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又上熱搜,原因是承諾0001號快遞員當初的願望實現了麼?

近日劉強東又上熱搜,原因是當年承諾0001號快遞員幹滿5年後買房,履行承諾的日子到了,那麼當初的願望實現了麼?

答案是“並沒有“。一位京東0001號快遞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經過10年工作他仍只是個基層員工,目前的工資與其他人差不多,只是福利待遇相對於好一些。此外劉強東給他兩個特別獎項,一個是“超越自我“獎,另一個是”五年銀質服務“獎。

有人說劉強東作為企業家違背承諾,更有人不理解,為0001號員工明知道企業開了張空頭支票卻還堅持幹了十年?

其實很多企業都存在著這種現象。老闆們也經常會用“幾年融資,幾年上市,未來我們都是企業的元老,一起實現財富自由。”來給員工洗腦,久而久之員工早已把自己和企業融為一體,更把老闆的夢想當作必須要實現的。

劉強東又上熱搜,原因是承諾0001號快遞員當初的願望實現了麼?

經過企業多年洗腦式灌輸思想,哪怕並沒有給予員工成正比的回報,員工們也心甘情願留在企業中賣命,甚至把公司的榮辱抗在自己肩膀上,漸漸成為了企業達成願望的奠基人。經過幾年職場生涯員工漸漸忘記了來企業的目的是成為更好的自己,在奮鬥的路上迷失方向,那麼有一天企業不再需要你了,該怎麼辦呢?

不想當老大的員工才是好員工

日本動畫界的第二把交椅押井守曾說過:“我很反對員工如今996似的賣命,如果一個員工不為自己設定目標,那麼不管多麼努力都是毫無意義的。”

在他看來,“為企業賣命”,“為老闆賣命”,是日本社會逐漸喪失激情的原因,把自己所在的企業和文化當作自己的人生價值,通過在龐大組織中的歸屬感獲得安心,久而久之將自己的夢想忘得一乾二淨。如他的作品《福星小子2:綺麗夢中人》中的浦島太郎,

當他打開寶盒的一刻,發現幻夢之後,自己已經白髮蒼蒼,卻記不起自己的一生,究竟是以怎樣的方式流淌過去了。

當員工們一次次被公司洗腦“為企業打江山”的時候,那麼人生意義就得以實現了麼?

實際上一旦陷入企業賦予的人生意義中,就很難主動去尋找自己的人生意義,好比企業是勇猛的百獸之王,員工們就像是為了飼養百獸之王而人造的非洲草原,有一天百獸之王離開了,草原也就成了雜草。人也一樣,總有退休或者因某種原因離開企業的一天,那麼當企業不再需要你時,人生又該何去何從呢?

像十幾年前趙本山的《馬大帥》,馬大帥為了賺錢被僱工裝成一個幹部,去某退休老幹部家中彙報工作,目的是為了證明退休老幹部仍舊有價值,當老幹部得知真相後才明白,自己已經退休了,徹徹底底成為了一個普通人,於是為自己的無力感到十分痛苦。

俗話也說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好士兵反而會被更多必須打勝仗的信念束縛,在企業中同樣如此,擁有著做老大的心就意味著被賦予更多責任感和不容犯錯,以至於很難將生活從工作中剝離出來,逐漸失去本來的目標,相反沒有壓力下會更容易享受工作本身為自己帶來的能量。

如果說,每個人都擁有當老大的心,對於企業來說也未必能做大做強。與其想方設法用“當老大”為自己增添壓力,不如做個不想當老大的員工,既享受工作的樂趣,又可以探尋人生的真正意義。

劉強東又上熱搜,原因是承諾0001號快遞員當初的願望實現了麼?

在人生的分水嶺上,究竟是等著企業放棄自己,還是選擇自救?

