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放很多發燒友不清楚 看完不花冤枉錢

耳機系統與音箱系統類似,都要從整個系統的角度考慮問題,抓住最薄弱的環節才能用更小的投入得到更大的改善。

有些耳機音源檔次並不高,在這樣的前提下,耳放的作用會被明顯縮小。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音源在整個系統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民用聲卡以及隨身聽和入門級臺式CD差距也是很大的。

民用聲卡或隨身聽來搭配耳放的組合,私認為只能是一種臨時過渡措施,因為音源會限制總體的效果。

所以在考慮是否需要耳放之前,先來看自己的耳機音源到底如何。

耳放很多發燒友不清楚 看完不花冤枉錢

什麼樣的耳機需要上耳放

有些人總是很籠統地提出耳放有用或者無用的觀點,其實不同耳機對耳放的要求千差萬別。

對於低端耳機,一般不需要耳放,直接用隨身聽、聲卡搞定,這些耳機本身素質有限,雖然配上臺機和耳放也有一定的提升,但意義不大。

“需要耳放”的耳機大多是中高品質。有些耳機可能高頻細膩,延伸好,但相對應地容易出現低頻有肥慢的缺點,可以通過耳放加以控制,使低頻的層次感和彈性發揮出來。

民用聲卡和隨身聽以及CD機、功放所帶的耳機輸出其實都是個簡單耳放,前兩者受音源本身的限制不可能有什麼好的表現,CD機所帶的耳機輸出也是個附設功能,推力有限且效果難以讓人滿意。

耳放很多發燒友不清楚 看完不花冤枉錢


另外有些耳機對耳放要求雖然不高,靠聲卡也能推出像樣的聲音,但想要徹底發揮出耳機的本色,還是得靠耳放。

不同的人聽感要求不同

人對聲音的敏感程度不同,自然對器材的要求不同。

不同的人對聲音的敏感程度不同,所以有“金耳朵”、“泥耳朵”之說。有些人對聲音的反應不強,所以對器材要求不會很高。但我們不能以此不敏感的耳朵為標準來選擇器材,因為聽感會不斷提高。

耳放在整個系統中的重要性其實並不需要“金耳朵”來體會,只要有對比經驗就可以感受到明顯區別。找機會去聽聽更好的搭配,也可以逐步提高聽音的敏感性。

還是那句話,需不需要耳放要看系統、看耳機。如果你有了中高品質耳機,而不配耳放,那是浪費了耳機資源,沒有有效地發揮。

耳放很多發燒友不清楚 看完不花冤枉錢

並不是一臺耳放可以適用於所有耳機,耳放要做到100%無失真和音染是不可能的。

只能儘量接近這個目標,越接近付出的代價越高,而耳機本色也不是頻響完全平直毫無失真,這也就有了不同風格的耳機,這反而滿足了人們不同的喜好。

所以在推響的前提下,如何讓耳機充分發揮出自身特色,同時部分彌補其缺點是耳放的一個重要功能。

耳放很多發燒友不清楚 看完不花冤枉錢


有些觀點是很正確的,一個爛耳放還不如不加,多了一道汙染源,會劣化音質。比如部分組合音響和功放的耳機輸出(都算內置耳放),大多是有音量沒音質,只能暫時滿足聽“響”的要求。


耳放的保真是在放大的前提下的保真。

不然就不叫耳機放大器,沒有這個放大,很多耳機是在”吃不飽“的條件下工作的,所以會影響其發揮。並不是耳放去創造了聲音。

耳放的作用不是“提高音質”,而是讓耳機在充分的驅動下表現其真正的音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