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伞降突击,为何当代用的不多了?

大规模伞降突击,为何当代用的不多了?

二战期间,可算是伞兵的黄金时代。在二战刚刚爆发时,德国的伞兵部队就在东西两线获得了相当可观的突袭战绩,和德国的装甲集群相互配合,成为闪电战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后不论在在苏德战场还是盟军在欧洲的南线和西线的反攻,大规模伞降作战都是战役的头一波投送兵力。除了成师成团的大规模伞降。小规模的伞降突击和间谍特战人员的投送更是举不胜举。那么二战以后,除了苏军的一些突击行动,比如对捷克和阿富汗的特种突击。大规模的伞降作战已经明显越来越少。瀚海狼山个人认为,这首先是现代防空比二战时代有了本质的提高,特别是远程警戒雷达的普及和防空导弹的白菜化。让伞降作战的安全性和效率极大的下降。二战期间,即使空战和防空能力最强的对手。在夜间通过运输机和轰炸机也是比较容易突破的。

虽然二战后期,主要军事强国已经可以用雷达对大机群来袭进行预警,但是对空中来袭大群目标的防御却仍然是个大难题。要么也起飞大机群迎击,要么就用高射炮群概率拦截射击。尤其在夜间,用歼击机群拦截或者高炮群射击,都容易丢失和错过目标。因此大规模运输机群,仍然可以轻易的飞到空投目标地上空投下大量的伞兵。而到了当代,一般中型国家也有远程警戒雷达,再配套中型以上防空导弹系统。如果再加上大量的轻型机动和肩扛式导弹。就可以组成一个远中近的多重防空体系。大型运输机不能隐形。被远程警戒雷达在上百公里外就可以锁定。而且大型运输机的机动能力普遍不强。空投航线和高度也比较固定,多在700到1000米的高度。这个高度正好是轻型和便携式防空导弹最喜欢的打击高度。以肩扛式导弹的威力,

大规模伞降突击,为何当代用的不多了?

一枚到两枚集火,就可以轻易的击落在1000米高度进行空投的,百吨以上级别的大型运输机。这种性价比或者说是战损比,是任何空投的一方都不可接受的。对于防御空投的一方来说,过去想在运输机释放空投战力以前拦截并不容易。而一旦空投释放,那么由于空中目标十分分散,想在落地前将其消灭在空中也不容易。现在轻武器打击空降中的伞兵仍然是一个难题,但是打击空投前的大型运输机的能力却成数量级的提高。因此目前要进行大型的空投作战以前,就必须把对手地面防空投的防空力量悉数的消灭。不过如果能够对对手的地面防空力量打击到近乎完全不存在的程度,那么是否还需要空降作战?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或者说还是一个悖论。而且现在高机动的轻型防空导弹,或者便携式肩扛导弹要做到100%的消灭并不容易。一旦对手有少量的这类防空武器残存,对空投作战的机群仍然是巨大的威胁。

大规模伞降突击,为何当代用的不多了?

即使到目前,大规模的伞降后,对付地面的重装甲群的反扑仍是难点。至今各国的伞兵空降战车的吨位仍然很难超过30吨,只能算轻装甲车辆。对付正规的重装部队仍然要明显吃亏。未来的纯空降式伞兵,应该全面的向可有多次蛙跳作战能力的空中突击师的模式进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