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语文成绩不好,父母这样做孩子想学不好都难

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多说几句:

学习的方法有很多,而且很多方法其实并不是什么独家秘笈之类的,但是为什么生活中我们看到有很多人明明都知道这些方法却做不到呢?

孩子语文成绩不好,父母这样做孩子想学不好都难

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1、不够“痛”,即对提高成绩这件事情嘴上说的很期待,但意识上并不迫切,成绩不好部或者不够好的现状没有“刺痛”感觉,所以动力不足。

2、不够有耐心,不够坚持,三分钟热血一过很快就打回了原形;

3、学习管理、时间管理能力差,担心在某科投入的时间过多会“顾此失彼”进而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

4、学习环境不佳,受到的干扰较多。除了学校里的环境会有很大的影响之外,在家里的学习也同样面对这样的挑战。无论是父母不管不问还是父母絮絮叨叨都有可能带来很大的影响。

5、学习的习惯不好,从基础到专属自己的都不好,例如简单的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再到阅读、积累等等,这些事情存在不好的习惯日积月累必然会影响成绩。

所以,想要解决科目学习的问题,以上几点问题都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否则看看大家的学习方法,不过就跟看一篇“鸡汤”没有太大区别。

下面我就注重讲几个比较关键的点,希望能给具有同样焦虑、困扰的家长一些启示。

不得不说的“重视课内学习”

课内学习包括什么呢?

从课文的预习,到认真听课,到认真完成作业(所有的课内作业),再到及时复习,这些东西别说是孩子们了,就算是我们从小上学就一遍一遍的被这样要求不是吗?

但是我们却发现,在当下:

1、很多家长一面抱怨作业多,另一面却还担心孩子的成绩……

2、很多家长一面抱怨老师让家长去辅导、去检查作业、去签字,另一面却还担心孩子的成绩……

其实方法我们从来都知道,可是真的去做的时候大人的想法反而会变得太复杂了!

这些事情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多数孩子是不可能仅仅听听老师、父母的要求就能够做得到的。在学校有老师要求,再怎么样的老师,也会对课堂听课的纪律、表现以及作业等等提出要求的, 但是孩子的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其实是需要在家里养成的。

没错,习惯这个东西不是需要我们额外给孩子布置什么另外的任务去培养,就是这些基本的学习要求就可以培养好孩子们的习惯。

习惯的培养主战场在家庭

如上所言,孩子的学习习惯其实在学校里是不太需要担心的——只需要配合好老师的要求,例如老师反映孩子听课有小动作、纪律不好等等这些问题及时督促、要求孩子改正即可,毕竟老师是一定会去要求孩子的。

但是有一个账大家需要明白,而且我发现是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的问题——那就孩子在学校的真正学习时间其实并不多,语文算是多的了,那么一般来说即便是算上“作文课”、“占课”一周大概也就7、8节课。而在当下的教改之后,出现了课时少、授课内容多的矛盾,所以指望孩子的所学知识以及习惯养成在学校里完成,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这点不光是语文课,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其实任何一门课都是如此。

孩子语文成绩不好,父母这样做孩子想学不好都难

当然,如果你遇到的班主任是语文老师的话还会好一些,毕竟可能有了班主任之便利可以在早读、午自习以及其他时间,但是如果班主任不是的话,显然就不会有这个便利条件了。

因此,孩子在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习惯的就非常关键了!

事实上这个道理也很容易理解:

学生在校的学习多以“听”和“学”为主,而在家的学习则更多的是以巩固、练习为主。事实上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学习文化课还是某些技能,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能达到怎样的高度是离不开多练的。

小到书写,大到独立思考,这之间有太多太多能够影响孩子学习的东西了。

所以我一直建议父母千万不要总是觉得老师要求家长配合的事情就是在布置“家长作业”而排斥,一定要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区考虑一下,这么做是不是有利于孩子的。而事实上肯定是有利于孩子的不是吗?

详细的学习计划安排

有道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学习上有计划性、目标性的学习和仅仅就是“应付”作业,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而“学习计划表”就是一个把目标和计划性综合到一起。

孩子语文成绩不好,父母这样做孩子想学不好都难

上图是我家曾经用过的学习计划表

小学生是不太容易把问题考虑全面的,所以往往是需要父母甚至是老师的参与才能够做好一个更佳的学习计划。

对此我有如下的几点建议:

1、一定要让孩子相信“这么做是对的”,要把计划中的每一项安排都给孩子解释清楚,让其真的相信做这些事情是有好处的,并且愿意去做。不能让孩子糊里糊涂的只是“按部就班”。

