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為什麼會發生天京事變?

放大你的格局中


1864年7月,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被湘軍攻破,李秀成為了掩護幼天王洪天貴福出逃,將自己好馬讓出,結果被俘虜。據說李秀成為了圖謀東山再起,來了個詐降,為了誠意,他還寫下數萬字的《自述書》,對太平天國進行了全面總結和回顧。

李秀成在自述書中對“天京事變”描述得較為詳細,為後人研究這一歷史事件提供了珍貴史料。李秀成認為,“天京事變”是洪秀全、韋昌輝、石達開三人共同策劃的一起政變,目提為了消滅專權的東王楊秀清。“三人組”達成的“誅楊協議”很明確地認為不得濫殺無辜,只殺3人即可,以免傷了太平天國的士氣。

引用李秀清自述的原話就是:“北、翼兩王不服,君臣不別,東欲專尊,後北與翼議殺東王。翼與北王密議,殺東一人,殺其兄弟三人,原清、輔清而已,除此以外,俱不得多殺。”

“誅楊協議”明明商定只殺3人。結果卻是誅殺了東王殿上上下下共計2萬餘人,繼而引發第二次變動,最終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等人被殺,直接導致太平天國元氣大傷,開始斷崖式的衰敗。

洪秀全之所以密詔韋昌輝和石達開兩人誅殺楊秀清,是因為楊秀清太目無王法目空一切了。三人都受到楊秀清欺負,洪秀全和韋昌輝更是直接受到了楊秀清的“杖責”。韋昌輝被直接杖責,竟然好幾天下不了床。石達開雖然沒受杖責,但他的岳父黃玉昆卻受了杖責,讓石達開很是羞辱;洪秀全貴為天王,也沒能倖免於難,被“杖責”後顏色盡失。為了維護權利需要,洪秀全便和韋昌輝、石達開密謀除掉東王。

結果在實施過程中,石達開玩了個小心計,在天京城外按兵不動,靜觀天京城內事態的發展。

結果“天京事變”發生後, 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率兵殺進東王府時,理直氣壯地高喊“奉召討賊”,然後一舉拿下東王府,結果楊秀清還沒來得及反應,就人頭落地了。

東王府的女眷怎麼處置,韋昌輝當然是希望洪秀全出來說句話。然而,事變之後,洪秀全躲在深宮並不敢露面。洪秀全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楊秀清是 “天父下凡”的代言人,突然被誅殺,害怕太平天國眾將士的精神領袖的倒下,而人心渙散。

結果洪秀全不出來主持工作的後果非常嚴重。沒天王詔書,北王韋昌輝說自己“奉召討賊”,誰信呢?楊、韋素來多有矛盾,東王楊秀清又被殺,在京東殿勢力豈會善罷甘休?

果然,隨後東殿傅學賢率兵來“平亂”,結果和韋昌輝展開激戰,韋昌輝的部隊竟然落了下風。關鍵時刻燕王秦日綱率部隊趕到,這才打敗東殿傅學賢的部隊。眼看東殿其他勢力也蠢蠢欲動,韋昌輝和秦日納一合計,索性一不休二不做,真的“矯詔”誅殺了東王餘黨。結果天京東殿勢力包括東王府成員近兩萬人都死於非命。

韋昌輝搞定在京東殿勢力後,“遲遲不見動靜”的石達開從湖北洪山大營匆忙趕回。這個時候,韋昌輝因為誅殺了2萬多東殿人馬,在輿論上已是“燈下黑”了。他希望石達開支持他,為他說情,結果石達開並沒有和他站在同一條線。兩人一見面,石達開便劈頭蓋臉質問韋昌輝:“其何罪之有,安得濫殺無辜,豈不便宜清妖乎!”這18個字讓韋昌輝的心掉進了冰裡。

