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末期的伊拉克為何要入侵科威特,從而發動海灣戰爭?

聽歷史說話


在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期間,科威特始終是站在伊拉克這邊的,兩國不僅是政治上的盟友,而且在經濟上,科威特也給予了伊拉克巨大的幫助,給伊拉克的貸款數額達到了150億美元之多,兩國可謂是患難與共。但是,當兩伊戰爭結束後,這兩個曾經的兄弟之國為何會反目成仇呢?最後竟然大動干戈,伊拉克出兵佔領了整個科威特。是什麼原因,導致伊拉克要鋌而走險,我們具體瞭解一下。

其實伊拉克之所以入侵科威特,主要還是為了滿足其在海灣地區稱雄的戰略需要。尤其當薩達姆上臺之後,雄心勃勃,一心相當阿拉伯民族統一、強盛大業的旗手。雖然兩伊戰爭沒有滿足其心願,但是當伊拉克從兩伊戰爭脫身後,在美國的支持下成了中東地區最強大的軍事國家後,薩達姆的雄心壯志又燃了起來。而富裕弱小的科威特便成了薩達姆的首選目標。因此,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目的,具體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掠奪財富,轉嫁國內危機

歷時8年的兩伊戰爭結束後,伊拉克的經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戰後的它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困難。為了轉嫁國內的政治經濟危機,伊拉克選擇發動戰爭,將目標對準了科威特。

兩伊戰爭之前,伊拉克的富裕程度在中東地區是僅次於沙特阿拉伯的,依靠著龐大的石油儲備和出口,伊拉克國內的人均收入達3000美元,外匯儲備達378億美元。那時候的人均收入3000美元是什麼概念呢?至少我們國家現在都沒達到這種水平。然而,伴隨著兩伊戰爭的爆發,伊拉克的經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海上油路中斷,石油產量銳減,收入不及戰前的五分之一。

而且,兩伊戰爭不僅將伊拉克所有的外匯儲備消耗殆盡,而且還欠下大量的外債,其中欠科威特的就有120億美元,欠其他國家的230億美元。戰後的伊拉克經濟千瘡百孔,百廢待興。它面臨的首要任務就是建設國內經濟,恢復生產發展。但這些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但此時的伊拉克已經內有重建國內經濟的能力了。


除此之外,在兩伊戰爭結束後,戰爭導致伊拉克國內的各種矛盾開始爆發了出來。大批軍人的待遇以及工作問題成了急需解決的難題,而且國內物價上漲迅速,工資的漲幅已經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面對這一系列戰爭後遺症,百姓的不滿情緒日益增長,國內潛在的不穩定因素隨時都有可能危及伊拉克領導人的地位,甚至一不小心就會觸發內亂。

因此,為了擺脫國內的經濟和財政困難,伊拉克在經濟振興無門的情況下,只好採用戰爭的方式來解決了。它將目光轉向了海灣地區富有的鄰國,要求它們免除自己所欠的債務,並拿出錢來幫助伊拉克進行經濟的恢復。在這些國家中,科威特首當其衝,因為科威特不僅有錢,更重要的是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

於是,科威特變成了伊拉克入侵的首選目標,伊拉克佔領科威特,既可以奪取科威特的財富緩解國內的經濟危機,又可以震懾海灣其他國家,使其減免伊拉克所欠下的債務。

伊拉克此舉,可謂是一舉兩得!


二、奪取石油資源,提高其國際地位

眾所周知,伊拉克和科威特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產油大國,石油是兩國主要的經濟來源。其中,伊拉克的石油探明儲量約1000億桶,僅次於沙特,位居世界第二位。而科威特的石油儲量約為945.25億桶,位居世界第四。除此之外,還有產油大國阿聯酋。

但是,80年代以來,這些國家經常在石油價格問題上爭執不休,但主要以沙特、阿聯酋、科威特三國佔據上風。同時,不少石油國為了增加收入,經常超標生產石油,導致油價大跌。對此,伊拉克大為光火,聲稱遭受到了鉅額的經濟損失。


此外,在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內,有三個特大的含油構造蹭,這些含油層一直延伸到周圍鄰國,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盆狀。而科威特的油田又處於盆底,周圍石油均流入盆底。這樣一來,科威特的油田始終是滿的,且多年不枯竭,而與之相反的伊拉克則處於盆壁,石油不斷地流入科威特境內,這使得伊拉克十分氣惱。

