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攝影教父”阮義忠:吃素學佛20年,用心去做攝影

“用心攝錄事物之美,用文字傳達世間真情,用相機見證人性之善,都是佳事。”——阮義忠

“一位拍攝鄉土民間的攝影師”

比起“中國當代攝影教父”

阮義忠先生更希望人們以這樣的方式稱呼他


“中國當代攝影教父”阮義忠:吃素學佛20年,用心去做攝影


翻開阮義忠的作品集

便彷彿進入了時光隧道

隨著他一起回到了某個歷史橋段

他的相片裡

沒有光怪陸離的色彩

也沒有精妙奇幻的構圖

滿眼不見高樓

有的只是一幕幕黑白色的時代默片


“中國當代攝影教父”阮義忠:吃素學佛20年,用心去做攝影


插秧的農民

駕著牛車的老人

叩奉媽祖的婦女

還有抽著菸斗穿著白背心的漢子

在那個荒煙蔓草、牛羊遍地的年頭

叫囂著舊歲月裡的老故事


“中國當代攝影教父”阮義忠:吃素學佛20年,用心去做攝影


“我在拍照時,

最想留住的正是人性的美好,

人與人的互信互助,

人對土地的依賴感恩,

人對天的敬畏、對物的珍惜。”


“中國當代攝影教父”阮義忠:吃素學佛20年,用心去做攝影


阮義忠的鏡頭裡很少出現名人

他鏡頭中的模特

都是他自己遇到的

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鄉人

對阮義忠而言

這些鏡頭中的陌生人

在某個意義下

都成了鄉親

他用鏡頭為他們留下故事

再用幾個字為他們賦予

獨一無二的的動態


“中國當代攝影教父”阮義忠:吃素學佛20年,用心去做攝影

▲ 水埯的鸚鵡魚 澎湖縣望安鄉 1982

“一位婦人像抱嬰兒般地把它兜在懷裡,我趕緊舉起相機,誰知婦人的動作比我更快,馬上就把魚捧上來擋住了臉:‘拍魚就好了,不要拍我!’”——《人與土地》

“中國當代攝影教父”阮義忠:吃素學佛20年,用心去做攝影

▲大地遊戲與口琴舞 宜蘭縣南澳鄉 1981

“在沒有任何玩具的任何情況下,這項遊戲依舊能讓孩子們盡興。”——《人與土地》

“中國當代攝影教父”阮義忠:吃素學佛20年,用心去做攝影

▲ 迷你小學的升旗典禮 宜蘭縣南澳鄉 1980

“當學童拉開嗓門唱起歌時,我不禁震呆了。高山族本具歌唱天賦,孩子們雖不明就裡,卻把歌唱得靈動至極,讓每句歌詞都有了生命。”——《人與土地》

當文學與繪畫著重想象與回憶

攝影卻仰仗直覺與發現

在一切都變得商業化裝飾化的今天

阮義忠依然堅持著一份“純粹”

他的攝影

除了記錄鏡頭中的人物和場景

從來沒有過多的強加意義

這份對待藝術的“純粹”

就如同阮義忠先生本人一樣

“中國當代攝影教父”阮義忠:吃素學佛20年,用心去做攝影

01

阮義忠坦言

自己是一不小心走入攝影這一行的

“原先只想離開家鄉的苦日子,

成為一個文學家或是畫家。”

“中國當代攝影教父”阮義忠:吃素學佛20年,用心去做攝影


然而

實現夢想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一次偶然的機會

當時擔任《幼獅文藝》總編輯的詩人瘂弦

發現了阮義忠的畫

他開始在《幼獅文藝》做插圖工作


“中國當代攝影教父”阮義忠:吃素學佛20年,用心去做攝影


而這個階段

阮義忠對土地的觀念

在一點點的發生著變化

阮義忠發現

自己畫插圖的順利、靈感

與幼年鄉村生活的大量吸收有關

土地的味道、木料的包圍

木匠生活中體會到的線條美

經過個人內在消化之後

可以用手中的筆不斷地表現出來

原本背棄土地的衝動

認為讀書與奔走在土地上

一個是天上一個是地下的想法漸漸鬆動

阮義忠更是在後來

出了攝影集《人與土地》作為他

“對自己成長的土地的價值和美的再發現”


