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學習:吳昌碩的印為什麼不是信手亂刻的?

今天我們讀一方吳昌碩大師的印。就是這方“犂雲老圃”:

篆刻學習:吳昌碩的印為什麼不是信手亂刻的?

(犂雲老圃)

一、祝你喜歡工穩,也愛寫意

先說段題外話。吳昌碩是真正的篆刻大師,不過,他的印,大多是寫意風格的,在他的印中,我們幾乎看不到整齊的線條、幾乎沒有精工細作的影子,像潑墨山水畫,於是有一部分看慣了陳巨來先生作品的朋友,認為吳昌碩的印簡直就是信手亂刻,簡直不值一提。這無可厚非,因為審美本就是主觀的,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吳大師刻得再好,我就是不喜歡,你能奈我何!

篆刻學習:吳昌碩的印為什麼不是信手亂刻的?

(吳昌碩大師像)

我們從來不排斥趙叔孺、王福庵、黃牧甫一路工穩的印,當然也不排斥喜歡工穩一路印風的朋友,但我們也希望喜歡工穩印風的朋友慢慢去理解一些寫意派印風的作品,比如吳昌碩的印,比如來楚生、齊白石的印,藝海無涯,學會理解不同印風的作品對任何一位學習篆刻的朋友都是十分有益的事情。

北京大學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有人不服,那麼好吧,至少,北大在中國是一流大學),我們覺得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蔡元培先生掌管北大時,提出的“兼容幷包”辦學思想,這種思想在北大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實,具體到一個人,做任何事情,要向深處鑽研,總是有海納百川的襟懷更為要緊。

篆刻學習:吳昌碩的印為什麼不是信手亂刻的?

(北大未名湖畔的蔡元培先生像)

其實喜愛工穩印風的朋友去理解和接觸寫意印風的作品並不難,需要做到的就是,拿到一方寫意印風的印之後,不要急著去排斥它,一眼看去,就開始抵制,其實,靜下心來,仔細端詳一下,去“讀”一下它,對於所有的篆刻學習者,都會受益良多。我們都有這樣的祝願:願你既喜歡工穩,也愛寫意。學篆刻,也要“兼容幷包”!

二、真的是信手亂刻?

如果仔細看,只是掃一眼,這的確是一方看上去相對比較“隨便”的印,但如果我們仔細端詳,很快就能發現這是一方苦心經營的大師之作。

篆刻學習:吳昌碩的印為什麼不是信手亂刻的?

(放大的印面)

1、疏密呼應,篆法薈萃

四字白文印,章法上要出彩,疏密是一定要考慮的,如果僅照漢白文印“均分印面、任疏任密”的章法思想去刻,得到的大多就是一方安穩、端正,平實的實用印章,沒有文人文化含量,甚至談不上“篆刻”。這方印的疏密顯然是經過精心安排的,如圖:

篆刻學習:吳昌碩的印為什麼不是信手亂刻的?

(斜角呼應的疏密安排)

不用認真分析,這方印的斜角疏密呼應是顯而易見的,為了達成這種疏密格局,吳大師改變了雲和老的篆法,“雲”字採用了《說文解字》所載的雲字的古文寫法,如圖:

篆刻學習:吳昌碩的印為什麼不是信手亂刻的?

(雲字的古文寫法)

老字則採用了介於篆隸之間的漢晉磚文文字體勢的篆法,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把這兩個字處理成極簡,又都處理成具備圓勢的文字樣式。

篆刻學習:吳昌碩的印為什麼不是信手亂刻的?

(漢晉磚文的文字體勢)

“雲”與“老”的極簡是為了反襯“犁”、“圃”兩字的繁密,取圓勢是為了反襯“圃”與“犁”兩字的方勢(為此,大師修正了“犁”字左側下部,使其愈顯方正)。效果很明顯,“雲”與“老”兩相呼應,“犁”與“圃”兩相呼應,兩對呼應關係,交叉咬合,結構緊密,這使筆畫欹側有餘的文字獲得了總體態勢上的安穩。

2、虛實結合,方圓相參

這還不算完,還有“犁”和“圃”兩字的“密中有疏”:“犁”字左邊下部,四點處理成極細小,空出空間,“疏”的空靈;“圃”字中心的“甫”字,向左欹側,空出右邊空間,“疏”的大方。這是兩個“虛實相生”的兩字。

篆刻學習:吳昌碩的印為什麼不是信手亂刻的?

(方與圓,疏與密)

還有“雲”和“老”兩字的“圓中有方”:“雲”字下邊硬生生的一折,削減了它的圓潤,當然,也增加了它的力度;老字亦然,上部是圓圓的三筆,下部的“匕”部,也硬生生的一折。這兩個字,是“圓中帶方”的兩字。

我們不相信,也有理由不相信,這絕不僅僅是偶然的巧合,它們一定是吳大師“經營”的結果。

3、邊框的有無

如上為所說,因為印中四字採用了不同的文字體系,實際上,這已經不是一方漢白文印式的作品,而是一方類似於古璽白文印式的作品,因為文字篆法相對靈活(特別是“雲”和“老”),這實際上使這方印的印章屬性大幅削減,整方印顯得極不端正,因此,這方白文印有了白文邊框,如圖:

篆刻學習:吳昌碩的印為什麼不是信手亂刻的?

(有無邊框的效果差別)

有無邊框,當然影響印面文字的團聚與否。有了邊框,印章屬性增加;沒有邊框,如圖所示,簡直就不像一方印章了(因為有“印”無“章”),自然也就算不上是篆刻作品了。當然,這方印的精彩之處遠不止這些,但這些是顯性的,是一目瞭然的。我們只說這些,是為了避免有朋友說我們“過度解讀”。

篆刻學習:吳昌碩的印為什麼不是信手亂刻的?

(吳昌碩:缶無咎印面)

但就算只瞭解這些,我們已經足可以看出,吳昌碩大師的任一方印,即便是看上去隨隨便便的一方印,也是精彩紛呈的。實際上,當我們拿出任一方吳昌碩大師的印來看,仔細端詳,都能讀出細節上的妙處,他的任一方流傳於世的作品,都不是隨手亂刻的。比如上面這方“缶無咎”中間的界格一筆,吳大師處理成上粗下細的懸針,這很好看,為什麼呢?思考一下。

(【布丁讀印】之54,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