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把光緒皇帝的母親婉貞,害的生不如死,是真的嗎?

福垊


這麼說也沒錯,光緒皇帝的生母婉貞的結局,確實和慈禧脫不開關係。

婉貞是誰呢?

她可不僅是光緒皇帝的生母,還是慈禧的親妹妹,一個孃胎裡蹦出來的親姐妹,慈禧生於1835年,她則生於1841年。

所以,慈禧入宮幾年之後,婉貞這才得以參加選秀,也就是從滿清旗人家庭選一些漂亮姑娘入宮伺候皇帝。

不過,她並沒有慈禧這麼幸運,咸豐皇帝並沒有選中她,原因也許是因為他確實不喜歡婉貞這樣的女人,也可能是防止葉赫那拉姐妹倆將來為禍後宮。

慈禧對於妹妹的落選雖然也有一點遺憾,可她很快從中想到了另一個計劃。

慈禧雖然給咸豐生了個兒子,地位往上爬了不少,但在朝堂之上也不能沒有政治盟友不是?如果將來咸豐又生了兒子怎麼辦?或者說,乾脆是咸豐的皇后生了兒子,慈禧和她的兒子載淳會受到怎樣的對待?

於是,慈禧決定拿妹妹下半生的幸福給自己換取一個政治盟友,也就是後來的醇親王,咸豐的弟弟奕譞。

婉貞落選之後沒過多久,慈禧便打起了婉貞和奕譞的主意,所以有意無意地和咸豐說了說這事。

咸豐想了想之後也覺得這事靠譜,所以婉貞和奕譞的婚事也就定下來了。

婉貞或許曾經也以為自己嫁給了奕譞,然後再生幾個兒女,自己的人生也就圓滿了,可惜,她可沒有這麼幸運。

慈禧在1856年為咸豐生下了一個兒子——載淳,只不過載淳生下沒過幾年便迎來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咸豐皇帝被嚇得一路逃到了熱河行宮,載淳作為咸豐此時唯一一個仍然活著的兒子,自然也被帶到了熱河。

咸豐也沒想到自己到了熱河之後,就再也回不到京城了。

1861年咸豐死在了熱河,載淳隨後即位為帝,也就是同治皇帝,不過因為載淳年幼的原因,慈禧發動了“辛酉政變”,竊取了清朝國柄。

慈禧當然不可能一個人發動政變,當時配合她的還有恭親王奕訢和醇親王奕譞等人,所以,奕譞是慈禧成功奪權的功臣,並且很聽話。

慈禧垂簾聽政,聽了十幾年,越聽越過癮,說什麼也不肯將權力交還給兒子載淳,以至於載淳抑鬱不得志,只能寄情於聲色之間,最後據說因為身染花柳病而亡,讓人唏噓不已。

載淳死了,又沒有兒子,皇位讓誰來坐呢?

慈禧當然也想自己一屁股坐上去,可她知道朝臣可以支持她掌權,卻未必會支持她當武則天,所以她只能從皇室成員當中找一個合適的人來繼承皇位。

選誰呢?

對於慈禧而言,這個繼承皇位的人首先必須得年幼,不能防礙她繼續掌權;然後這個人的父親必須得是她這一邊的人,並且足夠聽話,只此兩點便已經能夠確定人選了——奕譞的兒子載湉。

更何況,載湉的生母還是慈禧的親妹妹婉貞,這麼親的關係,不選載湉還能選誰?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婉貞願不願意載湉入宮當皇帝呢?顯然並不願意,因為載湉當了皇帝,也就意味著他們得脫離母子關係,即便是載湉的生父奕譞見了載湉,也得執君臣之禮,見了他也得乖乖地下跪磕頭。

除此之外,婉貞想再見載湉一面恐怕難如登天!

所以說,婉貞作為一個母親,實際上並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去當什麼皇帝,只是她沒有辦法改變罷了。

慈禧選中載湉,讓載湉當皇帝,對婉貞而言絕對是一個沉痛的打擊,然而命運對她的打擊可遠遠沒有結束。

載湉入宮當了皇帝之後,婉貞又生了幾個孩子,只可惜沒一個能養活的,統統早夭了,這樣的打擊對她不可謂不大。

更諷刺的是,當了皇帝的載湉卻在慈禧的要求之下,叫慈禧“親爸爸”。從婉貞和慈禧的關係,載湉應該叫慈禧一聲姨媽;從奕譞和咸豐的關係,載湉則應該叫慈禧一聲伯母;當然,載湉被過繼給了咸豐,所以又得叫慈禧一聲皇額娘。

可是,慈禧偏偏不讓載湉這麼叫,她要讓他叫自己“親爸爸”!為什麼呢?沒辦法呀,男權社會造成的。

慈禧為了讓載湉和所有朝臣知道,清朝是她說了算,這才有了“親爸爸”這個如此滑稽的稱謂。

慈禧是載湉的親爸爸,那載灃是什麼,婉貞又是什麼?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兒子叫自己姐姐“親爸爸”,婉貞心中的無奈是可想而知的。

