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一次重大兵變,玄武門之變,為何李建成沒有軍隊保護,而是任人宰割呢?

疑今察古幾復


玄武門之變中,為何李建成會被李世民輕易殺死呢?

其實這個問題非常簡單,李建成的軍隊當時不在玄武門,也進不去。

首先,玄武門是進出皇宮的必經之路,而且只有這麼一條路。李建成的軍隊根據唐朝制度是在太子東宮的,東宮和皇帝的皇宮是分開的,也就是說李建成的軍隊在玄武門外面。

當天李世民發難,李建成是被關在玄武門裡面的,那一片廣場成了他的墳墓。他的軍隊在外面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知道李建成一定有危險,所以太子軍隊的第一反應不是攻打玄武門而是攻打秦王府,因為攻打玄武門那是造反,是直接反叛李淵。太子的軍隊知道是秦王發難,所以不敢攻打玄武門只敢攻打秦王府,這就讓李建成直接喪失了援兵。事實上李建成的長林兵人數遠超秦王府的秦王親兵,但是這些人並不能直接支援李建成,等他們到的時候,李建成的腦袋都已經被割下來了。

而且就算李建成的軍隊直接進攻玄武門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李建成的軍隊根本就沒有攻破玄武門的實力。當時玄武門高超過十米,城牆極厚,除非李建成的軍隊擁有大規模攻城兵器才能攻破玄武門。事實上整個唐代的兵變之中,根本沒有一次能夠直接攻入長安皇宮的城牆,所以可見玄武門的堅固。自然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是正中李建成的軟肋,他也就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了。


冷兵器研究所


李建成是何許人也,他可是當朝太子。怎麼可能沒有人保護呢?這個還真的是小瞧了大唐王朝太子的地位了。

那麼他為什麼會落得個任人宰割的結局呢?怎麼說呢?因為玄武門事件,其實有這兩個特點,一個是李世民策劃周全,準備充足。而且前期李世民在暗,他李建成在明。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就是這個道理。


再者,事發突然。李建成還沒有來得及做準備,李世民就下手了。仔細看這段歷史,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很是順暢,殺了李建成還有李元霸等人。然後逼迫皇帝李淵退位,一氣呵成,中間幾乎沒有受到什麼阻力。

這個也就說明了兩邊的軍力實在不成正比。要不然,怎麼也要發生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戰。所以,李世民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而且在將士心中地位頗高。還有保密工作做的很好。

再者,李世民對於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是很忌憚的。這個從另一個方面也可以看出來。

在李世民除去了這兩個人以後。實際上李建成還有李元吉的手下其實還都沒怎麼反應過來。他們雖然意識到了,應該去保護自己的主子。但是遠沒有趕上李世民的步伐,後來這兩個人頭被懸掛了出去,其實也是一種震懾。

可見李世民對於,這兩位主子身後的實力還是有些忌憚的。因為要是他們真的反抗起來,那麼他的路還是很不好走的。好在主子死了以後,他們也都消停了。

怎麼說呢?一切都只有兩個字可以解釋。遲了。李世民動作迅速,他沒有時間反應,總不能,每天到那裡去身邊都帶著幾千人吧。


眾森淼


方圓論壇在線

玄武門之變食中國歷史上一個重大的政變事件。同時玄武門之變也是唐朝歷史的一個轉折點。在這場政變當中,秦王李世民逆襲成功,一舉擊垮了李建成集團並且誅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並且之後強逼李淵退位,從而自己繼承了皇位。成為了唐朝的唯一主宰。


李淵時期會爆發政變事件可以說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沒有了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也會有其他形式的政變。因為唐朝建立之後關於繼承人之爭也越發的激烈。《唐書》記載,太原造反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但天下平定後,李淵卻開始忌憚李世民。隨後便封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李建成知道自己戰功與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憚,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而李世民陣營也不服李建成。所以雙方之間爭鬥一直不休止。而李淵又偏幫李建成。這就導致李世民一直被李建成的太子一系壓制。

