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國際農機展看點:聯合收穫機細分行業變化趨勢

一年一屆的中國國際農機展是國內外農機企業集中競技的舞臺,展會的最大好處就是在集中的時間、集中的地點,觀眾可以集中的瀏覽自己想看的產品,通過對比來決定選擇什麼品牌。在國內的展會上,聯合收穫機類產品是最大的一個品類,每年參展的企業有數百家,本文就今年全國會上聯合收穫類產品的表現,參照往年的展會,對國內農機一些農機產品後期的發展做一些趨勢性的判斷,以供廠家、經銷商、用戶、研究機構做參考。

一、水稻聯合收穫機:全喂入進入6公斤時代,半喂入蓄勢待發!

近十年的時間,國產全喂入聯合收穫機競爭的主旋律是喂入量升級和伴隨著功率的不斷增大。

這在今年全國農機展表現的淋漓盡致。2006年展出的主流產品最大的割臺是2米,功率是40-60馬力,喂入量2公斤;到了2019年則有3米以上的大型割臺,發動機功率超過了120馬力,沃得、中聯、雷沃開始在6公斤、7公斤喂入量的爭奪。

2019中國國際農機展看點:聯合收穫機細分行業變化趨勢

今年的全國會上,國產品牌的競爭目標聚焦到了6公斤喂入量上,除日系三大品牌外,國產的幾個大佬不約而同的展出了6公斤喂入量,甚至7公斤、8公斤的機器,國產品牌用行動來證明全喂入的升級大戰仍方興未艾。

說到全喂入,江蘇沃得是繞不開的,從展會上論壇上得知今年沃得的市場佔有率繼續上升,約有60%。沃得在本次展會上展出了其超級爆品銳龍4LZ-5.0M,當然筆者最感興趣的是沃得的銳龍尊享版4LZ-6.0E、銳龍專業跨區版4LZ-6.0MCQ、超級銳龍4LZ-6.0N,可以看出來,沃得已經完成了6公斤級水稻機的高中低市場和跨區和短途作業市場的產品佈局了,但沃得的6公斤機可不是概念機,事實上2018年沃得6公斤全喂入的銷量超過了6000臺,比很多企業全部產品的銷量還會多,說在6公斤級別上,沃得已經遠遠領先。

此外星光農機展出了至勝118(4LZ-6.0Z),121.5馬力,割臺2.2米,當然這款產品推出兩年了已經不算是新產品了;中聯重科展出了PL70(4LZ-7.0Z),據說在產品上明顯落伍了中聯接下來要用“以大打小”的策略奮起直追,目標就是沃得的銳龍4LZ-5.0M;老品牌柳林也展出了4LZ-6.5;另外還有一些比較小眾的品牌,比如江西良田農機展出的LT999(4LZ-6.5)。

2019中國國際農機展看點:聯合收穫機細分行業變化趨勢

全喂入風光無限,半喂入近幾年一直活在全喂入的陰影之下,但在國家的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政策、畜牧養殖業快速發展、農村環保治理、食品消費升級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下,近兩年時間裡半喂入需求量在潛增,今年的跨區作業中,半喂入機器的數量也有明顯的上升,有專家認為半喂入正在畜勢待發,極有可能在未來某一天捲土重來,反映在展會上就是生產企業開始重視半喂入產品了。

據現場的統計看,日系久保田、洋馬和東風井關今年展出了在售的半喂入,國產的還保留有半喂入機型的企業絕大部分都有產品參展,最值得關注的是江蘇沃得的4LB-150AA,星光農機4LBZ-172,國產半喂入的希望在綜合實力強大,尤其是在全喂入產品上有優勢的企業,此外東風農機、農夫機電、常發農裝等也有半喂入參展,這些企業長期堅持做半喂入的企業值得尊重,相信他們的等待終將有滿意的回報。

二、小麥聯合收穫機:表面風平浪靜,底下暗流湧動!

