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醫生收入很高的為啥有些大學生不願意學醫?

A1奉獻


你好,醫學院青年教師前來答題。

題主說,覺得醫生收入很高,我想應該屬於錯覺。醫生正常的收入,處於社會的中位數;資深醫生(教授級別)的收入,能排到中等偏上。所以,關於你的問題,我分成兩部分回答。一是解釋一下,為什麼社會上對醫生收入高,是一種誤會;二是解釋一下,目前有些大學生(一部分而已)不願意學醫的原因。


醫生收入的迷思。高?不高?

按照最新的收入標準(即月薪過萬即是人生贏家),醫生的收入無疑是超過一萬元(這是完成規培、順利留在醫院的小醫生的月薪)。

但是,從付出和回報看,小醫生收入一萬的前提是,經歷了5年本科3年碩士3年博士3年規培,然後以博士後身份入職,月入一萬。在其他專業,博後的月薪,怎麼也要高於一萬吧。這樣看來,醫生在同樣學歷經歷的職業中,屬於收入中等偏下。換句話說,同一個大學不同專業的同學們,做醫生的收入水平僅在同學中屬於中等水平,或者再扎心一點,中等偏下。

【當然,這裡墊底的,是人文社科類博士,笑哭】

所以,行業外的人看醫生,覺得收入不菲,但是醫生自己看自己,工作強度大、收入水平跟不上自己生病的水平。再加上最近層出不窮的醫患矛盾,醫生的工作環境壓力山大。(關於醫患矛盾不展開說了,容易跑題)


那麼,為什麼有些大學生,不願意學醫了呢?

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學醫苦,學制長,畢業難。

這三點算在一起吧,算是學醫必須付出的代價。學醫苦,苦在知識多、考試多、考試難。學制長,是因為最短的臨床博士,也長達八年;如果沒有考上八年制,需要花十一年才能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十一年畢業後,還有無差別三年規培,也就是十四年,一名醫學生才有資格成為一名醫生。

畢業難,是因為競爭激烈;有些八年制如果在讀書過程中掛科一門,就只能拿到碩士學位。所以有些醫學生掛科之後就直接轉專業了。


第二,醫生的收入與國際標準相比,低;勞動強度與國際標準比,太高。

眾所周知,中國的醫生待遇比不上印度,強度堪比戰地。所以,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付出相同的精力和時間,為什麼不選一個性價比更高一點的專業呢?大部分不願意學醫的學生,並不是因為精神不夠高尚,也不是因為過於關注個人發展,現實情況確實制約了一些家境清寒(甚至早早揹負養家餬口壓力)的學生選擇醫學專業。

第三,學醫對個人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都是嚴苛的考驗。

每一年,都有學生因為暈血等身體因素或其他心理因素,從臨床轉到其他專業。一方面作為老師感覺到十分惋惜,他們都是非常優秀的學生;一方面作為長輩希望他們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所以,學醫要求身體素質過硬,心理素質堅挺。二者缺一不可。

基於以上三個原因,有些成績優秀的學生幾經考慮,選擇了其他專業。作為醫學院的老師,十分理解他們的決定。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喝奶茶不長胖


作為一個醫生,我想說也就是感覺醫生收入高,可實際真的沒有想象的那麼好那麼好,現實還是骨感的!首先學醫在大學跟其他專業相比還是很痛苦的,學習任務重,而且還要各種操作,要想學會學會做,不然學不好!現在要求學歷越來越高,一般讀到研究生畢業再城市裡算是剛入門檻,那就要八年了,還要規培,一般從讀大學到工作至少要10年左右!賺錢時間比其他專業少5年,而且工資不高,工資提得慢!大部分計算機專業本科畢業第二年就可能上萬,所以醫學投入週期長,回報慢!很多人都轉其他專業了,我宿舍學醫的一半以上搞其他專業!還有一個很重要,現在的醫療環境醫患關係緊張,傷醫時有發生,現在又都是獨生子女多,這也是個問題!總體來說,學醫學習任務重,行醫心理壓力大!


