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交建
20年的歷史變化,也讓很多旁觀者看到了好萊塢的戲劇性。
上世紀90年代無論是內地影視圈還是港臺影壇,美國好萊塢幾乎如同天堂一般的存在,甚至在觀眾的概念裡,好萊塢電影全與國內電影圈完全是天上與地下的區別,能夠進軍好萊塢,也許才是真正能夠印證自己身份的象徵。因此在這一期間各地電影人紛紛向好萊塢發起衝擊,不管好萊塢給予什麼樣的待遇,哪怕只是一個低檔的角色、一份不入流的幕後工作,也會讓很多電影人欣喜若狂,他們在乎的不是這份工作好不好,不是他們自己受不受重視,而是他們的頭上,出現了“好萊塢”三個字,在他們的個人履歷上,更出現了曾經在好萊塢發展過的資歷。
所以甄子丹寧願放棄他在香港輝煌的發展機遇,也要到好萊塢闖一闖,可結局是自己沒有拍上電影,只在幕後擔任過武術指導工作,至於地位高不高他從來都是忽略不計,只含糊地強調美國人管自己叫“甄師傅”,從稱謂上表示了對自己武功底子的認可,當然,美國人是不是這麼想我們不得而知。
周潤發,李連杰更成為了那一時期進軍好萊塢的主力人物,一個槍戰明星一個武打明星,按照當時觀眾的設想,兩個在國內如此火爆的人物在槍戰動作片更加形成的好萊塢,也許更能有一番輝煌發展,可幾年下來大家最終等到的只是一些不入流的角色,和一些只能算低檔的好萊塢電影,票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諷刺的是在他們好萊塢的末期,他們終於迎來了事業上的巔峰,周潤發依靠臥虎藏龍而進軍奧斯卡,李連杰的英雄更創造了國內電影在北美票房的奇蹟,然而略顯尷尬的是,這兩部電影根本不是好萊塢的出品,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貨,也許到了這個時候兩個人才明白,國內的觀眾才清醒,國內電影的這片土地上才是這些電影明星的家,指望在美洲市場用巨資推廣一步宣傳亞洲人和東方文化的電影,幾乎是在痴人說夢。
好萊塢拍不出臥虎藏龍,各種中國式的佈景和屬於中國式的武打,根本不會貼滿好萊塢電影的任何一個角落,好萊塢更拍不出英雄,東方帝國的大氣磅礴,不是另一個上萬裡外的國家能夠體現,只有在我們電影人上加滿真正的東方文化,才能更顯現他們的真正特色。可以說好萊塢電影市場昔日的繁華曾經讓我們迷失了方向,但眾多經典電影的出現也讓我們找對了回去的路。
諷刺的是現如今由於龐大電影市場的吸引力,我們根本就不需要再主動向好萊塢區域伸手,為了大份額的國內電影市場,好萊塢的製作商恨不得主動搶幾個國內明星,強行安插到她們電影當中的角色裡,不為別的,只為了國內觀眾能夠為了國內明星在好萊塢電影裡的出現而去看他們的電影。曾幾何時能夠擠進一個客串的鏡頭都是我們電影明星無比的榮耀,而現如今這幾乎已經成為了好萊塢電影來華放映的標配。
遼寧資深球迷
不過,周潤發因禍得福,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當時在好萊塢因為拍攝《理智與情感》《冰風暴》而事業上升的李安,正在籌備《臥虎藏龍》。李安先找到李連杰,想邀請李連杰出演李慕白一角。但是李連杰看過檔期之後,覺得自己的時間排不過來,於是婉拒了。李安這才找到周潤發,邀請他出演。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臥虎藏龍》紅遍全球,周潤發依然是那塊金光閃閃的演技招牌。此時的周潤發對好萊塢的電影已經徹底失望了,他明白還是華人電影世界最懂他,還是中國的電影可以讓他大舒拳腳,於是他計劃再回中國。
在此期間周潤發客串了夏雨主演的《獨自等待》,正式宣告迴歸。
