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输了比赛,吴尊哭了:当孩子遭遇挫折,这三类家长做错了

01

《爸爸去哪儿》让吴尊好爸爸的形象深入人心。前段时间,这个好爸爸也流泪了。

女儿输了比赛,吴尊哭了:当孩子遭遇挫折,这三类家长做错了

吴尊带女儿参加芭蕾舞亚洲比赛,成绩不理想,女儿伤心地哭了,吴尊也流泪了。

对比赛结果他是坦然淡定的。

女儿输了比赛,吴尊哭了:当孩子遭遇挫折,这三类家长做错了

对女儿的表现他是骄傲自豪的。

女儿输了比赛,吴尊哭了:当孩子遭遇挫折,这三类家长做错了

有网友问他:就像你小时候每次篮球想赢一样吗?

而吴尊的回答让人出乎意料:

我就再次跟她分享我少年时代表文莱跟中国比分是26-128。

女儿输了比赛,吴尊哭了:当孩子遭遇挫折,这三类家长做错了

有这样的爸爸,NeiNei一定是快乐阳光的。

果然,距离吴尊发微博不到一个小时后,吴尊在评论区里再度回复:“结束后带她游泳,她现在开心的吃晚饭了,坚强的NeiNei”

女儿输了比赛,吴尊哭了:当孩子遭遇挫折,这三类家长做错了

在爸爸引导下,NeiNei已经从失败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了。

整条微博让人感觉到父亲对女儿的理解和深深的爱,获无数网友点赞。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些情感表达是没有道理的。

其实消除受挫后消极情感的最快方法,是鼓励消极情感的表达。

研究表明:消极情感具有破坏性,积聚在内心使身体处于紧张状态,导致生理、心理的不平衡,影响人的正常行为和活动能力。

而长期压抑孩子的情感发泄,会使孩子出现神情恍惚,思维活动受制。

让孩子的消极情感发泄出来吧,让孩子在挫折中学会调整自己的情感。

孩子遇到挫折,最希望来自父母的坚强和力量,很简单但容易做错。

女儿输了比赛,吴尊哭了:当孩子遭遇挫折,这三类家长做错了

02

孩子遇到挫折,这三类家长做错了

不问感受,只讲道理

著名思想家卢梭曾说过: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3种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而讲道理是绝大多数家长最奉行的。

遇到问题,多数家长的第一念头就是给孩子讲道理。

“我的经验比你足,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你得听我的……”

这是爱吗?这只是披着爱的外衣来自父母的隐形暴力。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电影《狗十三》。

13岁女孩李玩上初中,爸爸再婚后生了弟弟。

为了弥补对女儿的亏欠,就给她买了一条狗,取名:爱因斯坦。

有一天,爷爷买菜狗丢了,李玩很伤心。非常想把狗找回来,可家长都在和她讲:

爷爷为找狗弄伤了腿,常年不出门的奶奶为找李玩差点迷路回不了家。

继母给她买了新的狗李玩不接受,爸爸讲道理讲不通对她就是一顿暴打。

没有一个人听到李玩的话:“我只是想知道爱因斯坦去哪了,这条狗又是哪里来了,我不是一定要养狗。”

没有人因为她丢了狗,听她说出心里的难过,来拥抱理解她,都说她不懂事,和她讲道理。

最后李玩懂事了,她说:人活得不如一条狗。

女儿输了比赛,吴尊哭了:当孩子遭遇挫折,这三类家长做错了

这让我想起以前的一个同学。

放学路上他骑自行车摔倒了,头被撞了一下。

回到家跟妈妈说头晕。

妈妈看了一眼,没摔破,就放心了。

“男子汉大丈夫,摔一跤算什么?男儿有泪不轻弹。快考试了,别老想着法子偷懒……”

第二天,老师发现他上课睡觉,叫他站起来。

没想到他站起来时差点晕倒,还一直呕吐。

赶紧送到医院,一检查,脑震荡,而且颅内有出血。

幸亏没超过24小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从那以后,他很少和家人说话。

他说:“我就是给他们争光的机器,他们不会在意我的感受。”

一味地讲道理,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与父母交流,他们觉得说了也不会得到理解,反而是一通说教和更严厉的责罚,干脆沉默。

长此以往,孩子和父母的心就越来越远,直至向父母彻底关闭心门。

到那时纵使捶胸顿足,亲子关系也已形同陌路。

语言暴力,脱口而出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个视频,科学的阐述了“有毒压力”伤害大脑的机制。而这个“有毒压力”,恰恰来自于家庭,是家长打骂孩子、嘲讽孩子等消极行为给孩子大脑带来的压力。