逍遙自在的武哥


題主的感覺可能有點過時。


收入高怎麼衡量呢?你說一個人一天工作量達到12小時,一個月拿8000高嗎?不高,換算成8小時的,收入低的可憐。但問題是有幾個醫生拿著8000的高薪?但很多醫生都幹著12小時的活。


我媳婦就是醫生,每個月的收入不是很高,缺天天面對著重病人,工作的壓力可想而知,每天早上七點四十我送她到醫院,每天晚上6點多我接她下班,偶爾上個夜班24小時,曾經32個小時我見過人;


學醫的人都有一個想法,就是不想讓認識的人再學醫,至於為什麼不讓學習,可能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吧。


我是絕對不選醫的。


小剛老師教你填志願


醫學是耗時最長,即要有很好的體力,又要有很好的腦力,學習時間長,一般得八九年,如果你6歲入學,小學6年,中學3年,高中3年,醫大8年,箅算畢業幾歲了,小三十或三十好幾了,即使你畢業了,也不一定能進入二甲或三甲醫院,即使進了醫院,還有個內培,又得三年。天天加班,無節假日。現在醫患緊張,挨打受氣常有的事。醫士,醫師,主治醫生,主任醫生,考試考核等。醫生的收入也不是一樣的。每年有八十萬醫學生真正進入醫院臨床的不到三萬人,自已想想吧!


淺藍色的天空12


在小學渣的身邊,和我一樣,在經歷了難熬的早上三大課,下午三小課,晚上做實驗的大學時間和聽話,勤快,硬著頭皮上的實習期,最後轉行的同學不計其數。

數據統計,中國醫學生的畢業流失率高達84.1%,10年流失400萬醫學生。

第一,醫學生的學習期比其他專業來說是無比漫長。大學本科5年制,本碩連讀7年,臨床實習1-2年,相對於其他專業同學,人家都已經走上社會掙錢養家飛黃騰達了,自己還在苦逼的埋頭學習考證,所以會有一點心理落差,畢竟每一個年輕的靈魂多少都是躁動的。很多同學會在本科結束後走上醫藥代表的路徑,比方說我的舍友小倩,原因就有一個:窮。

第二,醫學生的醫院實習期確實是一個“慘痛”的過程。雖說在學院的時候我們已經看過,解剖過各種各樣的標本,也經常會拿著人體骨骼當玩具擺來擺去,但這跟在醫院見過的活生生的人是不一樣的。小學渣當年就在實習時被病人掀開的頭骨嚇懵過,那個血腥的場面就不具體敘述了,總之是給剛剛走上實習崗位的我一個“下馬威”。這也只是剛開始視覺上的刺激,時間長了,見的多了也就見怪不怪,可以很淡定的進行專業處理。主要是心理上的“洗禮”比較嚴重。人們總說醫院的人都比較冷漠,對生死很平常。瞎說!那不叫冷漠,那叫自我調節,醫生也是人,不是神。對於那些生老病死,醫生反而會更加敏感。有一句話說的很對:醫護人員比你的家人更加希望能救活你。只是醫生要更加理性,因為只有保持足夠的理性,才會保證能不受影響去救治病人,這樣就要對醫生的自我調節及自我管理能力有著非常大的要求,很多人在這中間會承受不了壓力而考慮轉行。

第三,“出力不討好”是醫護人員掛在嘴邊的常用語。在中國這種醫療大國下,每一家醫院的醫生都是在高負荷的進行工作。相信大家去醫院都能看到,排號的人絡繹不絕,接診的醫生沒有上廁所的時間,簡直就是個“人型機器”。小學渣當時的老師專家門診的時候,一天基本上會從早看到晚,只草草的吃一頓飯。(這裡我要說一句,大多數的醫生是非常專業敬業的,不接受反駁。)可是我國的醫患關係真的是讓人無法理解,讓小學渣想起了當年挨家屬打的情景,說多了都是淚。病人是不懂那些專業知識的,他只希望你治好他,所以當他沒有看到希望的結果,就會對醫生產生懷疑。這個時候家屬的情緒是失控的,作為醫生也只能極力解釋,但往往並不是有效。看看近幾年發生的惡性傷醫事件,一度讓小學渣認為轉行轉對了。

第四、身體上的摧殘對人的傷害是很大的。醫生猝死的案例只多不少,沒有哪個醫生會因為感冒發燒而脫崗,起碼大部分的醫生都不會。這就有一個非常大的隱患,本來工作強度很大,還沒有足夠時間休息,身體素質直線下降。小學渣轉行的導火索就是因為一個上火的痘痘,一個月沒有下去反而越長越多,盛世美顏嚴重被影響。所以說,如果你遇到一個女醫生,猜她的實際年齡,就跟自身外貌相符的年齡減去十歲。

不知道小學渣說到這裡,你還想不想學醫?如果你還是願意,那小學渣就給你豎個大拇指!

