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街头邂逅扎竹灯笼师傅,感慨又一件民间手工艺将要消失了


在莆田游玩,在一条偏僻的街道上看见一个五十多岁大叔在扎竹灯笼,原来这是莆田地区一项传统手工艺,灯笼在民间有象征吉祥美好、驱妖避邪、祛除百病的说法,但现在已经很少再有人做了。

扎灯笼的师傅姓叶,说自己做了一辈子,而他的祖上也做了三辈人,但到他这里传承不下去了,儿孙们不喜欢,有自己的事情做,这门手艺也就要终止了。所以谈起扎制竹灯笼,叶师傅有些伤感。

竹灯笼在福建莆田有悠久的历史,在莆仙方言中,灯与丁,竹与德同音,竹子做的灯笼代表了财丁兴旺、德泽绵长。据说莆田油纸竹灯笼源自汉代的吉庆挂灯,在莆田民间,每逢婚庆、乔迁、祝寿或者春节元宵等节日,家家户户必挂油纸灯笼烘托气氛,增加喜庆氛围。

莆田油竹纸灯笼制法自成体系,从天地灯、宫庙灯、宜居灯到结婚灯、寿灯、照明灯,都有不同的设计寓意与故事在其中。所以成手师傅也要经多年的学习和摸索,要坐的下来虚心学习,也要静下心来精心制作才能成。

一个竹灯笼的扎制过程,要先做篾条,再编制成胚,然后挑送灯胚,还要糊上纸张,还要绘制灯笼图案,最后用桐油上漆,要多道工序,其中在绘画上尤为讲究图案,要求师傅的绘画功夫,无论是花鸟人物,还是图案与花卉,都有很深的内涵在里面。

说起竹灯笼的现状,叶师傅很感慨,不是民间不需要,也不是没有市场,主要是价格的问题,现在一些厂家流水线生产的红灯笼很便宜,手工制作的慢又成本高,传统师傅败在了价格上。而年轻人挣不到钱,所以不愿做,这个行业没有太大的前途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