“中國當代攝影教父”阮義忠:吃素學佛20年,用心去做攝影


在他所到達的每一個鄉村

阮義忠都將鏡頭對準那些最普通的勞動者

他看到的是人性中最真誠、最善良的一面

他發現,擁有這種可貴氣質的人們

都是那麼認命地

在自己的土地上工作、生活著

他們大多是沒念過什麼書的鄉下人

一切教育來自勞動,來自土地

“中國當代攝影教父”阮義忠:吃素學佛20年,用心去做攝影


“我就是這麼一天天地拍下來的

那些人、那些土地通過我的相機

帶給我溫暖與感動,

使我一天天從幼時的惡夢醒過來。

我已不再覺得

自己的成長經驗是可恥的包袱……


“中國當代攝影教父”阮義忠:吃素學佛20年,用心去做攝影


02

阮義忠用照片記錄著臺灣的鄉土故事

無聲的黑白影像中

隱藏著最深沉的情懷

安靜而有力地傳遞著

那些早已散落無蹤的鄉愁:

遊子對故鄉,

成年對童真,

都市對鄉野……


“中國當代攝影教父”阮義忠:吃素學佛20年,用心去做攝影


從1972年開始的30多年

臺灣大力發展工業

淳樸的農業社會逐漸失落

為了紀念這些幾盡消亡的遺珠

阮義忠硬是用光身上所有的錢

來訂購成冊攝影集

再靠著一份《臺灣省客運車價目表》

把尋根的腳步踏遍了整個臺灣

於他而言

拍攝的過程也是走回童年的過程

走回那個農業時代

走到他生長、熟悉的環境

拍照讓他有了重過童年之感

而歸屬感大概就是真正的鄉愁

“中國當代攝影教父”阮義忠:吃素學佛20年,用心去做攝影


在別人身上找到歸屬感

在陌生的地方看到家

這是阮義忠對鄉愁的定義


“中國當代攝影教父”阮義忠:吃素學佛20年,用心去做攝影


03

雖然阮義忠被公認為

我國黑白人文攝影里程碑式的人物

阮老卻說

我不喜歡被別人稱呼為攝影家

生活中的阮義忠喜歡喝咖啡

著迷地收集各種咖啡機;

喜歡玩微博

在微博裡教大家

如何煮咖啡,拍照片

而且還在臺灣“9·21”大地震後

開始學佛吃素

目前已經修行了20年

“中國當代攝影教父”阮義忠:吃素學佛20年,用心去做攝影


學佛初期

原本自詡為“美食主義者”的阮義忠

對即將到來的素食修行十分頭痛

在那時的阮義忠看來

素食不過是清水煮白菜

然而久而久之

阮義忠驚訝地發現素食的種類

遠比他想象中更加豐富

而且吃素之後

自己的健康狀況

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中國當代攝影教父”阮義忠:吃素學佛20年,用心去做攝影


“吃素之後

我的心境變得平和了許多

脾氣不再像以前那樣焦躁

感覺也更細膩、敏銳;

而且心態的改變,

讓我看事情的角度也變得不一樣了。”

吃素的習慣似乎在不知不覺中

提高了阮義忠夫婦二人的生活質量

讓二人節省出許多寶貴的時間

可以花在別的愛好上面

“中國當代攝影教父”阮義忠:吃素學佛20年,用心去做攝影


而且烹炒素食

怎麼料理都沒有油煙

廚房乾淨

碗盤便於清潔

廚餘也沒有味道

家裡二十四小時

都可以保持空氣清新

現在

不管飯局上佈滿著怎樣的山珍海味

阮義忠卻都只點一碗

簡單的番茄蔥花面


“中國當代攝影教父”阮義忠:吃素學佛20年,用心去做攝影


04

阮義忠

從來都不是什麼攝影大師

只是一位站在泥土地上拍照的普通老翁

他會糾結於京都之行

可以去哪裡尋好吃的素食

找到後欣欣然歡喜;

會理直氣壯於博友的質疑,

隱隱還有憤憤之氣;

會開心於新購咖啡機的美味,

來回比對

還會回拭舊物,想想當年……

讓人隱隱窺得,

原來拍出大情大性作品的先生

沒有三頭六臂

也沒有火眼金睛

和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並無差別


“中國當代攝影教父”阮義忠:吃素學佛20年,用心去做攝影


阮老先生說,單純不難

如今,阮義忠已經年近古稀

他很少再拍照

也更加不在意攝影的藝術性

但只要他拿起相機

卻還是滿滿的深情

每一張照片都是一個故事

我永遠看起來在重過自己的日子,

可是我又永遠在過新的生活,

我很幸福。”

“中國當代攝影教父”阮義忠:吃素學佛20年,用心去做攝影


也許

這就是佛法裡的

“把握當下,恆持剎那”

境遇也許分高下

用品也許有貴賤

所攝事物也許有大小

但每走一步

願意停下來去感受、去思考的生活態度

確確實實可以滲透進每天的生活裡

認真地生活,

未必要用力,

但不能不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