2、这个计划一定得跟孩子“合作”制定,要让孩子参与进来,让其认为这也是自己的“成果”,而不是仅仅是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完成。其实这里是可以“设套”的,例如“我觉得我们这么做会更好,不过可能会比较辛苦,你觉得呢?但是我又觉得你是一个挺有能力的孩子,也应该明白这样做的好处,你觉得有没有信心坚持做下来啊?……”——我们很多时候给予孩子的“信任”会让让孩子有一种被认同感、理解感,往往这些感觉会驱使他们坚持去完成一些自己并不想做的事情。

3、这个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即能够保证完成。一个大而全的计划看上去很美,但是在实践中却往往会遇到无法执行的完成的情况,这样非常不好,一旦当孩子习惯了“计划”形同虚设,就会成为习惯的。因此,我们可以做一些调整让计划表更有针对性——例如这个计划中有的内容是长期坚持必须要做的内容,诸如阅读、坚持计算练习、听写、背诵等等,还要有一些短期的阶段性计划,例如读完某本书、完成某些练习等等。

4、多鼓励、多督促。孩子做任何事情表现出三分钟热度的情况是很普遍的,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这件事情初期可能比较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但是长期坚持(基本上一周之后就会出现)就会出现各种懈怠的表现。这种情不需要去责怪,只需要多鼓励和督促就行了,当孩子习惯了这样的有计划性学习就好了。

5、可以制定一定的奖惩机制。尤其是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奖励”是非常有诱惑力的, 而这个奖励可能根本就不需要是实物奖励,给孩子盖个小印章、发个小红花等等都是可以的,把这件事情搞的有点“仪式感”,也会引起孩子的浓厚兴趣的。

阅读是关键,日常积累也必不可少

多读书、读好书已经是当下的共识了,这不仅仅是为了学好语文,对孩子的素养提升本身就是有非常积极意义的。

我这里只提这么几点:

1、一定要动笔。

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无论是感想还是批注又或者是圈出一些好词好句都是可以的,总之得去做,这个过程本身就会让孩子去思考、去关注那些好的东西。短期效果可能不会明显,但是长期坚持一定会收获很大的。

孩子语文成绩不好,父母这样做孩子想学不好都难

2、多交流。

如果父母有条件的话最好也能跟孩子共读一本书,这样会变与交流,但是如果实在不行,那么可以网上搜点这本书的简介,从作者到历史背景再到书的内容本身等等,然后看看。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在跟孩子的交流过程中我们能够给他们一些积极的引导。

如果实在都做不了也没关系,那就养成一个让孩子分享的习惯,即读的过程或者读完之后讲讲他的收获。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实际上也是有助于孩子的文笔提升的。

3、如果可以尽量鼓励孩子写写日记。

可以不用每天都写,也可以不用每一篇都要当成“作文”来写,实在没什么可以写的,那仿写、摘抄或者谢谢读书心得都可以。

孩子语文成绩不好,父母这样做孩子想学不好都难

最关键的是我们借助这样的事情让孩子更多的去观察生活、观察事物,进而引起思考,并且在持续不断的练笔中积累素材、锻炼文字表达能力。

借助老师的影响力

这点是很多家长都容易忽视的,例如我上面说的所有内容,有些家长会发现,自己跟孩子讲的时候孩子根本听不进去或者心存质疑。

但是相同的话、相同的要求如果是老师说的,他们不但会信还会去做。

别看我们对老师有各种各样的意见、想法, 但是孩子们尤其是小学生们对老师的态度往往是绝对的信任、服从的。

因此,有些要求如果你觉得自己跟孩子讲孩子不听,那么就可以借助老师的“威信”来解决问题。

我曾经在书写、日记、阅读笔记等几个问题上跟孩子的语文老师给孩子设了几个套,孩子完成的非常好。

例如孩子有段时间的书写总是把横这个笔画上挑的厉害,整个字都是斜的,我跟他讲的时候孩子不服气,自己觉得还挺好看的,然后我就背着孩子跟他老师联系,拜托老师批作业的时候跟讲讲,比如批注几个字就行了。结果老师不但批注了, 还跟孩子专门聊了聊,问题一下就解决了。从那之后再也没出现这样的问题。

家长在日常的辅导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解决不了的问题,有时候不能够找到合适的资源或者来不及找,那么千万不要忘了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士”——孩子们的老师。没有老师不愿意看到孩子的父母主动帮助孩子的,只要父母们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是对孩子有好处的,老师都是非常愿意积极配合的。

因此,这个资源我们不要浪费了!

孩子语文成绩不好,父母这样做孩子想学不好都难

不要整天只跟孩子说“不懂就问。”,我们做父母的也应该“以身作则”不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