發哥出現的那一刻,整個電影院沸騰了。之後周潤發出演了《滿城盡帶黃金甲》和《姨媽的後現代生活》,一個是老謀子的大製作,一個是許鞍華的高水平。雖說《黃金甲》爛的不行,但是周潤發還是貢獻了教科書一般的演技。
2007年,周潤發再次出演好萊塢的電影《加勒比海盜3:世界盡頭》。
這一次已經不是周潤發去找好萊塢了,而是好萊塢片方主動邀請周潤發出演。這趟合作,更像是好萊塢開拓中國市場而必須為之的事情,他們深刻的明白髮哥對於中國觀眾的意義是什麼。至此以後,周潤發把工作重心全都搬回了中國,一直選擇極具挑戰性的角色接演。
縱觀周潤發的好萊塢之旅,落地之初必然是飽含了他殷切的希望和美好的憧憬的,只可惜生不逢時,香港電影的沒落和內地電影市場的萎靡,讓華人演員無論在哪都備受冷落。今時今日,好萊塢投入大量資金,在電影中安插八竿子打不著的“中國元素”,只為搶佔肉厚肥美的中國電影市場但他們依舊是擇其表面,忘其精髓。
此時的周潤發早已不需要好萊塢的肯定,他需要的只是繼續攣登自己演技生涯的高峰,在最瞭解他的華人電影世界裡,樹立自己早該樹立的那一座豐碑,用高超的演技和獨特的魅力,繼續書寫未完的傳奇。
娛樂explore
相較於在香港影壇的登峰造極,周潤發的好萊塢征途是平淡了許多。這其中的原由,大致可以從幾方面說起。
一是發哥自身的特色在好萊塢並不鮮明。作為華人偶像,90年代周潤發賴以成名的警匪槍戰、黑道梟雄以及深情文藝等標誌性作品,因為文化和區域的差異,其實在好萊塢並不具備大放異彩的市場和空間。資深的如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正當其時的漢克斯、克魯斯、凱奇,深情款款的休.格蘭特等等,幾乎在周潤發擅長的每一個方面,好萊塢都有類型化的人才儲備和受眾偏好。因而,周潤發並不能像成龍、李連杰、甚至包括甄子丹這些有特殊才藝的演員,用好萊塢無法複製的經驗和技巧,用中國特有的文化元素去引發一種流行與熱潮。
二是團隊的合作經驗和默契程度。周潤發在華人電影圈的大紅大紫,既與他本人的才華天賦和勤力拼搏有關,但我們同時必須承認,造就發哥這朵紅花的,還有一大批臺前幕後的工作人員,優秀的導演如吳宇森、徐克、林嶺東、許鞍華、杜琪峰等,惺惺相惜的對手如狄龍、張國榮、李修賢、萬梓良、張艾嘉等,正是一個個優秀團隊的精彩合作,才讓周潤發成為最高光耀眼的那一顆明星。而在好萊塢,發哥顯然不具備這樣的基礎和資源,好萊塢借去的或許只有一個形象,就像《安娜與國王》裡的國王,《血仍未冷》裡面的墨鏡持槍,而人物的血肉和神韻則差之千里。
三是好萊塢的種族優越感和國別觀念。有色人種能在好萊塢大火,目前除了美國黑人演員中的幾個演技大神,其他的出彩,除非是你有特殊的技能本領。成龍在好萊塢備受恩寵,與他的功夫喜劇強烈的個人特徵密不可分。儘管如此,他的好萊塢a級大製作也是少之又少,票房一旦失手,市場也隨之沒有。作為華人演技大神周潤發,要麼是在a級之作裡面混一個面目全非的配角,要麼是在b級電影裡演一個不鹹不淡的男一,這種呼之欲出的偏見可能也消耗掉了周潤發的堅持與熱情。
隨著老一輩明星從好萊塢迴流,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崛起,加上各種其他的複雜因素,去不去好萊塢證明自己,已經不再是中國演員的必答題。
刺蝟哥793
好萊塢主要都是白人演員,再不然就是政治正確性的黑人演員,周潤發這樣的華人面孔,發展得不順利,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因為適合他拍的電影本身就很少。
少數在好萊塢發展好的華人,大多是女演員,她們基本上是作為一種異域美色,在片中充當花瓶,如楊紫瓊在《007之明日帝國》裡,劉玉玲在《霹靂嬌娃》中,都是這樣的功能性角色。男演員更慘,連這樣的機會都沒有,只有李小龍、成龍能靠著一身功夫,藉著中國武術文化的人氣,拍動作電影成名。