小麥聯合收穫機是最先完成整合的行業,當前是三大聯合收穫機行業裡企業數量最少的,只有約20家企業,但雷沃阿波斯和中聯重科兩有雄的實力很強,行業集中度較高,但近三年的時間裡,由於金大豐、中農發巨明、科樂收等品牌的崛起,使得小麥機行業集中度有所下降,這三大品牌都是山東系品牌,對雷沃阿波斯非常熟悉,所以針對性的營銷措施對雷沃有很大的殺傷力,另外江蘇沃得和星光農機這家南方水田區知名品牌也高調進入了本屬旱田的小麥機行業,這極大的增加了小麥機行業的變數,另外中收在收歸一拖集團之後經營上也很有看點,市場佔有率在快速恢復。

小麥表面風平浪靜,實則是底下暗流湧動!反映在展會上則是參展積極性較高,展出的產品上都在升級換代,可以明顯的看出來,小麥聯合收穫機已經全面進入8公斤時代,展會上很難看到小喂入量的產品。

三大聯合收穫機產品裡,小麥聯合收穫機技術含量最高,國產品牌已經由硬件上的比拼進入了軟件和智能化的“軍備競賽”,中聯重科與美國Landing AI公司合作,對其主打產品TE90進行智能化升級,據說該機可以通過幾十個傳感器識別農作物收割時的狀態並自動設置參數和優化操作,另外當然會配置自動導航和作業監測、硬件監測等功能,與傳統的小麥機相比,智能化農機能降低操作難度,減少作業和維護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並能幫助農戶提高收益;雷沃阿波斯在智能農機領域起步早,並且已經由產品智能化向“產業+互聯網”,也就是農業物聯網方面探索。

可以看出來,小麥聯合收穫機行業競爭列激烈,國產品牌的競爭迴歸到產品上,而產品上突圍的方面一是縱軸流,二是多功能,三是智能化,這能在這三個方面做的好,就有可能最先領跑。

2019中國國際農機展看點:聯合收穫機細分行業變化趨勢

三、玉米聯合收穫機:利好出盡,行業迴歸理性,小行機成熱點!

玉米聯合收穫機從2017年行業起底回升已是第三個年頭了,但市場上並沒有出現年初行業內預期的火爆。據工業協會的數據看,全行業銷量下降了9%,並且有至少7家企業退市,說明這一輪的利好已經出盡,玉米聯合收穫機又進入了新一輪的蕭條期。

本界展會上玉米聯合收穫機產品非常有看點,這也可能代表著接下來的行情,有幾個變化值得特別關注:

一是多功能化。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是莖穗兼收機非常多,主流的企業基本上全有這個產品,記得在兩年前這種產品不穩定,並頗受質疑,但現在看來擔心是多餘的,該類產品已成為一個獨立的品類了,甚至有幾個中小企業是以專門做莖穗兼收,比如河南翼新,本次展出的全是莖穗兼收機系列產品;其次是多功能機,也就是小麥、玉米籽粒、大豆、雜糧等兼收機,尤其是籽粒玉米機,已經成為一個大的品類;其三是收穫打捆一體機,在很多玉米產區也有相當不錯的需求,展會上有企業專門提供後置打捆裝置。

2019中國國際農機展看點:聯合收穫機細分行業變化趨勢

二是山區丘陵小型機大增。這可能是歷年全國農機會上最不尋常的現象,自從有全國會以來,沒有一界有比本界更多的小行機和山區丘陵玉米收穫機,據筆者的觀察,當前1行、2行機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本屆有至少40家企業展出了1-2行及山區丘陵玉米聯合收穫機。這些產品五花八門,可以充分感覺到國產品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自走式的,有用大中型拖拉機做底盤的,也有用手扶拖拉機和微耕機、單缸柴油機作動力的,雖然小,但是功能和配置一點都不差,比如全液壓驅動、全液壓底盤升降、四驅、自動導航、無人駕駛、遙控等。


2019中國國際農機展看點:聯合收穫機細分行業變化趨勢

三是配置高端化。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在勇猛的帶領下,全行業進入了靜液壓驅動時代,英虎、中農博遠、九方泰和、巨明、金大豐等產品都實現了技術升級,本次勇猛展出的產品是自主開發的靜液壓驅動專用三檔1000系統變速箱,駕駛採用無級變速操作,輪乘舒服性和作業效率都有很大的提升。

四、棉花采摘機:迪爾仍然強勢,但國產強勢崛起!

