廣站技術員。2000年,由於工作出色,他被組織選拔擔任副鎮長,分管農業工作。

腳踏泥土長大,學農業出身,黃立祝的心裡一直有個“農業夢”,希望能在家鄉廣闊的田野上大展拳腳。2005年,他辭去公職下海創業。有了一定基礎後,他返回家鄉邕寧,準備大展拳腳。農業嗅覺靈敏的黃立祝想到了種植沃柑,不僅自己種植,還要帶動周邊群眾一起種植,形成規模、產業。

2015年起,他先後註冊南寧市國宸農林有限公司、廣西南寧桂柑果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分別在邕寧區中和鄉(現中和鎮)、百濟鎮發展沃柑種植,面積共5889畝,兩個生產基地累計投資8500多萬元,均被列入南寧市邕寧區政府規劃重點扶持建設項目,已經建設成集柑橘標準化生產、先進農業科技試驗示範、高效設施農業、柑橘產品初加工、冷鏈物流、休閒觀光和智慧農業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區。


促增收帶動鄉親發展產業

基地創辦之初,用工量大,黃立祝最先想到了當地的貧困戶。

村民廖文波曾是紅星村沃裡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的兩個孩子都患病,他還要幫忙照料去世兄弟留下的兩個孤兒,生活壓力非常大。到基地務工後,夫妻倆每月收入幾千元,加上土地流轉的分紅,2016年終於脫貧。2018年,夫妻倆還種植了25畝沃柑。看著那長勢良好的沃柑林,夫妻倆的臉上洋溢著笑容。

在黃立祝基地的帶動下,曾經的貧困戶成為種植能手、技術骨幹。“我經常對貧困戶和村民說,不要把土地全都租給我,要留幾畝自己種。”他深知,只有讓貧困戶動手勞作、積極參與,擺脫“等靠要”的思想,才能徹底擺脫貧困。他在沃柑種植基地建設了一個佔地120平方米的科技培訓中心,聘請專家前來講課或現場培訓指導,共培訓5300餘人次,還免費向貧困戶贈送柑橘苗木。

通過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黃立祝的公司廣泛帶動周邊村坡群眾發展沃柑種植產業,帶動邕寧區百濟鎮紅星村250戶農戶發展沃柑種植2500畝,帶動邕寧區中和鎮群眾發展8000餘畝,大大促進了邕寧區“一村一品”特色產業蓬勃發展。

保初心村企合作實現共贏

產業發展起來了,企業越做越大,黃立祝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發揮先鋒作用,帶領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始終把企業發展與當地農業發展緊緊聯繫在一起,通過“公司+基地+村集體+農戶”村企共建模式,不斷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產業規模發展,促進農戶增產增收。

他的基地與十幾個村委建立了共建合作關係。例如,中和鎮那例村、壇西村整合資金600萬元共同建設沃柑分揀基地,對沃柑進行分揀、包裝和冷藏等。基地建成後歸村委所有,交由黃立祝的公司所組建的專業核心技術團隊全職經營管理,每年按8%的比例給村級集體經濟分紅。今年起,那例村將從該項目中獲得村級集體經濟收益16萬元,壇西村將獲益32萬元。

為讓種植農戶無後顧之憂,黃立祝籌劃建設了佔地10000平方米的水果分揀中心,並配套建設可容納5000噸鮮果的冷藏庫,不僅降低當地農戶的生產投入,而且解決了產品滯銷的根本問題。

“下一步,我打算全面推廣柑橘訂單生產和收購服務,以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和推動產業發展壯大,實現互利雙贏。”黃立祝說。


免責聲明:本頭條號發佈的轉載內容及配圖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對內容真實性由原作者保留,本號不做承諾,如涉及內容、圖片的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法律顧問單位:廣西法嚴律師事務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