總體來說,即便是發展成績不錯的華人演員,其拍片的空間也很侷限,更何況周潤發還是個不會功夫的男演員。
他在好萊塢拍過《替身殺手》、《再戰邊緣》、《安娜與國王》、《防彈武僧》四部電影,嘗試過動作片、警匪片、功夫片。基本上,周潤發能蹭上的題材類型都蹭了,但全都不成功。其中,《安娜與國王》的口碑最好。
影片根據史實改編,講述了泰王與英國籍女教師的浪漫愛情故事,是一部A級大製作,周潤發飾演泰王,和他演對手戲的是著名女星朱迪·福斯特,兩人的表現都不錯,但由於影片在改編上難以擺脫之前歌舞片的影子,因此也不是很出彩。
巴塞電影
好萊塢本身就是很排外的,而且他們對於周潤發這些黃皮膚的演員瞭解不深,他們也不願意去多做了解,因此周潤發儘管一身“功夫”,可惜在好萊塢卻毫無地方施展,白白浪費了8年的時間。
周潤發去好萊塢發展的時候,剛好是他在香港發展遇到瓶頸的時候,所以他想到國外去尋找新的機會和突破。為了保證到國外拍電影沒有障礙,他甚至休息了一整年的時間用來學習英語,在把英語掌握之後才開始正式接拍電影。他的第一部好萊塢作品《替身殺手》在1998年上映,那時候距離他去好萊塢已經過了3年的時間。
此後周潤發陸陸續續接拍了《安娜與國王》《防彈武僧》《七龍珠》《加勒比海盜3》等多部電影,然而除了《安娜與國王》這部冷門作品的評價稍微高點之外,其他作品要麼票房口碑撲街,要麼只是打醬油沒有多大的發揮空間的。周潤發用了八年的時間在這裡折騰,最後沒有出來半點水花,後來還是李安的《臥虎藏龍》讓他在好萊塢名噪一時。
周潤發的遭遇並非個案,此前章子怡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也說過,好萊塢在分配角色的時候,通常是把好的角色分給白人和黑人,剩下沒什麼發揮空間的角色才會留給他們。章子怡此前也是在好萊塢發展,後來是受夠了各種區別對待,才決定回國好好發展的,在好萊塢只是蹉跎歲月,根本沒有好的發展機會。
發哥整整在好萊塢浪費了差不多十年的時間,如果這麼長的時間繼續留在中國的話,他一定會留下來更多的經典作品。就像李連杰一樣,去了好萊塢同樣沒有太大的發展和太好的代表作,整個華人明星只有成龍和李小龍在國外真正混出了名堂,其他人去了好萊塢除了浪費時間,真的一點意義都沒有。
關注頭條號“星途迷影”,看更多精彩點評。星途迷影
發哥當年在香港叱吒天下,在九十年代與吳宇森珠聯璧合,二人聯手打造的吳氏動作片風靡天下,《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縱橫四海》等影片受到全世界影迷的熱愛。但是發哥不滿足於此,靠著動作片積攢的超高人氣和票房號召力,再拍完《賭神2》他毅然決定向全世界電影的聖地—好萊塢發起挑戰!
發哥在前往好萊塢前,已經是香港影壇的頂尖巨星,但來到好萊塢,意味他將不得不從零開始,更不得不面對諸多困難。
首先是來自語言的壓力,雖然來自於香港,但發哥並沒有嫻熟的英語口語能力,他不得不從頭學起,也因此他兩年沒有推出新作品。
其次,便是好萊塢電影與香港截然不同的製作模式,香港的電影製作更多是靠電影人的自律與發揮,巔峰時期可能一個明星早、中、晚都在不同的劇組趕場。但是好萊塢是一個嚴格工業化的影視基地,在那裡一切事情都遵循基本的商業規則,嚴格運行。
最後,這一切歸根到底便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好萊塢看似是一個不同文化的大熔爐,但其實等級森嚴,西方人(白種人)天生就在金字塔頂端的,黑人和亞裔處於食物鏈低端;發哥身上獨具的東方人魅力在好萊塢雖然能帶給眾人新鮮的感覺,但是卻不足以帶來市場的長期號召力……
在蟄伏了幾年後,周潤發陸續推出了《血仍未冷》、《再戰邊緣》《防彈武僧》等不痛不癢的作品,雖然他竭盡全力演出,但是卻始終無法容入好萊塢主流電影圈!