非但如此,石達開還將本要誅殺的楊輔清保護起來。

這樣的結果是北王“頓起殺心”。結果石達開預感韋昌輝要對他下黑手,趕緊連夜跑出天京,結果他的家眷都被怒極了的韋昌輝屠殺掉了。

為了復仇,石達開率“靖難之師”開往天京,直接威逼洪秀全砍了韋昌輝等人的才能退兵。而韋昌輝當然不會束手就擒,他只好先下手為強,想率軍攻入天王府,挾持洪秀全,以令石達開“臣服”。結果洪秀全卻先亮劍了,先一步對韋昌輝下手,就這樣韋昌輝的頭顱被砍了,直接送給石達開。

隨後,洪秀全讓石達開回京主持工作。但經此大變後,多疑的洪秀全當然也放心不下石達開了,於是又封了兩個哥哥為王,以此來牽制石達開。受到猜疑的石達開一怒之下選擇了出走。

石達開出走時,還派人“聯絡”了李秀成和陳玉成這對“雙子星座”,希望兩人能隨他一起去“創業”,但李陳二人拒絕了。儘管如此,太平天國也已是滄海桑田,一落千丈。離失敗只是時間問題了。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1856年,太平天國爆發了天京事變,其實就是高層合夥人之間一次公開的流血鬥爭與派系分裂。禍起蕭牆,自古內部瓦解最可怕,這次集團內鬥導致政治元氣大損,銳氣不復,成為由盛到衰的重點轉折點。天京事變發生的原因有很多,大概有以下三個:第一是洪秀全與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等人的權力結構問題,一直界限不明;

第二是建都後的利益與職位分配,各個集團之間勢力失衡,導致怨恨四起;

第三是土客爭權的歷史遺留問題。廣西派壓制其他勢力集團,而且楊秀清自1848年起就動不動以天兄自居,聯合蕭朝貴,自稱上帝附體,假託天父下凡,而且也給教眾洗了腦,後蕭朝貴戰死,他取得了天父代言人的地位。

拜上帝教教主洪秀全神龍見首不見尾,頗為神秘。天王雖然在名義上地位高於各王,然而在制度上卻是一個活脫脫的虛君,類似於純粹的“精神領袖”,遊離於具體事務之外。實際上,洪秀全的實際事務處理能力有欠缺。

早在廣西發展期時,洪秀全、馮雲山、蕭朝貴和楊秀清矛盾就已經有所凸顯,新舊勢力之間就有大沖突。出師北伐檄文《奉天討胡檄》之中,就只用了楊秀清和蕭朝貴的名義,全然見不到洪秀全的名字,洪一度權勢失落。後來洪秀全只能妥協,做了名義上的“一把手”,而所有實際事務卻由楊秀清與蕭朝貴處理。自己寫寫詩,搞理論創作,完善自己想象的天國秩序與神話建構。

洪秀全想打倒孔妖,而楊秀清在攻克武昌後卻祭祀孔廟。缺失了軍政事務決策權的洪秀全,自起事之後,便只能將精力轉註於宗教領域。

制度設計屈從於實際的情況之下。定都南京後,洪秀全更是退居二線,幕後操縱,深居簡出,恣情享樂。這其實是不利的,戰時缺乏合法的最高領袖,導致在一線處理政務的太平天國領導人之間,嫌隙日生。

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等各自結成自己的勢力集團,摩擦不斷。廣西本土派和後來加入的各個勢力集團之間,發生了激烈的“土客”之爭,廣西派看不上新興派,新興派認為廣西派倚老賣老,互相攻擊不斷。長期以來,洪秀全其實只是一尊宗教偶像,而東王的權力卻逐步被合法賦予。1851年,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建制”時,命其他四王歸東王楊秀清節制,楊擔任總軍師,之後南王、西王相繼戰死。這種情況導致了楊秀清掌握大部分軍政實權,史稱:事事嚴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但其驕傲專橫的作風擴大了他和洪秀全、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等的矛盾。

洪教主疑心重而楊秀清能力強且跋扈,正如軍師洪仁玕評論說:拓土開疆,猶有日闢百里之勢。退居二線的最高領袖洪秀全不願權力旁落,也在暗中瓦解楊秀清的勢力,但天王發現自己已經無力控制楊秀清集團的膨脹了。