在採棉機行業,在全球範圍內,美國約翰迪爾和凱斯紐荷蘭都是難以逾越的兩坐大山,在幾十年的時間裡,歐洲、美洲、澳洲、亞洲的日本等地區不斷有人站出來挑戰權威,“一直被模彷,從未被超越”,很多企業最終選擇了退出或暫時蟄伏,這一次站出來的是中國品牌。

2019中國國際農機展看點:聯合收穫機細分行業變化趨勢

據相關的報道,國內已經推出了自走式棉花采摘機的企業有十家左右,當然也已有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比如貴航公司,不過雖然該品牌已經退出了市場,但是當年貴航撒下的種子已經在行業內生根發芽,據筆者瞭解,至少有三個國產採棉機品牌的技術來源於貴航,當然當年的貴航的團隊成建制的被某公司收入麾下。

與往界的展會不同,今年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國產棉花采摘機的參展。國產最有影響力的鐵建重工、星光正東、東風東華、現代農裝四大品牌全部有實物展出,其中鐵建重工是與約翰迪爾7660等技術同步的大型6行機,星光和東華是3行和5行中型機,不過遺憾的是新疆缽施然缺席了本次展會。

目前進入棉花采摘機領域的國產品牌都是有實力有背景的企業,行業內有影響力,渠道網絡建全,這些實力派的加入,有助於國產採棉機的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不過迪爾和凱斯的實力強大,採棉機是真正意義上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管理密集型的農機產品,不是一般企業能玩得起的,就算是鐵建重工和星光農機這些公司,與約翰迪爾相比仍然沒有任何的優勢可言。

國產採棉機到底能不能勝出,如果找不到差異化的路線,跟著約翰迪爾和凱斯矣步矣趨的話,最終超車的希望渺茫,但即使是國產品牌全軍覆沒,這也對國內用戶是個利好,因為在競爭力,約翰迪爾和凱斯會被迫不斷推出更好產品,同時會降低產品的價格和提高服務水平,總之對用戶是好事情。

五、甘蔗聯合收穫機:國產大公司加入,行業有望加速度成長!

甘蔗聯合收穫機行業與採棉機行業非常相似,很巧的也是約翰迪爾和凱斯紐荷蘭兩家企業壟斷全球的市場,與採棉機行業一樣,國產品牌也正在向這兩個大佬發起了挑戰。

國產企業進入甘蔗聯合收穫機行業發比進入採棉機行業早幾年,早先進入的是廣州科利亞,隨後柳工、中聯重科、辰漢、南寧中熱農機、中首信(貴州)公司、泉州勁力、國拓重工、現代農裝、廣西農機院等十幾家企業和院校陸續進入。

2019中國國際農機展看點:聯合收穫機細分行業變化趨勢

今年全國農機展上,中聯重科和江蘇沃得兩家大公司展出了各自甘蔗聯合收穫機。中聯重科展出的是AC90大型甘蔗聯合收穫機,據說是彌補了國產空白,該機型作業效率可達50噸/小時,智能化、電液控制等多項技術指標比肩國際領先指標,在AC90之前,中聯已經推出了AS60履帶式甘蔗收穫機、AC60輪式甘蔗收穫機及DS60山地型甘蔗收穫機,可以看出來,中聯重科的甘蔗收穫機已成系統化,可滿足不同地形,不同作業要求,不同購買力水平的用戶需求,同時也說明中聯看好該行業,準備長期經營。