1990年7月18日,面對這種情況,伊拉克要求科威特賠償24億美元,作為其“偷油”的賠償,面對伊拉克的這一無理要求,科威特選擇了拒絕。而當政治、外交手段達不到目的時,薩達姆便決定採用武力解決問題。

而且若伊拉克能夠完全控制科威特的石油資源,那將意味著伊拉克將會成為僅次於沙特的石油大國。如果在進一步控制了沙特和阿聯酋的石油,世界油庫總量的65%將掌握在薩達姆手中。那麼,那時伊拉克將會控制全世界石油的命脈,所有的工業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將聽命於伊拉克的擺佈,從而提高了其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和影響。


三、奪取領土,改善海灣戰略態勢

除以上所說之外,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另一個企圖就是為了改善它在海灣戰爭中的戰略地位。

伊拉克雖然作為海灣強國,但其海岸線卻只有50多公里。唯一的出海口——阿拉伯河的主權還與伊朗有爭議。而伊拉克的海上出油口和海軍行動又受到科威特的兩個島嶼——布比延島和沃爾拜島的制約。一旦科威特不讓伊拉克使用這兩個島嶼,那麼伊拉克的經濟必然會受到巨大的損失。

因此,作為一個海灣強國,伊拉克是不會滿足海岸線短、出海通道狹窄又處於別國制約的情況。相反,如果獲得了布、沃兩島,其戰略地位將會得到極大的改善。那時,伊拉克在海灣地區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地位將會大為改觀。 為此,伊拉克決定入侵科威特,徹底出海口問題。


總結

伊拉克之所以入侵科威特,根本目的是為了攫取科威特的豐富石油資源和鉅額財富,奪佔有利的戰略地位,進行領土擴張;同時通過佔領科威特,敲山震虎,威懾其他海灣國家,迫使 它們臣服,從而增強伊拉克在海灣、進而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地位。


秦皇唐宗


伊拉克當年胃口可遠不止科威特,薩達姆還有個目標就是沙特,他準備對沙特動手,結果才被美軍吊打一頓。入侵科威特,只是伊拉克這個宏圖中的第一步,主要目標是沙特。當年美軍也沒有現在這麼彪悍,打海灣戰爭之前,美軍自己也心虛呢。

其實呢,科威特和伊拉克之間的恩怨也是不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錢的問題,把薩達姆逼瘋了愁壞了。兩伊戰爭時期,本來科威特是中立的,結果伊朗對著科威特輸出伊斯蘭革命,科威特立馬翻臉開始支持伊拉克,戰爭結束的時候,伊拉克欠了科威特140億美元的戰爭貸款,伊拉克這邊沒錢還。

說到這裡呢,我們可以捎帶著看下現在一個誤區,很多人認為,伊拉克的財富是薩達姆給的,實際不然,伊拉克的家底都是薩達姆敗光的。薩達姆政變上臺以前,伊拉克幾乎家家有小汽車,生活非常富裕,結果打了八年兩伊戰爭,給伊拉克打了個燈盡油枯,不僅自己家底打光了,還欠出去一堆外債。他要是沒這一堆外債,也不能鋌而走險去入侵科威特。

兩伊戰爭結束後,伊拉克沒錢還款,請求科威特給他免了,理由是,伊拉克幫科威特頂住了伊朗的霸權主義,但是呢,科威特這邊不同意,欠錢必須還。1989年,伊拉克和科威特接連會晤,希望把這個債務問題好好整理一下,根本就沒法達成共識。

沒錢還,那咋辦?伊拉克有石油啊,從石油這邊打點主意吧。伊拉克請求降低原油生產配額,又主張拉高油價,能幫伊拉克提高石油利潤,錢就有了。科威特這邊不擔心油價低,反倒是加大力度開採,結果就導致伊拉克希望通過抬高油價賺錢的計劃落空了,不光落空,還賠了不少錢。另外在魯邁拉油田,伊拉克又指責科威特偷採,導致伊拉克賠錢。

就這樣,錢的問題得不到解決,科威特和伊拉克的關係越來越惡化。薩達姆靈機一動,好啊,我直接把科威特吞了不就解決問題了?就這樣,伊拉克組織了十多萬大軍浩浩蕩蕩的開進了科威特。其實這會兒呢,還有十幾萬伊拉克大軍在沙特邊境這邊展開了,薩達姆的胃口,則是沙特。

薩達姆佔領科威特之後就準備對沙特動手了,這會兒危機非常嚴重,美國也是看到了之後,才對伊拉克開始動手的,沙特這邊也是趕緊把導彈拉出來對準了巴格達,就是那個一億美金一顆的那個導彈。


