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和丹田內氣的不傳之密

腰胯相連處,是人體重心所在,是人體平衡的關鍵之處;腰部和丹田基本處於一個水平面,如果說身體軀幹是一把水平尺(幹建築的可能瞭解一些,水平尺就是測量建築物傾斜度的一個工具),那麼丹田就是那個氣泡,腰就是包裹氣泡的那個空間;平時在公交車上,手扶一下抓杆或者座位,都是為了身體平衡,這個時候身體平衡了基本就算是平衡,體會丹田,也可以想象一下這個水平尺的比喻;

腰和丹田內氣的不傳之密


內家拳的腰部訓練

橫開雙腰肌是最為重要的,也是最為困難的一部分工作,人體體重下傳與反向支撐力都集中在腰部,所以形成了人體腰椎的生理彎曲,這個生理彎曲是由於人體長期直立行走而形成的,但內勁的上下傳導,在此處就由於這個生理彎曲而使內動的上下通路斷掉了,所以內家拳提出了塌腰、突腎的要領,即讓腰椎拉開後擁雙腎,抽換突出,以此連通內勁上下傳導,可以說塌腰、突腎是內家拳的一個核心秘密,但真正要做到塌腰突腎,就必須要有橫開雙腰肌的基本功架,否則雙腰肌與腰椎長期堆積在一塊的穩固生理結構,將阻礙拳功的進一步深入。

具體步驟:

1.收腮拔頂。凸鼓後頸兩筋之間啞門穴,此是副交感神經之處。後腦兩筋騰起,以顱頸部骨骼肌的左右、上下、前後的對立平衡,來帶動橫膈與縱膈的對立平衡。

2.裹肘開肩。凸鼓腋下兩窩,肘部勁向下、向側、向前如盤中滾珠,以此帶動脊椎兩旁肌的橫拉縱隔(橫開),引起橫隔下降(豎合)。

3.扭根抽胯。凸鼓兩膝窩、兩腰窩。兩腰之間為命門,是交感神經之處。兩腳後跟對稱向兩側旋輾,以此拉開雙腎腰肌。引起以腰椎命門為重心的收放;

此法要求雙後腳跟橫開,由下至上、由內至外,進行開胯、開腰、開肩的運動,拉開腳踝關節韌帶肌腱,拉開胯關節問的空間,拉開雙腰肌腱,拉開肩關節的空間而使鎖骨平展而放。功深時,脊椎兩邊的肌腱鼓起,脊椎骨凸出在兩邊肌腱之外。

開腰是比開胯更深入的功法,也是更困難的運動,但又是最重要的要領之一,學者不可忽視。通過橫開脊椎兩邊肌腱,不僅鍛鍊了脊椎兩邊肌腱,而且把脊椎內在空間拉大,更有利於內在脊髓的神經傳導功能,而脊髓的植物神經分為交感神經(屬陽,興奮的功能)與副交感神經(屬陰,抑制的功能),是參與本能運動反應的神經系統。即運動反應直接由脊髓神經反饋而不通過大腦的思考,武術運動中一通過大腦思考後的反應就慢了一大拍,是視反應速度為生命的拳家之大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