再說婉貞沒了兒子,雖說是奕譞的福晉,可在醇親王府中的地位到底也會難堪,看到她那個愁懨懨的樣,奕譞更不喜歡她了。

最終在多重打擊之下,婉貞病倒了。

婉貞病得快不行了,慈禧這才念著姐妹之情鬆了口,讓光緒皇帝出宮探望探望婉貞。

光緒皇帝自幼離開了醇親王府,對婉貞恐怕也沒什麼感情可言,即便到了王府探望婉貞,為了不惹慈禧生氣,他也不敢說什麼出格的話。

婉貞看著當了皇帝的兒子,那麼的熟悉,卻又那麼的陌生,終究囁囁嚅嚅說不出一句話來,然後就斷了氣。

婉貞的結局算不算淒涼呢?顯然也是算的,而她這個淒涼的結局卻始於慈禧選定載湉作為皇位繼承人。

所以,說是慈禧害了妹妹婉貞的後半生也並不為過,倘若載湉沒有入宮當皇帝,婉貞結局或不至於此。


吾與吾國


這個婉貞,還真有點說道,她是慈禧的親妹妹,不帶一點假的,他倆都是葉赫那拉氏惠徵的女兒,慈禧小名叫做杏貞,她妹妹叫婉貞。

但為什麼要說,慈禧把婉貞害的生不如死,這還有點門道,得細說了。

因為慈禧,嫁給親王

首先要說慈禧,慈禧比婉貞妹妹大了六歲,進宮早,但是後來呢,她妹妹也要作為秀女受到皇上的選妃,15歲那年的杏貞,作為秀女被淘汰了。本來按理說她就應該跟皇家無緣了。

但是這個時候,慈禧已經成為了懿貴妃,並且受到了咸豐皇帝的寵愛,聯盟皇帝知道他還有一個妹妹曾經在選秀時候落選了,由於愛屋及烏,咸豐皇帝就賜婚慈禧太后的妹妹婉貞嫁給當時的醇親王,也就是當時咸豐皇帝的弟弟奕寰。

別管怎麼著,這也是個嫡福晉,而且是嫁給親王,還是皇帝指婚,婉貞算是高攀了,對於葉赫那拉氏來說,兩個女兒和皇家有了婚姻關係,可以說是祖墳冒青煙了。

這算是受到慈禧的恩澤,算是婉貞的幸運,為何要說後來被慈禧害的生不如死呢?

那就是接下來的故事了,只能是成也慈禧,敗也慈禧了,作為純天王的第一附近,葉赫那拉氏婉珍生下了4個兒子,但是隻有一個長大成人,他的名字叫做載恬,或許大家不熟悉這個名字,但他後來有另外一個常用的稱呼,光緒。

大家明白了吧,也就是說慈禧的兒子同治皇帝去世之後,因為皇帝沒有兒子,所以要從皇室血脈中選一個,從慈禧太后的角度來說,毫無疑問選擇自己的妹妹的兒子,當然是最有利於自己的選擇,但換句話來說,她搶了自己妹妹唯一的依靠。

然後慈禧就把當時只有四歲的光緒皇帝抱入宮中,關鍵問題是,慈禧沒了兒子,抱了妹妹的,但是好死不死,她妹妹杏貞生了四個兒子,也就這麼一個長大的,其他的都夭折了!

這誰受得了,過繼給咸豐之後,婉貞也就沒兒子了,更重要的是,從今往後還不能常見到皇帝,就是見到了,身為母親還要給兒子下跪,見到兒子也只能遠觀,不可享受人倫之親,對性格懦弱的婉貞來說,實在是一種折磨。

好在他還有一個小女兒,能夠慰藉這個苦命女人的孤獨,但艱難總是接踵而至,有時候小女兒也夭折了,巨大的打擊之下,一病不起。

最終在她臨終之際,慈禧太后終於讓她的親兒子,長大成人的光緒皇帝,去看了這個生母一眼,最終這個在思念兒子和備受折磨中堅持二十二年的女人,徹底合上了眼!

《清實錄‧德宗景皇帝實錄》記載,光緒二十二年四月下旬起,光緒皇帝四度前往醇賢親王府探視醇賢親王福晉。

所以婉貞這一生的命運,跟慈禧關係莫大,由於慈禧他成為了醇親王的嫡福晉,她的兒子成為了皇帝,這是幸;

可也是由於慈禧,她十幾年不得見自己的親生兒子,只在臨終見到了幾眼,而在實際上,因為死了五個孩子,過繼了唯一的光緒;她算是沒有兒子的,所以這樣的一生,在古人心中無後是莫大的悲哀,她也因此受盡折磨。

