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假如不死,回西川會不會被處死?

衰默


首先來說,關公不是大意失荊州,而是他的性格使然。

關公一生斬將無數,自從以馬弓手的身份溫酒斬了華雄,誅顏良斬文丑解了白馬之圍,出關斬六將,這都使得他越來越驕傲自大。尤其是到了他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之後,威震華夏。他的這種性格的缺點也放大到了極限,這是他最終失荊州、走麥城的最主要原因。


再者,關公敗走麥城的原因,是不遵從孔明的戰略思想。

孔明一直強調,東和孫權,北拒曹操。這是三顧茅廬時就提出的戰略綱領。而且就算是周瑜死後,諸葛亮不顧被殺的危險,前去弔唁,都是以這個大局為重。在進取西川的時候,留下關公守荊州,諸葛亮先問關公,東吳來犯將如何?關公的回答,以兵擊之。諸葛亮又問,曹操興兵來犯將如何?關公的回答還是以兵拒之。諸葛亮再問,若東吳和曹操同時來犯如何?關公回答道分兵拒之。諸葛亮說,若如此荊州不保也。告訴他,確保荊州萬無一失的辦法就是東和孫權北拒曹操。但是,關公口頭答應實際上卻並沒有這麼做。多次以強硬的態度,對付東吳的人,動不動就是江東鼠輩,碧眼小兒,這讓孫權很沒有面子。



再說假如他丟掉荊州,活著回到了劉備身邊,肯定不會被處死。

雖然說軍令如山,但看用在誰的身上,當初桃園三結義,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就算諸葛亮要殺關羽,他也要看劉備的臉色,頂多給個戴罪立功,當然,作為關羽立功是輕而易舉的。從這以下個方面來說,不會殺關羽。


第一,可參照華容道放走曹操這件事,這是諸葛亮有意為之。一方面,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另一方面,可以藉此打壓關羽的威風。真正的目的並不是提住或者殺掉曹操,也不是為了立下軍令狀而殺掉關羽。



第二,劉備剛剛得了西川,立腳未穩,又新失了荊州。東有孫權,北有曹操,在南邊還有孟獲蠻族的干擾。所以正是用人之際,如果殺掉關羽,別人不說,張飛肯定不幹。不但會失去關羽,就連張飛也有可能失去,這對蜀國是一個非常傷元氣的做法。所以不管是劉備也好,諸葛亮也好,都不會傻到這個程度。

第三,劉備向來自稱仁義之君。一在新野兵敗的時候,自己逃跑都很困難,還不忘帶上十萬百姓。這在別人看來是非常愚蠢的做法,但劉備可能有自己的打算,一來表現自己仁德,二來帶上老百姓有時候也對自己是一種保護。你曹孟德心腸再狠毒,也不可能對手無寸鐵的老百姓下手吧。所以他如果以失掉荊州而殺了關羽,他以前所做的仁德的表現,就真正變成了假仁假義了。



由以上幾點可以得出,劉備在沒有打下江山之前,肯定不會殺了關羽,假設關羽活著回,幫助劉備打天下,也就不會出現後來的張飛被害,接著也不會出現攻打東吳國力大損,白帝城託孤。若如此,三國最後鹿死誰手已還不得而定。但是有一點很明確,如果劉備真正實現隆中對籌劃,興復漢室,還與舊都,霸業成,帝室興。之後,關羽必死!


大自在


關羽失去荊州後,如果不死,能回到西川是不會被處死的。

1.關羽與劉備張飛曾有桃源三結義的過往。關羽追隨劉備後,心無旁騖,唯劉備馬首是瞻。早與劉備形成了患難與共、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的君臣關係。曾不顧曹操金錢美女高官厚祿的挽留,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歷盡千辛萬苦,才回到劉備身邊。如果沒關二爺不忘初心,始終不渝地維護著劉備軍事集團,劉備單靠張飛、趙雲等很難走到進駐新野依劉表這一步!