但幸好,周潤發的老搭檔吳宇森此時也正在闖蕩好萊塢,二人在香港屢創輝煌,如果能在好萊塢來一次港式合作……
二人此刻正處於不同的人生方向,縱然吳宇森臺前幕後為周潤發出了不少力,但他們始終沒能等到再次合作的機會!
不過周潤發也終於等來了自己的機會,《安娜與國王》他與好萊塢影后朱迪福克斯合作,雖然沒有擦出預期中的火花,但是他的演技也開始備受認可;沒能等來吳宇森,卻等來大導演李安拋出的橄欖枝,《臥虎藏龍》享譽全球,發哥的在好萊塢更是聲名鵲起!
不過最遺憾的仍舊是,《辣手神探》之後,吳宇森與周潤發再無合作!
但如果《碟中諜2》裡的湯姆克魯斯如果換成發哥,是不是會更完美呢?
快客騎手
90年代末,不少香港電影人都紛紛前往好萊塢發展,比如成龍、李連杰、徐克、吳宇森等,也包括周潤發,使得那段時間香港出現了“巨星缺口”,要知道這些人可都是票房冠軍的得主。當然,話說回來,要是沒有實力的話,也不可能會向國際影壇發力。
周潤發在巔峰期曾去美國好萊塢闖蕩過,但成績平平,遠不如同期的李連杰和成龍。
自從上世紀60、70年代李小龍橫空出世後,好萊塢的製片人們對中國影星或者說是華裔影星的定位就是動作片明星。中國神秘的武術另很多好萊塢工作者神往,現在大名鼎鼎的昆汀·塔倫迪諾就是狂熱的香港功夫片愛好者。成龍和李連杰就是藉著這股熱度在好萊塢混的風生水起。
周潤發在華人電影圈的大紅大紫,既與他本人的才華天賦和勤力拼搏有關,但我們同時必須承認,造就發哥這朵紅花的,還有一大批臺前幕後的工作人員,優秀的導演如吳宇森、徐克、林嶺東、許鞍華、杜琪峰等,惺惺相惜的對手如狄龍、張國榮、李修賢、萬梓良、張艾嘉等,正是一個個優秀團隊的精彩合作,才讓周潤發成為最高光耀眼的那一顆明星。而在好萊塢,發哥顯然不具備這樣的基礎和資源,好萊塢借去的或許只有一個形象,就像《安娜與國王》裡的國王,《血仍未冷》裡面的墨鏡持槍,而人物的血肉和神韻則差之千里。
周潤發的遭遇並非個案,此前章子怡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也說過,好萊塢在分配角色的時候,通常是把好的角色分給白人和黑人,剩下沒什麼發揮空間的角色才會留給他們。章子怡此前也是在好萊塢發展,後來是受夠了各種區別對待,才決定回國好好發展的,在好萊塢只是蹉跎歲月,根本沒有好的發展機會。
發哥整整在好萊塢浪費了差不多十年的時間,如果這麼長的時間繼續留在中國的話,他一定會留下來更多的經典作品。就像李連杰一樣,去了好萊塢同樣沒有太大的發展和太好的代表作,整個華人明星只有成龍和李小龍在國外真正混出了名堂,其他人去了好萊塢除了浪費時間,真的一點意義都沒有。
一葉空城
90年代末,不少香港電影人都紛紛前往好萊塢發展,比如成龍、李連杰、徐克、吳宇森等,也包括周潤發,使得那段時間香港出現了“巨星缺口”,要知道這些人可都是票房冠軍的得主。當然,話說回來,要是沒有實力的話,也不可能會向國際影壇發力。
周潤發在1995年拍完《和平飯店》之後,就去了好萊塢。他和妻子到好萊塢的第一年,先是攻克語言關,刻苦學了一年英語,然後便是耐心等待機會。所以1996年和1997年,周潤發很罕見地連續兩年都沒有作品問世。終於1998年他主演的《血仍未冷》問世了,他在片中飾演一位冷血殺手。
不過這次開局並不順利,票房不好,口碑也很差。本身這個劇本就編的很俗套,周潤發也很難有發揮空間。或許是因為他的《喋血雙雄》《英雄本色》等電影在國外比較出名,所以周潤發在外國人的印象中,就應該是殺手那一類的角色,所以找他的劇本也都是這一類型的。可是周潤發也想要挑戰新的角色,於是寧缺毋濫,拍戲的頻率逐漸降了下來。
