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丑角大師牛得草,為什麼起個這樣的名字,他的父母是怎麼想的

豫劇丑角大師牛得草,為什麼起個這樣的名字,他的父母是怎麼想的

牛得草。

本名牛俊國,1933年出生於河南省開封市。

小時候他從師豫劇名醜李小需,專攻醜行。

可那時他連個名字也沒有。大家管他叫“小牛”。後來團裡一位老藝人為他取名“俊國”,並說:“振興國家就靠你們這一代了!”

豫劇丑角大師牛得草,為什麼起個這樣的名字,他的父母是怎麼想的

後來呢,在戲曲生涯過程中,他發現有人叫他如果吐音不準,或者在聲音嘈雜得環境下,“牛俊國”就諧音成“牛進鍋”了。

牛進了鍋,總感覺不吉利。而且俊國這兩個字與他的丑角身份也不太搭。

再後來,一個滿腹經綸的清末秀才表示要為牛俊國改個藝名。老人翻了一摞古書和字典,他找到牛俊國侃侃而談,給他想了一個名字——牛的草。

豫劇丑角大師牛得草,為什麼起個這樣的名字,他的父母是怎麼想的

牛俊國的藝名便改為牛得草,字“清泉”,號“料足”,別號“飲水”。他在日記本上寫下了八個大字:“立志為牛,藝為人民”。

牛得草這藝名,既詼諧富於哲理,又好記,與他的丑角身份很合拍。從此,牛得草奮蹄耕耘,在電影《七品芝麻官》中飾演“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小芝麻官一舉成名,家喻戶曉,他的名字叫紅了中原大地。

牛得草博採眾長,表演形式多樣,他技藝精湛,唱、念、做、舞俱佳,而且非常貼近生活,既接地氣又有很強得藝術感染力。

豫劇丑角大師牛得草,為什麼起個這樣的名字,他的父母是怎麼想的

傳統戲劇中以丑角為主演的劇目不多,牛得草以丑角領團,把丑角唱成了劇團的臺柱子,非常了不起。牛派藝術在劇本上體現了人民性、大眾性,在創作方法上充滿了機趣,加上極具觀賞性的表演,因此久演不衰。

他雖然演丑角,但他是和陳素真,常香玉和唐喜成齊名的。

他的學生有金不換(梅花獎得主,現任中國國家一級演員)、張仙草(全國豫劇十大名醜獲得者之一) 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