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丑角大师牛得草,为什么起个这样的名字,他的父母是怎么想的

豫剧丑角大师牛得草,为什么起个这样的名字,他的父母是怎么想的

牛得草。

本名牛俊国,1933年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

小时候他从师豫剧名丑李小需,专攻丑行。

可那时他连个名字也没有。大家管他叫“小牛”。后来团里一位老艺人为他取名“俊国”,并说:“振兴国家就靠你们这一代了!”

豫剧丑角大师牛得草,为什么起个这样的名字,他的父母是怎么想的

后来呢,在戏曲生涯过程中,他发现有人叫他如果吐音不准,或者在声音嘈杂得环境下,“牛俊国”就谐音成“牛进锅”了。

牛进了锅,总感觉不吉利。而且俊国这两个字与他的丑角身份也不太搭。

再后来,一个满腹经纶的清末秀才表示要为牛俊国改个艺名。老人翻了一摞古书和字典,他找到牛俊国侃侃而谈,给他想了一个名字——牛的草。

豫剧丑角大师牛得草,为什么起个这样的名字,他的父母是怎么想的

牛俊国的艺名便改为牛得草,字“清泉”,号“料足”,别号“饮水”。他在日记本上写下了八个大字:“立志为牛,艺为人民”。

牛得草这艺名,既诙谐富于哲理,又好记,与他的丑角身份很合拍。从此,牛得草奋蹄耕耘,在电影《七品芝麻官》中饰演“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小芝麻官一举成名,家喻户晓,他的名字叫红了中原大地。

牛得草博采众长,表演形式多样,他技艺精湛,唱、念、做、舞俱佳,而且非常贴近生活,既接地气又有很强得艺术感染力。

豫剧丑角大师牛得草,为什么起个这样的名字,他的父母是怎么想的

传统戏剧中以丑角为主演的剧目不多,牛得草以丑角领团,把丑角唱成了剧团的台柱子,非常了不起。牛派艺术在剧本上体现了人民性、大众性,在创作方法上充满了机趣,加上极具观赏性的表演,因此久演不衰。

他虽然演丑角,但他是和陈素真,常香玉和唐喜成齐名的。

他的学生有金不换(梅花奖得主,现任中国国家一级演员)、张仙草(全国豫剧十大名丑获得者之一) 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