尤其是,建都天京之後,日常事務繁雜。軍事與政務領袖地位上升,而宗教領袖地位下降,這是必然之事,洪秀全真正成為被供奉的泥胎。

功勞大則權力大。1856年八九月間,太平軍擊破江南大營,殺死湖北提督向榮,疏解了天京三年之圍。楊秀清在此期間:於行陣機宜,山川形勢,頗能諳習。雖不讀書,罔知兵法,然皆譎詐機警,逞其毒焰,竟能成燎原之勢。無疑厥功甚偉,但是也更加驕橫跋扈。楊想要天王加封,於是想了一個辦法,假借天父之口稱:東王打江山,亦當是萬歲。一度逼迫天王洪秀全到東王府封其為萬歲。而且憑藉所謂天威,肆無忌憚,動輒以杖刑威嚇洪秀全。

此時天王洪秀全已經徹底不能制衡楊秀清,自然極度憤怒,故而打算清洗楊的勢力。但是洪秀全沒有自己的嫡系部隊,於是密令韋昌輝、石達開和燕王秦日綱回京勤王,借兵對付楊秀清。

韋昌輝行事衝動,過於操切,而且心有異志、以洩私憤。他接令後,立即率兵迴天京,凌晨突襲,包圍了東王府,誅殺了楊秀清及其全部眷屬。並以搜捕“東黨”為名,剷除異己,營造恐怖氛圍。眾多東王部屬在棄械後仍被殺,平民也不能倖免。隨後血洗南京城,約2萬餘人被屠殺,影響極其惡劣,事情至此並不是洪秀全的本意。

石達見狀,知道規勸無望,於是逃往安慶避難。進而要求洪秀全懲辦韋昌輝,不惜以起事為要挾。洪秀全也惱怒韋,更為了團結,遂於11月初處死韋昌輝及其心腹200多人。多名將領投降清軍,如韋昌輝其弟弟韋志俊乃一名將,後因此事在池州反叛投清,參加過圍困安慶、天京等戰役,削弱了太平軍的勢力。當年11月底,石達開見局勢平復,又回到了天京,洪秀全命他掌管政務,總攝全局,但是此時對其已經心存疑忌,同時加封自己的兄弟為王,處處牽制石達開。

石達開乃性情中人,作戰尚可,玩政治鬥不過洪秀全,心裡自然不爽。1857年6月,在部下攛掇下,石達開率部出走,1863年5月陷入清軍包圍,全部被剿滅,成為一大遺憾。洪秀全憑藉一己之力,自以為建立起虛擬天國,天下同樂。極力塑造神權與崇拜,看似清平無比,便可高枕無憂。

實際上所謂兄弟姐妹平等,流於空話;天下一家,實為權統;土地平分,只見章程;大同世界,不過幻想爾。

總體來說,太平天國退居二線的最高宗教領袖洪秀全,看不慣常於一線指導的世俗首領楊秀清,兩人路線不同,於是對楊集團實施摻沙子挖牆腳等措施。

最終發動天京事變,損兵折將,情勢一度失控,韋昌輝甚至把刀鋒指向了自己。東王餘部和效忠天王的部隊,繼而發兵善後。而不久後,石達開負氣出走被殺,朝野震動。

天王為了消除不良影響,1860年撥亂反正,宣諭楊秀清乃是被誣告冤殺,應予昭雪,並清理元兇首惡秦日綱、陳承熔等人。而楊之子孫後裔皆被戮,洪秀全以其第五子洪天佑襲爵、稱幼東王,設紀念日—東王昇天節,可謂廣佈恩榮。

天京事變的最大意義,乃是直接把高層領導人拉下神壇,其惡果不是軍事兵力的銳減和戰鬥力的下降,或土地的喪失,而是太平天國世界神話與宗教體系的大崩潰、大分流。

歷史的發展方向與趨勢,充滿著濃郁的血腥味。同時,人性的幽暗在歷史中,呈現出不可避免的撕裂。

歷史傳訊社,基於共享理念下的歷史學人社區。立足於原創,書寫歷史,資鑑現實,努力建設為一個有情懷和質量的新傳播媒體,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與交流!