不能說是慈禧害了他,只能說他的一生成也慈禧,敗也慈禧,幸也慈禧,不幸也慈禧,如果有不幸,那就是因為命運跟慈禧綁在一塊了吧……


歷史好奇怪


想必大家都知道,光緒皇帝的生母,是葉赫那拉.婉貞。

婉貞與葉赫那拉.杏貞(慈禧)是同胞姐妹。姐妹倆先後進宮選秀,姐姐杏貞早前被選中,並被冊為懿貴妃,但妹妹婉貞並沒有姐姐那樣的好運氣(當然,可能也是幸事),落選了。

但當時清朝還有規定,落選的秀女中出眾者可以賞賜給其他的皇室宗親。

當此時,懿貴妃地位不穩,缺少得力的人,妹妹進宮不成。但趁這個機會拉攏下宗親也不錯。一番運作下,婉貞被指給了咸豐帝的異母弟、醇親王奕譞。

照理說,婉貞一進府就是嫡福晉,醇親王也不是個糟老頭子,婉貞的命運,似乎不會比皇宮裡的姐姐差。

可惜天意弄人,婉貞後來的命運,和姐姐的政治圖謀綁在了一起,雖面上榮光,內心卻有如刀割,過得生不如死。

痛失長子,喜得次子,卻要生離

婚後,婉貞先是生有長子載瀚,誰知,這個孩子才兩週歲,就不幸夭折了。這讓婉貞心碎不已。

好在不久,她又生下了第二個兒子載湉。聊可安慰她的痛苦。轉眼間載湉已經三歲,母子間正其樂融融。誰知此時,同治帝駕崩。山河無主。慈禪環視之下,宗親之內,載湉最為親近,且年幼好把控。

於是,一頂迎駕大轎進了醇親王府。

婉貞哪裡捨得幼兒,但宮裡來使如何顧及慈母心腸。眼看嬌兒喊著孃親遠去,婉貞幾欲暈厥——當娘哪裡要那個富貴,只圖兒平安在眼前……

胳膊擰不過大腿,婉貞只能接愛把兒子送出去的現實,但痛苦,始終壓在她的心頭。

宗室繼承,並不讓小皇帝將親生母親留在身邊,慈禧此舉,似給了載湉無限富貴,卻實打實讓母子生離。

咫尺之間,竟不得見,夫有他子

婉貞此後,也勉力生過兩個孩子。若是老天眷顧她,讓這兩個孩子在生撫慰娘之心也好,誰知這兩個也夭折了。

如今就只有宮牆內那個孩子是婉貞唯一的骨肉了。可天家規矩森嚴,竟不得常見。慈禧太后雖賞妹妹婉貞坐杏黃轎,但婉貞曉得,這不是隨便能出入的地方。因而也不得常常與兒子相見。

婉貞應該還記得,同治帝年幼時,慈禧並不與兒子親近,為的是讓兒子怕她,樹立起威嚴來。那麼,她會怎樣對待載湉呢?那是可想而知,一定是嚴苛的。而自己,作為生母,最好是少給兒子添麻煩,少見的為妙。

可憐一個內宅婦人,兒女本是人生最大的慰藉,誰曾想唯一的一個兒子也相當於沒有了。她又不比醇親王,時時還與皇帝商量國事,可以得見。而且醇親王沒了她這裡的兒子,還可以與側福晉們繼續生。人家生的兒子,和婉貞有什麼相干呢?

可憐的婉貞,只好望著孩子的舊時衣物流淚罷了。

因著孤寂與思念,婉貞臥病在床。慈禧倒還是叫光緒來看過幾次。然而,兒子大了,感情也生疏了,母子相對,有何話說!婉貞久久看著兒子,終於撒手西去。

雖然說慈禧沒有直接殺死妹妹,但她的政治宏圖、家國大業,終是讓婉貞失去了唯一的兒子,讓她留下了一塊心病。造成了她的鬱鬱不樂。


錢多多讀文史


《宮中雜件》中有一段關於慈禧妹妹葉赫那拉氏婉貞的記載,其內容雖非常簡單,但因為是選秀的介紹詞,所以基本算很具概括性地講完了婉貞的“前世”。具體是:

"鑲藍旗滿洲,……年十五歲,納(那)拉氏;原任員外郎吉郎阿之曾孫女……住西四牌樓劈柴胡同。”

通過這個介紹詞,慈禧的身世也明瞭了,畢竟慈禧與婉貞是親姐妹。

婉貞可能想過自己的一生會因為選秀而被改變,但她怎麼也想不到,她的命運之被改變並非因為帝王,而是因為她那在帝王身邊做懿妃的親姐姐慈禧。

婉貞這一生,真真是成也姐姐慈禧,敗也姐姐慈禧。

最初,落選秀女後,婉貞因禍得福得了個好結局:嫁給皇帝的弟弟奕譞做嫡福晉。按照婉貞的家世才貌以及落選等實際情況,她本不可能有這麼好的結局。婉貞與奕譞

婉貞之所以能幸運地成為王爺的嫡福晉,是慈禧在老公咸豐面前吹了耳邊風的結果。若沒有這耳旁風,婉貞是斷不可能能嫁給文韜武略的奕譞為嫡福晉的。

初嫁給奕譞時的婉貞對姐姐慈禧充滿了感恩,她打心眼裡覺得:姐姐對自己真真不薄,能如此周全地為自己設想。

可婉貞千算萬算都沒有算到的是:在她對姐姐滿懷感恩時,慈禧的算盤卻撥得嘩嘩響。慈禧這算盤裡算的是什麼?當然是她自己的利益。她最初將妹妹嫁給奕譞是為了壯大自己在皇族中的地位,而後來,隨著世事的變遷,慈禧對妹妹的算計也一步步發生了變化。

