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養熊,俄羅斯人有多愛喝茶?

為了抵禦西伯利亞的寒冷,俄羅斯人愛喝酒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以

伏特加為代表的烈性酒更是成為俄羅斯人的最愛。不過俄羅斯人對茶也愛的深沉,在眾多的文學作品中,茶出現頻次之高令人驚訝,例如在高爾基所著的《童年》中,“茶炊在桌上撲撲地響著,屋子裡漂盪著奶渣煎黑麵餅的熱哄哄的味道,這逗起了我的食慾”,到托爾斯泰的《復活》,“聶赫留朵夫剛要走到茶炊旁去斟茶,忽然聽見阿格拉芬娜的腳步聲”等等。

除了養熊,俄羅斯人有多愛喝茶?

據調查研究,目前俄羅斯茶葉的消費量在世界上排名第5,甚至可以和伏特加一爭高低,在長久的發展歷史中,俄羅斯也發展出自己的茶藝,俄羅斯人鍾愛紅茶,同英語一樣,俄語對紅茶的字面翻譯也是“黑茶”之意,大概取其色澤和濃度來命名。不同於英國下午茶的特定時間,俄羅斯人一天裡會隨時喝茶,熱乎乎的茶飲會使他們喝茶次數更多、量更大。

除了養熊,俄羅斯人有多愛喝茶?

不同於中國人將茶水倒入茶杯中,在18、19世紀的俄羅斯鄉村,非常推崇用小茶碟喝茶,將茶倒進小茶碟用手平托住,然後用茶勺舀一勺蜂蜜含進嘴裡,然後再一口一口的吮茶水。此外中國偏愛茶葉的原味,不會額外添加調味品,但在俄羅斯的飲茶文化中,茶和糖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會習慣性加上糖、檸檬片、牛奶、薄荷汁、蜂蜜,或配以果醬和甜點等,毫不誇張地說,飲茶已經融入他們的日常飲食中。

除了養熊,俄羅斯人有多愛喝茶?

至於俄羅斯每年這麼大的茶葉消耗量,茶從何而來呢?首先俄羅斯處高緯度的地區,茶樹生長環境惡劣,但索契所在的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是俄羅斯唯一的產茶區,主要分佈在高加索山脈菲什特山及黑海沿岸地區,那裡有著來自黑海的暖溼氣流,為當地的茶樹生長提供很好的庇護條件,也打破在高緯度和高寒地區無法種植茶葉的觀念。儘管有產茶區但卻無法滿足俄羅斯巨大的茶葉消費量,於是其消費的茶葉主要從斯里蘭卡、印度、中國、越南、印度尼西亞和肯尼亞等地進口。

除了養熊,俄羅斯人有多愛喝茶?

據史料記載,1638年俄國宮廷才第一次真正接觸到茶。當時,俄國使者受沙皇之命前往蒙古,將珍貴的紫貂皮當作禮品,而可汗回贈了4普特(約64公斤)的磚茶,使者帶回聖彼得堡後,沙皇命人砌成茶水請貴族品嚐,眾人飲後紛紛稱讚清香撲鼻,自此開啟了飲茶歷史,只不過與現在普遍程度不同的是,當時的茶葉算是進口奢侈品,只有貴族和富人能喝到。

此後康熙帝在位的1679年,中俄簽訂關於俄國從中國長期進口茶葉的協定,在相關史料的記載中,中俄之間確曾有過“萬里茶道”。儘管茶葉進口渠道打通,但是遙遠的路途直接拉高運輸的成本,自然“物以稀為貴”,在17、18世紀的俄羅斯,茶葉更是典型的奢侈飲品,一度象徵著飲茶人的社會地位和身家財富。直到18世紀末,茶葉的市場開始從莫斯科向其他少數地區擴散,到19世紀初,茶葉才在真正意義上盛行於俄國的各個階層,開始成為大眾都能負擔的飲品。

除了養熊,俄羅斯人有多愛喝茶?

發展至今茶葉已經成為普通大眾都能消費的產品,也成為飲茶人內心不可忘卻的所在,如同亞歷山大·普希金在《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描述,“天色轉黑,晚茶的茶炊/閃閃發亮,在桌上噝噝響/它燙著瓷壺裡的茶水/薄薄的水霧在四周盪漾……”

喜歡潤界本地化,請多多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