其實不止是周潤發,像李連杰這樣的功夫巨星,也很難在好萊塢闖出一片天,因為西方人對東方人有一種固定印象,認為他們就是演反派的,這種偏見通常很難改變,成龍或許能依靠個人鮮明的風格打出招牌,可是像周潤發這樣不靠拳腳的演員就不太吃香了。
周潤發在好萊塢前後大概待了七八年,只有《安娜與國王》算是口碑不錯的作品,而那段時間真正讓他大紅大紫的,卻還是演了中國的電影《臥虎藏龍》,在奧斯卡上也大放異彩。這時發哥才漸漸明白,其實他真正的市場應該在中國。所以2003年他演完《防彈武僧》之後,就回到了國內發展。2006年一部《滿城盡帶黃金甲》宣告了發哥的歸來。
鯨魚電影
只有在自己國家達到一定高度的明星才有可能進入好萊塢,有一點你不得不承認,好萊塢的製作電影水平和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最先進的。正因為如此,好萊塢是一個巨星雲集的地方,人才濟濟,不管你是誰不管你來自於那個國家,進了好萊塢你就需要證明自己有這個實力。不太可能你在自己國家是巨星進入一個更高的頂級的舞臺你還是巨星。即便是你覺得我們覺得他是巨星,進入好萊塢也不會有人投資他的電影,因為在好萊塢巨星雲集的舞臺,並沒有人認識你,也沒有導演願意讓你當主演拍片。
李小龍也是從配角開始進入好萊塢的,李連杰1998年進入好萊塢也是配角反面人物都演,但是李連杰在好萊塢很多年並沒有特別出色的作品,因為他錯過了李安的【臥虎藏龍】。
周潤發1995年進入好萊塢,花了3年的時間學習英文,並且努力瞭解和接受好萊塢的拍片方式。算是比較幸運的,進入好萊塢就可以找到投資主演電影【替身殺手】,但是口碑票房並不好。2000年,憑藉影片《臥虎藏龍》,在奧斯卡上獲得十項提名,並獲得四項大獎。周潤發本人,也因大俠李慕白一角,再次獲邀擔任奧斯卡頒獎嘉賓,拿到了第二樽亞美影視獎最佳男主角獎座和法國杜維爾電影節的特別成就獎,同時登上《時代週刊》和《娛樂週刊》的封面人物。
中國巨星進入好萊塢,奠定基礎就會立馬返回中國影壇,身價也是水漲船高,因為他的電影可以進入好萊塢,因為他在好萊塢有一定的知名度。
應該說周潤發發展的很順利。
爆米花放影室
發哥在好萊塢發展不順,我認為歸根結底是沒有自己獨有的特色。
發哥在華語影壇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因為他有高大帥氣的外形,影片的人設符合觀眾的審美,演技一流,所以發哥在國內影壇是代表性的人物,他的《英雄本色》和《賭神》系列也成為影壇經典。
從1998年,發哥在好萊塢的第一部作品《替身殺手》上映,一直到2003年結束,5部影片並沒有獲得很好的口碑和票房,是因為他沒有自身的特色。成龍和李連杰之所以在好萊塢獲得成功,是因為他們都有真功夫,而中國功夫對於西方人來說一直是神秘的,令人好奇的。發哥是以槍戰片見長,而以個人英雄主義為標誌的好萊塢,最不缺少的就是這個類型的人才。發哥在這幾年間也試著拍過文藝片,但是,西方人喜歡的是熱烈而直接的感情表達方式,東方人這種含蓄的表達方式在好萊塢也是不討巧的。
自從1995年發哥離開香港,就只有一部《臥虎藏龍》算是經典作品了,該片獲得了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4項大獎,也是華語電影歷史上第一部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影片。所以不得不說,決定到好萊塢發展是發哥這一生中做的最失誤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