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一系比較會做人。他們極力的籠絡李淵的妃子們,所以李淵的妃子們都替李建成說好話。而李世民則完全不同。他根本不屑於去獻媚討好李淵的妃子。所以李淵的妃子常常在李淵耳邊詆譭誣陷李世民。這就導致李淵對於李世民越來越不滿意。後來李世民和李建成呢檜的爭鬥越來越激烈了。李建成為了保護自己召募長安及各地的驍勇之士兩千多人,充當東宮衛士,讓他們分別在東宮左右長林門駐紮下來,號稱長林兵。並且私下裡李建成還在不斷的撬李世民的牆角。其目的就是想在武力方面壓制李世民。

事實上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前,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就密謀要發動政變剷除李世民,然後逼李淵退位。但李建成的密謀卻被李世民得知了。所以李世民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決定先下手為強。也就是說李建成和李元吉根本沒想到李世民會先出手發動政變。所以兩人根本沒有任何準備。之後李世民向李淵誣告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亂後宮。李淵大怒要教訓二人。但事情卻被李淵的妃子張婕妤暗中告訴了李建成。所以李建成在進宮之前已經安排好了一切事宜。李建成太子東宮的士兵和齊王府的士兵都準備就緒。而且皇宮之中玄武門守將常何還是太子的親信。太子李建成認為萬無一失了,所以帶人就進宮面見李淵去了。

但讓李建成沒想到的是,玄武門守將常何已經被李世民策反。所以李建成就悲劇了。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細,也一起入朝,騎馬奔向玄武門。但被早在此埋伏的李世民一舉擊殺。就在李世民刺殺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時候。太子李建成的部下、翊衛車騎將軍馮立率領副護軍薛萬徹、屈直府左車騎謝叔方,帶著東宮和齊王府的精銳兵馬兩千人,急馳趕到玄武門,準備為太子和齊王報仇。但玄武門被李世民的人堵住一時半會也打不開。後來在李世民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之後,把兩人的人頭給城門外的兩人的親信看。東宮和齊王府的人馬看到太子和齊王已經死了。所以也就喪失了鬥志舉手投降了。事實上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過程非常的兇險。一步不慎很可能死的就是自己。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玄武門之變是一次精心策劃的“斬首式”宮廷政變,秦王李世民一方採取雙管齊下的方式,一方面親自進宮狀告太子李建成與後宮嬪妃有染,使得唐高祖李淵大為震怒,下詔要求太子一方進宮親自解釋此事;另一方面,動員自己的臣僚武將兵馬埋伏在太極宮玄武門內,又事前買通了玄武門守將。這場政變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在唐朝初期,在首都長安城內,太子李建成的勢力要遠大於李世民,太子李建成的東宮府邸也有直屬兵馬上千人,齊王李元吉一方也擁有為數不少的武裝護衛。但是,在接到李淵下令入宮解釋的命令後,急於為自己辯白的李建成沒有想到李世民會在玄武門伏擊自己,因此並沒有採取重兵護衛;再加上本來李淵就懷疑太子李建成在後宮有不軌行為,如果這時候隨身帶領大批兵馬入宮有逼宮的嫌疑,反而容易坐實自己的罪名。因此,李建成和李元吉輕裝簡從,自隨身有少量護衛入宮。

事實上,在李建成進入玄武門後,與太子李世民一方被迫展開激戰之際,東宮和齊王府的馮立、薛萬徹、謝叔方等將領得知李建成遇險後,帶領數千兵馬猛攻玄武門,薛萬徹還率兵猛攻秦王府,直到秦王李世民一方在玄武門激戰中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並將太子和齊王的首級割下丟到玄武門門外示眾,看到主公已死,失去戰鬥意志的東宮和齊王部將軍隊才散去。


滄海拾遺錄


因為李建成是在皇宮被埋伏的,所以李建成並沒有帶多少人,太子進宮怎麼可能帶軍隊進宮呢!另外說軍隊太子確實應該是沒有的,因為唐朝的軍隊全部掌握在皇上的手中,無論是太子李建成還是秦王李世民都是沒有指揮軍隊的權力的。不過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都培養了自己的私人武裝,而且確實是有很多人擁護他們的,所以他們雖然不能指揮軍隊,但是都是有自己的勢力的!下面我們就來還原一下歷史的真相吧!