更何況不論在企業做哪種員工同樣會面臨人生分水嶺,人一旦達到35歲時,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將發生變化。

網傳阿里巴巴蔣凡要求儘快實現P8全員35週歲以內,如果一個大學生在25歲順利畢業,那麼達到P8要求至少要在畢業3年後,再經歷6—12年,算算年齡正好卡在35歲, 一些阿里內部員工對此決策也表示支持,稱“尤其是有些邊緣部門或者邊緣業務,40歲以上的P8,嚴重阻礙業務發展”。

其實35歲的程序員體力上沒有太大問題,不論是寫代碼還是做別的工作經驗能力並不差,主要問題是家庭拖累。

面對老婆買買買,有房有車貸,孩子要上學補習,老人年齡逐漸大了,生病需要照顧。這種條件下,35歲以上的人和25歲相比差距就一覽無餘了,要拿出全部精力用來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

對企業來說,與其給不能拿出百分百投入的員工還需承擔高額的工資和保險,不如放棄轉而尋找更有抱負更富有工作熱情的年輕人。。

仁慈的老闆辭退老員工會有補助,但不是每個企業都在乎你是否可以負擔起明天所需的開銷。正如張愛玲曾這樣描寫過中年男人:“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對象。”

員工們對企業崇敬的火熱目光也逐漸暗淡下來,老闆如親人般對待自己的樣子更是可笑。在利弊準則下,企業最不願意講的就是人情。

一生只追隨老闆的步伐就是邁向用過被丟棄的第一步。將一切榮辱都和企業綁在一起,也就意味著當風浪來襲時,一旦被企業大船拋棄連避風港都沒有。此時此刻,唯有自救才能獲得上岸的機會。

劉強東又上熱搜,原因是承諾0001號快遞員當初的願望實現了麼?

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才能不被企業掌握?

1.要成為自己的老闆

在企業中,上司給予下屬的並不是公平的薪資回報,而是“情感鏈接”,很多員工在企業中希望找到一個信任自己,哪怕失敗了也為自己扛起責任的角色,企業更像個大家長。

但員工始終要搞清楚一件事,自己並非老闆,企業夢想不代表就是自己從期望,別忘記在未踏入企業大門時也同樣懷揣著屬於自己的夢想,不管走到哪裡都不要忘記為何要選擇,要堅持,未來的路需要自己走,人怕就怕在走著走著越來越不像自己了。

要麼為何說人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唯有不忘記原本為了什麼而奮鬥,人生才有意義,將自我的夢想與其他人雜糅在一起,即便獲得成功也未必屬於你,要堅信你的人生沒有任何人能夠駕馭,唯有自己才是自己的老闆。

2.培養一個不可替代技能

不得不考慮一些員工之所以慢慢被企業拋棄,除了企業本身存在的問題,另一個原因在於自身並沒有不可替代的技能讓企業重用。

相較於情懷,企業更看重效益,與其和企業談感情不如用一個不可替代的技能來武裝自己,作為在企業中站穩腳跟的資本。都說人需要獲得更多認同感,但是認同感並不等於在企業時間長短和資歷,反倒與工作能力息息相關。

而到企業的最初目的不正是成為更好的自己麼?唯有本事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而非企業本身,如果有一天必須要離開企業,也不必為找不到方向而苦惱,因為已經具備走到哪裡都發光發熱的資本。

3.面臨人生分水嶺提前做好充分準備

在知乎上曾看過一條非常扎心的話:不要覺得人到35歲就不行了,而是35歲的你不行了。別人35歲是人生增值期,而自己卻要被裁員拋棄?

當面臨人生分水嶺時不妨問問自己,在這之前是如何規劃未來路的?有沒有對自己負責?企業更不是傻子,但凡員工在35歲還能留在公司的都是工作年限越長能力越強的人。

正確的做法就是在人生分水嶺前三年開始確定明確目標,將今後所有的工作都圍繞著這一個點展開,方便積累經驗,方向明確了哪怕走得再慢,也可以比那些走彎路的人快。能力的積累正是源於一個方向上的長期專注和堅持,即便是那些看起來令人羨慕的成功者,也少不了日積月累的修煉與成長。

劉強東又上熱搜,原因是承諾0001號快遞員當初的願望實現了麼?

村上春樹曾說:“專注到廢寢忘食的投入,是比任何成果都可貴的回報。”所以不論身出哪個年齡段都要告誡自己,不要虛度大好年華,抓住所有能抓住的時間,為自己芸芸眾生般的生命多積累些厚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