其實說這麼多,並不是為了勸說大家不要學醫。而是要讓大家明白,選擇這一條路的代價是多少,自己是否能夠堅定不移的走下去,畢竟醫學是一個終身學習的專業,能在選擇志願之前就做好心理準備,總比消耗多年時間最後放棄來的好。

最後要說一句,一個合格醫學生的培養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你選擇了,就不要輕易放棄。


米戈週一


●收入

醫院的收費很高,醫生們的收入也是挺高的,基本上都要比當地的公務員事業單位高很多,這是醫生的一個很大的優勢。

●難學

醫學專業特別是臨床醫學專業是比較難學的,基本上每門課程課本上的內容都是重點,所以根本不像其他專業那樣可以劃重點,因為如果畫重點的話課本上大部分內容都要劃上;之前就有見過醫學生的課本,他們課本上面的內容都是畫的密密麻麻的,密集恐懼症患者可能會比較難受。醫學生的課程很多都是需要理解性的去記憶,然而需要記憶的東西那麼多,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一到期末考試的時候就腦殼疼,有些學生很擔心自己會掉頭髮。



●學無止境

學習臨床醫學專業也就意味著要一輩子學習。做了醫生以後,醫院方面要求每個醫生都要不定時的去學習、去進修;有的縣級醫院的醫生還要不定期的去更大醫院學習進修。做了醫生以後,不僅需要時常的學習進修,而且還有相關的考試考核,考試結果都是和他們的工資相掛鉤的,所以這一生不得不時常學習。

●培養週期長

其他專業本科期間只需要4年時間,而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期間需要5年時間,如果再加上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那時間就更長了。



●學歷要求高

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個醫院對於臨床醫學畢業生的學歷要求也越來越高了,現在基本上醫學生都需要考研才能找到好工作,那些比較知名的大醫院可能需要博士畢業生才能夠進入。

●志願性價比低

相對來說,醫科大學的性價比並不是特別的高。這些醫科大學在省內的排名,全國排名並不是特別的高,但是其錄取分數線居然要比省內數一數二的綜合性大學高很多,所以很多高考生覺得報考醫科大學不是很划算。他們覺得能考這樣高的分數都可以填報2211甚至985高校了,何必要報一所非985、211的醫科大學,簡直太不划算了。



●醫患關係

在新聞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關於醫患矛盾的新聞,考生家長們就覺得醫生是一個危險的職業,所以他們並不建議自己的孩子填報臨床醫學專業。

●工作時間長

醫生們的工作時間相對來說是比較長的,有的醫生還需要上夜班,如果有手術的話還要臨時加班。因為工作的獨特性,所以很多醫生不會像其他職業那樣有周末、節假日。


饕餮視聽


題主的問題可以分解為兩部分:其一、感覺醫生收入很高;其二、為什麼有些大學生不願意學醫。下面就針對這兩個問題詳細說說個人觀點。

其一、感覺醫生收入很高

  1. 題主很聰明,使用了“感覺”這一詞彙,讓人有一種真就那麼一回事兒一樣,但是又沒有證據,給人一種朦朧感。


  2. 那麼醫生是不是真的收入很高?如何鑑定醫生這一職業收入是不是很高?其實現在社會每一種職業都有高收入人群與低收入人群,比如好的程序員幾萬、幾十萬的月薪,優秀銷售員每月近十萬的獎金……可曾想過,也有很多醫生在拿著月薪兩、三千的。
  3. 為什麼題主將醫生定位為“高收入”人群,我想很大的原因是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會去醫院看病,不管是自己還是陪人去的。而去醫院看病就得花錢,而很多人心裡還是有“免費的才是好的”觀念。平常願意花費幾百、上千塊錢去給汽車保養、美髮,也不願意花幾百塊錢去給身體健康體檢,一有病痛就捨不得出錢治病了。而其他行業,普通群眾並沒有機會接觸、也不瞭解,所以就只能將情緒轉向給他們看病的醫生了。