女儿输了比赛,吴尊哭了:当孩子遭遇挫折,这三类家长做错了

你没看错,这是你平时脱口而出的话。

这是沈阳某商场展出的《暴力语言变成凶器》,而发明这个“凶器”的灵感,来源于沈阳市看守所里几位少年犯的故事。

女儿输了比赛,吴尊哭了:当孩子遭遇挫折,这三类家长做错了

12岁的他,父母离异,妈妈挂在嘴边的“你怎么不去死”像魔咒缠绕着他。中学辍学给人洗头,不小心将顾客烫伤,老板那句“你怎么不去死”,彻底激起他心中的恨意,最终将老板杀害。

女儿输了比赛,吴尊哭了:当孩子遭遇挫折,这三类家长做错了

15岁的他,成绩一般,母亲总说他 “一天到晚就知道吃”。

上中学时和人争执,对方因他体型肥胖骂他“就知道吃”,暴怒起来打瞎别人的眼。在饭店做厨师时,老板说他 “就知道吃”后,被他用匕首结束了生命。

真是触目惊心,没想到脱口而出的话变成刺向孩子的凶器,真正杀人于无形。

你随意的情绪发泄,对他们造成了无法磨灭的伤害,甚至使孩子因此走上歧途。

孩子没考好,刚端起饭碗,

“就考这么点分,还有脸吃!要你有什么用?”

孩子和同学闹矛盾,被叫家长,

“天天就知道惹事,我累的半死,还要管你这些破事!”

孩子想和家长说说心里话,

“行了行了,没空听你瞎扯,小小年纪哪那么多事,想偷懒不写作业吧?”

…………

这些场景是否似曾相识,你有没有想过面前的那个小人儿心里的沮丧和落寞?

知乎网友吐槽:父母的打骂,让自己变的怯懦,不爱说话。

引得网友纷纷跟帖。

女儿输了比赛,吴尊哭了:当孩子遭遇挫折,这三类家长做错了

女儿输了比赛,吴尊哭了:当孩子遭遇挫折,这三类家长做错了

很显然,长期处在家长的谩骂、打击中的孩子都很内向、自卑甚至怯懦。

最信任的父母都这样骂我,那我真的是一无是处。

这种自我否定、消极的情绪,让孩子缺乏自信,没有安全感,久而久之非常容易出现心理疾病甚至走极端。

把孩子养在“温室”里

相较于打击讽刺,孩子遇到挫折时,还有父母最擅长将孩子养在“温室”之中。

《正面管教》这本书写道:“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情。”原因在于,如果替孩子做的太多,就剥夺了他们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他们会认为自己需要别人的照顾,或者他们“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

同事是标准的421家庭,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

孩子被宠得无法无天,遇到一点小事就是鸡犬不宁。

今年上高中了,谁知刚参加军训第二天就被接回家里了。

原来,他在食堂打饭不排队,同学说他几句他就骂人。教官训他又跟教官顶嘴。

教官罚他跑一千米,他死活不跑,还满操场嚷嚷着教官体罚他。

教官没办法,让老师给家长打电话。

还以为她会做儿子的思想工作,没想到她直接把孩子接回来了。

我说她:“一米七几的男子汉了,你也太惯着他了。”

“那么大热的天训什么训,我们哪吃得了那个苦啊?再说了,学生嘛,学习好就行了,整那些虚的干嘛?”

女儿输了比赛,吴尊哭了:当孩子遭遇挫折,这三类家长做错了

孩子遇到一点点挫折,赶快帮她逃开,你能一辈子把他养在温室里吗?

不管挫折还是失败,每次经历都是一次能力和心智的成长。

而现实生活中,太多孩子成为温室的花朵,稍遇一点风雨挫折,就被吹弯腰甚至骤然凋零。

据《中国儿童自杀报告》调查数据显示,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平均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悲痛的家庭。

究其原因,无非被老师批评,被家长骂,和同学发生矛盾,犯了错误,不敢承认……

生活中打倒我们的绝不是挫折本身,而是面对挫折时的消极逃避态度。

你替孩子挡住了风雨的同时也挡住了他向阳生长的能力。

孩子受到挫折,需要家长的坚强和力量,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03

当孩子遭遇挫折,聪明的家长会这样做

告诉孩子,失败不是你不行

李嘉诚回忆幼年时,深情地说:“最难忘记的是父亲的拥抱。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稳健而富有涵养的父亲与我亲密接触时,常常会忍不住紧紧拥抱我,并把我举得很高……”