2019中國國際農機展看點:聯合收穫機細分行業變化趨勢

沃得是今年才進入甘蔗聯合收穫機行業,本次展會上也展出了沃得鴻龍4GQ-1型甘蔗收穫機,切段式的一行聯合收穫機。沃得雖然進入行業時間晚,但行內人士很看好沃得在未來的表現,這是與沃得在其它領域的卓越表現分不開的,在全喂入行業沃得完勝久保田、洋馬、井關和國內的幾十個品牌連續4年成為行業第一,在拖拉機、插秧機、烘乾機等行業,沃得都取得了至少行業前5的成績,從綜合實力上沃得已經是行業的帶頭大哥,“從勝利走向勝利”相信沃得其它行業成功經驗也會應用到甘蔗聯合收穫機上。

同樣的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管理密集型的農機產品,有了中聯重科、沃得農裝等大公司的加入,國產化的進程必將加快,相對棉花種植,國內甘蔗種植規模偏小,收割條件更加複雜,約翰迪爾、凱斯紐荷蘭的大型機往往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性能,相反國產品牌從經濟實用性出發,推出的機型更加契合國內蔗農的需求,所以筆者很看好國產甘蔗聯合收穫機。

六、蔬菜收穫機:百花齊放,國產化進程加快!

在國內,蔬菜產值1.4萬億,在農作物裡位列第一,甚至比所有的穀物加起來的1.2萬億都還會多,但這一點可少有人知道,另外蔬菜種植面積3.5億畝,和小麥相當,當然如果從畝均利潤來講,蔬菜遠遠高於糧食作物,民間就有“一畝菜十畝糧”的說法。

國內蔬菜全程機械化進程相當快,並且在山東、江蘇、浙江等地已經形成了蔬菜機械的產業集群,絕大部分機器可以滿足當前的生產需要,但是收穫節的短板一直沒有解決,尤其是葉菜類、茄夾類的收穫機械全面短缺,當然蔬菜收穫機在全球範圍內都缺好用的機械。

在本次展會上,可以看到比往屆更多蔬菜移栽、收穫機產品,韓國館裡有小型葉菜聯合收穫機,較適合在大棚裡使用,山東、江浙一帶的企業也有一些機器展出,雖然顯得粗糙,但是至少已經有機器用了。

2019中國國際農機展看點:聯合收穫機細分行業變化趨勢

七、中藥材聯合收穫機:未來藍海,大企業開始進入!

中草藥種植是中國幾千裡的歷久彌新的產業,近幾年中醫藥事業得到國家的重視中草藥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對全程機械化設備需求快速增長。

在中草藥種植中,收穫環節是個短板,事實上收穫環節幾乎是所有小眾作用的一個痛點,收穫環節不但勞動強度大,而且成本很高,收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品質和售價,筆者曾經調研過雲南三七和四川三臺縣的麥冬收穫,人工收穫一畝的成本在1500元左右,麥冬要分選,成本會更高,而麥冬用當地簡易的收穫機收,機收價是600-800元/畝,當地農戶搶著和這和機器。

中草藥全程機械化水平都很低,尤其是收穫環節更是短板,近兩年很多企業注意到這個藍海市場,今年青島全國農機展會上,筆者發現了不少的中草藥收穫類機械,比如新鄉地隆的挖掘式收穫機和國內唯一的4YXL-1400自走式中藥材聯保收穫機、山西的孚斯特農機的4UT-90、4UT-120、4UT-160中藥材聯合收穫機。

2019中國國際農機展看點:聯合收穫機細分行業變化趨勢

值得關注的是原來生產旋耕機、犁具的幾家大公司也盯上了中藥材收穫機,比如河北聖和,在去年的展會上,聖和就展出一臺樣機,今年則是系列化和升級版本的產品。

中藥材全程機械化是藍海市場,而中藥材收穫機是藍海中的痛點,大企業加入將有利於行業提檔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