秦右史


很多人覺得,天京事變的發生代表著洪秀全被架空。但是如果真被架空了,又如何能發動如此驚天動地的事件出來。



石達開繪畫形象

我們看看事情的大概脈絡,就能清晰的發現,雖然洪秀全一直躺在溫柔鄉里,但是他其實一直死死捏住了太平天國核心領導層的軟肋。

楊秀清能力強,但是貪權。韋昌輝二愣子一個,勇猛有餘謀略不足。石達開軍事才華出眾,且重情重義光明磊落。洪秀全讓楊秀清獨掌軍政,並節制韋昌輝。韋昌輝也貪權。楊秀清要節制韋昌輝,就免不了要剪他的羽翼。由此埋下楊韋之間的嫌隙。韋昌輝的貪權不會弱於楊秀清,但是他打不過楊秀清,就需要洪秀全的支持,那洪秀全要利用他就易如反掌。而石達開德才兼備,且手上精兵強將眾多,可以作為活棋。只要這三個人中的任何一個人要動洪秀全想取而代之,另外兩個就一定會站出來反對。有這個局擺在那裡,洪秀全就可以一直享受下去。

如果楊秀清看清這個局,他就不會愚蠢的跑去問洪秀全要什麼“萬歲”了。如果韋昌輝看懂這個局,他也不會上了洪秀全的當。當洪秀全叫他回京勤王,他就應該想到,在整個太平天國的領導層裡,石達開才應該是最忠誠於洪秀全的人,可韋昌輝進入天京之後,並沒有發現石達開。這樣的人沒有出現在勤王名單的首頁裡,他竟然想都不想,可看出韋昌輝實在是個利令智昏的人。洪秀全說,來來來,你幫我料理東王,東王的權位就是你的了。其實陷阱已經挖好了,他忘記了石達開還在外面,他沒有出現的原因只有一個:石達開才是洪秀全最後的殺手鐧。事情就這樣按著洪秀全的佈局一步一步展開:

韋昌輝圖利而來,一定會對東王斬盡殺絕。哪怕洪秀全只告訴他殺掉東王即可得東王權位。但是韋昌輝要坐穩這個權位,東王的部眾就必須清除。所以韋昌輝在沒有得到洪秀全明令的情況下把楊秀清的兩萬降眾一併屠殺,早就在洪秀全的預料之中。這個時候,洪秀全再把石達開叫來,他知道以石達開的為人,一定會對韋昌輝的作為極度不滿,而殺紅了眼的韋昌輝一定會對石達開不客氣。事實就是韋昌輝殺了石達開的全家。石達開逃走之後,毫無懸念的就會逼洪秀全殺韋昌輝。這個時候的韋昌輝只能啞口無言,洪秀全說:你看你,我又沒叫你殺那麼多人,更沒叫你殺翼王的家人,這都是你咎由自取,趕緊乖乖領死吧。而韋昌輝豈是坐以待斃之人,順勢的就反了,攻殺天王府。這下韋昌輝直接就變成反賊了,洪秀全要殺他就更加名正言順。

所以我們看,洪秀全其實一直把手下的這幾個王拿捏得準準的,何來架空之說。不過說到底,腦細胞裡只有弄權之術,終究不是什麼領袖風範。而洪秀全充其量就是個享樂主義者,對權利慾望的專注就已經註定了他會利用部下之間的矛盾為自己掃清威脅,如此一來,天京事變的發生幾乎無法避免。


獨釣寒江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起義運動,席捲17省,歷時14年,沉重的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加速了其滅亡進程。而發生於1856年的天京事變,則是太平天國內部的一次分裂,也是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1853年3月,太平軍攻克江寧(今南京),天王洪秀全宣佈定都金陵,改名天京。定都天京之後,天國領導人之間開始發生嫌隙,1851年永安封王時,楊秀清被封東王,節制諸王,是實際上的太平軍統帥。天王洪秀全沒有才幹,討伐檄文與進軍方略大都出自楊秀清與馮雲山等諸王之手。1856年,太平軍攻破清軍江南大營時,楊秀清的聲望更是達到頂峰,儼然是太平天國的實際統治者。

