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高中生不願意考師範院校,畢業後卻又去考教師?

為什麼有些高中生不願意考師範院校,畢業後卻又去考教師?

家族中我這一代教師最多,兄弟姐妹中比起來我們當老師的幾個最窮。晚輩們讀高中時建議他們考師範院校,一個都不願意。目前幾年他們都大學畢業了,有的還出去打拼了幾年,卻又來回來考教師。是什麼原因呢?根據我自家的晚輩做一個分析,當然並不代表所有人。

為什麼有些高中生不願意考師範院校,畢業後卻又去考教師?

一、高中時為什麼不願意考師範院校

1、理想很豐滿

一個孩子,從小不管是家庭還是學校給的教育理念,讓孩子要有遠大理想。在孩子的眼中對職業的認識並不多,我那些侄女侄兒們小時候知道的職業也就停留在:教師、醫生、警察、、科學家、宇航員、政府工作人員等,其中最熟悉的職業就是教師。對他們來說,教師是一個最普通的職業,好像是不能做其他工作的人才來做教師。在他們心目中,長大了當老師根本算不上是遠大理想。當他們在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都希望去得越遠、專業聽起來越新鮮感覺就高大上。當時師範專業並不在他們的選擇範圍之內,想想他都考了一個好大學,將來怎麼只能去當一個初中、小學老師呢?也許這在當時看來並不是他們的理想職業。那個時候年輕,覺得自己只要考上了大學,以後肯定能夠去外面闖蕩,有一番作為。

為什麼有些高中生不願意考師範院校,畢業後卻又去考教師?

2、教師的收入相對不高

在我的家族中,有的在銀行工作、有的在政府工作、有的在經商。每次家庭聚會時,都是經商的兄長和政府工作的姐夫買單。給孩子們的感覺是:幾個當老師的姑姑是最可憐的,他們收入太低,也不忍心讓我們買單。過年給晚輩發壓歲錢時,幾個兄長出手就是幾錢,而我們當老師的只敢一個發200元。就算一個只發200元,也要我們一個月的工資。所以在孩子們眼中,老師最沒錢途,在他們心中埋下了將來不當老師的種子。

為什麼有些高中生不願意考師範院校,畢業後卻又去考教師?

3、老師的影響

在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學生都要請老師幫忙參考選專業。高中老師們的真的很辛苦,孩子們看在眼裡。孩子自己不願意報考師範類,老師也不建議報,老師總是選擇他們推薦的有前途的、有利於他們發展的專業。

二、工作時為什麼又來考教師崗位

1、現實很骨感

這些晚輩孩子們畢業了,正趕上就業難的嚴謹形勢,當初的遠大理想越來越縮小,面對現實,甚至都不敢想了。一個侄女學的財政專業,15年畢業。報著遠大理想去闖蕩,中國的東南西北闖過,東南亞幾個國家也闖過。最後感覺社會真的很深,下海水又太鹹,今年回來安安心心考老師。當初建議她報師範時,她可是最不願意當老師的。這時她才知道早知道會來考老師,還不如當初高考時報師範。

為什麼有些高中生不願意考師範院校,畢業後卻又去考教師?

2、教師工作穩定有規律

教師雖然收入不是很高,但它的職業屬性很穩定。有些當著老師的覺得教師這個職業這不好那不好,可是在有些人眼中,教師這個職業有很多的優勢。最明顯的、也是最讓人羨慕的就是兩個假期 ,而且平時的工作比較有規律,人際關係也簡單。所以在外闖蕩過的人感覺老師這個職業很好,至少每個月按時發工作。

為什麼有些高中生不願意考師範院校,畢業後卻又去考教師?

只有苦過的人,才知道甜的味道。如果你已經是一個老師,珍惜自己的職業,珍惜自己的崗位。你不珍惜的背後,還有很多人在渴望這個職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