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招生官吐槽:我不想在你的申請材料中看到什麼?

哈佛是無數人心目中的夢校。要想進哈佛,光有過硬的條件還不夠,還得通過申請材料、把自己的亮點有效凸顯出來,才可能在哈佛每年龐大的候選人群體中脫穎而出。

那究竟是要怎樣的申請材料,才能獲得哈佛招生官的青睞?又是怎樣的材料,會讓哈佛眼見心煩?

在哈佛參與了10餘年招生工作、本身也是哈佛校友的David M Joseph,分享了自己的答案。在“哈佛不想在你的申請材料裡看到什麼”一題中,Joseph根據他多年的招生經驗,做出瞭如下回應:

  1. 講你如何夢寐以求去Yale讀書的文書(是的,這種事情發生過,學生們直接提交了通用的文書,而忘記改學校名字!)

2. 有語法錯誤的文書。(Grammarly 安利一下!)

3. 套用模板的文書。

4. 毫不個人化的文書。讀者看完也無法瞭解你是個怎樣的人,以及無法體會到你的動機和熱情。

5. 一連串沒什麼卵用的課外活動,比如你只參加過幾次會議、別的什麼都沒參與過的社團。

6. 列舉那些一看就是為了刷簡歷用的課外活動。

7. 並不怎麼了解你的推薦人給你寫的推薦信;如果這個人不瞭解你的學術能力和職業能力,就算他是國會議員、或是名人也沒有什麼意義。這種推薦信反而會讓你的申請減分,因為你本來完全可以用這個機會展示些更有用的信息、或者更獨特的一面。

8. 中學時,甚至(一聲嘆息!)小學時,獲得的獎項。如果不是國家級別或者國際有名的賽事獎項,就不要寫了。

9. 誇大或者虛假描述過往經歷。

10. 在文書中過度使用文縐縐的詞彙;有些詞彙學生自己都不熟悉,僅僅是為了顯示自己很博學就在文書中強行使用,這樣其實沒什麼必要。

11. 荒謬的論點。你知道我的最愛是什麼嗎?比如 “電子遊戲對於暴力行為的影響,在過去好幾百年裡,都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The impact of video games on violent behavior has been a controversial topic for many centuries.”)

在所有的申請材料中,Personal statement是最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部分。那麼除了以上哈佛招生官親訴的內容,在文書寫作中還有哪些常見禁忌呢?以下錯誤也是不能犯的哦~

1 濫用名人名言

有些同學的文書就像歷史名人傳記集錦一樣,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讀書多,時不時地在文書裡來段名人名言想要低調地裝個大B,比如子曾經曰過……

然而Nobody cares!

招生官只想看到你自己的想法,誰在乎可可香奈兒、馬丁路德金、拿破崙·波拿巴、保羅·布里頓說過什麼……更尷尬的是,有時候同一個項目的許多申請者的PS引用的人物都是一樣的,來看看一些學校招生辦工作人員的吐槽:

“太多人引用一樣的格言了,最差勁的用法是用一句格言開頭還沒有任何解釋。”(這不是很多高中生寫作文的用法嗎)

“我壓根不關心洛克是怎麼想的,我只想知道你自己的故事”

“通常遇到名人名言我都會選擇自動忽略,為了節省時間”

某大學金融工程招生組的老師說:“我真的再也不想看到My Life as a Quant這本書裡面的句子了 ……”

2 隨意的羅列

有些同學會用寫領英profile的思路來寫文書,只要是自己做過的事情統統甩上去, 比如讀過的所有書籍(通常都是名字看起來都很厲害的那種),去過的所有國家,所有工作經歷和職位名稱…… 然而你做過什麼事情真的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對這些經歷的思考和從中得到的收穫。

一位牙醫科學招生處老師說,相比起羅列所有你參與見習的手術環節,我更想了解你從一次簡單的補牙見習中學到了什麼。

3 使用過時的詞組

現在都2019年了,英語表達也在與時俱進,許多詞組短語搭配並沒有錯,但是如果現在還在用只能說明你的英語寫作水平還停留在上個世紀……

以下這些詞組都是被用爛了的,每年招生季都要見到幾百遍……

'from a young age',

'since I was a child',

'I have always been fascinated by',

'I have a thirst for knowledge',

'the world we live in today'…

這些意思完全可以用更有趣的說法來表達,多動動腦筋哦同學們……

4 沒有證據地誇自己

在文書中美化一下自己,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潛規則”,但是誇自己也要有根據,並不是隨便給自己下一個定義就ok的,缺乏細節論據支撐的陳述聽起來完全沒有說服力和可信度……比如'I genuinely believe I’m a highly motivated person','My achievements are vast'.我還說我自己天下第一呢……請在吹噓完自己之後,用一連串的實例砸向招生官!

哈佛招生官吐槽:我不想在你的申請材料中看到什麼?

5 頻繁使用“passion”這個詞

這個詞也算是文書中超級高頻的形容詞了,並不能說它不好,而是你完全可以用更新鮮和獨特的方式來證明和表達你的passion.

6 自嗨型幽默

幽默和搞笑也許會讓你在有些場合大放光彩,但它同時也是一種風險很高的選擇,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身邊總是有“冷笑話大王 ”這樣的角色,他們經常沉浸在自嗨中無法自拔,即使別人完全get不到他們的笑點……

哈佛招生官吐槽:我不想在你的申請材料中看到什麼?

在文書中想要走“逗逼”或者古怪的套路,千萬要謹慎,因為你永遠無法保證審查文書的人和你擁有一樣的幽默感,萬一玩不好就搞砸了……所以保險起見,還是老老實實地講故事就好……

7 負面的理由或言論

有些同學覺得總是在文書裡誇自己沒啥意思,就想用“批判性思維”自黑一把,以此博人眼球,然而這種路數完全不會贏得招生官的任何好感;另外最好不要動不動就開啟“賣慘模式”企圖贏得招生官的同情,避免過於矯情,但如果你有真實感人並且和申請有關的故事那需要另外討論。

8 無關的信息

牢記“So what? ”原則:在你想要寫你是羽毛球健將或者是你小時候的一次旅行之前,先問問自己so what? 這段經歷和申請這個項目有關嗎?這個故事表達的信息能夠成為自己被錄取的理由嗎? 如果不能,果斷丟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