定都天京之後,統攬大權的楊秀清慾望開始膨脹,他假借“天父下凡”之名,讓洪秀全將他由“九千歲”加封為“萬歲”。“天父上身”的東王對天王說:“你與東王皆為我子,東王有咁大功勞,何止稱九千歲?”洪秀全說“東王打江山,亦當是萬歲。”“天父”又問“東世子豈止千歲?”洪說“東王既稱萬歲,世子亦當是萬歲,且世代皆萬歲。”“天父”大喜說“我回天矣。”

楊秀清咄咄逼人的姿態引起了洪秀全的強烈不滿,他密詔北王韋昌輝帶兵回京剷除東王,1856年9月4日,北王韋昌輝率精兵三千人,聯同燕王秦日綱率軍突襲東王府,東王楊秀清被殺,東王府內數千男女被殺盡。隨後,韋昌輝以搜捕“東黨”的名義,排除異己,大肆殺戮,約有兩萬餘人被屠殺,天京城內一時血流成河,屍橫遍野。

隨後,翼王石達開進京責備韋昌輝濫殺無辜,韋對石也動了殺機,石得到消息,匆忙出城,韋昌輝盡殺其家屬及王府部屬。石達開逃到安慶,起兵討伐北王,並上書洪秀全索要韋昌輝首級,否則就“班師回朝,攻滅天京”。洪秀全看到太平軍大都支持翼王,而誅殺楊秀清的計劃已經達成,因此,果斷殺了韋昌輝和秦日綱,將首級送給石達開驗收,並請石達開回京主持政務。由於事變發生在天京(今南京),因而得名“天京事變”。

天京事變極大的打擊了太平天國的實力,使太平軍陷入信仰危機,關於天父天兄的神話經洪秀全親手戳穿,人心渙散,有歌謠唱道:“天父殺天兄,江山打不通,打打包裹回家轉,依舊作長工。”反映了太平軍內當時那種極端失望的情緒。太平天國從此走向衰落,而曾國藩的湘軍趁機大舉進軍,曾國藩自己也曾說,不是湘軍打敗了太平軍,而是太平天國自取滅亡,他只不過恰逢其時而已。

總的來說,天京事變就是洪秀全為排除異己而自導自演一幕慘劇,事變之後的洪秀全從此深居天王府中,足不出戶,生活上驕奢淫逸,據幼天王洪天貴福被俘之後的供稱,他有“八十八個母后”,可見洪秀全生活之腐敗,有這樣的領導,也難怪最後太平天國會以失敗而告終。


歷史茶坊


太平天國的政治制度,在創業時期好用,有效團結各位兄弟一致對外;但是在定都南京後,這一制度尾大不掉,最終導致了“天京事變”。天京事變是一場創業者之間的內訌,沒有贏家,此後天平天國由盛轉衰,很快就滅亡了。

洪秀全是天王,楊秀清是東王兼正軍師,其他王地位較低。洪秀全權力並不大,實際上是虛君,因為太平天國前期是軍師掌握實權,連洪秀全都得聽楊秀清的。太平天國初期有四個王,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戰死後,權力更加向楊秀清手上集中。

公元1956年,東王楊秀清稱“天父下凡”,將洪秀全召到東王府耳提面命,一陣訓斥。不要覺得奇怪,根據制度,洪秀全必須聽話!此事惹惱了北王韋昌輝,他建議洪秀全誅殺楊秀清,洪秀全沒有答應,楊秀清又命令韋昌輝與翼王石達開外出作戰。

朝內官領袖佐天侯陳承熔向洪秀全告密,說楊秀清準備謀反,洪秀全於是通知北王、翼王、燕王剷除東王,韋昌輝親率三千士兵,與燕王秦日綱合兵,將東王府內數千人殺光,連同無辜平民在內,一共殺了兩萬多人。

