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線交易,為什麼看著刺激,最後卻很難賺錢——從實戰角度分析下

從實戰的角度談談這個問題,糾正大家平常認知的一些誤區。

一筆交易,盈利多少,取決於勝率和賠率。如果就做一筆交易,那麼期望值越高,越值得投資。

但是如果長期在市場混,交易必然是一筆之後再有一筆,前一筆交易的結果將會是下一筆交易的初始資金,這時候複利的威力或殺傷力就出來了,勝率或者說確定性的重要性要高於賠率。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列舉兩個交易案例,看在實際操作中哪個更優。

第一種,50%的幾率上漲200%,50%的幾率下跌90%。

第二種,50%的幾率上漲50%,50%的幾率下跌30%。

第一種案例,期望值達到了0.55。

第二種案例,期望值為0.1。

看期望值,無疑是第一個更高。

但在實際操作中,交易總是做完了一筆再做下一筆。

在第一個案例中,上漲和下跌的幾率各為50%,我們可以假設初始淨值為1,做了兩次交易,第一次上漲了200%,第二次交易下跌了90%,這樣兩次交易後,淨值變為1×3×0.1=0.3。

在第二個案例中,同樣上漲和下跌的幾率各為50%,同樣假設淨值初始為1,那麼經過兩次交易後,淨值變為1×1.5×0.7=1.05。

以上可見,第一種方案雖然期望值很高,但在實際交易中必然是虧損的。第二種雖然期望值沒那麼高,但在實際交易中還是能盈利的。兩者交易的次數越多,淨值的差別就越大。

這也可以認為是確定性在複利中的作用,確定性高,那麼複利提現的就是威力,確定性低,那麼複利提現的就是殺傷力。

短線交易難度大,原因正在於此。

短線交易,往往選擇的是上漲彈性較大的股票,作對一次,都會有可觀的收益。

不過,在股市中如果頻繁短線操作,雖然做對了對淨值的彈性很大,但短期股價漲跌的影響因素太多,每次成功的概率並不高,這也就造成了雖然期望值很高,但一次次的交易下來,盈利不但沒有積累,反而被這種不確定性一次次的殺傷。

短線交易是一種能短期快速提升多巴胺分泌的策略,剛入股市者,往往容易採取短線交易的策略,把短線交易作為股市的提款機。但在這個市場待得越久,越會發現,欲速而不達,越會發現財富的增長靠的是複利,靠的是積累,而這點,短線操作並不具備。

所以初入股市者,非常不建議把短線作為自己的交易策略,無論是基本面派也好,投機派也好,趨勢派也好,靠的都是中長線制勝。

如果實在忍不住,可以少拿一點倉位去試試手,拿少量的資金,通過短線交易,頻繁的追漲殺跌來找找刺激也未嘗不可,但切記要拿少量的倉位啊。

以上就是我對短線交易的體會和一點建議,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

最後,送你一份實用乾貨,關注公眾號“關燈吃麵條”,回覆“核心資產”,即可獲得一份我精心整理的,A股優質公司名單,這些公司也代表著股市的未來,共30家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