其二、為什麼有些大學生不願意學醫

  1. 有些人本來就不喜歡醫學,他們考慮的根本就不是收入或者其他與醫生相關的問題,所以有些人不學醫純粹是因為興趣愛好不同,不可能強迫所有人都得喜歡醫學的。
  2. 因為醫學所需要的成長時間比較長,一般都需要五年大學+三年規培或者三年研究生才能從事醫療工作。而且剛剛出來之後還只是個不被看重的小住院醫生,等到自己能夠獨立的時候已經過三十而奔四了。
  3. 因為醫學需要不停的考試,不管是在校期間還是工作後。除了在校期間很多的課程、很厚的書本外,畢業後還隔三差五就有一次考試,人生就在考試中度過了,對於以後年老、記憶力衰退了,就更加難以應付了。因此有很多人為了畢業後不用再為考試煩惱而放棄醫學。

  4. 因為醫生前期投入大,現在很多醫生在能夠獨立值班,能夠養活自己前都需要家裡的扶持,而基本上三十歲之前都需要向家裡要錢。這對於一個需要年齡結婚、成家立業的人來說很是困難,除非家裡條件非常的不錯才會能夠無條件的支持到三十歲。
  5. 因為現在醫生工作時間長、工作環境惡劣。很多醫院的醫生都是常年無休的,每天都得去醫院查房、書寫病例文書等相關工作,長時間如此下去就會影響家庭關係的和諧。而近年來醫生工作環境越來越惡劣,新聞中不時出現打醫傷醫事件,這對醫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危害。

    所以我認為,其實醫生的收入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高,至少不是所有的醫生都像題主所說的是高收入。然後就是因為現在醫學制度的改革與醫療就業環境的影響,造成了一些考生放棄了學醫。


努力的90後大叔


你提的這個問題非常的不客觀,不真實,有失偏頗,根本不存在,大多數學生都不願意去學醫的現實問題。雖然選擇醫學專業,需要崇高的奉獻精神和不斷的學習能力,也經常犧牲節假日,加班加點,非常辛苦,但是醫學專業近年來的招生錄取一路向上,高歌猛進,各院校的錄取分數都在高位運行,所以,你所提的問題是根本不尊重事實的。

醫學類院校的招生錄取還是非常火爆的,競爭是極其激烈的,在不少地區公辦醫學專業的招生錄取的分數雖然是二本院校,但是超過了許多一本醫學院校的錄取分數;以陝西省為例,理工類的考生要選擇醫科類大學錄取的分數必須超過一批理工類本科線150分左右才能選擇差不多的醫科類大學;要選擇醫科類大學中的二批本科院校,必須超過一批理工類本科線80分左右;就是二批醫科類本科院校中的末流大學,也要超過二批本科線50分左右;三批本科院校或者獨立院校醫科的院校也要超過原先的理工類二批本科線20分以上才能夠被臨床醫學的相關專業錄取。所以,根本不存在你所說的很多學生不願意報考醫學類院校的問題。

在我國的高等院校中,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院,華中科技大學臨床醫學院,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院,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海軍軍醫大學,空軍軍醫大學,南方醫科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復旦大學醫學院,中山大學醫學院,同濟大學醫學院,首都醫科大學,天津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大連醫科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的錄取分數處於一批本科院校的頂尖位置,所以不存在你所說的問題。


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有的醫生收入確實高,但是你光看見賊吃肉沒見賊捱揍啊,人家一週加幾天班你知道嗎?人家的工作強度有多大你知道嗎?

都說醫生收紅包回扣,咱們算一筆賬,一般病輕的病人不會給醫生送紅包,能送的病基本都很重,而且這種概率本身也很低,100個病人有一個能送就不錯了,但是你知道管100個病人是啥工作量嗎?一般的醫生一個月能收20個病人就已經挺辛苦了,動作慢點的就得加班才能把工作幹完。100個病人而且都很重那絕對沒法幹,就算不吃不喝不睡覺也幹不完。

都羨慕醫療免費的國家,印度的大夫一天才上6到7小時班,而且從來不加班。患者有個頭疼腦熱的除了忍著就是忍著,到醫院也沒大夫給你看。中國的病人都被醫生慣成啥樣了,隨隨便便有點小症狀就到醫院來了,甚至直接打120

。感冒了自己吃點藥不就完了嗎?非要去醫院,還得去大醫院,去了又說醫生過度檢查過度治療,還嫌醫院看病貴,這尼瑪啥話都讓病人說完了。

都說中國看病貴,但是就看大家就醫的熱情也沒覺得有多貴,就這麼貴的地方有多少人都把醫院當家了


CNDM


以前我媽就叫我讀,因為我從小就怕鬼,也沒看過死人和受重傷的人,並且害怕見到,所以就不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