慈禧對妹妹這種算計的變化,在1874年時達到了頂峰,也正是在這一年,婉貞的一生悲劇便被註定了。

這一年,慈禧的兒子,年僅19歲的同治皇帝病逝了且未留下子嗣。而這一年,婉貞的二兒子載湉則年僅2歲。

慈禧在失卻了自己的兒子之後,竟為了所謂的天下大統,堂而皇之地將自己親妹妹與奕譞所生的二子接入宮中做了傀儡皇帝。

也正是從這時起,剛剛遭遇長子夭折的婉貞又一次遭受了失去兒子的痛苦。實際上,這種失去兒子的痛苦,遠比前者要難受得多。

前者,說來,婉貞雖失去了兒子,可畢竟還有個墓地,也算是有個念想和寄託思念的地方。可這二子離開後就完全不同了,她不僅不能去看他還不能表現出悲傷失落。這種種,對於一個女人而言,其痛苦不言自明。

因為一直在失去兒子的痛苦中,婉貞後來即便又生下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可他們卻都因種種原因夭折了。這麼多孩子全部夭折,而且還是在帝王家,如果說它不與婉貞的抑鬱情緒有關,那自然是很難服眾的。

根據史書記載,二兒子被接近宮後,婉貞情緒非常低落,經常一個人看著二子的小衣服、小鞋子發呆。而每一次宮裡傳來消息,最擔驚受怕的也是她,畢竟,她雖不是帝王家兒女,卻因嫁在帝王家,所以很清楚帝王家的種種不確定。

無數個夜裡,婉貞從噩夢中驚醒,然後整晚難眠。她的抑鬱,也開始讓丈夫奕譞厭煩,起先,他還耐著性子寬慰妻子,可日久後,倦了的他便開始慢慢疏遠了她。

感情上的不如意,子女的相繼夭折,讓婉貞的抑鬱越發深重了。隨著抑鬱情緒的不斷累積,她的身體狀況也出現了問題。

終於,婉貞在55歲這年病倒了。也是在這次病後,她才終於又見到了自己的親骨肉,此時已貴為九五之尊的光緒皇帝。

面對這個自己十月懷胎生下又餵養到兩歲又被姐姐“順”走的兒子,婉貞百感交集。好在,她終於是看到兒子好好的模樣了。

光緒這次探望後不久,婉貞便在抑鬱中辭別了人世。

婉貞這一生唯一值得慶幸的事情,大約是她死後的這一件了:她死後,兒子光緒帝為她輟朝十一日,並稱婉貞為皇帝本生妣。

有兒如此,婉貞九泉之下也當能瞑目了。


記者李滿


慈禧太后是婉貞的姐姐,她比妹妹婉貞大了有六歲,在慈禧進了宮中被咸豐皇帝立為懿妃後,她的妹妹也在一定的年齡中參加了選秀,可婉貞因為各種原因,在最後沒有入選,被淘汰了下去。

但當時清朝還有規定,落選的秀女中出眾者可以賞賜給其他的皇室宗親。

當時的慈禧太后雖然已經貴為懿妃,但是在宮中以及皇室之間沒有自己的人脈,也沒有自己比較信任的人,為了獲得更高的地位和權力,為了樹立自己的親近體系,更快的成為後宮之主,慈禧決定讓自己的婉貞嫁給皇室宗親。

為了讓她的妹妹嫁給皇室宗親,慈禧利用當時咸豐皇帝對她的寵幸,常常在服侍咸豐皇帝時,跟他提起自己的妹妹,終於在她的努力下,婉貞因為姐姐的關係被安排為醇親王的嫡福晉。

當時的醇親王不論是身材、長相還是內涵以及出身都是皇室中一頂一的棟樑,有不少滿清家族都想要謀得這門親事。

醇親王是親王,地位雖然不如皇帝,但是屬於當朝皇室的正統,攀上這層關係,不僅自己的官運可以得到亨通並扶搖直上,自己家族從此可以過得風風光光的。

婉貞一進府就是嫡福晉,是一家主母,其實她也會過得很幸福,婉貞的命運,似乎不會比皇宮裡的姐姐差。

婚後,婉貞先是生有長子載瀚,誰知,這個孩子才兩週歲,就不幸夭折了。這讓婉貞心碎不已。好在不久,她又生下了第二個兒子載湉,聊可安慰她的痛苦。

轉眼間載湉已經三歲,母子間正其樂融融。誰知此時,同治帝駕崩。山河無主。需要一個皇室正統座皇位。慈禪環視之下,宗親之內,載湉最為親近,且年幼好把控。三歲的孩子懂什麼,正是需要在父母的關愛下,無憂無慮的生活,可慈禧派一頂迎駕大轎進了醇親王府。

當孃的哪裡想要什麼榮華富貴,只要安享天倫之樂,一家人在一起開開心心的就好,只要兒子平平安安的在眼前就好。

終究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婉貞在兒子被送出去之後,兒子近在咫尺,且不得相見,也知道慈禧對她的兒子也不怎麼親近,看著風光,心裡且在流淚。

