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北市場西牌樓:歲月風煙幾度,歷史印記再塑

流水般的歲月遠攜而去的是那時的人、景和物事,但很多時候我們希望能夠留下或再現歷史中的精粹與溫度,在現代空間尋味和感受那些遠去的況味幾許。

站在瀋陽北市場新建的西牌樓前,極目遠望,會有舊時光景的三五遊絲湧上心間,再憶幾百年。

瀋陽北市場西牌樓:歲月風煙幾度,歷史印記再塑

攝於清末的木牌樓(圖片由詹洪閣提供)

歷史:兩座牌樓的緣與劫

據瞭解,原先皇寺(即實勝寺)前的東西牌樓,最初是作為該寺的配套設施修建的,時間是清崇德元年(1636)。據記載,東、西木牌樓的設置形式如同瀋陽故宮的文德坊和武功坊,造型在建築學上叫做三間四柱三樓不出頭式木牌樓,立柱的上端結構依次有龍門雀替、小額坊、大額坊、斗拱、簷樓等。斗拱的結構很複雜,在使用上也有嚴格的等級限制,據說只有皇家建築方可使用。而對於牌樓本身,也曾有過多次修繕記錄見諸史冊,例如,嘉慶二十二年(1817)為預備仁宗皇帝巡幸,對盛京壇廟、三陵、宮殿實施大規模修繕,其中皇寺的部分就包含兩座牌樓的夾壠。

皇寺前東西木牌樓的最終損毀,與皇寺瑪哈噶喇金佛的失竊案有關。據記載,皇寺金佛於1946年3月30日失竊,牌樓的消失時間也緊隨其後。1946年4月2日和4月7日,皇寺接連發生兩場火災。7日深夜,皇寺西側的一家木器店起火,當晚西北風很大,火勢很快蔓延,西牌樓、山門、東牌樓均被燒燬。

皇寺的大規模復原歷史建築工程是在2003年啟動的,“皇寺鳴鐘”勝景再現,東牌樓也立了起來,也就是在這一年的9月28日,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皇寺廟會舉辦。北市場,開始重新煥發耀目光彩。

瀋陽北市場西牌樓:歲月風煙幾度,歷史印記再塑

再建:數十工匠注情之作

2019年夏天裡,很多市民發現在北市場西牌樓的位置開始了封閉施工,一個好消息傳來:西牌樓也開始了修建。

3個月後,在“十一”皇寺廟會啟幕前,西牌樓華麗麗地竣工亮相了。宏偉之中更見微處精美,得到了廣大市民的好評,紛紛拍照紀念。

家住附近的市民宋元寧是這場驚喜的全程見證人之一,對歷史文化和安全生產頗有研究的宋老在施工期間幾乎每天都到現場觀看,他告訴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他見證了西牌樓從地基開始的所有建造環節,“紮實、結實,設計、施工、材質、角度都非常好”。宋元寧說,建好的西牌樓不但是光鮮亮麗的一個景觀,更重要的是必須安全牢固、能持久矗立,它的建成對於提升北市場的歷史文化品位和現代經濟發展都極具意義。

而根據著名歷史文獻收藏家、瀋陽晚報文史顧問詹洪閣提供的老照片,我們可以看出新建的西牌樓與照片之中所見無論形神都相當貼合。為全景還原它的建設過程,記者近日拜訪了設計者田寧輝和施工方——和平區城管局下屬的瀋陽和平市政建設集團公司,讓他們講講西牌樓的“再生記”。

田寧輝說,在老照片基礎之上,他查閱了大量史料,對於牌樓的規格標準等做了詳細研究,做出關於單翹重昂七踩斗拱、鎏金彩繪等方面的設計,並結合現在的周邊環境、建築,最終對西牌樓進行了適當放大處理,基本是比從前的牌樓大了一倍,牌坊高13米、寬18米,為四柱三間三樓清式牌樓,並做了亮化設施的隱蔽處理,夜間可以看到很美的牌樓夜景,種種設計既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古韻,又很好地呼應時代和未來的發展。匾額“北市場”三個字是由書法家劉強書寫,古意十足。

瀋陽北市場西牌樓:歲月風煙幾度,歷史印記再塑

據瀋陽和平市政建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張宏茂介紹,對於這樣一座深具歷史意義的牌樓建設,在人力上投入體現的是滿滿的匠心。“請的全是有30年以上古建築施工經驗的老工匠,10名木工、10名瓦工、地基組30人、彩繪組8人、鋼構組8人、亮化組7人……其中很多人都有瀋陽故宮等古建築的修繕經驗。”張宏茂說,牌樓上部結構為青瓦,中部為紅松木質,四根鋼柱為卷板焊縫鋼管。材料最優,粉飾彩繪為金龍合璽樣式,圖案有行龍、坐龍、升龍、降龍,福祿石墩也是仿清制式,上有蝙蝠、麒麟等吉祥圖案。牌坊所用夾杆石、嗆杆石和石獅子均來自石雕之鄉福建惠安,每筆精工細刻,令人歎為觀止。

張宏茂說,參與建設北市場西牌樓的每個人都帶著一種非常樸素的情感,“就是希望為北市場留下一點有價值的東西,完工後很多人都發了朋友圈,感到非常自豪”。

瀋陽北市場西牌樓:歲月風煙幾度,歷史印記再塑

未來:定標北方文化高地

北市場曾與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南京夫子廟等齊名,深蘊文化精髓和歷史記憶。如今,西牌樓的復建還只是北市場大變化的其中一點,未來不遠,精彩可期。

據瀋陽和平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曲成彬介紹,北市場的整體規劃將以傳統文化產業為基礎,以文商、文旅、文創、文演、文展、文科、文娛為整體定位,形成以“一廟兩寺”為中心內核,打造“一核、兩帶、四區、多點”的文化發展格局。整個歷史文化街區將被打造成巨型“無牆的博物館”,北區的建築風格與實勝寺、錫伯族家廟風貌保持一致,統一建成為清代風格;南區的建築風格與中共滿洲省委舊址風貌保持一致,統一改造為民國初年風格,打造民國風情一站式體驗商業街區;核心區內的中心廣場及皇寺路東起點將打造為“北市廟街”,增加皇寺廟會的舉辦頻率……近期目標是全方位體現老北市歷史文化建築特點,深度挖掘老瀋陽歷史、文化內涵,還原老北市曾經的繁榮景象,精準定位瀋陽新的文化地標,實現“老北市,最(醉)瀋陽”的目標,而在不遠的將來,將使北市地區達到具有北方文化影響力的核心區,形成文化高地。北市場這個深集瀋陽人情感歸依所在之地,未來還會繼續帶來屬於它的繁榮、精彩和更多故事。

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 姜虹 攝影記者 孫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