事情還沒完。翼王石達開嫌韋昌輝、秦日綱濫殺無辜,韋昌輝殺了石達開一家。此時天京附近的軍隊都支持翼王,韋昌輝情急之下造反,進攻洪秀全的府邸,沒能成功,韋昌輝、秦日綱都被處死。

事變結束,剩下的實力派只有翼王石達開。洪秀全擔心石達開坐大,就大力提拔自己的兄弟子侄,石達開受了委屈,覺得自己被排擠,就帶領大軍出走。

此時,創業第一代只剩下洪秀全一人,雖然掌握了實權,但是在這次內耗中,國力大打折扣,從此開始走下坡路。除了軍事實力受損,思想層面的破壞最為嚴重:太平天國是依靠楊秀清的一套宗教神話體系建立起來的,整個國家都聽他“忽悠”,天京事變後,這一套宗教沒人信了!


九州歷史


在大家的史觀裡天京事變的導火線是東王楊秀清的居功自傲所致。難道真的是這樣嗎?其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道光三十年(1851年)到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天國運動從最開始的廣西金田村起義到北上定都江寧(天京)整整歷時3年,這3年裡太平軍從有到無、從弱到強,太平天國定都天京與清政府對立之時便是它自身軍事力量達到全盛時期。這一路來東王楊秀清可謂是披荊斬棘,打了不少的勝戰,足可見他的政治軍事才能非一般人能及。如果說他居功自傲,從這一點上看著實是很具有說服力。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東王楊秀清之所以假借天父下凡讓洪秀全稱自己為萬歲,是因為當時的洪秀全自打定都江寧以來整天無所事事,不是瞎叨叨教義就是玩玩妃子,根本不論政務。據說洪秀全的後宮連太監都沒有,基本上都是花季少女,足可見天王洪秀全定都後的淫亂享樂、昏庸無能。倘若你認為東王楊秀清是單純地想當皇帝,那你就大錯特錯!


當年東王楊秀清在攻克永安之後,清政府有派大軍前來圍剿,當時的清政府還花了巨資收買了太平軍軍帥周錫能,並且打算裡應外合將太平天國一鍋端。此事後來被東王楊秀清知曉,他不動聲色故意假裝天父下凡捉拿周錫能,同時揭發了他投敵的事實,這一舉可謂是讓太平天國轉危為安。如此有謀有膽識之人豈能不招“小人”妒忌?

回到“太平天國為什麼會發生天京事變”這一問題來看,我想應該顯而易見了吧。天京事變的發生並非是東王楊秀清想謀權篡位,而是他於心不忍看到洪秀全的自甘墮落,不想大家倖幸苦苦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被洪秀全一人斷送。至於為什麼他最終會被殺,我想這就是洪秀全“以小心之人,度君子之腹”了!

(愛生活,愛歷史。敬請關注:小鯤論史)


小鯤論壇


天京事變是指1856年,天王洪秀全密令北王韋昌輝誅殺東王楊秀清,然而北王藉機擴大打擊面,把東王楊秀清及部屬兩萬多人一一屠殺,一時之間引起了天國高層人人自危,洪秀全為了平息眾怒,處死了韋昌輝及心腹200餘人。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一次內訌,太平天國從此一蹶不振,逐漸走向了下坡路。


(洪秀全)

【天京事變發生的誘因是什麼?】

按照歷史資料:說在事變前半個月時,東王楊秀清讓天王洪秀全來府上,逼迫洪秀全封他為萬歲,為這事惹怒了洪秀全,於是調令北王韋昌輝回京救駕,這才出現了開頭說的那一幕。

實事真的如此嗎?東王楊秀清有必要逼迫洪秀全封萬歲嗎?