從此以後婉貞每天思念兒子而不得見,忍受相思之苦。

婉貞,她的一生就被她姐姐操縱著。要是沒有慈禧太后的話,她會很幸福,相夫教子。

慈禧雖然沒有直接殺死婉貞,但是她為了自己的宏圖大業,為了達到她自己的政治目的,奪走了她妹妹唯一的兒子,終使她每天思念成疾,最終鬱鬱而終。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先來了解下光緒皇帝生母葉赫那拉·婉貞是慈禧的親妹妹,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嫡福晉。因為光緒被接入宮年齡尚小,在光緒入宮的那天,父親奕譞就覺得孩子的命運已經掌握在慈禧的手中。婉貞其他的子女相繼夭折這才是這個母親受不了打擊抑鬱而終,和奕譞合葬於北京西山妙高峰醇親王墳,俗稱七爺墳。


<strong>


婉貞一生都為慈禧所用,早在慈禧還是做懿妃的時候,地位不穩,朝堂之上無人所用。於是她決定將自己貌美的妹妹嫁給皇弟奕譞做嫡福晉。一個王爺作靠山,慈禧的地位當然會提升不少。咸豐九年,時為醇郡王的奕譞與葉赫那拉氏成婚。


婉貞悲慘的命運是始於長子的夭折,貌似就光緒一個獨苗是活的最長的。


婉貞與奕譞成婚不久就有了愛新覺羅·載瀚。2週歲正是蹣跚學步的嬌娃娃卻不幸夭折,但是古代人的生育潛力還是很大的,不久他們便迎來了第二個孩子愛新覺羅·載湉。但是命運好像跟婉貞過不去,同治帝死後無人繼承皇位,慈禧又利用了妹妹一次,把年僅三歲的載湉生生的搶了過來。


不知道為什麼接下來生下來的孩子一個一個都夭折了,於是婉貞在王府的地位逐漸下滑,側福晉都有了孩子,婉貞見不到自己九五至尊的親兒子,每天只能看著小時候的衣服以淚洗面。她就在苦苦的掙扎與思念中過了二十二年,她終於支撐不住了,病危之際,慈禧命令她朝思暮想的兒子載湉來探病。婉貞見到了兒子,縱有千言萬語,也沒力氣講出來了。

雖為皇帝生母,卻做不得太后的史上第一人葉赫那拉·婉貞雖然她的死不是慈禧直接造成的,卻是搶走親生孩子的人,作為一個母親,再也沒有比孩子更重要的事情。值得注意的事情慈禧的幾個兄長也是慈禧統治清廷的工具,慈禧的弟弟葉赫那拉·桂祥的女兒是清朝最後一個皇后隆裕皇后的父親,是個比婉貞更可憐的女人,一生不受寵還沒有孩子,最後還要揹負一個朝代命運之人。


尼采廣寒宮中坐


光緒帝的生母葉赫那拉·婉貞是慈禧太后的唯一的妹妹,比慈禧小6歲,是醇郡王奕譞的福晉。那麼婉貞為何會被嫡親姐姐害得生不如死呢?

1852年,17歲的慈禧通過選秀入宮後,獲得咸豐帝寵愛,僅用4年時間便從蘭貴人晉封為懿妃。妹妹婉貞做為旗人家的女兒,自然也要參加內務府選秀,但未能中選,因而沒能成就一段姐妹共侍一夫的傳奇佳話。慈禧的孃家境況不好,三個兄弟沒一個爭氣的,要想保住富貴只能依靠兩個女兒,於是慈禧向咸豐帝大吹枕頭風,請求將妹妹指配給皇弟醇郡王奕譞做嫡福晉。奕譞長得一表人才,只比婉貞大一歲,是正兒巴經的皇親國戚,富貴榮華可謂享之不盡。慈禧這麼做雖然免不了政治上的考量,但歸根結底還是希望替妹妹找一個好歸宿。

1861年,英法聯軍入侵,咸豐帝帶著王公大臣逃到熱河,不久便“崩”了。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把持朝政,驕橫跋扈,對慈安太后還有所顧忌,卻絲毫沒將慈禧太后放在眼中。權力慾極強的慈禧說服慈安,秘密聯絡留京善後的恭親王奕訢發動政變,搶班奪權。婉貞當時與慈禧的關係非常密切,恭王到熱河後,因寡嫂與小叔子不宜走動頻繁,以避人口實,遇到傳遞消息時,總是婉貞以探視姐姐的名義出入於後宮,再把兩宮太后的意思告訴奕譞,再轉告奕訢。慈禧與妹妹交惡源於親生兒子駕崩,1875年1月12日,19歲的同治帝載淳駕崩於紫禁城,慈禧提議將醇親王次子,年僅4歲的載湉過繼給咸豐帝為子,繼承大統,由兩宮太后再度垂簾聽政。載湉是奕譞和婉貞的第二個兒子,長子載翰於兩歲時夭折,載湉是自己獨子,卻被親姐姐認做兒子。當時懷有身孕婉貞,心有埋怨卻不敢有絲毫流露,只能將一片愛子之心深深埋藏在心底。

