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珠寶消費誤區,你曾經被專家“忽悠”了多少錢?

買珠寶消費誤區,你曾經被專家“忽悠”了多少錢?

很多人都喜歡珠寶,但是珠寶玉石行業屬於專業知識比較強的行業,很多行業知識諱莫如深。所謂隔行如隔山,有的人就喜歡聽很多託的忽悠,走進購買珠寶的誤區,今天,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坑人的誤區。

珠寶消費誤區一:迷信珠寶的產地

案例:張小姐到南非公派出差,聽說南非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鑽石產地,感覺到在產地買鑽石應該很便宜,又有熟人帶,於是花2萬多元人民幣給自己買了一粒50分的鑽石,但是沒有附帶鑽石證書。回國後,張小姐將鑽石送到國檢中心檢測,結果淨度為P級,顏色級別也不高。2萬元的價格與國內同類商品相比,還貴了許多。

現在很多人利用出公差,旅遊的機會,到珠寶玉石的產地或者集散地地購買珠寶,因為他們認定到產地一定能買到便宜貨。如去新疆買和田玉,去南非買鑽石,去巴西買彩色寶石,去緬甸買翡翠等。

事實上,這些產地買回來的珠寶並不是最便宜的,甚至還要比正常的市場價格貴出很多,其中還有相當一部份是經過人工處理或是假冒的。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消費者完全忘記了:

首先,普通消費者珠寶鑑定能力極為有限;

其次,普通消費者對珠寶的行情知之甚少。

這兩點就決定了消費者在珠寶產地或集散地能淘著又便宜又好的寶貝,機率很低。

珠寶消費誤區二:只要投資珠寶就一定賺錢

案例:王阿姨去雲南旅遊買了一隻翡翠手鐲,經檢測是未經處理的天然翡翠。王阿姨一再追問是否是A貨,在得到肯定回答後,興奮得不得了,大聲說:“賺大錢了!”

原來,她以為翡翠的A貨、B貨、C貨代表翡翠的等級,等級越高越值錢。翡翠的A貨、B貨、C貨並不代表等級,而是代表是否經過人工處理,是商業上對這幾類翡翠的俗稱。

如沒有經過人工處理的翡翠,俗稱A貨;經過漂白,充填處理的翡翠俗稱B貨;染色翡翠俗稱C貨;經過染色,漂白,充填處理的翡翠俗稱B+C貨。

而且,即便是你買到A貨,買的是底子很差的磚頭料,想要賺錢基本也是不可能的。雖然近些年來,翡翠價格暴漲,但是,低端翡翠的價格還是很穩定的,增值的可能性也不大。

另外,購買珠寶首飾並不單單是為保值,還為了美化生活,特別是購買鑲嵌珠寶的首飾時,更不能追求足金,鑲寶石首飾以K金,玫瑰金的性能較為理想。

珠寶消費誤區三:在民間、地攤可以“淘寶、撿漏”

案例:李先生受僱於一位房地產公司的老闆,平時專到各地農村收購一些古董傢俱,古瓷字畫,古玩玉器等老貨,用於充實老闆的私人收藏。某次3.15免費檢測活動期間,李先生一共送來了十餘件從民間收藏的玉鐲,玉器,檢測結果這些玉器全部是假的,分別都有染色石英岩,翡翠B+C貨(染色,漂白,充填),玻璃,塑料等。

這些年,基於“好東西藏在民間”思想,這種民間收購行為越來越多。而這種行為要求收購方要有非常好的學識和眼力。事實也證明,隨著民間收藏的日益興盛,古玉的造假技術也日漸成熟,並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而且在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事情基本已經不可能了,只要有那麼一點消息,很多人也會聞風而動,再好的東西,你也不可能藏得住的。

珠寶消費誤區四:珠寶質地完美論

案例:張先生一家三口怒氣衝衝地來到商場,口口聲聲說要退貨。原來,張先生的女兒到商場買了一枚0.13克拉的鑽石戒指,價格不高,只有2000多元。但回家後發現鑽石裡有一個小黑點,而且越看越明顯,於是互相埋怨當初在買的時候根本沒有注意。有一個“懂行”的朋友告訴他們,這粒鑽石是垃圾鑽,根本就是不合格產品。於是一家三口到商場去說理。商場無法說服他們,於是向國檢中心的專家求助。經檢測,這粒鑽石並不是什麼垃圾鑽,更不是不合格產品,而且商場出示的是國檢中心出具的寶石鑑定證書,證書中有許諾鑽石的級別。經過專業技術人員的耐心解釋及調解,雙方最後達成和解。

很多消費者不喜歡自己的珠寶玉石內部有瑕疵,認為這樣是不完美的,於是在挑選珠寶時慎之又慎,唯恐買到內部有一絲雜質或極細裂紋的珠寶。其實,天然的珠寶玉石難免會有一些這樣或那樣細微的缺陷,只要不影響珠寶的外在美,不影響珠寶的耐久性,就不是大問題。

如紅寶石、祖母綠幾乎不可能買到內部完全沒有瑕疵的。相反,內部有天然的一些生長現象,正能體現出珠寶的天然屬性。甚至一些天然的包裹體還能令寶石產生無與倫比的美,極大地提升其價值。如貓眼效應、星光效應等就是這樣形成的。

珠寶消費誤區五:珠寶是奢侈品 我們消費不起

在常人的眼裡,珠寶首飾是一種奢侈品,沒有一定經濟能力的人是消費不起的。實際上,珠寶有高、中、低檔之分,價格的區別也很大,我國珠寶市場至今仍在以中、低檔珠寶消費為主,個人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購買到合適的珠寶首飾。

珠寶消費誤區六:低價錢可以購買到高品質的珠寶

一些消費者並不瞭解某些珠寶首飾的真正價值,經常想要用較少的價格購買到高品質的珠寶。這實際上是根本不可能的,有些商人正是利用消費者的這種 心態,低價出售造假的偽劣品,所以在購買珠寶首飾時,一定要購買有信譽的珠寶公司的產品。最重要的是,購買珠寶千萬不要有貪小便宜的心理。

珠寶消費誤區七:寶石很硬 不怕摔碰

一般寶石的確比普通石頭堅硬,但這並不等於它不怕摔碰。寶石的硬度是按它耐刻劃磨蝕能力而定。但是否易裂損關鍵是由其韌性決定的,許多寶石硬度越高,其韌性反越小,故越易碎裂。

珠寶消費誤區八:珠寶首飾屬於“三包”範圍

很多人覺得我花了那麼貴的價錢買的珠寶首飾理所應當屬於“三包”範圍內,可以隨時退貨和調換。其實不然,珠寶首飾和其他商品不一樣,不能隨時包退換,只有幾個城市出臺了珠寶首飾的“三包”政策。一般情況下,以貴金屬黃金首飾為例,售賣出的首飾如果要調換,就要按照舊首飾折舊,扣除折舊費,再予以更換。

珠寶消費誤區九:一味追求純天然無處理的珠寶

有色寶石正成為日益稀缺的商品。你在珠寶商場看到的那些五顏六色的鑽石,如紅寶石、綠寶石、藍寶石,大都是通過合成技術,例如加熱、上油以便讓它們看起來更加耀眼。其實,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在價格合理情況下,完全可以接受,而且在珠寶界對於熱處理的彩寶是承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