說起這事,我想起了漢朝韓信逼封齊王的事,其實韓信完全可以自立為齊王,何必讓劉邦封呢?楊秀清可比韓信精明的多,他沒必要讓天王加封。

楊秀清是太平天國的二號人物,1851年12月被天王洪秀全封為東王,號稱"九千歲"。楊秀清從小就很聰明,在追隨洪的拜上帝教的過程中,深諳洪的教義,逐漸成了洪的得力助手。

洪秀全佔領南京建都後,成立太平天國以來,洪就沉迷酒色,不理朝政,這個時期是洪放權,楊集權的過程。國家要運轉,外要和清軍打仗,內要穩定人心發展經濟。洪秀全不管事,這個擔子自然落到了楊的身上。


(楊秀清)

這就好比明朝天啟木匠皇帝一樣,他醉心於研究木工活,國家大事託付給了魏忠賢,魏忠賢逐漸專權。天啟皇帝逐漸放權。此時楊秀清也是如此,他身兼軍、政、神權於一身。他實際成了太平天國的真正領導人。說的難聽點就是架空了洪秀全。說的好聽點就是日理萬機,事必躬親。

如何評價當時的楊秀清,這要看領導的意思。比如劉禪信任諸葛亮,那麼諸葛亮就是鞠躬進瘁,正如劉禪所言:政有葛氏,祭有寡人。這句話看你如何理解了。楊秀清事事說了算,在洪秀全看來是威脅到了自己的地位。說白了就是功高蓋主。歷朝歷代都是‘’臣強主疑"。"主疑臣反"。但楊秀清始終沒反。

楊秀清有治國之才,他還有絕對的話語權,他是天父的代言人,洪秀全也要聽天父的話,楊秀清可以借天父之口,左右洪,甚至打洪的屁股。這是洪萬萬沒想到的。

綜上所述,楊秀清沒必要逼迫洪秀全封自己為萬歲,楊完全可以借天父之口廢掉天王而自立。楊秀清何必逼封萬歲呢?難道故意為人留下把柄嗎?

楊秀清逼封萬歲之事是謠言。實事也確實如此。當韋昌輝殺了楊秀清及屬下後,洪為了平息眾怒,殺了韋昌輝及心腹,隨後為楊秀清洗清"不白之冤",聲言楊是被奸人所害,責任當然推到了韋昌輝身上了。

為了進一步安撫人心,也為了把表演做足,洪秀全甚至把楊秀清被殺之日定為東昇節,當然再好的榮譽楊秀清都看不到。從這件事看,天京事變是由楊秀清逼封萬歲引起的被徹底否定了。那麼,到底是什麼引起的天京事變呢?遺憾的是,由於南京城破的時候,天國的資料被戰火焚燒一空,真相永遠淹沒在歷史的塵埃裡。

不過有史學家是這樣推測的。楊秀清在行使天父權利時,對洪秀全也不給面子,讓洪當眾出醜。楊秀清內心怎麼想的無人知道,是藉機規勸洪,是對洪恨鐵不成鋼,對洪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還是別有用心打壓洪的勢力,這都是個謎。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洪秀全對楊頻繁假借天父的事恨之入骨,洪秀全知道天父是怎麼一回事,洪用迷信的手法騙了大眾,反過來楊秀清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洪是有苦說不出。估計腸子都悔青了,當初就不該傳授楊那麼多的教義,不該賦予他假託天父的能力。也就是從那個時候,想殺死楊的想法由此而生。我認為這才是天京事變的誘因。



秉燭讀春秋


1856年,原本是個穩定年,因為太平天國和大清朝處於戰略平衡。天京事變打破了雙方的平衡。

楊秀清是天平天國軍政大權的實際掌控者。

1856年9月2日,天京事變發生,楊秀清被殺,禍及家人部族。

楊秀清因何被殺,各家說法不一,但都有楊秀清要求洪秀全封其為萬歲。

楊秀清飛揚跋扈是事實,充滿強烈的權力慾望,並借天父下凡之名,處處壓制著洪秀全,最終因此惹了殺身之禍。

性情高傲的楊秀清必然知道仇敵很多,但最終還是因為太平天國的軍事勝利(剛剛輕鬆攻下江浙)而放鬆了警惕。早就對楊秀清不滿的洪秀全表面推崇他,暗地裡密令韋昌輝帶兵迴天京,採取突襲擊殺楊秀清。