玄武門事變

玄武門事變當天李世民去向李淵狀告太子李建成和李淵的妃子有染,李淵聽了非常的生氣。當然,李淵生氣很可能是因為李淵不相信李世民說的話,所以勃然大怒。當然也有可能李淵對此事半信半疑,對李建成可能也是有一點點懷疑的。於是李淵召太子李建成進宮和李世民對質。齊王李元吉認為此事有詐,建議李建成不要去,但是李建成認為自己的父皇召喚自己進宮肯定不會有事的,畢竟皇宮是皇上的地方,容不得李世民撒野的。就這樣李建成和李元吉直接進宮了。


但是在到了玄武門的時候李世民帶領著幾個親信對李建成和李元吉發動了進攻,兩人雙雙被殘忍殺害。然後就是尉遲敬德直接去逼迫李淵交出兵權,讓位給李世民了。玄武門事變的整個過程就是這樣了,所以李建成是被突襲的,並不是因為李建成勢弱而被李世民殺害的!

李建成是有自己的武裝力量的

李建成被突襲的消息傳出去後,太子東宮立即有人帶兵殺進皇宮救援李建成,在皇宮和李世民的勢力打成一片,而且進入焦灼狀態,僵持不下。所以這時尉遲敬德才會逼迫李淵交出兵權退位,如果李世民不逼迫李淵交出兵權退位的話,自己也會完蛋的。同時這件事情也可以說明太子東宮的武裝力量也是相當可怕的,最起碼是能夠威脅到李世民的!


唐朝的長老


玄武門之變是改變唐朝歷史的一件大事,當時身為皇子的三兄弟相互廝殺,最終勝利者是身經百戰,膽略過人的李世民勝出。下面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玄武門之變所發生的經過。

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步步緊逼,最終讓秦王李世民狠下心來

李世民在大唐王朝建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皇帝老爹先後冊封他為三公之一的司徒、宰相級別的尚書令、宰相級別的中書令,到了後面甚至武官可封,只能自己創造一個前所未有的天策上將冊封給李世民,這個天策上將位於諸王之上,地位僅次於皇帝李淵和太子李建成。

李世民在大唐帝國的建立中,立下了顯赫的戰功。身為太子的李建成為自己無大功而嫉妒秦王李世民,不但如此,他還拉攏齊王李元吉跟他站隊,答應在他當上皇帝之後,冊封元吉為皇太弟。兩人隨後多次使用各種手段秘密迫害秦王李世民,甚至還下毒想要毒死李世民,所幸李世民命大沒有提前歸西。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突厥鬱射設帶領數萬騎兵騷擾大唐邊關。太子李建成舉薦齊王李元吉統帥各路軍馬前去討伐突厥鬱射設,李淵聽從了李建成的建議,讓李元吉出征。李元吉乘機請求讓秦王李世民的手下眾多武將,包括尉遲恭、程咬金、段志玄、秦瓊等人,同時還挑選秦王部下精銳士兵增強實力。

隨後太子和齊王謀劃,準備在昆明池太子和秦王為齊王餞行時,讓提前埋伏好的手下殺死李世民,然後謊稱是暴病而亡,而秦王李世民的手下大將,應該將他們悉數坑殺。李世民早就收買了東宮太子府中擔任率更丞職位的王晊,及時上李世民彙報了這個情況。

李世民連夜召集手下心腹前來商議,長孫無忌、房玄齡、尉遲恭等人主張李世民先下手為強,否則將會被太子和齊王謀害。六月初三日白天太白金星再次出現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傅奕秘密給李淵上奏,說觀天象,是秦王應當擁有天下的徵兆。李淵召來兒子,並把傅奕秘奏給他看。李世民趁機上奏父皇,告發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亂後宮,李淵聽後大為震怒,命人宣兩位皇子第二天進宮,他要親自審問此事。


