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yawawa憑什麼吸粉?禁言期間百萬粉絲不離不棄,不愧是情感教主

環女帶你環球遊,不錯過每一件女性新鮮事。

Ayawawa憑什麼吸粉?禁言期間百萬粉絲不離不棄,不愧是情感教主

今天這個時代的女性有了女權主義思想之後,生活會不會變得更好。

先說說我為什麼想聊這個話題,因為我最近發現ayawawa迴歸了。

我刷公眾號的時候,忽然發現ayawawa發了一條消息,短短時間閱讀量就十萬加,粉絲絲毫沒有因為前幾個月的禁言事件而減少。還有很多讀者留言說,還好娃娃姐回來了,或者說娃娃姐不在這幾個月,我覺得我情商都變低了。

Ayawawa憑什麼吸粉?禁言期間百萬粉絲不離不棄,不愧是情感教主

看到這樣的情況,我相當吃驚,因為娃娃粉肯定或多或少地聽過外界的批評,但粉絲卻還是堅信她的理論,不離不棄。

這讓我反思,平時我們女權主義者非常努力地去宣揚一些觀點,比如說要自由獨立,要解放自己,但我們的這些觀點在娃娃粉的生活裡是否有用?或者說,這些觀點在生活中是不是一個可操作的東西?

Ayawawa憑什麼吸粉?禁言期間百萬粉絲不離不棄,不愧是情感教主

今天,我請來了我的好朋友,“有點田園”的主播田左一,來聊一聊關於女權主義的一些困惑。

提圖:左一是我在讀性別研究專業時的同學,當時就經常一起聊性別相關的話題。今天請她來是想聊一聊,我們在成為女權主義者,並且接受性別理論訓練之後,我們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Ayawawa憑什麼吸粉?禁言期間百萬粉絲不離不棄,不愧是情感教主

左一:先說娃娃的事情。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推崇她,我覺得是因為她特別會鑽所謂“性別紅利”的空子,教女性在生活工作的親密關係中,用所謂的性別優勢來謀取一些利益。當粉絲照著去實踐時,會發現確實有獲利空間,進而演變成所謂的理論或者方法論。

ayawawa其實已經摸清了男權社會遊戲的遊戲規則,但她不著眼於去解決女性困境的根本性的一些結構問題,而是教你怎麼鑽空子。

這也許讓一些人獲得了蠅頭小利,但從一個大層面上來看,其實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鞏固性別刻板印象,鞏固性別結構的不平等,長期來說,並沒有對性別平等做出任何有力的貢獻,反而在讓情況惡化。

Ayawawa憑什麼吸粉?禁言期間百萬粉絲不離不棄,不愧是情感教主

提圖:對,我發現她們的理論永遠都是告訴女性應該要幹什麼,來規避風險,而沒告訴她們,你並不需要呆在這樣一個壓迫性的男權社會里。

左一:對,它其實目光非常短淺。它本質上其實是一種嫁娶成功學,其實女性根本沒有所謂的性別紅利,都只是性別刻板印象的一些體現。把男權施加給女性的刻板印象當作跳板的話,就只會去鞏固它,並最終被男權反咬一口,所以去聽信跟實踐Ayawawa那套操作完全就是飲鴆止渴。

提圖:對,我就覺得雖然對於我們女權主義者看來,她的東西是已經就是非常可笑的,對我們的生活並不會有任何幫助,但又一想,我們平時收穫的女權理論對於女性真正的生活是有幫助的嗎?

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最近也在反思我母親節時寫過的一篇文章,題目叫做《今日請不要讚頌母親》。我在文末寫:

如果母親節是一個慶祝身份意義的節日,那麼今天我更願意讓你拋下這個身份,因為你先是你自己,然後才是一位母親。

最後一句話寫的是:願母親們自由快樂成為你自己。

因為有很多母親讀者留言,說這篇文章道出了她們的心聲之類的,我就想,雖然母親們看完文章,深有同感,但是她們的生活會由此改變嗎?她們放下手機後,家務勞動可以被丈夫分擔一些嗎?或者說自己在職場中能少受一些歧視嗎?