1875年2月,心情抑鬱的婉貞生下三子,出生僅一天便夭折。連失愛子的婉貞對姐姐的怨恨與日俱增,原本親密的姐妹之情也逐漸惡化。俗話說“一入侯門深似海”,年僅四歲的兒子在人情冷漠的皇宮中不知會遭受怎樣的虐待。更難堪的是,自己的兒子做了皇帝,做為生母的婉貞見到他卻要磕頭行禮,君臣名份遠高於骨肉親情。1880年11月,40歲的高齡產婦婉貞誕下四子載洸,老來得子,醇王府上下無不精心呵護,好不容易長到4歲卻再度夭折。隨後,奕譞的側福晉劉佳氏接連生下載灃(溥儀生父),載洵,載濤三個兒子,全都長得白白胖胖,生龍活虎。推此及彼,想想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卻已經成了他人之子,婉貞只能以淚洗面,撫摸著載湉小時候的衣物痛哭不止。

慈禧太后為了緩和姐妹關係,曾賞賜給婉貞一頂杏黃轎,可出入於內廷。慈禧希望妹妹可以像當年一樣時常走動,畢竟也是姐妹一場。可婉貞性格剛強,遇到慶典必須入宮時讓人抬著杏黃轎入宮,自己從不乘坐,這表示她根本就不領情。1896年6月17日,苦思愛子22年的婉貞病危,慈禧派光緒帝前去探視。面對朝思暮想的兒子,婉貞心中有千言萬語想對兒子說,卻沒能說出一句話。她和兒子深情對視良久,面帶微笑地閉上了雙眼。婉貞去世了,如果再多活幾年,活到戊戌政變之後,知道心心念唸的兒子被囚禁於瀛臺,身邊連個盡心服侍的太監都沒有,甚至連一口熱飯都吃不上,真不知她會做出什麼瘋狂舉動。婉貞死後,光緒帝綴朝11日,定稱號為皇帝本生妣,意思是皇帝親生母親。

婉貞一生育有四子一女,卻唯獨只存活了載湉這麼一個兒子。可就這麼個獨子到頭來還被姐姐過繼給自己當兒子。她生下了一位皇帝卻從未有過太后之名,朝思暮想了22年直到臨終之時也沒能聽見兒子叫一聲“娘”。


歷史茶坊


說起婉貞這個名字大家或許並不是很熟悉,但是她卻是一個於慈禧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歷史人物。


葉赫那拉·婉貞(1841年-1896年),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嫡福晉、慈禧太后的親生妹妹、清德宗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生母。參加選秀後落選,指配給醇親王奕譞做嫡福晉。這就是婉貞的人物身份,知道這些後就不難理解我們接下來要談論的話題了。


有人說,是慈禧將光緒皇帝的母親,也就是婉貞給害的生不如死,這個論斷是真的嗎?


筆者覺得這個說法有些片面,個人認為婉貞的一生既有被慈禧折磨的生不如死的時候,但是也因為慈禧她的人生才得已向好的方向改變。以上言論的具體解釋如下:


為什麼我會說是慈禧將婉貞的人生引向了更好的方向,是因為若不是有慈禧婉貞根本沒有進宮的機會,更不要說會成為嫡福晉,一生享受榮華富貴。


身為姐姐的慈禧要比婉貞進宮早很多,並且慈禧當時深受咸豐皇帝的寵愛,而婉貞的進宮之路就不太順暢了,起初在選秀的時候婉貞就落選歸家了。但是因為慈禧受寵的原因,咸豐帝就將婉貞許配給了醇親王,做了嫡福晉,從此走上了不一樣的人生道路。


但是也因為這樣,慈禧將自己的妹妹一生搞得生不如死,下場十分悽慘。


表現一:淪為慈禧棋子,一生為慈禧所用


本以為攤上了這樣的姐姐是自己一生的榮耀,誰知道慈禧是一個極具政治野心的女人;本以為自己進了宮就可以過人人豔羨的好日子,誰知道一開始就淪為了慈禧手中的一枚棋子;本以為姐姐會處處照顧自己,誰知道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她的政治抱負。慈禧不甘只是後宮中的一位普通妃嬪,她想掌握更大的權利,甚至是國家大權。


於是當婉貞選秀女落選後,她才會向皇帝提及此事,讓婉貞嫁給醇親王,因為醇親王在當時的皇家親戚中相當出類拔萃,文武雙全,將來一定會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若能為自己所用,豈不樂哉?


所以,從一開始婉貞就淪為了慈禧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的一枚棋子,從一開始似乎就註定了婉貞悲慘命運的結局。


表現二:連續喪子,與唯一的兒子也不得相見,均拜慈禧所賜


婉貞確實命運多舛,她曾為醇親王孕育四子,但是命運就是喜歡捉弄人,她的兒子們在生下後不久都就夭折了,最後只剩下了光緒帝這麼一個兒子了,但是就這麼唯一的一個兒子也沒能留在自己身邊,甚至連見一面都是奢侈。


因為在光緒帝三歲的時候,慈禧的兒子,也就是剛二十歲同治帝駕崩了,並且沒有子嗣,慈禧為了讓帝王依舊是自己家族的血統,她自然就想到了自己妹妹的兒子,於是就將光緒帝過繼到了自己的名下,並且扶植年僅四歲的光緒帝做了傀儡皇帝,滿足了自己的政治野心。


然而婉貞就這樣與唯一的兒子見一面都成了奢侈,每天都沉浸在思子的痛苦之中,以至於惡病纏身,臨死前才見上兒子一面,這一面也算是滿足了她的心願。


就這樣婉貞的一生畫上了悲痛的句號。


綜上所述,婉貞既從慈禧那裡得到了恩惠,但其實她本身亦受害匪淺,可以說是極度得不償失!