軍武文齋


因為伊拉克的薩達姆一直想要建立一個由自己主導的中東秩序。伊拉克和科威特在此之前,其實關係還是不錯的。薩達姆在掌握伊拉克政權的前十幾年當中伊拉克的發展迅速。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否定的客觀事實,但是薩達姆的下半場很顯然,作為一箇中東強人他原形畢露。在1980年到1988年之間,薩達姆一手挑起兩伊戰爭搞得伊朗全民皆兵,奮起抵抗伊拉克薩達姆的入侵。這場戰爭雖然打了八年,但實際上戰爭開始以後的1981年戰場的局勢就發生了變化,伊朗甚至進攻到了伊拉克境內,之後雙方一直處於拉鋸狀態。



最終還是由於聯合國以及各國的調停,這場八年的兩伊戰爭才宣告結束。在此之前,科威特總體來看一直是站在伊拉克這一邊的,甚至還提供了巨大幫助。別看科威特這個國家並不大,但是石油資源豐富而且坐擁波斯灣的優良港口。在整個戰爭期間給伊拉克的貸款數額達到了150億美元。當然一方面是兩國關係不錯,一方面科威特也想借著這一場戰爭獲得貸款利息。然而戰爭結束之後,伊拉克薩達姆並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他的中東計劃擱淺,伊朗這條路走不通,薩達姆自然就會把自己的目標放在科威特上。



伊拉克雖然也靠近波斯灣,但是直接接觸的沿線並不大,大部分都被科威特所佔有。為了在海灣地區稱雄稱霸,薩達姆一直想要阿拉伯民族的統一,兩伊戰爭沒能達成她的心願。在戰爭結束之後,薩達姆雄心壯志重新瞄準了這個富裕,而弱小的國家科威特。當然此時的薩達姆和美國還處於盟友狀態,而同樣科威特與美國也是盟友狀態。掀起戰爭發動侵略那麼必然會導致國際局勢的複雜。薩達姆一人還是做了,歸結起來有以下幾種原因!第一個是為了轉嫁國內危機。在兩伊戰爭爆發之前,伊拉克可以算是中東最富庶的國家,經濟環境持續向好國內經濟繁榮。但是發動兩伊戰爭之後什麼都沒有得到,反而損失數百億美元的資產。



國內經濟環境遭到破壞,對於這個中東強人而言,他實在沒有耐心通過自力更生的方式恢復國內經濟發展。而且在國內殘酷鎮壓其他種族引發了國內的統治危機。對於一箇中東強人薩達姆,一定會選擇通過對外戰爭的方式轉嫁危機。而且戰爭給伊拉克帶來的創傷遠不止於此。由於戰爭的影響伊拉克的石油出口近乎腰斬,收入不及原先的20%。而且由於戰爭伊拉克國內的外匯儲備也已經消耗殆盡,欠科威特就有100多億美元,而且還有其他中東國家的借款,薩達姆也根本不想還這筆錢。而且國家想要發展,想要從戰爭的創傷中走出如果使用和平的辦法的話,勢必還要繼續借款,薩達姆根本不會同意。



社會也爆發了嚴重的危機,失業的工人,國內的各個行業工資下降,物價飛漲。薩達姆的統治根本無以為繼,於是走向了戰爭。科威特為什麼能夠成為伊拉克的首選目標呢?首先就是科威特太富庶了,而且國家弱小,可以花最小的代價獲得最豐厚的利益。同時又能震懾海灣和其他國家。讓這些國家免除伊拉克欠下他們的債,並且與其經濟合作。同時伊拉克佔領科威特之後,石油產量和儲備能力非常有可能超過沙特阿拉伯成為世界第一。而當時世界對石油的需求都十分旺盛,也可以進而威脅西方和其他國家已達到伊拉克的目的。



而且兩國由於地理位置以及地層方面的差異使得伊拉克境內地下的石油源源不斷地流入到科威特的國境內。這種地形上的差異,這種落差使得薩達姆十分不服氣多次要求科威特,向伊拉克支付相應的補貼款,科威特根本不予理睬。就這樣伊拉克的薩達姆最終在1990年決定對科威特動手。而美國此時也對薩達姆保有警惕,如果科威特被薩達姆所,掌握那麼世界石油總產出的60%以上,將會掌握在薩達姆手中,這對於世界尤其是西方而言,都十分致命。美國是絕不允許自己的咽喉被這個國家所遏制住的,即便他們曾經是盟友。



