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我國最長的地下河:坎兒井


新疆的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吐魯番的坎兒井總數有千條左右,全長約5000千米。

坎兒井的結構,主要是由豎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澇壩”即小型蓄水池等四部分組成,吐魯番盆地北部的博格達山和西部的咯拉烏成山。

夏季時節有大量融化的積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潛入戈壁灘下。

人們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創造了坎兒井,引地下潛流灌溉農田。

坎兒井不因炎熱、狂風導致水分大量蒸發,因而流量穩定,保證了自然灌溉。

近年來,吐魯番的坎兒井呈現衰減之勢。

全疆坎兒井在50年代多達1700條,隨著不斷的乾涸,80年代末已降到860餘條,目前僅存725條左右。

坎兒井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留下的不可多得的珍貴人文遺產,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

尤其在強調生態開發的今天,坎兒井更是具有不可比擬的旅遊開發價值,所有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

2006年5月25日,坎兒井地下水利工程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交河故城

新疆吐魯番坎兒井

新疆吐魯番坎兒井

新疆哈密二堡鄉坎兒井,工人清理出坎兒井中的淤泥。

新疆哈密塔庫坎兒井位於新疆哈密二堡鎮,經整修後,首次對遊人開放,塔庫坎兒井龍口處

新疆吐魯番市亞爾鄉卡芷其村民在坎兒井出水口取水。

新疆吐魯番坎兒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