Ayawawa憑什麼吸粉?禁言期間百萬粉絲不離不棄,不愧是情感教主

圖/《82年生的金智英》

這樣想之後,我發現自己文章所下的結論是比較空洞的,有點像一個不切實際的口號,甚至可能會讓母親更加焦慮。

因為這些結構性的性別現狀是短時間難以被改變的,當她們實現思想上的自由,卻依然被困在現實裡,可能更受打擊,也更感焦慮。

左一:我覺得你沒有引起什麼焦慮,反而讓更多的女性的生命體驗、她們的掙扎,被看見且被認可了,也讓更多人有意識到,“母親”這個詞是一個綁架女性的詞。我覺得已經很棒了。

同時,我也完全明白你自我反思的那一點。我記得我第一次看到節目提綱時,想的是:“好”這個詞要怎麼定義?

如果說是我們現在主流成功學所說的那種好,一份體面的工作,兒女雙全,有車有房等等,可能女權主義並不能幫你達到這一點,或者說,這不是女權主義的目的。

我自己認可的好,是我有權利去做知情的決策,能讓我去自由的探索我的人格,去探索這個世界的其他可能性等等。女權主義給了我這樣的啟蒙,也一直在這個過程中持續給了我很多力量。

Ayawawa憑什麼吸粉?禁言期間百萬粉絲不離不棄,不愧是情感教主

提圖:在踐行女權主義的過程中,似乎每個人都會有些糾結的時候,我曾經對脫毛問題很糾結。

因為有一段時間和其他女權主義者吃飯,我發現大家對自己的身體都非常自信,不太會去受外界的規訓,很多人都留著腋毛。

對我來說,腋毛是一件非常煩人的事情,因為它總會不停長出來,但我又因為長久以來的規訓,覺得女孩不刮腋毛是一件不太得體的事情,於是我就在剃腋毛和不剃之間就形成了理論和實踐的博弈。

在理想狀態下,我希望能夠像那些女權主義者一樣,對身體更加自信,不在乎那些毛髮,但是在實踐過程中,我發現我可能做不到。所以那段時間,我會下意識責怪自己,會覺得我還沒有完全把自己從規訓中解放出來,後來才慢慢地與其和解。

Ayawawa憑什麼吸粉?禁言期間百萬粉絲不離不棄,不愧是情感教主

圖/《色戒》

我想說,很多時候你並不能選擇生活的環境,你也很難在一個就是男權文化非常強烈的地方做意見者,尤其是周圍所有人都是在順應這種文化的時候。

如果沒有同類的互持,你是很難成為一個意見者的,因為成本非常的高。

左一:我覺得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去努力去解構父權的時候,總會面臨一些阻礙,阻礙太大的時候也偶爾會讓我們覺得進退兩難,但這不是女權主義的問題,讓我們陷入困境的根源其實是不平等的現狀。

我覺得對我來說,踐行女權主義在我的生活中一直是需要平衡的事情,因為作為女權主義者,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身為一個社會異類或者是一個反抗者,會不得不承受很多因違背社會規範而出現的懲罰。

但是女權主義也告訴我們,要用更多的理解去看待處於不同的權力場域所導致的不同人群的障礙,

我們需要衡量自己是否有能力去面對那種懲罰,比如說你選擇不生孩子,你是不是有一定的能力或資本去承受後果。

Ayawawa憑什麼吸粉?禁言期間百萬粉絲不離不棄,不愧是情感教主

圖/《坡道上的家》


有能力和資本的人選擇去做更多的反抗,當然是更好的,但是也要看到,很多時候這種能力也是一種特權。

如今很多中產女權會去階級歧視,說底層女性應該要做自己,不然就是給男權做女奴、生孩子等等,卻沒有設身處地地去與面臨著更多更大的壓力,或是沒有這樣特權的女性去共情,其實就是典型的何不食肉糜。

這種把女權主義當做對所有女性無差別的硬性要求,我覺得本質上其實是用自己的要求去要求他人,並沒有尊重他人的主體性。

提圖:我特別認同你剛剛的話。我覺得女權主義理論之所以會被我們認為能解放女性,恰好是因為它沒有一個特定的標準,它是一個結構性的東西,它告訴女性不必再去遵循社會上各種各樣的規訓,但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