1856年,是楊秀清個人頂峰期,也是他生命的終點。

天京事變後的太平天國一蹶不振,雖有小勝,但戰略平衡早已打破,勝利天平向著大清朝。


五味社


按照我們傳統的認知,“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經歷了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的統治階層發生了很大的分化,楊秀清、韋昌輝被殺,石達開出走,早期和洪秀全一起舉大旗的老將經歷事變後所剩無幾。“天京事變”的起因,我們以往的認知也是由於太平天國領導層之間的矛盾所引發。

楊秀清是這場事變的主要導火索,在事變之前,楊秀清就已經取得了“東王九千歲”、“聖神風”、“禾乃師”、“贖病主”的稱號,可以說是太平天國前期政教合一的領袖人物,大有架空洪秀全之勢。

楊秀清代天父立言也引起了其他太平軍將領的不滿,即使是敵對陣營的清政府在1855年就已經感覺到天京城內的矛盾與糾紛已經十分嚴重,比如張德堅在1855年曾經預測:“楊賊與昌輝互相猜忌,似不久必有併吞之事。”果不其然,僅僅一年後就發生了血染天京的天京事變。

楊秀清的權力擴張之所以會引起太平天國內部的互相廝殺,這與太平天國內部的權力結構的缺陷有很大關係。洪秀全雖然是太平天國的最高領袖,但是在太平天國中前期,洪本人並沒有掌握實權,馮雲山、楊秀清、蕭朝貴皆握有軍政實權,不過後來由於馮雲山和蕭朝貴皆戰死,所以大權就落到了軍事楊秀清的手裡面。

楊掌握權力後,沒有懂得處理好於洪秀全之間的關係,而洪又是一個骨子裡有權力慾望的人,因此一時半會可以對付,時間一長就容易出大問題。

不過對於曾經長期流行的楊秀清“逼封萬歲”一說,則至今未能完全確認是否確有其事。甚至有學者提出,楊秀清“逼封萬歲”是洪秀全為剷除楊秀清而製造出來的政治謠言。

太平天國的權力鬥爭實際上遠不止“天京事變”一起,在地方上同樣也是這種情況,甚至廣西籍的太平軍和廣東籍的太平軍之間都會發生衝突。內鬥也是導致太平天國走向滅亡的主要原因。


青年史學家


忠王李秀成被俘後在自述中總結天平天國失敗的原因中寫到“誤因東王、北王兩家相殺,此是大誤”“誤翼王與主不和,君臣而忌,翼起猜心,將合朝好文武將兵帶去”,正是這場災難強烈的震動了天平天國,究其原因這與天平天國政權的權力結構關係密不分,特別是東王楊秀清難以遏制的個人野心。

永安封王

1851年9月太平軍攻克廣西永安後,洪秀全下詔,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西王以下皆受東王節制。隨著1952年南王和西王的陣亡,楊秀清逐步取得僅次於洪秀全的地位,諸王覲見唯有楊秀清一人站立,並高傲的自稱“臣下小弟楊秀清”。

(太平軍攻克永安圖)

神靈附體

早在1848年,馮雲山被捕,洪秀全設法營救時楊秀清便假借“天父”下凡附體,使得洪秀全失去了獨尊的神權地位。而隨著太平天國的節節勝利,楊秀清逐漸萌生了取代洪秀全地位的想法,他開始更加頻繁的將神附體,假借上帝的名義辱罵洪秀全。

天京叛亂

1856,太平軍擊破江南大營,使得楊秀清對自己的領導才能頗為得意,他加緊了奪權的步伐,他策動逼迫洪秀全封他為“萬歲”。面對楊的步步緊逼,洪秀全密詔韋昌輝和石達開進京護駕,韋昌輝接令後立即率兵迴天京,包圍東王府,殺死了楊秀清以及兩萬追隨者。石達開趕回後抱怨殺戮太過,設法趁黑夜逃離天京,但其家人親戚全部被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