歷史總探長


光緒皇帝的親生母親,葉赫那拉·婉貞,滿洲鑲黃旗人,惠政的女兒,慈禧太后的親妹妹,醇親王奕譞的嫡福晉。1856年京城選秀,她剛好15歲,按照選秀條件,13—16歲的滿族女孩都可參加。於是她既歡喜又激動地進京了。那時她的姐姐慈禧在皇宮中已經混跡3年,貴為懿妃,她羨慕自己姐姐,也想入宮。可是選秀那天她被咸豐皇帝撂了牌子。



她的人生被慈禧操縱

慈禧野心勃勃,她想拉攏勢力,鞏固自己的權利,把眼光瞄向道光皇帝的第七個兒子、咸豐皇帝的異母弟奕譞。當時的奕譞是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能文能武,很有才幹,家族勢力強大,而且單身。他嫡福晉的位子被很多名門貴族盯著。此時,慈禧就給咸豐皇帝狂吹枕邊風,終於把自己的妹妹婉貞給扶上嫡福晉的座位上。從此婉貞就成了慈禧的一枚棋子。



連失愛子,雖有四個兒子死、活都不屬於自己

婚後婉貞夫妻恩愛也算甜蜜,但是讓她鬱鬱寡歡的是,結婚十年了卻沒有生下一男半女。直到1865年,25歲的婉貞才為奕譞誕下長子載瀚,她歡喜異常,對兒子萬般疼惜,可惜的是,她這個孩子在兩歲的時候就夭折了,婉貞悲痛欲絕。


1871年31歲的婉貞終於生下了第二個兒子-載湉(光緒皇帝),這個兒子的到來使她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為了愛子,她整日提心吊膽,對兒子日常悉心照料,所有的事必親自過問。當健康快樂的載湉長到3歲的時候,慈禧太后的兒子同治皇帝卻駕崩了。 “國不可一日無君”,到底立誰為皇帝呢?慈禧考慮到兩點:一是,要讓這位帝王有葉赫那拉家族的血脈。二是,必須能當她的傀儡,滿足自己獨攬大權的慾望。慈禧自然就想到了妹妹的親生兒子載湉。1874年,慈禧命人抬著大轎衝進婉貞的家裡。剛剛3歲的載湉不想離開母親的懷抱,他哭泣著緊緊地摟住自己的母親。此時的婉貞已撕心裂肺。她苦苦哀求那些主辦人員,希望能和兒子多呆一會。但是太后懿旨不敢違,她眼睜睜地看著兒子被放入八臺大轎,匆匆趕往紫禁城,從此母子天各一方,光緒受盡虐待。


1875年(母子分離的第二年),35歲的婉貞作為高齡產婦又生了個兒子老三,但是還不到一天就死了,連名字都沒有。

光緒六年(1880年),年已40歲的婉貞又生了個兒子,老四載洸,在4歲時也死了。

痛苦的加深

此後,婉貞再無任何兒女。載湉也就成了她的獨子。而這個孩子又遙不可及。見上一面那是痴心妄想,萬般困難。就算見到了,婉貞也得向自己兒子行三叩九拜之禮,母子關係畸形尷尬。 而與此同時,奕譞的側福晉劉佳氏卻接連生下載灃、載洵、載濤3子,而且全都健康快樂地長大,“母憑子貴”,側福晉日益受寵,地位上升。婉貞看著側福晉和她們的兒子們母子情深,生活幸福。與此相比婉貞的心情可想而知,而她只有在無人時,偷偷流淚,只能日日撫摸著載湉小時候的衣服寄託相思之苦,而此時自己兒子卻被要求稱呼慈禧為“親爸爸”。



孩子在深宮大院到底是如何生活的呢?她日夜擔憂。她太瞭解自己的姐姐慈禧了,慈禧尊行的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她連自己的兒子同治皇帝和兒媳皇后阿魯特氏都容不下,更何況是別人的兒子。本來慈禧兒子同治皇帝得了天花,一天他的皇后阿魯特氏去養心殿看他。皇后對同治訴苦,說慈禧無辜責罵她,她受到很大冤屈,無處訴說,只好來丈夫面前邊哭邊流淚。當時同治皇帝得病就要痊癒了,他勸皇后暫且忍耐。 小兩口哪裡知道,此時此刻慈禧在門外偷聽牆根,而且已經聽了好久。當慈禧聽到兒媳告自己,她惱羞成怒。根本不顧躺在病床上的兒子,瘋一般地衝入養心殿,一把抓住皇后的頭髮,連罵帶打,還說要行廷仗之刑。虛弱的同治帝看到這情況心驚膽戰,一下子昏死過去,因此受到嚴重刺激,發生“痘內陷”病變,不久死去,皇后不久也蹊蹺死去。婉貞料想自己兒子在皇宮不會有好日子過,時常擔憂。