我覺得它像一個錘子,去破除一個東西,但至於最後能給到你什麼,還是要從每個人自己的實踐和自己的生命經歷中去尋找。

Ayawawa憑什麼吸粉?禁言期間百萬粉絲不離不棄,不愧是情感教主

圖/《82年生的金智英》

我前幾天聽海馬星球的播客節目,其中梁鴻說了一句話,我覺得特別合適今天的討論。

他說,我並不認為你懂得理論,讀了很多關於女性的書,你就實現了自我,這是不可能的。很多女性主義者在生活中是一個極其有問題的狀態,只用理論來指導,是根本行不通的。

我覺得還不如我們在生活的內部實實在在地找一些方法、一些渠道,這不是對生活妥協,而是說共進,這樣才能真正地理解自我。

左一:其實我不太贊同把這種矛盾說成是理論跟生活的區別,或是理論跟實踐的區別,因為這兩者其實並不是割裂的,尤其是對於女權主義而言。

我可能會說是文本跟感受可能有步調不一致的地方,因為女權主義的知行合一可能並不是不假所思、不去練習就能達到一個狀態。我們在想方設法讓自己言行一致,讓理論能夠指導我們的生活,實踐時發現自己的身體或情感沒辦法無縫貼合的時候,可能會產生焦慮,但這是可以理解的。

Ayawawa憑什麼吸粉?禁言期間百萬粉絲不離不棄,不愧是情感教主

圖/《問題餐廳》

我會允許自己有疑惑,允許自己放慢步調,但我不會停止我的抗爭或是我的反思。我覺得反思是女權主義的自我批判性帶給我的很珍貴的一個工具,我在反思中找到了更多支撐我成長的力量,還有讓我繼續踐行女權主義的力量。

有人說女權主義者更容易抑鬱,我反而覺得,可能正因為我抑鬱,才把我引向了女權主義。

但是我明白你的意思,因為那些痛苦實在很真實的,比如我最近和心理諮詢師翻來覆去在聊的,是我跟我媽的關係,我希望以一種不被傳統親情血緣意義所綁架的母女關係與她溝通,但那真的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所以其實女權主義理論也並沒有讓我跟我媽的關係在世俗意義上變得變成一對更好的母女。

但是我覺得它好的一點,是讓我去反思我跟我媽的關係,還有包括我跟所有人的關係。

Ayawawa憑什麼吸粉?禁言期間百萬粉絲不離不棄,不愧是情感教主

圖/《日常對話》


提圖:對,很多人會覺得女權主義者就該懂得很多兩性關係中的理論。之前我告訴一個朋友要去讀性別研究的時候,他就說,你以後是不是就是《非誠勿擾》裡樂嘉老師的角色?

其實這真的是一個誤解,不是你學了這套理論,從此你和你家人的關係、你的親密關係都會變得非常順利。就像左一說的,它可能只是一個幫助你反思,幫助你尋找一個解釋你現在狀況的方式,它並不能夠解決你的事情。

左一:因為解決一件事情所牽扯到各方面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性別平等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它並不簡單,也並不是出於你個人的成功,或者是你把和周圍人的關係處理好了,所謂的平等就達到了。它是一個大範圍上的事情。

女權主義雖然不是像ayawawa一樣,提供一個當下及時有效的反應,但它並不是不能解決問題,只是需要我們去花時間花精力,用一種不去加劇不平等現狀的方式,跟很多方一起去配合去解決問題。



Ayawawa憑什麼吸粉?禁言期間百萬粉絲不離不棄,不愧是情感教主

圖/《問題餐廳》


提圖:我們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就是說成為一個女權主義者,他真的能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好嗎?

我覺得女權主義像我們今天聊到的,它並不能給我們提供一個很明確、很當下的解決方式,但它有點像在我們心裡埋下一個小種子,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發芽,也許你不去澆灌,它永遠都不會發芽。但有了它之後,如果你不斷地去反思,去實踐,我覺得它總有一天會在你的生命歷程中給你一個回饋。

左一:對,女權主義提供的東西並不是一個方法,讓你去把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歸回原位,而是給了你一個梯子,你可以跟這一切說再見。

它讓你能夠走到另外一個地方,而不是教你把這件屋子收拾乾淨。

關注環球女性,關注不一樣的她。

倫敦政治經濟大學性別研究碩士,自由撰稿人,野生電臺主播。

P.S. 本文觀點僅代表特約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