赤壁之戰中,義薄雲天的關羽放了劉備不共戴天的敵人曹操,在諸葛亮佯怒要依軍紀斬殺關羽時,劉備及時發聲,救下了關羽。關羽死後,劉備不顧趙雲、諸葛亮等人勸諫,興師動眾誓為關羽報仇雪恨。如關羽回去,劉備絕不會為難關二爺的。劉備一定會說,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2.劉備是久經沙場的老將,深知勝敗乃兵家常事的道理。諸葛亮會審時度勢,懂得天下未定,斬殺大將的弊端。況且,關羽個人的能力在溫酒斬華雄,解白馬之圍、水淹七軍等等方面已經得到了證明,他是運籌帷幄,武藝高強,文武兼備的主,這也決定他不會為此而死於非命的。


在此之前東吳與曹魏陣營中,丟失關隘城池的大將比比皆是,都沒有為此被斬殺過。關羽駐守荊州儘管出現過嚴重的軍事錯誤,但對蜀漢的忠誠始終沒有改變,諸葛亮軍事一定會給他將功折罪的機會。說不定會讓他再率勁旅,再奪荊州!

3.劉備剛取西川,立足未穩,而東面有孫權,北面有曹操,南有蠻族不斷干擾,正是用人之際,不會棄之不用的。況且,關羽與張飛義同兄弟,冒然斬殺關羽,蜀國一定會元氣大傷,說不定張飛也會反目的!

劉備愛標謗自己以仁待人,新野一敗時,不忘帶上十萬百姓逃命,以彰顯自己的忠厚與仁慈。如果以失掉荊州而殺了關羽,以前的形象會盡毀,這得不償失。


希望星晨58298869


關羽失荊州後,蜀漢元氣大傷,天下大勢只能讓蜀漢選擇偏安一方,可劉備不信諸葛亮之言,貿然出兵進攻東吳名義為報關羽被殺之仇,至使遭到夷陵大敗,諸葛孔明半生心血付諸東流,假設關羽回到成都,會不會被處死呢?

首先來說關羽是如何將荊州拱手送人的

劉備集團攻取益州後,進攻曹操所佔領的區域漢中,漢中大戰開始一直到結束,關羽一直都不在,因此戰功自然與關羽無關,曹操歷經大敗,在荊州的關羽自認為看到了機會,天下大勢將要改變。


只是給劉備書信一封,便去攻打曹魏的大門樊城,樊城之戰歷經六個月,前三個月關羽一直是在戰勝,劉備認為關羽此戰必能攻佔樊城,但沒有向空虛的荊州派兵的,就是因為劉備相信自己與孫權的關係。


不過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以孫權與劉備的關係,孫權理應不可能為了曹操的空頭支票,便去攻取荊州,將關羽置於死地,東吳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呢?


關羽並沒有經營好這段關係,關羽侮辱孫權的兒子為犬子,單刀入會震驚東吳,這一出出,一件件直接將東吳惹惱,因此孫權收到曹操的信件時,並沒有遲疑而是很快的出兵,荊州的守兵都是老弱病殘。


守將一看抵擋不住直接投降東吳,自此關羽腹背受敵只能後撤,關羽原本有機會能夠逃回漢中,可他好面子,荊州在自己的手裡丟了,想要利用自己手下的兵馬重振旗鼓奪回荊州。


曹魏窮追不捨,東吳主動出擊,關羽軍方寸大亂,只能敗走華容道。曹魏自然不會殺死關羽,他知道殺了關羽不是大功而會引來大禍。東吳自然也知道,可呂蒙不聽命令殺死關羽,致使劉備大軍出擊東吳。雖然劉備大敗,但吳國也是損兵折將。

其次來說關羽能夠逃回成都,劉備會不會殺

我認為是肯定不會的,蜀漢正值用人之際,並且關羽還是劉備的兄弟,桃園三結義的情義可比所謂的法律貴重的多,並且關羽為蜀漢做出的貢獻是非常龐大數不勝數的,沒有關羽劉備也不可能成功進入西川奪取政權。


眾所周知劉備是常敗將軍,是武聖關羽、猛將張飛一直不離不棄,他才能堅持到荊州劉表處,不然早已經被袁紹、曹操等人殺死,當時的關羽已然名震天下,如若有這樣一位猛人在自己的帳下,無疑是對敵軍的威懾。