女儿输了比赛,吴尊哭了:当孩子遭遇挫折,这三类家长做错了

记者去采访本地的高考状元。

女孩的母亲是盲人,父亲肢残勉强自理。女儿成绩一路拔尖升入理想大学,并得到政府资助。

跟她们聊教育,母亲嘿嘿直笑:“我这个瞎子还懂啥教育,俺这孩子不容易,一边学习还得一边照顾我们。

可是别看我瞎,我能听出孩子的心事来,她考的好我知道,她考得不好我也知道。

好的时候我就替她高兴,不好的时候我就习惯抱着她,抚摸着她的头发说没事的,这样的条件能考及格就很好了,别累着自己就行。”

孩子听了,又幸福地靠在妈妈肩上,“娘,别说了,叔叔是记者,多不好意思啊。”

记者写道:一位腼腆的大姑娘靠在瞎妈妈肩头的画面永远的定格在我脑海里。

虽然给不了孩子物质支撑,但她的拥抱足以温暖孩子的内心。

母亲的怀抱是最温暖的港湾,父亲的爱会让孩子在风雨中更加坚强。

当孩子委屈时,哭泣时,惊慌失措时,给他一个拥抱吧,什么都不用说,就这么静静地感受当下。

当你张开双臂拥抱孩子的时候,也是你们的心离得最近的时候。

分享自己失败的经历,让他知道挫折是人生常态

伦敦奥组委的一位官员说:

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女儿小学时参加朗诵比赛,没有进行专业的训练,结果可想而知。

她非常沮丧,感觉自己很差劲。

我轻松地跟她说:“不错呦,你完成了比赛耶!”

她瞪着我嘟囔着:“还有人没完成比赛吗?”

“有呀,就是妈妈呀!”我跟她分享曾经参加比赛,紧张地忘了词,最后只好鞠个躬跑下台。

“那应该就是落荒而逃吧。”我自顾自地说着,“好几天都不敢跟人说话。”

“妈妈,你那时肯定很难过吧?”

“嗯,不过很快就好了,大家对我还一样。再说,只要比赛总有人倒数第一嘛!”

女儿听了哈哈大笑。

女儿输了比赛,吴尊哭了:当孩子遭遇挫折,这三类家长做错了

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失败并不丢人,连自己都不能正视失败怎么去教育孩子呢?

这一点吴尊的做法也非常赞。

微博发布后,网友问他:就像你小时候每次篮球想赢一样吗?

他回复:我就再次分享我少年时代表文莱跟中国比分是26-128。

女儿输了比赛,吴尊哭了:当孩子遭遇挫折,这三类家长做错了

哪个做父母的不是在磕磕绊绊中走过来的?

我们要蹲下来,跟他讲自己的故事,讲我们经历过的挫折和失败。

在孩子眼里,父母都是无所不能的。

让他知道无所不能的父母原来也犯过这样的错误,也在这里跌倒过,他就能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败了。

你的鼓励和支持,是孩子走向梦想的底气

阿德勒学派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一书里写道: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孩子的性格就不能健康发展,孩子就不能得到归属感。

可见,鼓励这件事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许多年前,一名牧羊人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给别人放羊。

一天,他们来到一个山坡。一群大雁从头顶飞过。

“大雁要往哪里飞?”小儿子问。

牧羊人回答:“它们要去温暖的地方安家。”

大儿子羡慕地说:“要是我们也能像大雁一样飞起来就好了,可以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就不用放羊了。”

牧羊人沉默了一下:“如果你们想飞,也会飞起来啊。”

两个儿子试了试,没有成功。他们疑惑地看着父亲。

牧羊人说:“看我怎么飞吧。”于是他飞了两下,也没成功。

牧羊人肯定地说:“可能我的年纪大了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一定能飞起来,去你们想去的地方。”

女儿输了比赛,吴尊哭了:当孩子遭遇挫折,这三类家长做错了

儿子们牢记父亲的教导,一直不断地努力。等他们长大后终于飞起来了。

他们就是莱特兄弟——飞机的发明者。

试想,如果莱特兄弟的父亲说:“别做梦了,老老实实放羊吧。”他们可能真的就只是两个放羊娃。

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看到远方的树,为孩子种下幸福生活能力的种子!

用自己的爱去唤醒一颗幼小的种子,用行动慢慢影响它,让它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任何时候,请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梦想。

哪怕别人都说幼稚可笑,但是,请你支持他。

鼓励孩子实现梦想必须付出行动。

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日积月累,才能离梦想更近。

当孩子想放弃的时候,告诉他:再坚持一下下就好了。

陪着他一起,让他知道,实现梦想的路上一直有人陪他。

孩子的成长会遇到各种挫折,我们要做的不是帮他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对。

记住,家长永远都是孩子最后一道堡垒。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鼓励他进取,也接受他的后退。

偶尔的退缩,也许就为了停下来,更好的前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