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浮:安塘龍山發現古墓,快來看看

雲浮,是粵西一個歷史底蘊深厚的古城,自唐天寶元年在雲霧山下設雲浮郡始,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年曆史。上世紀以來,雲浮大地上陸續出土珍貴文物,這些文物極為珍貴,且時間跨度大,有石器時代的,有先秦的,有漢唐的,有宋元的,有明清的,有民國的,品屬非凡,每一件文物都閃爍著奪目的光芒,穿越歷史,普照四方。那麼,雲浮大地上又曾經出土過哪些珍貴文物呢?這些文物都有著怎樣的歷史地位呢?


雲浮:安塘龍山發現古墓,快來看看



雲浮古寵古墓探源


探蹤嶺南,走進粵西,首先映入你眼簾的便是石都―雲浮。這裡石林聳秀,景色怡人,加之豐富多彩的石藝術,更使人不覺滯後了自己往前的步伐,希望用心去探尋他的淵源。然而,當我們對一個城市尋蹤探源之時,首先要了解的便是它的歷史。

雲浮,遠古為南越族人的聚居地,一代代勤勞勇敢的南越人在這片土地上的生活、耕耘。位於云城區安塘鎮古寵的漢至南朝古墓群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古寵位於云城區安塘街的西南面,距安塘街道辦所在地約3公里,經濟較為發達。在該村後有一座山,名叫後龍山,該山山勢高低起伏,而山頂卻較平坦,綿延270多米,形似一條騰飛的巨龍,故稱之為後龍山。關於該山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後龍山有一條很長的通道,通道蔓延入山中,每天天剛亮,人們便會看到很多神秘的姑娘在通道外挑水、洗衣,可當太陽昇上天空之後,人們就再也找不到她們的蹤跡了。

而現在後龍山還會看到許多暴露出地面的拱形磚,人們紛紛都說這些就是當時通道的一部分。曾有人好奇試圖去解開它的秘密,可不知是巧合還是歷史的安排,動過它的人都會有些不祥之事發生在他們身上,這以後誰也不敢再去動它,就連開荒發現的物品都不敢去取。也就是這個傳說引起了考古學者們的注意。

1963年,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派出黃玉質等同志與當地科研人員一起到古寵調查,當聽到這個離奇的故事後,一種本能的職業感,使他們感覺到此處可能是一處古墓葬區,經過多天的調查、瞭解,他們發現這裡有漢代的墓葬和窯址。1963年4月5日,他們對其中一座漢墓進行了發掘清理,出土罐、碗、杯等一批文物,但由於保護機制不夠完善且受經費制約,未能對古墓進行搶救和採取可行的保護措施。

直到1984年,全省進行文物大普查,確認這一帶是古墓密集區。但由於多方原因,仍未能很好的保護,致使古墓長期遭到人為和自然的破壞。1998年,情況進一步惡化,市博物館發現後立即上報省有關單位,省考古所馬上派出三位專家前來察看,看到被破壞的墓葬心痛得搖頭嘆息,“實在太可惜了”。此事也引起市政府、市文化局的重視,當即請示省文化廳給予搶救性發掘。不久省文化廳批准發掘,並會同省考古研究所派出專家到現場指揮發掘。

1998年4月,省考古所與市博物館組成教研發掘隊在古寵安營紮寨,開始了艱苦的發掘工作。此次本擬定對已露頭的5座南朝墓進行發掘,但其中三座位於建築物下,不容易發掘,所以僅對古寵原舊小學學校西北角外M1墓和M1墓西15米的M2墓兩座古墓進行了發掘。


雲浮:安塘龍山發現古墓,快來看看


 M1墓為長方形雙室券頂磚墓,券頂大部分已被破壞,墓分左、右二室,左室保存較好,有棺室、前室和墓道,室長9.6米、寬2.5米,高2.5米。右室結構與左室完全相同,但墓道已被破壞,左右兩室各作單隅壁牆,中間以磚牆相隔,間牆分別在棺室、前室設雙券門使左右兩室相通。

墓底以紅磚作人字形平鋪,每塊墓磚長34釐米、寬17釐米、厚5釐米,除少數印有葉脈紋、圓圈紋外,其他多為素面。經過清理,在墓內擾土中發掘中南朝時期的瓷器片,根據器形分析有罐、壺、碗、碟、杯、盞等幾類,另外還發現7個滑石豬。由於擾土中存在有唐代陶片,推測該墓最早被盜時間為唐代。


雲浮:安塘龍山發現古墓,快來看看



M2墓為“興”字形的三室磚墓,發掘時該墓早已被嚴重破壞,中、右兩棺室已蕩然無存,券頂也已全遭破壞,僅存在左棺室、前室及左、右墓道。室長10.2米,寬6.2米、��高0.4米。從該墓發現完整金戒指1個,可復原瓷碟5個及滑石豬3個,另外還從墓中發現棺釘10多枚,有個別還插入棺室左、右兩壁中,墓底以紅磚作雙橫雙直平鋪,墓磚多有花紋。