赤壁之戰後,曹操敗走華容道關羽放其安然無恙的回到鄴城,這無疑抵抗了當初立下的軍令狀,關羽的仁義天下皆知,就算這次要掉人頭,也要將曹操放走,畢竟曹操對自己的恩賜,不比曹魏帳下任何一位猛將少。


關羽死後,曹操獲得了關羽的人頭,為其鑲嵌在木頭人腦袋上以諸侯之禮下葬,可見二人是相互尊敬的,劉備自然也不傻,認為這是諸葛亮在考驗關羽,因此在執行軍令狀時,劉備說服了諸葛亮,將關羽救下。


地盤很重要,兄弟同樣很重要,荊州丟了還能重新奪回來,而兄弟沒了可就是真的沒了,總而言之劉備是會想方設法保下關羽來的,諸葛亮也認為關羽有必須存在的價值,因此關羽逃回去並不會死,但如此忠義的人是很好面子的。


關羽也就是為了面子丟掉了自己的性命,不然從樊城到成都的路程遠遠比樊城到荊州大戰東吳後的路程要近。

歷史沒有假如,關羽的死的確對蜀漢集團造成了很大的反響,例如:荊州歸吳,劉備東征,蜀漢精銳損失殆盡。沒有鎮守國門的將領,蜀漢後期也沒有繼承第一代人的大智大勇,因此蜀漢只能以滅亡告終。


摯潷畫畫紅塵


處死是不會,相反可能還會再次重用。

有人會說:那劉封也是丟了上庸,論起損失來,關羽比劉封要嚴重數倍,那他又為什麼被劉備殺了呢?

不錯,劉備是殺了劉封,但不是因為他丟了上庸,而是因為他欺壓孟達:“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更重要的是:“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自古以來主將和副將不和是常有的事,連這都處理不好的話,劉備也枉稱為“梟雄”了,他也不可能為了一個益州降將孟達,就把跟了自己十幾年的義子劉封給砍了。至於說不救關羽,實際上關羽是在局勢有利自己的情況下,要劉封去援助,而不是在危難關頭要他去救援,劉封給出的理由是“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

這理由很正常,劉封奪取上庸還不到半年,土皇帝申家兄弟還牢牢控制著上庸,要是劉封貿然出動的話,誰知道他們會不會在背後搞鬼。再說了,關羽當時已經是水淹七軍、兵圍襄樊二城、威震華夏了,有劉封沒劉封也沒什麼所謂。

劉封之所以被殺,正如諸葛亮所說的那樣:“劉封剛猛,後世難以御之”,雖然劉封只是義子,他的繼承順位自然比不上劉禪、劉永、劉理三人,可他畢竟姓劉,而且他和劉禪的關係也不是好到哪裡去。像曹操一生也收過不少養子:秦朗、曹真、何晏等人,他們剛開始雖然和曹家的關係很好,可到了曹真的兒子曹爽後,就開始獨權擅政,欺壓曹芳和郭太后,要不是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曹爽要廢黜少帝曹芳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劉封丟了上庸沒事,欺壓了孟達也沒事,可他姓劉,威脅到劉禪就有事了,他那剛烈的性格已經嚴重影響到劉禪繼位後的局勢,就算不能取而代之,那割據自立也是有可能的。就算劉封不會,可誰又能保證他兒子不做,劉備、諸葛亮在還能壓得住劉封,但他們死後誰敢保證劉封就會忠於劉禪呢?


反觀關羽,他對劉家卻沒這樣的顧慮,雖說劉關張三人情同兄弟,但那也是情同而已,不是真的,為了穩定失荊州後的人心浮動,劉備肯定不會殺關羽。關羽戰敗後丟了荊州,灰溜溜地跑回益州後,出於照顧這位老將的面子,劉備或許還得好言勸慰幾句,把罪責一股腦地全推給自己的小舅子密芳。

而且劉備的下一步計劃肯定是要奪回荊州的,劉備集團中除了劉備外,對荊州最瞭解、也最得當地民心的無外乎關羽,曹操、孫權兩人最忌憚的也是關羽,需要兩股最強勢力動用壓箱底的陣容來對付的,整個三國也只有關羽一人了。劉備如果伐吳,肯定會帶上關羽,讓他沿途收買人心,以及對孫權、曹操造成威懾。

