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山西這4縣各有絕招

11月1日,生態環境部公佈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擬命名名單,我省沁源縣、沁水縣兩地入圍。此前,我省右玉縣、芮城縣分別入圍第一、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名單。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睹這四地的生態文明建設風貌。

01

沁 源

沁源縣歷史悠久,古為冀州之地,春秋時屬晉,西漢置縣,初名谷遠,因地處沁河之源,北魏始名沁源。沁源自然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發展基礎紮實。

生態文明建設,山西這4縣各有絕招

沁源縣把生態建設作為立縣之本,以建設宜居沁源、美麗鄉村為目標,著力推進全縣生態治理工程和天然林保護工作,全面實施了造林綠化工程和鄉村綠化工程。

生態文明建設亮點

沁源縣確立了“綠色立縣 建設美麗沁源”發展戰略,將綠色發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沁源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優勢,綠色發展取得初步成效。

“興文+尚旅”促“轉型”


生態文明建設,山西這4縣各有絕招


  積極構建“全域旅遊+全域度假+全域康養”格局,全面提升旅遊要素,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

“修路+治水”強“根基”

生態文明建設,山西這4縣各有絕招

緊抓交通瓶頸問題,聚焦沁河水資源開發,著力夯實生態文明建設根基。

緊抓“種樹”增“綠色”

生態文明建設,山西這4縣各有絕招

2018年春季,啟動實施十萬畝連翹沙棘種植、百萬株鄉土樹木村企綠化、千里通道兩側綠帶花廊美化“十百千工程”。同步推進天然林保護、撫育和封山禁牧,開展經濟林、觀賞性花草、中藥材培育種植等,將增綠與增色、增景、增量、增效有機統一。

02

沁 水

沁水縣隸屬於山西省晉城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地處太行、太嶽、中條三大山系銜接處,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底蘊深厚。

生態文明建設亮點


因地制宜促綠色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山西這4縣各有絕招

以建設“山水園林縣城”為目標,以“一城山水半城園”為願景,精心打造出了梅河、杏河、縣河“三河亮麗景觀帶”,先後建成了碧峰公園、龍脖公園、石樓公園等生態景觀公園。

生態文明建設收穫多


生態文明建設,山西這4縣各有絕招


近年來,沁水縣先後榮獲“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林業生態保護先進縣”“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城市”“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示範縣”“全省增加農民收入先進縣”“省級園林縣城”“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等榮譽,連續兩屆蟬聯省級文明縣城,連續29年被評為省級衛生縣城,並於今年榮獲“中國美麗城市”稱號。

03

右 玉

右玉縣地處毛烏素沙漠的天然風口地帶,曾經是一片風沙成患、山川貧瘠的不毛之地。經過幾代縣委縣政府的艱苦奮鬥,植樹造林、鑿渠引水,以著名的“右玉精神”造就了現如今的“塞上綠洲”。2017年9月,右玉入圍第一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生態文明建設亮點

“生態+文旅” 叫響右玉品牌

緊扣山西鍛造“長城旅遊板塊”戰略部署,規劃建設從樺林山三十二長城到聖山的自行車環形賽道和步道,同步推進長城文明守望、長城生態綠化、長城沿線鄉村環境整治等工程的實施,構建長城沿線旅遊觀光帶。

生態文明建設,山西這4縣各有絕招

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沿長城沿線佈局一批長城人家、古堡人家、西口人家文化風情示範村,打造鄉村旅遊新業態;圍繞打造晉蒙京冀生態後花園和避暑休閒養生首選地,設計推出一系列自然康養、精緻度假、休閒養生的特色旅遊產品;以玉龍文體旅遊產業園、西口博物館、右衛古城影視基地、殺虎口景區文化旅遊等項目建設為支撐,發展生態文化旅遊產業聚集區。

綠色發展促百姓增收

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不斷推進生態化種養,加快推進特色農畜產品全產業鏈開發,帶動農業提質增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生態文明建設,山西這4縣各有絕招

與此同時,還立足羊肉、雜糧、沙棘等農副產品資源優勢,加快形成康養產業集群。發揮品牌優勢,著力推動本地大宗農畜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延伸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實現特色產品集群發展。

依託生態資源 多種產業齊頭並進

生態文明建設,山西這4縣各有絕招

依託生態文化資源,促進“生態+龍頭企業”發展,右玉縣梁威生態產業園入園食品加工企業達到13家;以風電為主的裝機容量達100萬千瓦的清潔能源聚集區,右玉產業集聚發展、齊頭並進。

04

芮 城

芮城縣,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位於山西西南端,黃河中游,地處晉、秦、豫三省交界處。2018年12月,芮城縣榮獲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生態文明建設亮點

近年來,芮城縣大力推進現代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農業和全域旅遊發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改革創新亮點紛呈。

優化生態建設空間格局


生態文明建設,山西這4縣各有絕招


積極推進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科學優化發展空間格局,逐步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加快節能減排發展步伐


生態文明建設,山西這4縣各有絕招


大力推廣節能技術,發展廢棄物綜合利用、節能產品、新能源汽車、甲醇汽車改裝等產業,大力推行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培育了一批汙染物“零排放”企業。

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

近年來,將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指標納入社會經濟發展綜合評估體系,築牢生態文明建設基石,不斷推動綠色生態發展。

山西日報新媒體綜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