而且科威特的戰略位置也十分重要,海灣地區伊拉克的石油運輸線,其實掌握在科威特的手中。即便科威特與薩達姆不願為敵,石油運輸線也從來沒有禁止伊拉克的石油運輸。但是作為一箇中東強人薩達姆決不允許這種潛在的威脅存在。所以想要吞掉科威特主導波斯灣。薩塔姆發動了,這場海灣戰爭,其實從政治經濟國內矛盾種族問題,以及戰略,未來的能源等等都有直接和間接的關係。


世界史圖鑑


薩達姆入侵科威特,是為了給自己的政治生命續命。兩伊戰爭幾乎把家底耗完,自己玩殘了。對內恢復不了經濟,對外面臨鉅額外債,眼看自己的政權崩潰,只有通過戰爭轉嫁危機。


20世紀八十年代,由於領土糾紛的兩伊戰爭持續了很長時間;伊拉克把戰前積累的大量外匯全部消耗完了,而且還向不少國家借錢打仗;其中就有科威特這個大債主。欠下了140億美元;這些錢是科威特擔心伊朗形成霸權威脅自己,轉而支持伊拉克,借錢給他打伊朗。

薩達姆看到這麼一大筆外債,而國內又遭受戰爭破壞,支柱行業石油出口,國際油價低迷,經濟處於崩潰邊緣。伊拉克開始尋求科威特豁免這筆債務,理由是伊拉克擋住了伊朗,避免了其受威脅。科威特不認可這樣的理由呀;想賴賬可不成。

伊拉克也想通過歐佩克縮減石油產量,以此來提升油價,增加收入。科威特直接增加了石油供應,導致國際油價更低迷。伊拉克十分不滿。

伊拉克還認為科威特趁火打劫;指責科威特在兩伊戰爭期間,越境開採伊科邊境的石油。伊拉克索要賠償,科威特同樣不慣著伊拉克,痛斥伊拉克。

薩達姆跟科威特幾次談判全部破裂;薩達姆面對國內經濟崩潰,局勢動盪,什葉派和北方的庫爾德人等勢力也蠢蠢欲動,外債償還無望的壓力,手裡也沒有太多的牌可打。

既然來軟的不行,用強就擺在了桌面上;

那武裝侵略科威特有什麼好處?!

首先:國內局勢一團糟,發動戰爭轉移國內危機;科威特別看國家小,但十分有錢,富得流油。但軍隊力量不強大。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付出的代價不大。拿下科威特,也可以用科威特的財富,來緩解伊拉克的困境,同時巨大的債務也不用還了。


其次是科威特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而且伊拉克狹長的出海口,十分不利於擴大自己在海灣地區的影響力;拿下科威特可以增加自己的出海口不再受制於人。


最後伊拉克當時是蘇聯的盟友,跟美國關係也不錯。薩達姆就認為美蘇對於自己的入侵科威特的行為不至於有太大的反應。


可薩達姆就錯估了美蘇的反應。


1990年8月,薩達姆僅用了19個小時就佔領了科威特全境,科威特國王跑到美軍那裡避難。進入科威特的軍隊達到20萬。薩達姆並宣佈科威特是伊拉克的“第19個省”。


可就在薩達姆入侵科威特 的同時,美軍在中東開啟了“沙漠盾牌行動”,駐軍一度達到50萬人,防止伊拉克入侵沙特阿拉伯。同時聯合國安理會也要求伊拉克撤出科威特;但薩達姆不聽,聯合國直接授權成員國採取一切必要手段迫使伊拉克撤軍。美國聯合了多國聯軍,打擊科威特的伊軍。先是警告,薩達姆依然不撤兵。1991年1月,美軍開始火力打擊。憑藉先進的武器、裝備,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就消滅了科威特的伊軍。隨後伊拉克宣佈撤出科威特,但有條件;美國不同意,繼續打;伊拉克是在抵擋不住,1991年2月接受聯軍停火,退出科威特。停戰兩天後達成停戰協議。


過去即歷史


薩達姆的野心是吞併中東小國與沙特抗衡,成為中東霸主與歐洲建立新的貨幣石油規則制衡美國全球美元霸權體系。所以它不過是歐洲手中的刀,遺憾的是這把刀折了。歐洲經濟也遭受嚴重的打擊。伊


青山綠水無名


因伊拉克經濟已過度失血,

而薩達姆吸血集團需持續輸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