玄武門之變爆發,李世民最終成為勝利者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李世民率領眾多手下大將提前入朝,並在玄武門埋下伏兵。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常何原是太子親信,後來被李世民策反,因此李世民得以在玄武門埋下伏兵。當李建成和李元吉入朝,騎馬飛奔上玄武門時,發現情況不太對,如是準備調轉馬頭返回。這個時候李世民出來呼喚他們,李元吉心虛就先搭弓射上李世民,由於心慌他一連三箭都沒有射中李世民,李世民卻一箭就射死了李建成,隨後尉遲恭也用弓箭射死了李元吉。隨後趕到的太子和齊王的部下想要為兩人報仇,但奈何主人已死,最終玄武門之變由秦王李世民勝出。


玄武門之變時為何太子沒有軍隊保護?

玄武門是在天子腳下,屬於禁軍看守範圍。天子所呆的地方是不允許有除了禁軍之外其他的軍隊出現的,除非是經過皇上的允許,否則就是謀反大罪。李建成雖貴為太子,但同樣也是不允許私自帶軍隊入宮的,否則他這個太子將被坐實謀逆罪,那麼他將是徹底無翻身之日,因此李建成和李元吉是不敢冒被殺頭的風險,帶兵進入皇宮覲見李淵的。


觀景說史


在關鍵時刻、關鍵崗位上,一定要有自己的心腹把守,這是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事變”,給我們留下的啟示。

在“玄武門事變”之前,太子李建成佔據了各種優勢:父皇李淵的喜愛、嫡長子在繼位上的正當性、後宮的傾向性、弟弟李元吉的支持,就算是軍隊的支持,太子李建成所掌握的軍事力量,也不見得少於威名赫赫的李世民,但是,這一切一切的優勢,都抵不過一個最重要的因素:玄武門守將—— 常何的傾向性,他才是“玄武門事變”的核心因素。

不幸的是,太子李建成認為常何是自己的心腹, 而常何又暗中投靠了李世民,在兵變中,常何突然率兵反戈一擊,打了李建成一個措手不及,太子一方的力量優勢,瞬間就變為兵力劣勢,在這樣一場短兵相接、閃電般地白刃格鬥中,那些大局面上的優勢都蕩然無存、化為烏有,反倒是“玄武門守將”這粒小棋子,扳倒了太子這棵大樹。

一定不要疏忽關鍵崗位上小人物的作用,到了關鍵時刻,他可能會要了你的命!



臨時客



125878215蜂獾


因為皇太子李建成性格忠厚仁義,他沒想到一母同胞的弟弟李世民會對自己下毒手。

李建成比李世民大九歲,可以說李世民是李建成一手帶大的,兄弟之間還是有感情的,如果李建成想殺李世民,李世民早就死了。

李元吉曾經勸說李建成趁早除去李世民,李元吉說:“我自當替哥哥親手將他殺掉!”

公元624年,李世民隨皇帝李淵前往李元吉的齊王府,李元吉命令護軍宇文寶埋伏在寢室裡,準備刺殺李世民,就在李世民命懸一線的時刻,是李建成的阻攔救了李世民一命。

李建成生性頗為仁愛寬厚,擔心驚擾父親李淵,連忙制止了李元吉。李元吉惱怒地說:“我這是為哥哥著想,對我自己有什麼好處!”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紀七》世民從上幸元吉第,元吉伏護軍宇文寶於寢內,欲刺世民;建成性頗仁厚,遽止之。元吉慍曰:“為兄計耳,於我何有!