不過劉備也不會再讓關羽去打頭陣,畢竟他當時也已經六十多歲了,不是當打的年紀,不是人人都是黃忠、趙雲。關羽經此一敗,銳氣全消,加上年齡大了,再也不是之前那個視對手如插標賣首的美髯公了,不知道一向好面子的關羽,會不會甘心揹負這戰敗的汙點回去益州,也不知道他該如何面對劉備對他的信任,更不知道他要如何和一向看不起的“老兵”黃忠為伍了。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關羽的大意失荊州,間接導致了劉備集團的失敗。更是讓劉備徹底失去了統一天下,匡扶漢室的夢想。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因為攻打樊城,沒想到樊城城高兵精,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拿下。

當然了,樊城作為曹操中原的門戶所在,當然不能隨便應付一下子,必須得放最精銳的部隊。

後來因為曹魏和東吳聯盟,呂蒙白衣過江,幾乎兵不血刃偷襲了荊州,關羽這才丟了性命。

要說世上的事沒有誰能夠說的清楚,一切都在變化之中。今天的敵人可能就是明天的朋友,今天的朋友也可能是明天的敵人。劉備和東吳的關係恰恰說明了這一點。

假如關羽活著回去?

如果關羽聽說荊州已失的消息以後,破釜沉舟,或許有可能拿下樊城,這樣荊州的危機自解。

假設依然沒能突破樊城,而是放棄荊州,直接轉道直去成都。這樣,一定能夠保住一條命。

但是關羽太過於自大,認為東吳鼠輩不是他的對手,可是他低估了呂蒙要為大都督報仇的這心。呂蒙一直認為周瑜的死和諸葛亮有著莫大的關係。

這樣,關羽回到成都以後,劉備絕對不會處死他。


因為關羽能夠或者回來,已經難能可貴了。畢竟,或者比什麼都重要。

敵人可以再次打敗,城池可以再次攻下,但是命沒了這一切都沒有了。


而且,劉備無論從情從理都不會殺關羽。

於情,劉關張三兄弟桃園三結義,義結金蘭,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而且,更是一起走過了那麼多的風風雨雨,感情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

於理,關羽作為五虎上將之首,是劉備集團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更是實力的象徵。

有關羽在,可抵十萬大軍。

劉備不會傻到自斷臂膀,削弱自己的實力。


結語:所以,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劉備都不會殺關羽,只會讓他重振旗鼓,再次出征。


像少年啦飛馳97


我是人者仁義也,用正史說三國。

這個應該是不會的。我們可以做一個縱向的對比,也可以看得出來關羽也許根本不會受到什麼懲罰。

首先丟失了荊州並不是關羽作戰不利,而是當時孫權背棄盟約。

最低在關羽北伐的時候,孫劉依舊是聯盟。在此之前孫權和劉備就荊州問題已經發生過一次戰爭,這就是建安二十年(215年)的湘水劃界。當時呂蒙已經攻取長沙郡,桂陽郡 ,零陵郡,而佔據在劉備手中的只有南郡和武陵郡。但是劉備很快組織大軍前來奪回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孫權也開赴前線,雙方的戰爭一觸即發,最終曹操攻取漢中,劉備於是和孫權商定盟約。最後是“湘水和議”。孫權把零陵還給劉備,雙方按照湘水瓜分荊州。

此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開始與曹操爭奪漢中。漢中之戰正式爆發,同年關羽發動北伐之戰,戰況十分良好,關羽帥軍包圍了襄陽和樊城。對於劉備和關羽而言根本不知道孫權這個時候已經在計劃攻取關羽的後方江陵等重鎮。在關羽把主力全部調往北方之後。孫權趁勢發動軍隊進攻,攻取荊州和江陵完全是突襲根本沒有給予關羽足夠的反應時間,這使得關羽的大敗。這場丟失荊州並不是關羽作戰不利或者關羽拋棄荊州,而是孫權背盟襲擊江陵,順勢攻下荊州,同時在呂蒙佔據江陵城之後,孫權主動來到江陵城,派潘璋等人截斷關羽的退路,使得關羽進退不得,最終士卒逃散,以至於關羽被潘璋抓住。