光緒十二年(1886),慈禧太后賞福晉乘坐杏黃轎。然福晉“秉性謙沖,至內廷,仍不用也”。 在婉貞心裡,沒有任何榮華富貴能比得上自己兒子重要,所以對於這樣的賞賜,她根本看不眼裡,心有怨恨又不能明說。

轉眼光緒皇帝已經離開婉貞22年,她在對兒子的日日思念中終於支撐不住,病倒了,彌留之際想見兒子一面,母子終於相見。據記載,

慈禧命令她朝思暮想的兒子載湉來探病。婉貞見到了兒子,只是愣愣地看著這個獨子,對視良久之後,她終於帶著幸福逝去了。終年55歲。

婉貞死後,光緒皇帝悲痛不已,他輟朝十一日紀念生母,稱婉貞為“皇帝本生妣”。她雖為皇帝生母,卻從未有過太后之名!

綜上,慈禧強行把自己妹妹的兒子作為自己的養子,害她們母子分離,害她一生都在思念兒子、擔憂兒子中度過。這樣的日子的確可以稱得上是生不如死。慈禧在自己妹妹死後並沒有善待光緒皇帝。她獨攬朝政大權,讓光緒當了她34年的傀儡皇帝。光緒皇帝一生都在戰戰兢兢中度過,最後在慈禧臨死的前一天,喝了慈禧御賜的酸奶離奇暴斃。

參考資料 《清德宗實錄》、《清史稿》、《清稗類鈔》。


小姐姐講史


公元1861年10月,伴隨著“辛酉政變”在慈禧太后同恭親王奕訢的聯合發動之下迅速爆發,這場宮廷政變並非是一場東方的“不流血的革命”,更稱不上是“西方的光榮革命”。經此政變,慈禧太后榮登封建皇位、晚清大統,最終以孤家寡人的姿態站在了倍受近代清代百姓萬眾矚目的高臺之上。慈禧太后登臺之後,我們先將大清政事拋諸腦後,先行對慈禧太后針對“家事”的舉動行為予以相應分析。

其一:婉貞一生,成也慈禧,敗亦慈禧

眾所周知,婉貞雖是光緒皇帝的生身之母,其卻也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不過婉貞其後的命運似乎並未逃脫慈禧太后對其撒下的“天羅地網”,其實在我看來:也許當初婉貞就不應該滿心歡喜地接受慈禧對其的恩惠。放眼於婉貞之悲慘結局來看,慈禧太后確實是婉貞生命當中的“命運罪人”。

第一階段:婉貞的初入皇家

婉貞和姐姐慈禧同出葉赫那拉氏家族,按照滿清規定,八旗女子逢及規定年齡(13-18歲)便要被強行列入選秀名單,婉貞亦不例外。如果能夠順利從眾多秀女之中脫穎而出,那麼這也是無比榮耀的事情了。儘管當時婉貞的姐姐葉赫那拉·杏貞(慈禧太后)已經貴為懿妃,但因為實力未穩,故也無從助力於婉貞。果不其然,儀容平平的婉貞不幸落選,不過好在最終因為慈禧太后對咸豐帝的百般勸服,才將婉貞嫁與當時頗負盛名、文武兼備的醇郡王奕譞。公元1859年,婉貞如同慈禧太后的一顆棋子就這樣被加給了醇郡王。

第二階段:婉貞的痛不欲生

婉貞嫁入醇郡王府之後,真的如同慈禧太后當日所構想一般,婉貞憑藉著御賜的嫡福晉之位以及自身誕育子嗣的優勢,很快便成為了奕譞心目當中最為疼愛之人。原本婉貞的生活可以這樣風平浪靜且有滋有味地度過著,然而,天有不測風雲!①婉貞長子載瀚於兩週歲時夭折;②次子愛新覺羅·載湉(光緒帝)也因故被慈禧太后強行接入宮中,即便坐了皇帝,但作為生母的婉貞卻足足思念了兒子22年。公元1896年,婉貞最終於憂思過度之中含鬱而終。

其二:婉貞殞命均是拜慈禧所賜

通過以上論述,其實我們已經不難得知:光緒帝生母婉貞的離世,可以毫不含糊地說,就是間接由慈禧太后的不堪行為所造成的。我們不能否定慈禧太后最早時期對於妹妹婉貞的“愛護”,使其嫁給醇郡王奕譞,但其實從始至終婉貞都是慈禧太后上位的一顆棋子。確實,慈禧太后將自己親妹妹這顆棋子也是利用的淋漓盡致。

在我個人看來,慈禧太后對婉貞的利用體現在以下兩方面:①當時婉貞嫁入醇郡王府,所立足點並非是妹妹的幸福和未來,而是為了之後的培植勢力、拉攏醇郡王奕譞;②年僅20歲的同治皇帝的去世,雖使得慈禧太后倍受喪子之痛,但她卻為了鞏固自身勢力,毫不猶豫地將喪子之痛轉移至婉貞身上,將婉貞剛剛臨盆的孩子抱去皇宮。這一別,就是22年,慈禧太后可知:當時的婉貞也是剛剛喪失自己的親生骨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