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每天學14個小時的學霸,落榜了

大家好,我是濟南育明寄宿考研諮詢師。

五十天,這是你與2020考研初試的距離。

那個每天學14個小時的學霸,落榜了



有一種感覺叫“別人覺得你能考上”,不知道你們經歷過沒有,小編考研的時候經歷過,我看著同一個閱覽室自習的一位學霸,我對她能考上堅信不疑。

我們學校的閱覽室一張大桌子可以坐四個人,我和她正好是對角線。每天早上我在七點左右就到了圖書館自習,學霸已經坐在那裡開始學習了。我們學校的圖書館最早就是七點開門,我想,她絕對是早早排在門口等開門的那批人。不論是中午吃飯還是晚上,在我每一次準備離館的時候,她都依然坐在自習的位子上。

她桌子上有考研數學的資料,一定是理工科的學生了,所以同我不一樣,每天有六七個小時都在走廊裡背書,坐煩了還能走走,而她真的基本上都是坐在座位上學習一整天。

我算不上學霸,卻也是在一直努力,每天都能保持11個小時左右的學習時間,並且大多情況下,還是能夠保證效率的。可是坐在對角線的學霸,每天似乎能學到14個小時。

記得應該是十一月的某一天,回宿舍洗漱時晚了一些,打水的時候已經過了11點了,經過樓梯的時候,我竟然發現那個學霸還在背書!11點以後,宿管阿姨會把大廳的燈關上,只有樓梯部分和走廊部分有微弱的燈光,那麼暗,會損害視力的,她天天都這麼看書嗎?這樣算來,如果她每天都學到12點,每天差不多是13-14小時的學習時間,若是她在我看不到的時候休息時間更少,那便比我預估的學習時長還要久。



每天周圍有一個這樣拼命的學霸,心裡總有時候回發慌,尤其上次看到她跟我在一個宿舍樓裡之後,基本上確定她是材料學院的了。這個學院在我們學校是比較好的專業,乃至在全國專業排名都能榜上有名,因此大家基本默認這是個“學霸學院”。

這樣的出身,又那麼拼命,她應該有一個好結局不是嗎?

沒有,連複試都沒進。

3月開學後,我為了傾盡全力準備複試,又在開館第一天抱著一摞書去了上學期“定居”的位子。開學第一天,圖書館人還比較清冷,她也沒來,直到第二天她才出現,桌子上不再是考研資料了,她在準備省考。這個時候不再跟考研有瓜葛的人,基本上就是完全確定沒有希望了,比如我的兩位研友。

可是怎麼會呢?她明明看上去比我還要努力,怎麼會落榜呢?

後來想,我看到的只是她“努力學習的時間”,至於這些時間裡,她真的做到了什麼程度,只有她自己清楚。當然也有可能,是她的目標過高,即便是如此的付出也換不來一個進複試的名額。


小編之所以寫下這個曾經的故事,是想提醒大家,最後這五十天,千萬不要踩坑:“學習時間長=努力=考上的可能性大”。

學習時間很重要,學習效率卻比時間更重要。小編後來和朋友們聊起這位同學時,大家都會想到,也許在我每天出去背書那幾個小時,她雖然在閱覽室坐著自習,但學進去的東西或許沒我們想象的那麼多,又或者,她晚上在宿舍走廊裡背書時,其實已經是每天最疲憊的時候了,她的確是在學習,可是又能吸收多少知識呢?

如果她的學習方法真的沒有問題,儘管目標院校再高,她也可以搏一搏調劑,畢竟可能會有一個不錯的分數,但她沒有,我不敢斷定是不是她沒有過國家線,不過,顯然她的分數與她的學習時間不成正比。

十一月份大家還可以適當加長一定的學習時間,切記是在能夠保證效率與第二天狀態下的情況加時。到了十二月,各位同學一定要有意識的逐漸提前睡覺時間,讓自己從一個長期晚睡的疲憊狀態中儘快恢復。

成績並不能夠用加長的學習時間砸出來,尤其到了最後的衝刺期,加入了政治背誦,很多同學會覺得專業課、英語也不能減複習時間,於是就犧牲了睡眠來背政治,這種方法因人而異,如果發現並不適合自己一定要合理調整自己的規劃,找到學習方法存在的漏洞。


學一分鐘就有一分鐘的提高,握緊每一分鐘能拿到的分數,才不至於最後成了陪跑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