關羽作為一方大將沒有考慮到孫權的危害,這是致命的失誤。作為主帥他有不可推脫的責任。但是關羽是被偷襲,這一點必須得承認。

其次也可以看看三國時期的其他將領,推斷劉備也不會殺了關羽。

蜀漢方面的將領黃權,黃權在夷陵之戰中奉命帶兵在江北作戰,負責防禦曹魏,但是劉備之後被陸遜大敗,東吳的軍隊佔據了長江水道,這使得黃權後路被吳軍斷絕,於是黃權無奈投靠了曹魏,但是劉備得知黃權的消息後,也沒有責怪黃權而是善待黃權留在成都的家屬。黃權之子黃崇最後在諸葛瞻抵禦鄧艾的作戰中戰死。

最有名就是于禁,于禁在關羽北伐時,被水淹七軍,于禁直接向關羽投降,關羽被殺後,于禁被吳國俘虜,最後被送給曹魏,雖然于禁被曹丕羞辱,最後羞愧而死,但是于禁也沒有被殺。


人者仁義也


趣談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如果關羽僥倖沒有死掉,並且逃回了川蜀之地,劉備自然而然不會殺掉他,可是一場作秀在所難免,至於作秀之後兄弟三人依舊是該怎樣怎樣,只不過關羽和劉備之間可能會有一些隔閡罷了。

事件回顧

大家如果還有印象的話,在三國演義最開始的那幾回當中,劉備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塊領地,那個領地叫徐州。只不過因為某些原因,劉備迫不得已需要率軍打仗,既然率軍打仗,徐州就必然需要有人來鎮守,誰來鎮守呢?

左思右想之間,便把這個鎮守的位子給了張飛。張飛從來沒有掌握過獨立軍權,自然非常開心,多喝了幾杯,喝飽之後就發現整個城池已經丟了,被呂布暗中設計,並且將這座城池給吞併掉了。

當時的張飛也曾經立下軍令狀,而且在此次戰役過程中,連劉備的媳婦都跑丟了,按照這樣的軍令狀以及張飛所犯下的錯誤來看似乎砍個頭應該是不為過的,可是沒有非但沒有砍頭,劉備還是依舊如此的信任他。

只不過在沒有砍頭之前,還是需要做一番作秀的,比如一個人要砍頭,另一個人不要砍頭,然後劉備非常為難跪下來說要砍的話連我一塊砍了吧,劉備是主公自然不能砍,張飛的事,也就這樣了。

同樣的事情,當關羽戰敗歸來的時候,八成也是一樣的規律,比如某些臣子建議砍關羽的頭,然後張飛跪下說不要砍關羽的頭,劉備也跪下,要砍就砍我的頭吧,折騰來折騰去也就沒啥大事兒了。

沒錯,這就是事實

只不過相比較而言,荊州和徐州有著很大的差距,而此時劉備的心態也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一旦關羽丟失荊州之後,並且沒能給自己的兄長一個滿意答覆,在日後很有可能被打入冷宮,或者兄弟之間老死不相往來。

原因很簡單,因為劉備的三分天下已然完成,按照隆中對的計策,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就需要揮師伐魏,並且建立大一統的漢王朝,可是還沒有來得及進攻自己家後院就起火了,蜀漢由之前的川蜀和荊州只變成了川蜀,讓劉備的實力大損。

在這種情況之下,當初桃園三結義的情誼自然能夠為關羽擋過一刀,可是擋過這一刀之後,好像並不能夠讓劉備直接寬恕關羽。

當然與其探討這些,倒不如看看更重要的一點:想必諸多小夥伴都無法忽視,那便是關羽本身的脾氣。作為一位優秀的將領,失敗可以,投降絕對不可能,逃跑更是不可能。

所以對於關羽而言,此戰要麼贏要麼死沒有第三種選擇,這也是為什麼?關羽丟掉荊州之後,萬念俱灰,與敵人拼命,拼來拼去,反倒把自己的命給搭進去了。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希冀大家點贊、評論、關注,小生在此謝過!】

趣談唐宋元明清


關羽是一個傳奇的武將,他的人生跌宕起伏堪稱一代神將。最後,關羽大意失荊州,使得他的人生有一個悲劇的結尾。

如果我們今天腦洞大開,關羽依然失掉了荊州,但是卻沒有被敵人擒住,而是千里轉經回到了成都,他的人生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劉備會不會斬了關羽?