後來謀士魏徵也勸說李建成先下手為強斬殺李世民,但李建成還是不忍心殺死李世民。

公元626年7月1日,太白金星再次在白天出現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傅奕秘密上奏道:“金星出現在秦地的分野上,這是秦王應當擁有天下的徵兆。”

李淵將傅奕的密奏給李世民看。李世民乘機秘密上奏李淵,誣陷李建成和李元吉與後宮的嬪妃淫亂,而且說:“兒臣絲毫沒有對不起皇兄和皇弟,現在他們卻打算殺死兒臣,這簡直就像要替王世充和竇建德報仇。如今我快要含冤而死,永遠地離開父皇,魂魄歸於黃泉,如果見到王世充諸賊,實在感到羞恥!”

李淵望著李世民,驚訝不已,回答道:“明天朕就審問此事,你應該及早前來參見朕。”召李建成李元吉進宮與李世民對質。

張婕妤暗中得知了李世民密奏的大意,急忙告訴李建成。

李建成將李元吉召來商議此事,李元吉說:“我們應當管好東宮和齊王府中的士兵,託稱有病不去上朝,以便觀察形勢。”

李建成說:“宮中的軍隊防備已很嚴密了,我與皇弟應當入朝參見,親自打聽消息。” 於是二人決定先入大內皇宮見皇帝李淵。

不料在宮城北門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常何本是皇太子李建成的親信,卻被李世民策反,因此宮中衛隊已經倒向李世民,李建成和李元吉卻不知道,還以為宮中都還是自己人。

另外,李世民的妻子秦王妃長孫觀音婢也參加了玄武門兵變,她進宮的作用一是隔離皇帝李淵,她利用自己的美女魅力把皇帝宰相等勸到湖上太液池的遊船上游玩。二是麻痺李建成李元吉,李建成李元吉認為美麗賢惠的秦王妃長孫觀音婢進宮,肯定是來調解兄弟之間矛盾的。

因此李建成李元吉毫無防備,居然一個隨從都沒有帶就進宮。其實李建成東宮衛隊有幾千人,而李世民的秦王府衛隊只有八百人,如果李建成帶兵進宮,李世民不一定能佔便宜。

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咬金、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人入朝,並在玄武門埋下伏兵。

因此玄武門兵變李世民一方人多勢眾,而李建成、李元吉只有兩個人,已經必敗無疑。

李建成、李元吉來到臨湖殿,察覺到了大事不好,立即掉轉馬頭,準備向東返回東宮和齊王府。

李世民跟在後面呼喚他們,李元吉先張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由於心急,一連兩三次都沒有將弓拉滿,箭沒有射中。

李世民卻搭弓射向李建成,將他射死了。尉遲恭帶領騎兵七十人相繼趕到,他身邊的將士用箭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跌下馬來。

可就在此時,李世民的坐騎受到了驚嚇,帶著李世民奔入玄武門旁邊的樹林,李世民又被林中的樹枝掛住,從馬上摔下,倒在地上,一時爬不起來。 李元吉迅速趕到,奪過弓來,差一點勒死李世民。

就在這時尉遲恭躍馬奔來用箭射死了李元吉。

防人之心不可無是永遠的真理,大唐開國皇太子李建成的教訓是非常慘痛的,歷史上的李建成是一個德才兼備非常優秀的人才,李建成有攻佔長安、發展經濟、平定稽胡、防禦突厥、平定劉黑闥起義等功績,可惜年富力強的時候被弟弟李世民謀殺。


厚德載物49847


有軍隊保護,只不過京城重地,只不過百人的隨行護衛。

李建成相信自己的父皇讓自己進宮對質,就不會殺他,因此並沒有帶那麼多的護衛。

李建成認為李世民沒有那麼大膽,佔據皇宮大門,就是行大逆不道的事情。故此沒有帶很多護衛。

李元吉曾經縱馬想要創皇宮(純粹調皮欠揍),被玄武門守將常何阻攔發生衝突,當時李建成和李世民在場,是李世民勸阻救下了常何,李建成並沒有在意常何的姓名。就是這件小事導致武德九年六月初三長孫無忌遊說常何成功。如果不是這件小事,也就沒有玄武門事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