雲浮:安塘龍山發現古墓,快來看看



M3墓位於後龍山山頂,為長方形單室券頂磚墓,券頂部已完全被破壞,墓長4.2米,寬0.86米、��高0.65米,左右兩壁用長方形磚順放平鋪疊砌,一般用四塊平磚鋪一層再砌橫磚,在離墓底0.12米處,左右兩壁各設一壁龕,墓底以紅磚鋪成呈橫順平鋪狀,墓磚規格和花紋與M1墓相似,墓中出土南朝時期的瓷片一批,器形計有罐、碟、杯等,另外還發現一批棺釘和鐵石,從發掘情況分析該墓已徹底被盜。


雲浮:安塘龍山發現古墓,快來看看



M4墓位於安塘小學背後,為長方形單室墓,墓長1.75米,寬0.32米、��高0.16米,墓底用二塊磚順放平鋪而成,四壁都用側磚圍砌,且僅高一個磚位,墓磚規格大致與M1墓相同,僅有一塊磚較細,其長25釐米、寬12釐米,厚6釐米,墓內未發現任何物品,估計該墓可能是由古代人或近代人拾墓區露出的南朝磚修築而成,且時間不會早於明代。


雲浮:安塘龍山發現古墓,快來看看



M5墓為長方形券頂單室磚墓,墓長2.1米,寬0.6米、��高0.7米,券頂部已完全被破壞,東西壁與前後兩壁墓磚規格不同,東西壁磚為青色,灰沙磚,長為25釐米,寬為11.5釐米、厚為7釐米,墓底沒有鋪磚。墓內出土僅完整陶蓋1件,其內施醬釉,施釉不到邊、從墓磚規格及出土器物分析,該墓屬於明代時期。


雲浮:安塘龍山發現古墓,快來看看



 兩次發掘、勘探的成績引起了省、市有關部門的重視,根據市博物館的申請,省文化廳再次批准對古寵古墓進行發掘。1999年10月中旬,省考古研究所邱立誠副所長帶領10多名工作人員,對另外4座古墓(編號為M6、M7、M8、M9)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雲浮:安塘龍山發現古墓,快來看看



M6墓長3.2米、寬1.25米、高1.45米,為磚室券頂單室墓,座北向南,呈長方形,墓磚為典型南朝紅磚,長34釐米,寬16釐米,厚5釐米,墓底鋪磚為“人”字形,並鋪有墊棺磚,整個墓室結構完整。墓內出土文物不多,共22件,其中棺釘18枚、滑石豬2個、四衛陶罐1個、陶壺1個(僅剩半邊)。值得一提的是該墓出土的滑石豬做工精美,雕刻逼真,栩栩如生,為發掘出的滑石豬中少見的。


雲浮:安塘龍山發現古墓,快來看看



M7墓為單室合葬墓,是該次發掘中規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一座。墓長6.3米、寬2.5米、高2.4米,為磚室券頂結構,呈“凸”字形,座北向南,墓磚為長35釐米、寬17釐米、厚5釐米的紅磚,墓底鋪磚成“人”字形,該墓封門處沒有臺階,墓室西壁有一壁龕,用於放置燈盞。

從隨葬物的擺放位置來看,被盜可能性不大。出土文物中有些色澤精美製作精細,有的頗有藝術效果,具有一定的研究和藝術價值。據初步統計,此墓共出土文物190餘件,其中鐵器17件(包括鐵刀、剪、匕首等)。各式大小碗26個、杯9個、碟5個、盒1個,四耳陶罐6個、唾壺2個、經陶罐1個、雞首壺3個、盤1個、棺釘一批。從隨帶物、墓室規模及其配有匕首來看,該墓主人可能有一定的地位。


雲浮:安塘龍山發現古墓,快來看看



 M8墓長5.95米、寬1.3米、高1.38米,為磚室券頂單室墓,座北向南,呈長方形。墓磚長32釐米、寬16釐米、厚5釐米,墓底鋪磚為“人”字形,但兩壁破壞嚴重。該墓已徹底被盜。


雲浮:安塘龍山發現古墓,快來看看



M9墓是一個漢代土墳墓,該墓在勘探時發現有方格紋陶片,在表土層灰黑色土下0.30米處,清理出漢代常見的方格紋陶罐1個,圈紋陶罐1個。

對安塘古寵古墓群的三次發掘,共出土各類陶罐罐器80餘件、鐵器材17件、滑石豬17個、金戒指1個、棺釘一批(共計有3類),是雲浮歷年考古史上發掘規模最大,出土文物數量最多的古墓群。


雲浮:安塘龍山發現古墓,快來看看



安塘古寵古墓群分佈之集中,時代之連貫,規模之寵大,內容之豐富,是雲浮乃至粵西地區所少見的。古墓類型有單室、雙室、三室等多種,其中三室墓在廣東較少見,僅在始興、揭陽發現過。這對於研究雲浮市及嶺南地區六朝(漢至南朝)時期歷史文化有著重要意義,亦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發掘出土的文物不少保存完好。

從目前所掌握資料分析,古寵在南朝時期可能是一個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的地方,且在文化、風俗上和中原有較大的交流和聯繫,這也說明雲浮在南朝時期已具有一定數量的人口,且在經濟、文化及制瓷業都有很大的發展。


雲浮:安塘龍山發現古墓,快來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