我想首先劉備肯定不會因為丟失荊州而殺了關羽,因為這樣就太雙標了

要知道劉備自己也是個常敗將軍,他丟失的地盤可多了去了,要按照這樣的要求,他早就該自殺好幾十次了。當然,這是一句玩笑話,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蜀漢帝國看上去人才濟濟,其實不然,真正的統兵大將沒有幾個,否則就不會有蜀中無大將廖化充先鋒的俗語。

在這些武將當中,能力最強的,那就是關羽了,他是蜀漢集團中少有的領軍將才。他對於戰爭的閱讀能力,戰機的把握能力,在整個蜀漢集團中無出其右。這在他發動荊州戰役時就能看出,荊州戰役的時間決定選得非常好。

漢中戰役剛剛結束,關羽就敏銳地抓住曹操剛剛吃了個敗仗,實力受到了極大的削弱,發動戰役,在水淹七軍之後,直接威脅到了許昌的安全。

至於最後的失敗,這也不全是關羽的原因,劉備有很大的責任。

作為這個世界最瞭解關羽的人,他竟然沒有考慮到關羽的個性問題,沒有安排一個相應的文官,來負責外交事務,這才是關羽大意,失荊州的關鍵。

其次,劉備不忍心殺關羽

劉備和關羽情同手足,從桃園結義開始,關羽就追隨劉備,就算在劉備最低谷的時候,關公毅然緊隨左右,可以說是不拋棄,不放棄。應該說關羽是劉備的創業元老,他對劉備忠心耿耿,劉備對他也是非常的放心,非常信賴。

對於這樣一個大將,偶然犯錯,這正常,劉備也不會殺關羽,這麼多年感情放在這裡。而且這也是他籠絡手下人的一個好機會,利用原諒並且繼續重用他,給手下人塑造一個典型,使得其他的武將更加忠心耿耿。

安撫關羽,瓦解關羽集團

還有一點就是它可以分化瓦解關羽集團,關羽在荊州已經成了一方勢力,關羽的忠心,自然無話可說,可是他手下的人怎麼想呢?

很難說,劉備通過安撫關羽,同時,從關羽的口中得到一些情報,對他的手下進行甄別,一些有野心,有想法的人陸續調離,這樣也能夠起到江山永固的作用。


歷史評說


關羽的地位。關羽在劉備陣營裡,地位很高。武將來說,關羽是第一位。劉備的江山,關羽是立過大功勞的。關羽如果戰勝,劉備可能會削弱關羽的勢力,但是關羽戰敗了,劉備會對關羽既往不咎,委以重用。

關公一生斬將無數,自從以馬弓手的身份溫酒斬了華雄,誅顏良斬文丑解了白馬之圍,出關斬六將,這都使得他越來越驕傲自大。尤其是到了他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之後,威震華夏。他的這種性格的缺點也放大到了極限,這是他最終失荊州、走麥城的最主要原因。

雖說劉關張三人情同兄弟,但那也是情同而已,不是真的,為了穩定失荊州後的人心浮動,劉備肯定不會殺關羽。關羽戰敗後丟了荊州,灰溜溜地跑回益州後,出於照顧這位老將的面子,劉備或許還得好言勸慰幾句,把罪責一股腦地全推給自己的小舅子密芳。

劉備陣營裡沒有大將。蜀國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蜀漢本來人才就缺乏,關羽 這個人雖然有點驕傲,但是還是一個很有本領的大將,這個人的素質很好,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劉備關羽張飛雖然沒有桃園三結義,但是歷史上確實情同骨肉,恩若兄弟。劉備是個仁慈的君主,對關羽自然會放一馬的。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鼎昂智能炒幣機器人


要是真的能回去,肯定不會被處死。起碼劉備和張飛不同意。但是沒有這個如果,他落入的是天羅地網,是死局,即便這時孔明,甚至神仙來了也沒用的。像呂蒙所說,這絕非單刀赴會之時

,此時關羽就是有沖天之翼,也難逃我部下的落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