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变相降分录取农村学生,具有合理性

某县重点高中2019年录取高一新生,正取生分数线为552分,分配生分数线为502分,一些农村学校502分的学生可以上重点高中,而城区510分的学生不能上重点高中,为什么这样呢?

重点高中变相降分录取农村学生,具有合理性

现行的“分配生”制度,是对农村孩子的照顾

每个县区的重点高中(省级示范性高中)在每一年招收高一新生时,分配生所占比例不能低于招生总人数的55%,分配生名额是如何分配的呢?是如何照顾农村考生的呢?

假如某县重点高中招收高一新生3000人,重点高中把报考自己学校学生的中考成绩进行排名,前45%(1350名)学生为正取生,剩余的55%为分配生(1650名)。分配生名额是按相关制度分配到学生所在学校的, 一般是根据每所学校学生学籍在册人数占全县总毕业生人数的比例,平均分配到各个学校(全国每个地方的分配生分配方案不一样,本文只是举某个县区的例子),例如重点高中计划录取分配生1650人,全县一共有考生10000人,分配生比例就等于1650除以10000,等于16.5%,如果一个学校有300名学生,这所学校的分配生名额为300乘以16.5%,也就是49人,各个学校根据分配方案获得人数不等的分配生名额。

重点高中变相降分录取农村学生,具有合理性


假如某城区学校的分配生名额为200人,某农村学校的分配生名额为30人。因为城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可能502分(分配生分数线)以上人数为210人,也就是说分配数名额不够用,学校就按学生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如果第200名学生的成绩是510分,那么502至509之间的10名同学则因学校分配生指标不够而考不上重点高中。另一所农村学校502分以上的学生刚好30人(或者低于30人),那么这所农村学校所有502分以上的学生可以考上重点高中。

事实证明,好多农村学生以分配生身份考上重点高中后,成绩突飞猛进,一点也不比城市学校的正取生差。这些孩子在农村学校没有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到同样的高中后,更能吃苦,学习更努力,成材的机会更大。

重点高中变相降分录取农村学生,具有合理性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普遍比城市学校低,分配生制度是对农村考生的照顾,其实是变相的降分录取。重点高中降分录取农村学生,让农村孩子能和城市孩子一样享有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具有合理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